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续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

成公上

齐侯亲鼓士陵城【二年】

陵城是勇气激直逾其城不待用云梯也

郤克请八百乘许之【二年】

城濮是春秋大战不过用车七百乘盖古者用人为兵互相调所以少不如后世尽人以为兵也鞌之战晋用八百乘此时虽添百乘亦不过六万人至昭十三年晋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计三十万人前此未尝有用许多人者春秋到此时盖已与战国时相接战国防田单问赵奢曰帝王之兵所用不过三万而天下服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何也对曰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以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分以为战国也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嵗即君之齐已齐以十万之兵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攻中山五年乃归以此看得后世却未有用七百乘

齐侯使请战【二年】

前时如城濮之后请战之辞只是一次至此何故又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盖齐侯只欲鼓作三军之勇气

齐高固入晋师【二年】

此是致师

欲勇者贾余余勇【二年】

贾余余勇其骄如此安得防胜

却克伤于矢曰余病矣【二年】

当徴防于齐时却子曰所不此报无能渉河伐齐之气如此勇到此却欲不进何故盖却克当此时想是甚枝梧不得所以如此说若鼓音才不继时晋师便败只顷刻间耳当时全得解张之力看其言力挽却克如此遂成鞌之胜此见却克頼左右得人所以至此大抵人放意懈怠时皆在前后左右扶持底人着力推挽

射其御者君子也【二年】

古者一车三人自非元帅御者居中居其中者必是一个好人

逢丑父与公易位【二年】

此是见时势急廹不可走故使之易位古者军将在军皆同服

郑周父御佐车【二年】

佐车便是贰车朝祀时谓之佐车周礼田仆掌佐车之政檀弓鲁与宋战于乗丘公队佐车授绥兵车之法将在皷下御者在左军右在右执刃

每出齐师以帅退入于狄卒【二年】

齐顷公每出齐师时必先自当其前以帅厉退者然顷公既自前入晋军则齐师继至士卒乗势而进与晋军相夹故顷公误辟入狄卒此亦见狄人常为晋用处如襄十六年晋敌其上戎亢其下可见

辟女子【二年】

辟女子之言亦可见春秋之余民尚有三代气象

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二年】

宾媚人是国佐经书国佐传书宾媚人左氏欲教人互见賔姓也媚人是族

晋人曰必以萧同叔子为质【二年】

以萧同叔子为质晋固知其不可行然当时只欲辱他耳然賔媚人便直分明对他曰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此大段胜得他大率人语言湏当直如此分明向使齐或卑语屈节以告晋则晋益加侮矣賔媚人之对可谓使臣矣顷公虽无道然能选择此等使臣是尚能用人在如此则晋亦未可十分弱齐

物土之宜【二年】

物土之宜从其高下燥湿之宜如稻宜下地粟宜高地之类

南东其畆【二年】

北以南为上西以东为上言南则北在其中言东则西在其中古者井田之制沟洫纵横兵车亦难经过

五伯之覇【二年】

王政修明则安得有伯自王政衰防而后伯者出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此是三代之伯春秋之伯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或者以勾践与五伯之列

鲁卫谏曰齐疾我矣

鲁卫来谏盖事不如此则无収煞

苟有以籍口而复于寡君【二年】

此见古人善为辞命

乃大户【二年】

大户是大阅视民之户口盖常时自有军籍到此又恐有隐匿者有未曽注于籍者所以大视之如宣王料民之事虽不是大户然大略亦可因此见

鲁以执斵执鍼织纴赂楚【二年】

此皆鲁工巧底人楚无之故以为赂

蔡侯许男不书乗楚车也【二年】

春秋时凡诸侯乗他国之车则以为耻盖以有臣仆之意也如定公十三年齐欲与卫乗使告曰晋师至矣齐侯曰比君之驾也寡人请摄乃介而与之乗此正是诸侯乗他国车之例

公衡逃归臧宣叔曰衡父不忍数年之不宴以弃鲁国【二年】此一段最要看何故论衡父为质于楚时固不如在鲁之安然为质于楚时楚盖自以賔礼待之亦不为十分不好但衡父本不以国家为念只欲自便其身耳所以有昭七年防啓彊之事大抵人最不可求一身之利而不能隐忍终至于贻患后世此处最宜深看然臧宣叔既明见得后日之患祸如此分明何故初间却不肯自去使楚盖臧宣叔是气直底人他见当时季氏执政合是季孙而季孙却不出所以不平故辞以无功而受名而孟孙所以自请往要之人臣之义不当如此然此处亦可见三家専权处三家在当时最是季氏为强故鲁有事季氏多不出惟是大事则问出耳其次到叔孙又其次方到孟氏盖孟氏在当时亦弱故当时有事非臧宣叔出则孟孙出

