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七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 

书台峤绅民电禀后阙名

考台湾自康熙朝归化以来,垂二百数十年。小民践土食毛,不侵不叛;虽中更多故,苦厌兵烽,而翊戴皇灵,终无携贰。其见于鲁之裕之「台湾始末偶纪」、蓝鼎元之「平基台纪略」、「东征集」、赵翼之「平定台湾述略」、「台湾要害论」、谢金銮之「蛤仔难纪略论」、「蛤仔难形势」、「蛤仔难原始」、施琅之「陈台湾弃留利害疏」、沈起元之「治台私议」、姚莹之「言台湾兵事书」、「东槎纪略」、魏源之「皇朝圣武记」、郁永河之「裨海记游」、「伪郑逸事」、「番境补遗」、「海上纪略」诸书者,条分缕析,如数家珍。今请将当日祖宗缔造台湾之非易。与台湾屡遭兵燹之可怜,略着于篇,以存旧迹。

按台湾亘闽海中,纵二千八百里、衡五百余里,与闽之福、兴、泉、漳四府直。距澎湖外约二百里,离厦门约五百里。一山横亘,起基隆、南尽沙马埭,约一千里有奇。山之东西两面,沃野千里。天气常暖,一岁稻三熟。顾僻处海外,中国人昔无知之者。

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史谓「澎湖东有毗舍耶国」,或即其地欤!明以前,为颜思齐所据。思齐者,华人而习于倭,遂为倭人所用者也。嘉靖中,海贼林道干窜据其地;后为琉球人所逐。天启中,日本复逐琉球人而据之。其时,荷兰人求香山、求澎湖于中国而不可得,乃以重币啖倭人,求在台湾互市。隆、万之间,刘东老贾其市,寻踞之。未几,死;乃并入荷阑。

及国初,复为郑氏所据。郑氏名芝龙,泉州人;初附倭,家于台湾。及倭被逐而去,芝龙即以其兵卒、舟舰横行于海。崇祯朝,巡抚沈犹龙招之降。会闽大旱,芝龙言于巡抚熊文璨,徙饥民数万往耕;泉、漳人趋之,如归市。郑成功者,芝龙娶倭妇所生子也。当明季隆武、永历之际,屡称师寇海上。迨国朝顺治十七年,自江南败归,爰夺台湾为窟穴,居然自命为海外扶余。寻奉朝旨,弃芝龙于市;郑氏在京者皆伏诛。康熙元年,成功死,其子经继之。经死,次子克塽继之。康熙二十四年秋,克塽以其地降,台湾始隶我圣清版宇;而频年转战,人民已凋敝不堪矣。

及康熙六十年,而又有朱一贵之乱。其时海宇一统,文恬武嬉,雍容揄扬,厌闻兵革。一贵嫉知府王珍之苛虐,揭竿起事,毒焰迷天,迨天讨用彰,妖人匿迹;俘获一贵,槛送京师。乱党虽平,而饷项已所费不赀,小民益苦难言状。

越乾隆时,抚字噢咻,休养生息;海疆士庶,甫畅生机。而五十一年冬,忽又有林爽文称兵肆乱。爽文居彰化之大理杙,地险族强;聚群不逞之徒结为天地会历数十载,将士务为掩饰,任令暗长根株。洎是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将彰化攻而陷之;劫掠民财,戕杀官吏。乱民随声阿附,其焰愈张。直至廷旨命福安康、海兰察往征,始得俘其魁而散其党;安民戡乱,岂易言哉!

由是承平又数十年,虽中间不无小丑跳梁,无不立时扑灭。台湾之民力戴高履厚,日渐向风;而倭人又借口于生番戕毙琉球国难番,大动干戈,多方要挟。我朝以大字小,曲尽怀柔;议偿五十万金,遂得无事。不料甲申之役,法人又攻我基隆;海曲苍生,横遭兵火。犹幸天心厌祸,和议旋成。我皇太后、皇上知台湾物产富饶,大可开为利薮;遂从杨昌浚、刘铭传之奏,改设行省,简任各员。铁路火车、金沙煤矿、蚕桑纺织、畜牧畋鱼,事事振兴,利权在握。今者倭人肇衅,虽澎湖已失,而台湾仍屼立不摇。论者谓为军士之戮力严防,而不知实我祖我宗厚泽深仁有以固结民心而作士气也。  

猜你喜欢
  义兒传第二十四·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选举三等·脱脱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赵尔巽
  卷八十八 南凉録一·崔鸿
  通志卷六十二·郑樵
  四七二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查缴《字贯》等应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马骕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达奚长儒传·魏徵
  杨义臣传·李延寿
  福王朱常洵、朱由崧传·张廷玉
  ●晋政辑要卷之八·海宁
  职官三四·徐松
  兵一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邹应博·唐圭璋

      应博,应龙从弟。开禧元年(1205)登第,历知婺州,提点江南西路刑狱。   感皇恩   知平江日寿母上官太夫人   觅得个州儿,稍供彩戏。多谢天公为排备。一轮明月,酝作清廉滋味。倾入寿杯里,何妨醉。   我有禄书,呈母年万

