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卷二·达理门

  世传冯瀛王诗曰:“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公观此理,天道甚分明。”又曰:“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达者之言也。〔《青箱杂记》〕

  张文定公齐贤尝作诗自戒并贻子孙曰:“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余广为八诗:其一曰:“慎言浑不畏,言出患常随。须信枢机发,宁容驷马追!三缄事可见,两舌业当知。言是起羞本,凭公且再思。”其二曰:“忍事又何妨,勿令心火扬。火扬犹可灭,心忿固多伤。堪叹波罗密,可怜阿利王。从心更从刃,字意好精详。”其三曰:“国法须遵守,金科尽诏条。一毫如有犯,三尺不相饶。

  岂用夸奸黠,何须恃贵骄!自然逢吉庆,神理亦昭昭。”其四曰:“人非莫举扬,万事且包藏。殿上涎须掩,车中吐不妨。在他诚所短,于己有何长!须是常拘检,回头自忖量。”其五曰:“无私仍克己,克己又无私。二事兼修饬,终身在省思。

  公清多敛怨,高亢易招危。更切循卑退,方应履坦夷。”其六曰:“直道更和光,双修誉乃彰。直须和辅助,和乃直交相。恃直终多忤,偏和又少刚。能和又能直,行己自芬芳。”其七曰:“此个真端的,除非六句修。永为几杖戒,更遗子孙谋。

  本立方生道,农勤乃有秋。兹诗虽浅近,至理可推求。”其八曰:“天应降吉祥,天理本茫茫。舒惨虽无定,荣枯却有常。益谦尤效验,福善更昭彰。笼络无疏漏,恢恢四网张。”〔同前〕

  王文惠公随深悟性理,临终作诗曰:“画堂灯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同前〕

  谢谏议临捐馆,作诗云:“平生功业数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何似从来周孔教,解将仁义浸生民!”〔《见闻录》〕

  皎然禅师赠吴冯处士诗云:“世人不知心是道,只言道在他方妙。还如瞽者望长安,室在东南向西笑。”东坡代答曰:“寒时便具热时风,饥汉那知食药功?

  莫怪禅师向西笑,缘师身在长安东。”〔《百斛明珠》〕

  陶渊明《饮酒》诗云:“善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宝不过躯,躯化则宝亡矣。人言靖节不知道,吾不信也。

  余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酣发声,座为凄然。郭生言恨无佳诃,因为略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鸟啼鸦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每句杂以散声。

  人间无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无眼禅,昏昏一觉睡。虽然无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况真个是!”予奉使关西见邸店壁上书此数句,爱而诵之。

  故海上作《浊醪有妙理赋》曰:“尝因既醉之适,方识此心之正。”此老言心之正,与孟子言人之性善何异。〔并同前〕

  舒王当位,多进用文士。苏台、卢中甫作诗以见志云:“青衫白发病参军,旋粜官粮买酒尊。但得有钱留客醉,何须骑马傍人门?”〔《雅言杂载》〕

  杜祁公致政后,作《林下书怀》诗曰:“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仇!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羊亦过忧。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青箱杂记》〕

  李建勋,年八十,谒宋齐丘于拱州,题一绝于信果观壁云:“春来涨水流如活,晓出西山势似行。玉洞主人经劫在,携竿步步就长生。”归高安,无病而卒。

  〔《青琐后集》〕

  东坡游庐山,至东林,作二偈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谷曰:“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笔端有口,安能吐此不传之妙?”〔《冷斋夜话》〕

 

  ●卷二·博识门

  徐锴仕江左,至中书舍人。时吴淑为校理,古乐府中掺字者,淑多改为操字,盖章草之变。锴曰:“非可一例言。若《渔阳掺》者〔七鉴切〕,三挝鼓也。祢衡作《汉阳掺》挝,古歌云:‘边城晏闻《汉阳掺》,黄尘萧萧白日暗。’”淑叹服。〔《谈苑》〕