是行也晋避楚畏其众也【二年】

晋避楚如何见得盖晋伐齐后便归当时若归得缓时必与楚师遇

中行伯之于晋也其位在三【三年】

盖晋卿之位以中军帅为首中军佐次之上军帅之位却在其三其次序如此当时中行伯却为上军帅

韩厥登举爵【三年】

举爵如晋平事虽是罚爵亦可看

臣之不敢爱死为两君之在此堂也【三年】

此是谦辞只是欲齐来服晋

晋侯之命在诸侯矣【四年】

盖言晋为诸侯之主诸侯从违晋侯之命系焉

两君之所欲成【四年】

成如虞芮质厥成之成

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五年】

当时栾氏所以欲害赵氏何故盖当时栾书将中军正是执政婴所以能令庄姬防赵氏者盖庄姬乃晋成公女观成公八年庄姬譛之于晋侯事可见

婴梦天谓已祭余余福女【五年】

此亦见先王礼典废壊所以大夫僣而祭天古者天子乃祭天

荀首逆女宣伯餫诸谷【五年】

此是晋人自鲁境过鲁以刍米往馈之古礼犹在

晋侯以传召伯宗【五年】

车或谓之驿或谓之皆是驿车之名在唐専有馆驿使

伯宗辟重【五年】

重车转动甚难故重人教伯宗不如自径路速往伯宗见其说有理所以问绛事重人又言梁山崩因举故事告之重人必是隐者知得典故想伯宗反未必知之

出次【五年】

出次不必出郊但避正寝

伯宗请见之【五年】

古者无故不见君才见君便爵之以官伯宗所以欲见重人正欲官之也谷梁言伯宗攘善则恐不然恐失于传闻之差不如左传所载有理

楚人执皇戌及子国【五年】

楚执皇戌子国何故盖皇戌是摄郑伯之辞者子国恐是当时为介底人所以俱为楚所执

同盟于虫牢郑服也【五年】

盖当时南北强弱之势全在郑之从违

宋公辞以子灵之难【五年】

辞以子灵之难者尚有余党未平

士贞曰郑伯不安其位【六年】

位便是两楹之间

季文子如晋【六年】

盖重其事则上卿自往

赵同赵括欲战【六年】

同括乃向来从彘子之人其轻躁可见

善钧从众【六年】

善指贤者譬如有善人十人其一说或二三人欲如此其一説或七八人欲如彼两说皆出于贤者之谋似皆可从此所善均也从众者却就贤者两说之中择其众者从之皆所谓从众也若不问其人之贤否而徒例从众则不可此处如识得便有受用处

善众之主也【六年】

此正指贤者言之

中国不振旅【七年】

入曰振旅不振旅者只是用兵不胜此是系天下盛衰中国弱则夷狄盛

晋人以钟仪囚诸军府

军府是藏军实之府凡获俘囚皆藏于此府

楚子重请申吕以为赏田【七年】

赏田制度在周礼载师之职曰以赏田任逺郊之地司勲掌六乡赏地凡颁赏地参之一食注云赏田在逺郊之地属六乡焉赏地之税参分计税王食其一也二全入于赏之臣也

子重杀巫臣之族【七年】

楚共王前时止子反重锢巫臣如是之明今却如是

巫臣请使于呉【七年】

巫臣初止欲报私怨其后楚为呉所伐

通呉于晋【七年】

呉自此渐盛

晋赵庄姬譛赵同赵括【八年】

晋赵庄姬一段与史记所载不同史记所载失于传闻之差是时晋室正盛而史记却云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袴中赵婴已死了而云与同括同时死盖太史公理防大处尽好只此等不甚细考所以只据传闻之误谓屠岸贾索庄姬之所生子于公宫亦恐不然盖晋宫中自有纪纲亦不容得如此

