首页 / 正文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

如日初出,显于山岗奋大光明。消灭厚冥,佛法中天正法晖明。

颁宣言辞,净无垢光。心怀愚痴冥,如幽深谿谷。日以大光明,推尽幽冥原。如清明无雲,日光靡不照。

佛所至教化,莫不蒙济度。犹如大金山,大祠祀盛火。如鱼怨盛阳,竭尽尘劳水。欲界尘劳王,厥号名弊魔。

率来至佛所,便说是言辞。维佛往昔坐,尼连禅水边。我尔时启曰,众言最先首。诸可所作为,其事以成办。

诸所可觉悟,已达无有馀。所愿具充满,今可舍寿命。于时还答我,决定言教曰:吾今且未有,四部大弟子。

又复未有畅,解达智慧眼。建立显佛事,大尊重所处。非少许方便,仓卒可及逮。不明之晦冥,未蒙光照明。

日出未经天,不可便还没。大海陂池水,龙阿修伦藏。若人以裸身,欲渡大海者,若欲以蚊翼,覆蔽十方空。

或如小蚁虫,欲与师子战。若复欲发意,一举能饮荆无量大陂池,竭令无有馀。若欲以口气,吹须弥宝山。

令各分迸散,悉成为埃尘。陂池之漫水,须弥宝大山。师子海虚空,是事尚可为。佛功德之池,须弥海虚空。

十方天世人,无能度量者,以故吾尔时,语卿魔如是,今非是劝吾,灭度决言时。如今便可陈,卿之所志愿。

当随其所启,魔便白佛言:世尊诸弟子,今皆调贤良。守禁戒精进,皎明成罗汉。身在地住立,以手扪日月。

变现身令大,至大无结天。从大生死中,劫夺我众生。出吾部界入,无为如还家。世尊一切智,所作无不办。

名闻如大海,十方普充满。世尊无比圣,以佛十种力。坐於道树下,被牢强忍铠。以手坚执持,大慈之强弓。

放引智慧发,捷疾之利矢。我与八十亿,诸魔王将军。適放一慧发,败我大军众。犹往古列士,独与大军战。

適放一利发,胜槃沓大军。憎爱二大垢,俱灭令无馀。伏心之醉象,令得永调良。以正法大盖,覆诸应度者,

令一切众生,得避尘劳电。裂坏贪餮口,杜塞无厌心。颠倒躁扰性,如扑阿须伦。以最上第一,坚牢智慧犁。

耕诸旷大地,反其愚痴原。以大正真法,昼度微妙树。下之於世间,花香饱众生。降现在有中,广大生死海。

以空无意身,鸣大正法珂。在於欲界中,受於系闭者,生死之堡聚,甚劳强难胜。世尊如力士,澡脱皆令出。

得住於无漏,珍宝之台渚。世尊寝卧於,智慧之大地。齐中生微妙,正法之芙蓉。其香甘无比,感动天人心。

来集受训诲,如蜂食花精。以师子形相,佛之猛利士。愿伏强难伏,尘劳阿须伦。已灭尽世间,生死之力士。

普胜於三界,世尊最第一。或有以世间,生长哺乳力。或有以巧为,神变现化力。於诸天世人,得胜最第一。

以己之善行,独剧著世上。今正是世间,放舍寿命时。时佛闻魔王,种种之劝辞。时佛天中天,梵音告魔王。

今魔当怀喜,必无复忧患。今卻後不久,三月当舍寿。可舍心怀热,卿魔愿已备。闻佛说是誓,魔王甚欢喜。

即时於佛前,忽灭还不现。於时世尊即,定意斯须顷。意了智慧俱,寻还解散意。放舍前神通,无限之长寿。

圣以神通力,更存寿三月。世尊已放舍,无限安长寿。地祇即惊怖,六反大震动。四方皆雨堕,霹雳大炬火。

犹如劫尽时,须弥雨炬火。霹雳连续堕,普周遍空中。犹如劫尽时,大地火乾烧。时佛天中天,即说是偈言:

犹如破车毂,强载曳此身。於时阿难见,是怨恶变怪。心怀疑战动,诣佛问其缘。时佛告阿难,吾已舍长寿。

是故地大动,现是恶徵应。时阿难闻佛,如是之言教。即自投於地,如栴檀树崩。举身众毛孔,沸血皆迸出。

心中怀哀慼,泣血流於面。一则尊敬师,二则兄弟爱。重爱情未解,悲痛迷荒心。怀爱熟视佛,久顷乃发言:

辛酸楚毒苦,悲哀恋慕辞。呜呼何甚恶,无常甚速疾。佛之光明灯,忽然便欲灭。犹如寒时火,盛旱热时雨。

疲得垂日盖,莫不蒙其赖。众生甚可怜,当迷惑失路。於大生死中,无边旷野田。示人以善道,审谛识正路。

三界之导师,舍世何速疾。都普世众生,爱热所燋烧。周旋疲长涂,旱渴甚久远。甘池以解水,其味甚清美。

最上清凉池,忽然欲枯竭。去来今现在,三世无不达。心入微妙法,智慧之面目。照三千世界,犹视净明镜。

世眼忽灭盲,一何痛之甚。众生立笃信,根芽甫生者,如有欲渐长,又已成就者,如是之等类,渴仰佛雲雨。

此诸垂成苗,忽当旱燋然。世尊四十四,智慧之火光。一切智大锭,普曜三千世。照现大光明,一切众生眼。

众生何可伤,当还投邪冥。觉慧之渊海,广长甚深远。佛独能先度,顾愍伤众生。今当舍世间,我等何恃怙。

犹如慈父母,远子旷长途。普爱於众生,慈乳甚盛满。正法之乳湩,甘美大丰盈。世尊之大慈,犹初生犊母。

今舍犊令孤,我等将旱枯。久迷惑失道,於五幽谿谷。众生应度者,犹如孤犊子。世尊遍推求,如慈母慕儿。

今谁当推索,我等何伤失。是愁忽然过,後继续复来。日夜相推逐,周旋如轮转。昼夜如两手,方便无休息。

掬非常命水,饮之无厌足。我心甚迷荒,无所觉识知。心是金刚耶,能忍不坏碎。每追侍世尊,犹如影随形。

形忽然欲减,影当何所依。今我当舍离,远佛天中天。如身离寿命,不复可目名。无常之宿对,何不追逐我。

寿已舍其身,何可立须臾。尊於大众会,曾有说是言:其有证道谛,四神足具者,能住寿至劫,或复能过逾。

佛之道神力,自在畅无碍。唯佛世所怙,今愿且住寿。愍伤众生故,幸住寿劫馀。愿尊垂大慈,怜伤於众生。

住寿令延长,未度者甚多。於时佛世尊,见阿难如是,愁毒甚憔悴,因垂抚慰恤。佛世尊大慈,告以加爱言:

汝谛观自然,世动归灭荆一切世间事,终不可不然。其有成立者,不得不坏堕。诸有成立事,若当终始者,

终无有发意,求处泥洹城。吾前为卿等,具颁宣法教。为师之诫事无有馀遗隐。吾身若留住,及度世之後。

卿等勤奉法,用吾色身为。但当力精进,尽形奉禁戒。方便求觉慧,急如救头燃。道品所修行,凡有三十七。

速当设方便,令心觉解达。诸善之根源,皆当由之生。以灭定羁靽,系靽心醉象。以智慧钢钩,制御令回还。

以正谛谛观,缚令不越逸。灭心令静定,智慧慈敬眼。卿等必以是,谛视吾法身。其有谛见吾正法之身者,

吾现在於世常见我不离。吾今为汝等乃至当来世。愿变苦毒树令成甘露果。先当勤服食觉意花之精。

成四道果证续饱满世间。俗外学贤圣皆不逮觉了。厚雲及上体洁持与爱生。我洁安庠天力虑及天帝。

是皆不达道吾令汝等觉。无能寻端底得知出要者,外师所止息,因迷惑还堕。唯有佛世尊,无碍最慧灵。

以是於有中,坏尽尘劳原。犹如良医士,有八种药方。吾以各分别,众药之种类。其贪淫多者,恶露观为药。

瞋恚用慈除,愚痴以慧灭。如向者阿难,汝之所陈启。愿佛住劫寿,或长逾於劫。是观过去佛,随俗宿对行。

不尽世上寿,吾分寿舍一。吾何为久与,此蛇虺箧俱。强曳无返复,仇怨对已荆湿倾危朽舍,蛇虺甚可畏。

阿难不当速,舍此身逃耶。汝从水索火,从铁中索金。从芙蓉花茎,欲得金刚杖。从恶毒器中,欲索甘露药。

与狂论定计,从怨求畅爱。地狱中求药,厕中求香美。欲教训猕猴,令重莫轻躁。朽舍久危墙,湿沙以为城。

雲泡水上沫,露灯难恃怙。如坏器盛水,亦难可久保。轻脆甚於是,无强速坏舍。当作是觉知,可得四大身。

何见正谛者,堪任昇此身。众生愚痴故,悦意不怀忧。见他有死者,不自计当尔。放心於不要,耗尽其寿命。

终不设方便,求益己善本。当作是觉知,普世归无常。天地宝石山,皆当归灭荆大渊海陂池,不久皆乾竭。

名宝须弥山,亦必当崩颠。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十四·佚名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之二·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延寿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一·圆晖
  观虚空藏菩萨经·佚名
  阿夷决疑品第六·马鸣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卷十三·佚名
  圆瑛法汇序一·圆瑛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佛 法 要 义·太虚
  甚么是佛学·太虚
  序(大唐太上皇制)·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人生进善之阶段·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乙未四十七首·许南英