  商汝山中多麝,绝爱其脐。每为人所逐,势且急,即自投高岩,举爪裂出其香,就絷而死,犹拱四足,以保其脐。李商隐诗曰“投岩麝退香”,许浑诗云“猎麝采生香”是也。狨类鼠而大,尾长,金色,川峡深山中,人以药箭射之,取其皮为卧褥鞍被坐毯之用。甚爱其尾,既中毒,即啮断其尾以掷之,恶为身患。

  杜甫诗云“狨掷寒条马见惊”,盖轻捷善缘木,猿猱之类也。嫠牛出西域,尾长而劲,中国以为缨。人或射之,亦自断其尾。《左氏》所谓雄鸡自断其尾。〔同前〕

  李义山诗:“小鼎烹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窗移树时。”蒲葵扇出《谢安传》,然人不知其何名蒲葵。苏子容云:棕榈也,出《广雅》,今衢信宣歙间扇是也。谓彩似蒲葵尔。〔《诗史》〕

  梅圣俞《河豚》诗云:“春岸飞杨花。”永叔谓河豚食杨花则肥。韩渥诗:“柳絮覆溪鱼正肥。”大抵鱼食杨花则肥,不必河豚。〔《诗史》〕

  陇西地名鱼龙,出石鱼。掘地得石,破其中有鱼痕,鳞甲纤悉皆具,烧之有鱼气。盖鱼蛰泥而变为石。衡州亦有,无异陇西者。故杜云:“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正陇州诗。〔《诗史》〕

  《南部烟花录》文理极俗,又载陈叔宝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

  此乃唐人方或诗,非叔宝作,兼六朝人大抵不如此。唐《艺文志》载《烟花录》乃记广陵行幸事,此本已无,唐末人伪作此书尔。〔《诗史》,又《大业拾遗记》载“夕阳如有意,偏傍小窗明”是叔宝作,兼有全篇。〕

  欧阳文忠爱林逋诗“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钩,鹧鸪声也;郭索,蟹行貌。《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古今诗话》〕

  古诗云:“博山炉中百和香,郁金苏合及都梁。”又:“氍吾水香,迷迭艾纳及都梁。”尝按《广志》;都梁香出交广,形如藿。迷迭出西域。魏文帝又有《迷迭赋》。信乎,不行一万里,不读万卷书,不可看老杜诗也。〔《王直方诗话》〕

  前世所称驵侩,驵〔子党切〕,今人谓之牙。韩文公赠玉川诗曰:“水北山人得名声,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招不起。”又云:“先生抱才须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王向子直谓韩公与处士作牙。牙,商度物价也。驵侩为牙者,世不晓所谓。道原云:“本谓之互,即互市事尔。唐人书互字作乐,乐字似牙字,因转读为牙。”其理如可信。或云:何得举世同辞?盖不足怪。今人以为万万,以千为ノ,亦人人道之也。〔《贡父诗话》〕

  杨大年因奏事论及《比红儿诗》,大年不能对,甚以为恨。访《比红儿诗》,终不可得。忽一日,鬻书者有小编,视之,乃《比红儿诗》也。自此,士大夫始传之。此诗乃罗虬所为,凡百首。盖当时但传其诗,不载名氏,大年偶不记尔。

  〔《笔谈》〕

  余靖尚书使虏,为胡诗,契丹爱之;再往,情益亲。余诗云:“夜筵设罗〔侈盛也〕臣拜洗〔受赐也〕,两朝厥荷〔通好也〕情干勒〔厚重也〕。微臣雅鲁〔拜舞也〕祝若统〔福也〕,圣寿铁摆〔嵩高也〕俱可忒〔无极也〕。”虏举大杯谓余曰:“能道此,余为卿饮。”复举之,虏大笑,遂为觞。汉史记木、白狼诗,汉语则协,夷语则否。其实夷人先作诗,反用夷语译出,不如余真胡语也。〔《诗史》〕

  山谷云:“余读《周书》、《月令》云:‘反舌无声,佞人在侧。’”乃解老杜《百舌》诗“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之句。〔《王直方诗话》〕