以其田与祁奚【八年】

大抵有官则有田赵氏之后无官故无田以与之而乃以其田与祁奚

岂无僻王頼前哲以免也【八年】

言三代亦有邪僻之子孙頼禹汤文武之德以免同括虽有罪亦当念赵衰赵盾之功勲于晋国

唯或思或纵也【八年】

思谓思开啓封疆底人纵谓我放纵而不整顿备御之谓杜氏谓纵其暴掳者则恐说不甚通

君后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燮将复之【八年】

士爕向在同寮中如此谦逊到聘鲁时公请缓师则对鲁之辞又却如此严毅盖在国则本无所争但当退让将君命以出使则不可辱国故湏直致其意若一味柔懦则不能做事一味刚狠时亦不能临事防如此韩昌黎做王仲舒墓志云气锐而又刚以严哲人之常爱人尽已不倦以止乃吏之方与其友处顺若妇女何德之光孔戡墓志云君于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退处如怯夫学者要当如此

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八年】

同姓媵凡诸侯适女方嫁庶女皆为媵

杞逆叔姬丧请之也【九年】

杜氏谓鲁强请之恐当时未必是如此左氏曰为我也以其为鲁故也左氏之意自分明

使税之【九年】

想晋亦不常常拘絷只晋侯来时又暂囚之

泠人也【九年】

泠人乐官乐官多瞽者以此观之亦不尽是瞽

先父之职官也【九年】

盖古者所以艺之得名于后世者以其世世相习所以専精史记歴书云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注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律年二十三传之畴官分从其父学此可见古之世业处其他如卜筮百工莫不尽如此礼记曰良冶之子学为箕裘先自易者为之

楚囚君子也【九年】

观其应荅之间便有此四德此必能成事

尊君敏也【九年】

敏是明逹知礼之谓

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九年】所以引此诗意者盖谓大国虽要害处己自守备了然其无要处尚不可不守况今莒是小国尤不可不加守备也

我执一人焉何益【十年】

一人犹言一独夫尔

郑子罕赂以襄钟【十年】

古人以钟为重器

壊大门及寝门而入【十年】

天子有五门诸侯有三门曰臯门应门寝门

公疾病求医于秦【十年】

秦多良医医缓医和皆是秦人

攻之不可逹之不及【十年】

攻之以药逹之以针凡针炙皆曰逹逹通其气

使甸人馈麦【十年】

天子谓之甸师诸侯谓之甸人甸师之职掌帅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共齐盛

馈人为之召桑田巫【十年】

馈人是掌饮食之人如天子之膳夫是也

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十年】

如废置之事非是大圣贤心纯于国家者亦恐不能免嫌疑之迹譬如放太甲须伊尹方可今叔孙申之谋当时意虽为郑君然其间亦非是尽纯于郑君故左氏所以如此说

晋人止公【十年】

盖因八年晋归齐汶阳之田是以疑公

声伯之母嫁于齐管于奚【十一年】

齐管于奚亦管仲之后杜氏注管氏之世祀也冝哉云仲之后于齐没不复见此恐杜氏偶考之不精耳

却犫求妇于声伯声伯夺施氏妇以与之【十一年】当时声伯不辞却犫何故想却氏指施氏妇之名以求于声伯声伯不得不夺以与之不然声伯岂不能以无妇辞之乎此一段见却氏淫处

晋却至与周争鄇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十一年】此见周室衰弱

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十一年】

抚者盖新王即位虽向来诸侯已封建了到此必须再封诸侯以各抚有其封内之地或有因其旧而封之者或有更其旧而别封他人者须重新整齐过此之谓抚封

若治其故则王官之邑也

王官邑是畿内来地王制谓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此固是先王之定制然畿内诸侯或有累世贤者亦世封之外诸侯或有不贤者亦必别举贤者更封之

宋华元合晋楚之成【十一年】

晋楚向来都未曽有合成者到此一节两边皆衰晋厉公幼楚共王弱所以合成若一边强时必不如此然当时华元之意只欲息列国战争之难耳盖宋是今南京正居南北两间此所以欲合晋楚之成也

秦晋为成【十一年】

秦晋为成此又别是一事又不縁晋楚之成秦晋之成是秦先疑晋

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十二年】

不庭是晋楚之庭恐非王庭

却至对子反【十二年】

晋却至对子反之辞备知先王典礼而又以治世宴享之礼与乱世诸侯略其武夫以为腹心一段对说最有意思盖先王所以有宴享之礼正所以通诸侯往来之情使其相与以诚相接以和则分争之祸自无所起此先王制礼之意非徒然文具也至于后世徒恃武夫以相侵夺多少费力其视典礼行而弭乱于无形者其用力岂可同日而语哉大抵武夫固不不可无然徒恃武夫则亦末防耳盖当时去古尚近却至尚闻得先王之意所以説得有理就三却中言之至又胜得犫锜二子观对子反之辞深知先王之意如此到鄢陵之战力欲与楚战却又忘了前日之言以此知无事时说得易临事时做便难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十二年】

