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经第四十八

一、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赏罚下共则威分。是以明主不怀爱而听,不留说而计。故听言不参则权分乎奸,智力不用则君穷乎臣。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毁誉一行而不议。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不害功罪,赏罚必知之,知之道尽矣。

 因情

二、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故智力敌而群物胜,揣中则私劳,不中则在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是以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听不一则后悖于前,后悖于前则愚智不分;不公会则犹豫而不断,不断则事留。自取一,则毋堕壑之累。故使之讽,讽定而怒。是以言陈之日,必有筴籍,结智者事发而验,结能者功见而。谋成败,成败有征,赏罚随之。事成则君收其功,规败则臣任其罪。君人者合符犹不亲,而况于力乎?事智犹不亲,而况于悬乎?故非用人也不取同,同则君怒。使人相用则君神,君神则下尽。下尽下,则臣、上不因君而主道毕矣。

 主道

三、知臣主之异利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故明主审公私之分,审利害之地,奸乃无所乘。乱之所生六也:主母,后姬,子姓,弟兄,大臣,显贤。任吏责臣,主母不放。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分势不贰,庶适不争。权籍不失,兄弟不侵。下不一门,大臣不拥。禁赏必行,显贤不乱。臣有二因,谓外内也。外曰畏,内曰爱。所畏之求得,所爱之言听,此乱臣之所因也。外国之置诸吏者,结诛亲昵重帑,则外不籍矣。爵禄循功,请者俱罪,则内不因矣。外不籍,内不因,则奸宄塞矣。官袭节而进,以至大任,智也。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贵帑,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忍不制则下上,小不除则大诛,而名实当则径之。生害事,死伤名,则行饮食;不然,而与其雠;此谓除阴奸也。医曰诡,诡曰易。易功而赏,见罪而罚,而诡乃止。是非不泄,说谏不通,而易乃不用。父兄贤良播出曰游祸,其患邻敌多资。僇辱之人近习曰狎贼,其患发忿疑辱之心生。藏怒持罪而不发曰增乱,其患徼幸妄举之人起。大臣两重、提衡而不踦曰卷祸,其患家隆劫杀之难作。脱易不自神曰弹威,其患贼夫酖毒之乱起。此五患者,人主之不知,则有劫杀之事。废置之事,生于内则治,生于外则乱。是以明主以功论之内,而以利资之外,故其国治而敌乱。即乱之道,臣憎则起外若眩,臣爱则起内若药。

 起乱

四、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行参必拆,揆伍必怒。不拆则渎上,不怒则相和。拆之征足以知多寡,怒之前不及其众。观听之势,其征在比周而赏异也。诛毋谒而罪同。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执见以得非常。一用以务近习,重言以惧远使,举往以悉其前,即迩以知其内,疏置以知其外,握明以问所闇,诡使以绝黩泄,倒言以尝所疑,论反以得阴奸,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明说以诱避过,卑适以观直谄,宣闻以通未见,作斗以散朋党,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似类则合其参,陈过则明其固,知罪辟罪以止威,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下约以侵其上,相室约其廷臣,廷臣约其官属,兵士约其军吏,遣使约其行介,县令约其辟吏,郎中约其左右,后姬约其宫媛,此之谓条达之道。言通事泄则术不行。

 立道

五、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故以一得十者下道也,以十得一者上道也。明主兼行上下,故奸无所失。伍、官、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上之于下,下之于上,亦然。是故上下贵贱相畏以法,相诲以和。民之性,有生之实,有生之名。为君者有贤知之名,有赏罚之实。名实俱至,故福善必闻矣。

 参言

六、听不参则无以责下,言不督乎用则邪说当上。言之为物也以多信,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奸之食上也,取资乎众,籍信乎辩,而以类饰其私。人主不餍忿而待合参,其势资下也。有道之主,听言、督其用,课其功,功课而赏罚生焉,故无用之辩不留朝。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说大而夸则穷端,故奸得而怒。无故而不当为诬,诬而罪,臣言必有报,说必责用也,故朋党之言不上闻。凡听之道,人臣忠论以闻奸,博论以内一,人主不智则奸得资。明主之道,己喜则求其所纳,己怒则察其所构;论于已变之后,以得毁誉公私之征。众谏以效智故,使君自取一以避罪。故众之谏也,败、君之取也。无副言于上以设将然,今符言于后以知谩诚语。明主之道,臣不得两谏,必任其一语;不得擅行,必合其参;故奸无道进矣。

 听法

七、官之重也,毋法也;法之息也,上闇也。上闇无度则官擅为,官擅为故奉重,无前则征多,征多故富。官之富重也,乱功之所生也。明主之道,取于任,贤于官,赏于功;言程、主喜俱必利,不当、主怒俱必害,则人不私父兄而进其仇雠。势足以行法,奉足以给事,而私无所生,故民劳苦而轻官。任事也毋重,使其宠必在爵;处官者毋私,使其利必在禄;故民尊爵而重禄。爵禄所以赏也,民重所以赏也则国治。刑之烦也,名之缪也,赏誉不当则民疑。民之重名与其重赏也均。赏者有诽焉,不足以劝;罚者有誉焉,不足以禁。明主之道,赏必出乎公利,名必在乎为上。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然则民无荣于赏之内。有重罚者必有恶名,故民畏。罚所以禁也,民畏所以禁则国治矣。