    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奉和实甫观察原韵时局变迁,拟焚笔砚,承余姚吴季籛寄和沅湘易实甫寓台「咏怀」六首原韵,并附实甫原唱,致言索和。展诵之余,檐际雨晴、纸窗风裂,依稀似有鬼神涕泣也。晚间伏枕效颦原韵,■〈扌翕〉杂

  • 卷五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六遯庵段克已上【共一百七首以下已借刻顾嗣立元百家诗二选中 补】补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已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

  • 卷十九·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九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七十三首 【时在黄州作】 东坡八首【并引按东坡在黄冈山下州治东百余步先生儋耳手泽云杞人马正

  • 59.韩愈:华山女·施蜇存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如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晨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

  • 卷二·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霞外诗集卷二      元 马臻 撰前结交行 古交山上松青青色不改纵有霜雪侵节操固常在今交陌上花容貌相矜夸一朝风雨至飘泊随泥沙陈雷管鲍世不有一贫一富难长久对面相看仰泰山下视羣峰皆培塿嗟来

  • 列传第四十一 异域上·令狐德棻

    高丽 百济 蛮 獠 宕昌 邓至 白兰 氐 稽胡 库莫奚盖天地之所覆载,至大矣;日月之所临照,至广矣。然则万物之内,民人寡而禽兽多;两仪之间,中土局而庶俗旷。求之邹说,诡怪之迹实繁;考之山经,奇谲之词匪一。周、孔存而不论

  • 本纪第十九 懿宗 僖宗·刘昫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漼,宣宗长子,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会昌六年十月,封郓王 ,本名温。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遗诏立为皇太子监国,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帝姿貌雄杰,有异稠人。籓

  • 气节类·佚名

    ○朱文正朱文正公讳?,大兴人,年八岁即操觚为文,文体倔聱苍古,与兄竹君学士筠齐名。年十九登进士,为乾隆戊辰科。时大雨连绵三日,盖即为公霖雨兆也。纯皇帝深重其品,刘文正公复荐于朝曰:“北直之士,多椎鲁少文,而?、筠兄弟与纪昀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六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四 文苑传一·纪昀

    文苑传(臣)等谨案迁固二史皆有儒林而无文苑文苑传之作自范氏后汉书始唐书及金史曰文艺宋史曰文苑遗史曰文学其致一也元 史若赵孟俯虞集揭傒斯苏天爵之伦皆入列传中而类传则儒学之后不复立文苑一门葢仿马斑之例今依郑志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光武平赤眉王莽始建国二年春二月下诏曰周礼有賖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筦焉今开賖贷张五均设诸筦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遂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菑宛成都立五均司市钱府官天鳯四年秋八月莽置羲和命士以督五均六

  • 家礼卷一·朱熹

    宋 朱子 撰通礼【此篇所着皆所谓有家日用之常礼不可一日而不修者】祠堂【此章本合在祭礼篇今以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所以开业传世之本也故特着此冠于篇端使览者知所以先立乎其大者而凡后篇所以周

  • 卷二·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二      宋 史浩 撰虞舜侧防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歴试诸难作舜典孟子曰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此天意也夫自开辟以来天地广大纯厚之气停蓄于上下歴鸿荒至三皇四帝而有舜舜得其气之大全盖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

  • 海国图志·魏源

    中国清代魏源著。100卷。作者为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是中国近代维新改良思想的先驱者和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林则徐嘱托,据《四州志》及中外文献资料,于1842年12月编成《海国

  • 归田诗话·瞿佑

    一名《存斋诗话》、 《吟堂诗话》。明代论诗著作。3卷。瞿佑著。作者于明成祖永乐中以诗祸入狱,谪戍保安,至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得免。返归故里后,即仿欧阳修《归田录》而作此书,主要辑其早年论诗之语。3卷之中,上卷

  • 王郭两先生崇论·李衷纯

    论自汉以后始盛传极组织之巧镂心抉肠始成一家言至流誉千秋群口无妒即作者亦不可多得葢制作如林或以名理发其宗或以景物抒其蕴直探元始不烦转待独论则不然人与时而俱积事与迹而同冥从有意无意间窥情之所必至以推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