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编次第十三

昔《尚书》记言,《春言》记事,以日月为远近,年世为前后,用使阅之者雁行鱼贯,皎然可寻。至马迁始错综成篇,区分类聚。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则有统体不一,名目相违,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盖可得而言者矣。

寻子长之列传也,其所编者唯人而已矣。至于龟策异物,不类肖形,而辄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且龟策所记,全为志体,向若与八书齐列,而定以书名,庶几物得其朋,同声相应者矣。

孟坚每一姓有传,多附出余亲。其事迹尤异者,则分入它部。故博陆、去病昆弟非复一篇,外戚、元后妇姑分为二录。至如元王受封于楚,至孙戊而亡。案其行事,所载甚寡,而能独载一卷者,实由向、歆之助耳。但交封汉始,地启列藩;向居刘末,职才卿士。昭穆既疏,家国又别。适使分楚王子孙于高、惠之世,与荆、代并编;析刘向父子元、成之间,与王、京共列。方于诸传,不亦类乎?

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台名逃责,尚曰周王;君未系颈,且云秦国。况神玺在握,火德犹存,而居摄建年,不编《平纪》之末;孺子主祭,咸书《莽传》之中。遂令汉余数岁,湮没无睹,求之正朔,不亦厚诬?

当汉氏之中兴也,更始升坛改元,寒暑三易。世祖称臣北面,诚节不亏。既而兵败长安,祚归高邑,兄亡弟及,历数相承。作者乃抑圣公于传内,登文叔于纪首,事等跻僖,位先不。夫《东观》秉笔,容或谄于当时,后来所修,理当刊革者也。

盖逐兔争捷,瞻乌靡定,群雄僭盗,为我驱除。是以史传所分,真伪有别,陈胜、项籍见编于高祖之后,隗嚣、孙述不列于光武之前。而陈寿《蜀书》首标二牧,次列先主,以继焉、璋。岂以蜀是伪朝,遂乃不遵恒例。但鹏、一也,何大小之异哉?

《春秋》嗣子谅,未逾年而废者,既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鲁公十二,晋、视不预其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昭而获闻。而吴均《齐春秋》乃以郁林为纪,事不师古,何滋章之甚与!

观梁、唐二朝,撰《齐》、《隋》两史,东昏犹在,而列和年,炀帝未终,而已编恭纪。原其意旨,岂不以和为梁主所立,恭乃唐氏所承,所以黜永元而尊中兴,显义宁而隐大业。苟欲取悦当代,遂乃轻侮前朝。行之一时,庶叶权道;播之千载,宁为格言!

寻夫本纪所书,资传乃显;表志异体,不必相涉。旧史以表志之帙介于纪传之间,降及蔚宗,肇加厘革,沈、魏继作,相与因循。既而子显《齐书》、颖达《隋史》,不依范例,重遵班法。盖择善而行,何有远近;闻义不徙,是吾忧也。

若乃先黄、老而后《六经》,后外戚而先夷狄;老子与韩非并列,贾诩将荀或同编,《孙弘传赞》,宜居《武》、《宣》、《纪》末;宗庙迭毁,枉入《玄成传》终。如斯舛谬,不可胜纪。今略其尤甚者耳,故不复一一而详之。

逃责《帝王世纪》:赧王虽天子,为诸侯所役逼,负责于民,无以得归,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名曰逃责台。

祚归高邑《光武帝纪》:光武北击尤来、大抢、王幡于元氏,进至安次。诸将议上尊号。行至,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命之符。光武于是设坛场于南,即皇帝位,建元为建武,改为高邑。

跻僖《左》文二年:秋,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君子以为失礼。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

恶视《左》文十八: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书曰"子卒"。讳之也。夫人姜氏归于齐,大归也。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杜《注》:恶,太子。视,其母弟。夫人姜氏,恶、视之母,出姜也。

郁林为纪《南齐书纪》:郁林王,世祖武帝皇太孙也。即位改元隆昌,期年之间,恣意淫乱。镇军萧鸾定谋,使萧谌等领兵入宫,舆接出西弄,杀之。鸾即明帝。

颖达隋史《通志略》:唐贞观中,诏诸臣分修《五代史》,颜师古、孔颖达撰次隋事。

孙弘传赞按:《公孙弘传赞》: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群士向慕,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因历举公孙、董、儿等二十七人。又云:孝宣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艺,招选茂异。下复历举萧、梁丘、夏侯等二十四人。一赞之中,盛称二世人才,故曰"宜居《武》、《宣纪》末。"