 类柄

八、行义示则主威分,慈仁听则法制毁。民以制畏上,而上以势卑下,故下肆很触而荣于轻君之俗则主威分。民以法难犯上,而上以法挠慈仁,故下明爱施而务赇纹之政,是以法令隳。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纹以疑法,听之则乱治,不听则谤主,故君轻乎位而法乱乎官,此之谓无常之国。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法之所外,虽有难行,不以显焉;故民无以私名。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明诽誉以劝沮,名号、赏罚、法令三隅,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

猜你喜欢
  祛蔽第八·桓谭
  孟荀言性争点·李宗吾
  厚黑学·李宗吾
  孟子音义原序·孙奭
  弘道书·费密
  卷一百十四·卫湜
  春秋讲义卷四上·戴溪
  卷一百五十六·秦蕙田
  后记·荀况
  (四)·钱穆
  卷十·赞宁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卷五·晁迥
  阅科学的人灵交通记·太虚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铸·唐圭璋

      铸字亦颜,一作唏颜,号乙山,邵武人。官柳州守。词综补遗卷十三云:黄敏求横舟小藁有讯黄乙山于寿宁诗。   小重山   凉入秋檐雨意长。竹深啼络纬,响虚堂。一枝灯影耿昏黄。疏帘外,风度木樨香。   心事易成伤。燕支

  • 卷二·阮阅

      ●卷二·达理门  世传冯瀛王诗曰:“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公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又曰:“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

  • 卷之四挽联·梁章钜

    《春渚纪闻》:“薳一日谒冰华,又于其所居烟雨堂偶诵人祭坡公挽联句云:‘降邹阳于十三世,天岂偶然;继孟轲于五百年,吾无间也。’冰华笑曰:‘此老夫所为者。’因请‘降邹阳’事。冰华云:&ls

  • ◆卞司掾思义(宜之集)·顾嗣立

    思义,字宜之,楚州人。气宇疏旷,早年有诗名,能苦吟,对客谈诗,终日不绝。淛西宪府以其才贤,辟为属掾。任满,转达德录判,未任,庸田制司又以其通敏,再辟为掾史。尝寓陵阳,与刘有之、吴起季、王子山、吴子彦、胡成之辈相倡和。上元杨翮

  • 卷四 五十首·赵崇祚

    牛给事峤 五首女冠子四首 梦江南二首 感恩多二首 应天长二首 更漏子三首 望江怨一首 菩萨蛮七首 酒泉子一首 定西番一首 玉楼春一首 西溪子一首 江城子二首张舍人泌 二十三首浣溪沙十首 临江仙一首 女

  • 三集卷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古今体一百十首【庚辰二】上元前二日万夀山赐亲藩及诸囬部宴诗以纪事万寿山光隔岁看初韶行庆驻鸣銮朱琴仪凤调伶史翠釜供羊出大官诗孰蔡襄咏嘉佑节同景德宴蒲端何期戎索兹开拓敬保金瓯永乂

  • 编次第十三·浦起龙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盖可得而言者矣。寻子长之列传也

  • 一二一五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佚名

    一二一五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内阁奉上谕:前因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披阅,其中讹谬甚多,因派扈从之阿哥及军机大臣等覆加详阅

  • 于谨传·令狐德棻

    于谨字思敬,是河南洛阳人,小名巨弥。曾祖于婆,任魏国怀荒阵将。祖父于安定,任平凉郡守、高平郡将。父于提,任陇西郡守,封荏平县伯。保定二年(562),由于于谨功勋卓著,追赠于提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太保、建平郡公。于谨性格

  • 斛律金传·李延寿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他的高祖倍侯利,道武帝拓跋王圭时归附北魏,被封为大羽针,赐爵为孟都公。祖父幡地斤,任殿中尚书。父亲斛律那王襄,任光禄大夫,去世后赠封为司空。  斛律金性格淳厚爽直,善于骑马射箭,指挥军队采

  • 卷一百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六校讐略【二】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易经至礼记共一百六十七条】易经周易经传原目韩康伯注音义王辅嗣止注大经句监本大譌六先儒以上下经二篇为大经据毛居正六经正误改 乾卦彖注天也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成公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二年】陵城是勇气激直逾其城不待用云梯也郤克请八百乘许之【二年】城濮是春秋大战不过用车七百乘盖古者用人为兵互相调所以少不如后世尽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六·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十八不共法第四十   十八不共法者.一者諸佛身無失.二者口無失.三者念無失.四者無異想.五者無不   定心.六者無不知已捨.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

  • 卷九·佚名

    △清净品第八之二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受持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我当守护其人及此法门。时尊者须菩提,谓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汝见有法可守护耶。帝释天主言:不也须菩提,时须菩提言:天主。若菩萨摩诃萨。如所说般若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佚名

    惟夫圣力难准灵心罕究。六神通之妙业。八自在之玄功。持恭实而纳崇山。析毫端而容大海。岂止分身百亿。现影三千而已也。千手千眼菩萨者。即观世音之变现。伏魔怨之神迹也。自唐武德之岁。中天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于

  • 滴天髓阐微·任铁樵

    《滴天髓阐微》为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故庖牺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以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正其性、循其理、以安其命而已。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刘诚意注,取通神、六亲为两大纲,自天道至贞元,凡

  • 丰收·叶紫

    短篇小说。叶紫著。写于1933年5月。初载1933年6月《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店初版)。它是叶紫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作品主人公云普叔是个勤劳淳朴、安贫知命的农民。在连年

  •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

    宋人别集注本。今人王学初注。学初字仲闻,浙江海宁人,系近代学者王国维之子。李清照为宋代著名女作家,其词在宋词中有很高的地位,诗、文也极出色。然其集久已失传。清《四库全书》所收《漱玉集》,仅有词十七首,系辑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