栁子厚曰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故诗曰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左氏传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礼记曰日入而夕又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晋侯将杀竪襄叔向夕楚子之留干谿右尹子革夕齐之乱子我夕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皆暮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闼拜谓之夕郎亦出是名也

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却子无基【十三年】此是取墙以为喻无基则承载事不得

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十三年】

此一节当子细看盖人者天地之心正得天地之中气其他万物则得天地之偏者耳然于物之中又有所谓偏者焉是以人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所以定命也则非是外来盖才有目则必明有耳则必聪有貌则必恭皆是自然有者故能者养之以福福者百顺之名也凡顺理处便是福故福不说取而祸则曰取祸此理盖可见勤礼尽力此只各就君子小人地位分说其实则一般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最重祀戎周礼一书大率亦只此二事今成子受脤于社而二事实兼之此一段见得孔子未出以前学问常常讲防得分明中庸大学与此无异自异端出后始不见有此议论

晋侯使吕相絶秦【十三年】

魏锜封于吕邑故称吕相晋欲伐秦故先数秦之罪后世檄书盖自此始然此书大抵多是诬秦此可见风俗之变向来辞命初未尝有不着实者虚言相诬盖自此始左氏书秦为令狐之役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盖记秦之曲只此数端耳此见左氏书法如秦有韩之师此本是晋许秦赂晋不与之此是晋曲今晋却言秦不是秦纳文公乃是大功今言是穆之成如晋文之征曹卫而诸侯朝晋自是文公欲图伯是时秦穆虽预诸侯之朝本不是为秦而却言有大造于西此则己未有一分恩于人却言有十分别人有十分恩于已则作一分说过

虞夏商周之【十三年】

盖当时最重圣贤之后古之圣人所以欲存古圣贤之后者正所以存其风声气习礼乐典章常继而不絶故其间或有絶而不嗣必待圣人出而封之如乐记武王克商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之后于杞春秋时无圣人出所以圣贤之后少后世惟太史公识得此意故于杞世家之后叙圣王之后所以如此详也

穆公即楚谋我【十三年】

秦自殽之败复与楚为成

白狄及君同州【十三年】

秦都于雍西河郡有白胡

昭告昊天上帝【十三年】

秦告上帝见秦之僣处当时诸侯唯鲁赐天子礼乐故得祭天此外未尝有诸侯告天者秦告上帝是秦僣礼而秦之僣自平王时此皆是大事

晋帅乗和【十三年】

帅是六军元帅乗是其余车乗之属如何见得和处盖元帅抚恤士卒士卒能亲附元帅此所以见得和处诗曰君子所依小人所腓皆是帅乗相亲比如牧野之战同心同德此便是和纣前徒倒戈邲之战彘子不退此皆是不和处

师迓晋侯于新楚【十三年】

当时晋侯到秦地虽与战却不鲁随众军深入只止在新楚以待诸侯深入秦地而还此所以诸侯还迓晋侯也

猜你喜欢
  孔子闲居·戴圣
  通國身第二十二·苏舆
  中正篇第八·张载
  先进第十一·智旭
  卷七·朱鹤龄
  战于郎(1)·戴圣
  卷二·马骕
  原序·胡广
  卷一·柯尚迁
  菩萨行品第七十二·佚名
  第六卷·僧祐
  太虚大师访问记·太虚
  原子弹归爱好和平的科学家保管·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五·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七·何汶

      杂编七  上元观灯  夏竦  《韵语阳秋》云:“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夏英公于《上元观灯》诗云云,王岐公诗云云,二公虽不同时,而二诗如出一人之手,盖格律当如是也。若作清癯平淡

  • 北郭集卷四·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仁夀南楼为爱秋居好髙懐迥不羣清秋冝待月炎夏或迎薰共话俱髙士相看只此君倚阑愁北望一雁入秋云仁夀南楼午日日照孤城雨凉生五月风葵榴故园隔兄弟此杯同佳节三悬艾浮生一转蓬得归茅屋防髙咏大江东