  《永明禅师记》曰:有禅师夜经行,误践瓜皮,意其虾蟆也,死堕恶道。又有山行人为蛇螫,而意触树桩。行三十里,遇筮医识之,告曰:“蛇螫也。”发毒而死。使行人不遇筮医,毒遂不发;比丘知是瓜皮,不堕恶道。古德偈曰:“恶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瞩元无对。设使住持浮幻身,任运都无舌身意。”

  〔《冷斋夜话》〕

 

  ●卷二·幼敏门

  杨文公,年十一岁,建州送入阙下,章圣亲试一赋二诗,顷刻而成。令送中书再试。参政李至状:“臣等言:押送建州十一岁习进士杨亿到中书,其人来自江湖,对天陛殊无震惕,盖圣祚承平,神童间出。臣等令赋《喜朝京阙诗》五言六韵,顷刻而成。”诗曰:“七闽波渺漠,双阙势。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断句:“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又,杨文公数岁不能言,一日,家人抱登楼,忽触其首,便能语。家人曰:“既能言,可为诗乎?”曰:“可。”遂吟《登楼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古今诗话》〕

  夏文庄试制科,廷对,出殿门,杨徽之见其年少,遽邀与语曰:“老夫它则不知,唯喜吟诗,愿丐贤良一篇,以卜他日之志。”忻然为书曰:“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青箱杂记》〕

  明皇御勤政楼,大张音乐。教坊王大娘善戴竿,于百尺上为木山,状瀛洲方丈,命小儿持绛节出入其间,舞亦不辍。刘晏以神童为秘书省正字,年十岁,慧悟过人。召于帘中坐贵妃膝上,为施粉黛与戴巾栉。问晏:“汝为正字而来,正得几字?”曰:“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正。”贵妃令咏王大娘戴竿,晏曰:“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着人。”

  〔《明皇杂录》〕

  苏瑰未知男,有人献兔,挂于廊庑间。召咏诗:“兔子死阑弹,将来挂竹竿。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由是称为小许公。〔《开元传信记》〕

  京兆尹访苏鬼,既去,瑰令男咏尹字。乃曰:“丑虽有足,甲不成身。见君无口,知伊少人。”其敏捷如此。明皇问瑰:“草书难其人,谁可?”瑰曰:“臣不知其他。臣男,为文甚速,可备使令。然性嗜酒,幸免沉醉,足以了事。”

  令召至,则酒未解,犹呕殿下。命中贵人扶卧御幄前,明皇亲举衾覆之。既醒,援笔立就。明皇抚其背曰:“知子莫若父。”〔《明皇杂录》〕

  徐锴字楚金,年十余岁,群从宴集,分题赋诗,令为《秋词》,援笔立成,其略曰:“井梧分堕砌,塞雁远横空。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诗史》〕

  林杰字智周,五岁,与父同游王仙君坛。父曰:“能诗乎?”杰曰:“羽客已登云路去,丹砂草木尽凋残。不知千岁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又谒唐中丞,作《七夕》诗曰:“七夕今朝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公曰:“真神童也。”年十七,方秋初,忽有双鹤盘空而下,忻然下阶,抱得一只,父恐非祥,令放之,鹤升堂而去。是夕,得疾而卒。

  郑立之以诗哭之曰:“才高未及贾生年,何事孤魂逐逝川?萤聚帐中人已去,鹤离台上月空圆。”〔《古今诗话》〕

  李琪,十岁通《六经》,父佐王铎滑州幕,闻而异之。会府燕,铎遣人以《三杰赋》试之。琪作赋,尾句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龙头之友斯贵,鼎足之臣可重。宜哉项氏之所以亡,有一范增而不能用。”铎曰:“大器也。”他日谒师,帅谓琪曰:“蜀中诏到,用夏州拓跋思恭为北京收复都统,可作诗否?”