玄成传终《韦贤传》: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子玄成,字少翁,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封侯故国,荣当世焉。按:本传既毕,历述诸郡国所立太祖、太宗、世宗等庙罢毁诏议,其文皆列侯、中二千石、博士等共议。例当收载《礼志》中,故曰枉入《玄成传》终。又按:《新唐书韦传》罗列一时朝士祭器、丧服等议,正仿《玄成传》法也。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志第二十九·律历九·脱脱
  卷十七 漢紀九·司马光
  卷第二·一然
  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刘若愚
  卷五十·杨士奇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咸同朝将相琐闻·佚名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四·陈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 贰臣传五·纪昀
  两汉笔记卷六·钱时
  木邦土司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卷七·樊增祥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雍正
  卷十五·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文贞公诗集卷五·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律诗对月东山素月何婵娟诗人爱此相留连南北东西桂影直三五二八清光圆生魄死魄不二理古人今人同一天安得骑鲸李谪仙吾欲对影沽十千续沧江傅君平和善乐国王诗五十六字盘中珠诵之如觌欧与苏巨鱼有时迷

  • 卷十七·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七目録【起四十七字至四十八字】珠帘卷欧阳修望仙楼晏几道一落索【又一体】贺铸吕渭老相思儿令晏殊忆少年【又一体】曹组万俟雅言孙道绚玉连环【

  • 卷三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八都邑东平赋          【晋】阮 籍夫九州有方圆九野有形势区域高下物有其制开之则通塞之则否流之则行壅之则止崇之则成邱陵污之则为薮泽逶迤漫衍绕以大壑及至分之国邑树之

  • 石屏诗集卷四 ·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夜吟呈赵东岩汲井潄残酒行吟到夜分一轩清似洗万籁寂无闻风送迎秋雨天收翳月云鸡鸣庭戸白人事又纷纷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妙着本草折衷可传本草有折衷儒医功用深何须九折臂费

  • 杜牧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杜祐之孙。唐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召为团练巡官。后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掌书记,居扬州,颇好游宴。大和九

  • 卷一·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长江集卷一唐 贾岛 撰古意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望山南山三十里不见踰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一作里】日日雨不

  •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司马迁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呜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

  • ●卷八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四。   起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己未,尽四月四日癸亥。   是日太上皇帝渊圣皇帝銮舆北狩。   曹勋北狩闻见录曰: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晨起上皇在蕊珠殿(缘城破迁入延福宫)进素膳报李石周矧吴开莫俦来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一·杨仲良

      哲宗皇帝   回河上   元丰八年八月己巳,镇江军节度使、知河南府韩绛加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绛陛见,面谕河北水灾,故老大臣莫能安集。遣使就第赐告。时河决小吴未复,议者欲为支川,傍北都注故道,魏人惴

  • 卷八 桓帝·王夫之

      〖一〗   顺帝崩,冲帝殇,质帝弑,李固两欲立清河王蒜而不克,终与蒜而俱毙。夫固而安能必立蒜也!伊尹、周公相汤、武以取天下,位极尊,任极重,而所戴以立者太甲、成王,皆适家宜立而无容异议者;是以不顺之徒,毁室之党,挠之而不

  • 卷七 奢十四案·丁耀亢

    一、徽宗花石纲建中二年,供奉官宦者童贯,性巧媚,先事奉承,以故得幸。尝诣三吴,访书画、奇巧、屏帐、扇带之属,以达禁中。帝悦之,遂命贯置御嚣所于苏杭。牙角犀玉、金银藤竹,曲尽其巧。匠役雕镂日数千。苏州人朱、给事蔡京,知帝

  •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孟尝君相齐史记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

  • 荀勖传·房玄龄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陰人,是汉司空荀爽的曾孙。祖父荀非木,是射声校尉。父亲荀月八十,早死。荀勖幼年寄托在舅父家里。奇异早熟,十几岁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此儿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

  • 宋发祥·周诒春

    宋发祥 字致长。年三十四岁。生于福建兴化。本籍住址。福建莆田县龙门下。已婚。子二。女一。初学于兴化英华学校。光緖二十六年。自费游美。入威斯林大学。习理科。光緖三十一年。得学士学位。光緖三十二年。得硕士

  • 读书劄记卷四·徐问

    明 徐问 撰延平云今之学者虽存养知有此理但旦昼之间一有懈焉遇事接物处不觉打发机械即离间而差矣惟存养熟理道明习气渐尔销铄道理油然而生然后可进亦不易也愚谓此即庄子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天机即道心也道心浅则人心

  • 第三部分·毛公

    国风 陈风《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传】子,大夫也。汤,荡也。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笺】子者,斥幽公也。游荡无所不为。洵有情兮,而无望兮。【传】洵,信也。【笺】此君信有淫荒

  • 记章稿二则·章世纯

    天启辛酉大力先生举于省即有章子大业之刻而今不可得矣亦但从艾评四家本为据少益之得二百余尝于国表中见怀诸侯二句文叹为是题之绝唱而艾本无有则其合作中之脱漏盖不知有几可惜也大人谓读章文当落其皮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本)·窥基

    经。尔时摩诃迦叶(至)不求自得赞曰。长行四人同领。颂领独迦叶者最年大故。叙众意故影彰余人亦颂说故。下有八十六颂半分二。初七十三行半颂颂前三文。世尊大恩下十三行颂。属品中第三段荷佛恩深。初文有三。初二颂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