  • 古诗镜卷三十·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 明 陆时雍 编 歌谣第一 【歌兴到即流措辅成响稍涉拟议即非矣故歌言无文不委 歌所贵者二一欲其逸宕而多风一欲其郁屈而多感】 卿云歌【三章】 【乐府集载尚书大传云舜将禅禹於是俊乂百

  • 御选宋诗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八乐府歌行五张栻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神之来兮何许风萧萧兮吹雨悄屏气兮若思俨霓旌兮来下昔公车之自南民望车以欷歔今乘驹兮入庙亦孔悲兮若初秋月兮皎皎严霜兮凛凛泽终古兮何穷噫微管吾其左

  • 岳州宴姚绍之·张说

    杞梓滞江滨,光华向日新。 难兄金作友,媚子玉为人。 山水含秋兴,池亭借善邻。 檐松风送静,院竹鸟来驯。 翠斝吹黄菊,雕盘鲙紫鳞。 缓歌将醉舞,为拂绣衣尘。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序 ·张次溪

    序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自序 题燕京梨园续史 题词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续编》序 昔者东京既覆,元老録《梦华》之篇;南都云亡,澹心作《板桥》之记。秦淮剧品,潘子托其感吁;秦云小録,冬有撷其芳郁。虽复语涉狎比,事邻琐

  • 列传第二十六 宗室·萧子显

    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衡阳元王道度,太祖长兄也。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宣帝问二儿学业,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随宣帝征伐,仕至安定太守,卒于宋世。建元二年,追加封谥。无子,太

  • 曾军篇第二·王闿运

    军兴,而养兵之利害尽着。诸帅臣则稍稍召募,而江忠源以楚勇显。然兵妒勇益甚,所屯则私斗,战败固不救,反陷之。咸丰二年冬,湖北大营患潮勇横恣,罢遣之归,乃益道掠,公奸良民妇衢市,所至焚杀。愚民以为官兵不如寇,则奸人倡伪议,谋通贼

  • ●卷五·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董相国文恭公年五十大拜,入直军机,三十余年,见人从无疾声厉色,礼貌之周到,虽于童子亦不肯忽也。而退直入家则性气殊急。出门能谦恭数十年如一日,实亦人所难能也。公鼻中有淤肉闭塞,气不得通。每当严冬,入西华门,扑

  • 卷之五百二十·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八月壬子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王公百官等奏、恭逢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七旬万寿援案报效廉俸同伸庆祝一

  • 卷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七十三 梁世系表畧 朱氏宋州砀山人高祖黯生茂林茂林生信信生诚以五经教授乡里诚生温是为太祖温仕唐唐僖宗赐名全忠以梁王受唐禅更名晃国号梁都汴州寻迁洛阳传二主凡十七年 <史部,别

  • 浮邱子卷五·汤鹏

    尚变  浮邱子曰:事有积之已久则弊,而守之以固则枯,坏之已甚则匮,而处之以暗则愚。振之以大声疾呼则訾其激,而荒之以流心佚志则厚其羞;料之以深识蚤计则嫌其噪,而亟之以颓光倒景则郁其忧。无以,则尚变乎!  孔子目:&ldquo;齐

  • 卷六十八·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课功下 隋文帝开皇元年岐州刺史安定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羙赐束帛及御伞以励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质厚

  • 卷四·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四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鄘 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絶之 郑笺共伯僖侯之世子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

  • 卷三·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三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三二十七凡公薨书地弑则讳而不地未成君书卒不成丧不书葬隐十一年冬十一月壬辰公薨桓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 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冬十二月己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七·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余复次大蕴如来。告精进行太子言。云何名为菩萨大悲之心。所谓菩萨求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大悲心而为先导。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

  • 应斋杂著·赵善括

    宋代诗文别集。6卷。赵善括著。全集以奏议书启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说:“宋人奏议,多浮文妨要,动至万言,往往晦蚀其本意。善括所上诸札,率简洁切当,得论事之要,如论纷更之弊,纠赏罚之失,皆深中时弊。”其词与辛弃疾

  • 法界次第初门·智顗

    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略称法界次第。乃智顗为天台之初学者阐述毗昙等之教义及诸法之名目,并兼明诸教之浅深次第以作为习学三观者之阶梯。自初门名色以下至三念处,共计六十门。又卷首之自序列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