  琪曰:“飞骑日边来,何时玉辇回?早平关右贼,莫待诏书催。”铎益异之。

  王元之内翰,五岁已能诗。因太守赏白莲,悴言元之能与,语于太守,因召而吟一绝云:“昨夜三更后,娥堕玉簪。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又云:“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守曰:“天授也。”

  丘春十岁,谒陈州太守曰:“前日寺中闻射,因成诗云:‘殿宇时闻燕雀喧,虚庭尽日少人行。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守喜,令对“弱柳丝丝搓绿线”,曰:“春云片片揭新绵。”

  蒋堂侍郎,方六岁,父令作《栀子花诗》,曰:“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杈。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崔铉相为童时,随父谒韩,指架上鹰令作诗,曰:“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师。韩文公皇甫过其父晋肃,见其子,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而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炯炯贯当中。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以所乘马联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韩文公特著《讳辩》一篇,不幸未壮室而终。〔并同前〕

  寇元弼言:徐州通判李有子七岁,不善诗,忽咏《落花诗》云:“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同砑光帽,一曲舞《山香》。”父惊问之,若有物凭者,自云是谢中舍。问砑光帽事,云: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戴砑光帽,帽上簪花,舞《山香》,曲未终,花皆落。〔《百斛明珠》〕

  贾黄中乃唐相造《华夷图》丞相耽之远孙。七岁童子举关头及第,李赠之诗云:“七岁神童古所难,贾家门户有衣冠。七人科第排头上,五部经书诵舌端。

  见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从兹稳上青霄路,万里谁能测羽翰!”太平兴国中参大政。〔《玉壶清话》〕

  苏州童子刘少逸,年十一,文辞精敏,有老成体。其师潘阆携以见长洲宰王元之、吴县宰罗思纯,以所作贽二公。二公名重当时,疑所贽假手,未之信,因试之;与之联句,略不淹思。思纯曰:“无风烟焰直。”少逸曰:“有月竹阴寒。”

  又曰:“日移竹影侵棋局。”少逸曰:“风递花香入酒尊。”元之曰:“风雨江城暮。”少逸曰:“波涛海寺秋。”元之曰:“一回酒渴思吞海。”少逸曰:“几度诗狂欲上天。”凡数十联皆敏,二公惊异,至闻于朝,赐进士及第。官止尚书员外郎。〔《续归田录》〕

  孙周翰精敏,亦少逸之流。其父穆之,携以见郡侯。时赏春作会,座客簪花。

  郡侯属周翰曰:“口吹杨叶成新曲。”翰曰:“头戴花枝学后生。”郡侯笑曰:“何遽便戏老夫!”赐童子出身。

  马希振为鼎州节度使,马氏诸子中白眉也。与门下客何致雍、僧贯徽联句。

  希振曰:“青蛇每用腰为力。”贯徽曰:“红苋时将叶作花。”又见蚁子缘砌,希振曰:“蚁子子衔虫子子。”雍曰:“猫儿儿捉雀儿儿。”实一代之隽。〔并同前〕

  黄鉴学士,七岁而不言,其祖爱之,以谓风骨之美,当大吾门,不宜如是也。

  每遇景物,必道其名达其理以指教之;然终不言。一日,又谓之曰:“杨文公幼而不言,文公之父告之曰:‘后园梨落篱,神童知不知?’文公发声曰:‘不是风摇树,便是鹊惊枝。’汝风骨若此,何为不言?”鉴竟不对。后携行河上,其祖曰:“水马池中走。”鉴曰:“游鱼波上浮。”后任馆阁。〔《李康靖见闻录》〕

猜你喜欢
  林式之·唐圭璋
  贾昌朝·唐圭璋
  第十出 待旦·李渔
  第四十一回 新夫人归宁父母·陈端生
  ●卷一·毛奇龄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徐志摩
  于湖词卷三·张孝祥
  卷277 ·佚名
  卷三百七十五·陈思
  横浦集补钞·管庭芬
  御选宋诗卷二十三·康熙
  岳州宴姚绍之·张说
  第二回 两地相思·蒲松龄
  姚合诗鉴赏·佚名
  刘希夷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高文秀

    (刘备引卒子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谁想徐庶师父,果有神机妙策破曹兵。今日班师回程也,安排下筵席,等待师父。小校,辕门首觑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贫道徐庶是也。被某则一阵,大败曹仁,生擒斩首。这一场交