  • 初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古今体六十六首【丙寅三】暮春恭奉皇太后建福宫赏花侍膳之作新花回雁报春归韶景长舒爱日晖几个绿筠吟凤管双株红杏舞莱衣酒斟北斗升玫陛夀指南山映琐闱

  • 巻三十一·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三十一明 胡震亨 撰集録二唐人选唐诗其合前代选者有续古今诗苑英华集【唐僧惠净辑自梁至唐初刘孝孙止十卷】丽则集【集文选以后至唐开元词人诗唐李氏撰不著名五卷】诗人秀句【总章中元思敬撰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焦竑

      宗室一   ◆宗室一   懿文太子傳(鄭曉)   秦王傳   秦愍王   秦簡王   秦定王   汧陽安裕王誠洌   晉王傳   晉莊王鍾鉉   慶成端順王奇湞   西河恭定王奇溯   周王傳   周定王   周憲

  • ◎运历(上)·徐天麟

    ○五运(正朔服色附)自齐威宣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睚谓水德,师古曰,驺子即驺衍。)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郊祀志。)秦兼天下,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正统九年秋七月戊申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湖广施州卫木册长官司遣舍人谭朝美等贵州贵州宣慰使司遣把事何澄等贡马赐钞彩叚有差○顺天府昌平顺义二县各奏徭役繁重欲以柴夫与霸州等十三州县均分庶劳逸不偏从之

  • 第十卷 乡镇表二·缪荃孙

    松 江 府华 亭 县亭林镇 原名顾亭林。梁顾野王居焉。即今宝云寺,宋置金山巡司于此。元因之,明废。在县东南三十六里。叶谢镇 以二姓居此得名,旧有税课司,今裁。在县东南二十里。漕泾镇 近海塘,清雍正间移县丞驻此。在

  • 评鉴阐要卷七·乾隆

    五季梁刘守文讨刘守光守光战败守文立阵前谓众勿杀吾弟守光将元行钦直前擒之目兄讨幽父之弟即诛之亦不为过乃对众泣谓勿杀此与宋襄不擒二毛同一迂庸卒以自取败亡所谓可笑可鄙者耳蜀徐贤妃讽张格等请立宗衍为太子蜀主虑

  • 卷四十二之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四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昭公二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刘氏敞曰谷梁云着有疾非也但云至河乃复安知有疾乎】【李氏亷曰案左氏晋之辞公未为失春秋止罪公之轻动耳若胡无乃成少姜

  • 成淹传·李延寿

    成淹,字季父,上谷居庸人。喜好文学,有气慨。在南宋任员外郎,兼领军主,曾领军救援过东阳、历城。皇兴年间,向慕容白曜投降。到京城,被北魏朝廷授予著作佐郎的职务。这年,献文帝想在十一月去漠北巡视,朝臣以气候十分寒冷劝阻,不被

  • 祝钦明传·欧阳修

    祝钦明别名文思,京兆始平人。父亲名纟林,别名叔良,年轻时通晓先秦史籍,写了不少文章对诸子百家提出疑问和不同观点;他的学生张后胤做了高官后,向朝廷举荐了他,诏令论述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以优秀成绩被录用,在无极县尉的任上

  • 蒲察合住传·脱脱

    蒲察合住,以做小吏起家,一直受宣宗宠信,声势显赫,性格又刻毒残忍,众人知道他祸害国家却谁也不敢说出来。他的儿子充当护卫,先被他给赶了出去。既而蒲察合住担任恒州刺史,根据需要住在附近的县城。后来,大军攻入陕西,关中大为震

  • 卷五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四 朱批常德夀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江西布政使【臣】常德夀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特授江西布政使自抵任以来查得江西

  • 二年·

    (丙辰)二年大明弘治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辰,司憲府大司憲李諿、司諫院司諫尹碩輔啓:「鄭溱等事,敎云:『恐殞命杖下,推劾不實,則可赦之。』若所犯是實,固當治罪,豈宜預慮殞命?如此則奸人皆曰:『我雖犯罪,可以圖免。』無所忌憚。溱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颜元

    门人李塨纂 王源订明崇祯八年乙亥(一六三五)三月十一日卯时先生生 先生姓颜,讳元,字浑然,号习斋。父讳昹,博野县北杨村人。(蠡县刘村朱翁九祚养为子,遂姓朱,为蠡人)。妻王氏,孕先生十有四月,乡人望其宅,有气如麟,忽如凤,遂产先生。

  • 起世经卷第三·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地狱品第四之二复次诸比丘。彼地狱中。诸众生等。经无量时。受极苦已。然后从此五百由旬燋渴狱出。奔走如前。略说乃至。求救护处。即复往诣脓血地狱。其地狱亦广五百由旬。脓血遍满。深至咽喉

  • 台湾通志·唐景崧

    台湾省志。不分卷。清唐景崧修,蒋师辙、薛绍元撰。书稿修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景崧,字维卿,亦作薇卿。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中法战争期间会同刘永福黑旗

  • 持明藏八大总持王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共说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