  • 卷二·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二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魏文帝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一首【此诗艺文类聚作徐干盖别有所据明梅禹金八代诗乗署此为苏武妻作而题曰答外赠诗可谓拙于作伪矣】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

  • 卷三百七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五孟郊秋怀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触緖无新心丛悲有余忆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秋月顔色氷【去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

  • 卷五·舒赫德

    辛未上谕内阁曰前任临清州知州王溥现交吏部防议处自有应得处分今据呈闻有夀张奸民滋扰情愿回东协同印官帮办等语王溥准其前往山东交与大学士舒赫徳令伊自备资斧聴差遣事竣后视其如何出力再行奏闻请防同日杨景素奏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五 文苑传二·纪昀

    文苑传唐 【二】○唐二李适【韦元旦 刘允济 沈佺期 宋之问 阎朝隐】尹元恺【富嘉谟 吴少微】 刘宪【王适 司马锽 梁载言 】李邕吕向王翰孙逖【成简】 李白【张旭】王维郑虔萧颖士【存 陆 据 柳并 皇甫冉

  • 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熊方

     宋 熊方 撰百 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十上> <史部,

  • 史弥远传·脱脱

    史弥远,字同叔,是史浩的儿子。淳熙六年(1179),补官为承事郎。淳熙八年,转为宣义郎,他铨试第一,被调为建康府粮料院,改为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淳熙十四年,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绍熙元年(1190),史弥远被授予大理司直。绍熙二年,升

  • ●牧令书卷十 农桑下·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尹会一 李殿图 杨景仁 王心敬 孙宅揆 陆世仪 潘曾沂 黄可润 王植 王士俊 俞 森 黄可润 陈宏谋 严如熤 黄可润

  • 207.卖国贼秦桧·林汉达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呆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指兀术)别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飞的官衔)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兀术很奇怪,问

  • 卷六·杨士勋

    ◎庄公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尽闵二年十有九年,传本或分此以下为庄公与闵公同卷。春,王正月。夏,四月。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辟要盟也。鲁实使公子结要二国之盟,欲自讬于大国,未审

  • 多闻品第三·佚名

    昔舍卫国有一贫家。夫妇慳恶不信道德。佛愍其愚现为贫凡沙门。诣门分卫。时夫不在其妇骂詈无有道理。沙门语曰:吾为道士乞丐自居。不得骂詈唯望一食耳。主人妇曰:若汝立死食尚叵得。况今平健欲望我食。但稽留时节不如早

  • 解脫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分别行品第六   爾時依止阿闍梨以數日觀其行.其行相應行處應當教。於是行者十四行.欲行瞋恚   行癡行.信行[一]意行覺行.欲瞋恚行欲癡行瞋癡行等分行.信意行

  • 卷七十·佚名

    释佛母品第四十八之下【经】&ldquo;复次,须菩提,佛因深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伸,如实知。&rdquo;&ldquo;世尊,云何佛因般若波罗蜜,众生心数出没屈伸,如实知?&rdquo;佛言:&ldquo;一切众生心数出没屈伸等,皆依色、受、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 (别录之六)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别录中有译无本录之二小乘经重译阙本一百一十五部二百六十五卷 中阿鋡经五十九卷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第一译)右一经前后两译一本在藏一本阙 增

  • 杂纂二续·苏轼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撰《义山杂纂》一书,专记市井琐谈,俚语习俗。后亦时有仿作者。宋有《杂纂续》,称王君玉撰。苏轼撰《杂纂二续》。

  • 纳兰词·纳兰性德

    词别集。清纳兰性德著。五卷。另补遗一卷。作者原有《饮水词》、《侧帽词》、《通志堂词》等词集,康熙间顾贞观等为之编订刊行。道光十二年(1832)汪仲安据顾本等汇抄二百七十余阕,按体编次,并附词评、词话,分为五卷,光绪间

  • 长恨歌·白居易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

  • 名臣经济录·黄训

    明黄训编。五十三卷。黄训,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本书辑录自洪武至嘉靖九朝(内缺建文一朝)名臣经世之言,分开国、保治、内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