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清净品第八之二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受持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我当守护其人及此法门。时尊者须菩提,谓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汝见有法可守护耶。帝释天主言:不也须菩提,时须菩提言:天主。若菩萨摩诃萨。如所说般若波罗蜜多。如理而行随顺相应者,是即名为真实守护。若时过离般若波罗蜜多。於一切处即为人及非人伺得其便。复次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为欲守护般若波罗蜜多者,当如守护虚空。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呼声响能守护耶。帝释天主言:尊者须菩提,彼呼声响不能守护。须菩提言:如是如是,憍尸迦。当知一切法如声响。若如是知即於诸法无所观。无所示无所生无所得。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一一界中。从四大王天。乃至大梵王天。彼彼所有娑婆界主大梵天王,帝释天主,并馀天子。以佛威神加持力故。即时各各来诣佛所。头面著地礼世尊足。右绕三匝退住一面。

是时世尊以威神力。令彼一切梵王帝释及诸梵众,并馀四天王天诸天子等。各各得见千佛世尊,於诸方处一一如应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如是名句文皆同一说相。所有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品类章句皆悉无异。彼受法者皆名须菩提,其请问者亦如帝释天主。

尔时佛告彼诸梵王帝释天主等言:汝等於此地方今见诸佛。如是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所有慈氏菩萨摩诃萨。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已於此地方亦复如是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法门。

△叹胜品第九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微妙。於其名中毕竟不可得非彼语言:而能宣说如般若波罗蜜多。名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多法亦不可得。而此般若波罗蜜多。名字及法无二差别。皆无所生俱不可得。世尊,如佛所言:慈氏菩萨摩诃萨。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已於此地方亦复如是,宣说般若波罗蜜多者,此法甚深彼云何说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彼慈氏菩萨摩诃萨。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已於此地方。说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说色若常若无常若解若缚。不说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若解若缚说色受想行识毕竟清净。须菩提,彼菩萨以如是名句文。如实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佛言:须菩提,色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色不生不灭。不著烦恼不出世间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不著烦恼不出世间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色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受想行识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虚空清净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法如虚空如声响故清净。般若波罗蜜多亦如是清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发清净心听受读诵为人演说。当知是人得大善利。眼耳鼻舌身根清净。离诸病苦一切恶毒不能伤害。寿命增长无中夭难。常得千天子众或时导前或时从後。於一切处密为守护。世尊,诸持法者善男子善女人。应於白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清净身语心业。於诸方处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或为他人解说其义。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一切处读诵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常有千天子众往彼持法人所。为欲听受正法大利益故密护其人。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於天上人间为最胜宝。以是缘故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得福甚多。

复次须菩提,若有受持读诵解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於现世中得大善利获最胜宝。天上人间共所尊重。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与众生广大利乐。须菩提,彼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无取无舍无所有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多。亦不生不灭不染不净。无取无舍无所有无所得。何以故?色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染。受想行识无染故。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染。菩萨摩诃萨。若於诸法不生分别。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多。非内非外不出不入。无法可示无法可观。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来集会一切梵王帝释。及诸天子。各各踊跃欢喜咸作是言:我等今日於阎浮提中。得闻世尊第二。转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轮。彼当来世。慈氏菩萨成正觉已转此法轮时。愿我亦复得闻此法佛告须菩提言:法非初转非第二转当知诸法毕竟无所有而不可转。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大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者何。彼一切法离诸著故。而诸菩萨摩诃萨修一切法。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亦无法可证。虽转法轮亦无法可示。无法可得。以无证无示无所得故。一切法空毕竟离著。由离著故即一切法无还无转。何以故?世尊,一切法离性。是故无还无转。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须菩提,彼空解脱门无还无转。无相无愿解脱门亦无还无转。须菩提,虽於诸法如是宣说。而诸法性毕竟寂灭。无说无示无闻无得无法可证。以无所证故亦无证者,是故诸法无灭无非灭。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边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虚空无边故。无等等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不可得故。离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毕竟空故。不可破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性不可得故。无句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名无相故。无性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来故。无言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分别故。无来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蕴不可得故。无去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来故。无集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取故。无尽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尽相故。无生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著故。无作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作者不可得故。无知者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主宰故。无所至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无退没故。不灭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前後中际不可得故。梦幻影响阳焰等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不生故。无烦恼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贪瞋痴等性清净故。无出世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所依止不可得故。无染污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虚空清净故。无戏论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平等故。无念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念不生故。无动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常住故。离欲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真实故。无起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疑故。寂静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相不可得故。无过失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具足诸功德故。无众生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众生际不可得故。无断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不起故。无二边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离著故。无异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无和合故。无著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不分别声闻缘觉地故。不分别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分别平等故。无量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量法平等故。如虚空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无障碍故。无常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有为故。苦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虚空平等故。空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不可得故。无我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我不可得故。无相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不可转故。空性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毕竟无边故。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分法不可得故。空无相无愿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三解脱门不可得故。内有色观外色等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故。初禅定等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九先行法不可得故。苦集灭道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四圣谛法不可得故。布施等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十波罗蜜多不可得故。十力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不可破坏故。四无所畏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不怯不惧不退不没故。离系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智智无著无碍故。如来无量功德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过诸数法故。如来真如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真如平等故。自然智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自性平等故。一切智智波罗蜜多。是般若波罗蜜多。一切法性一切法相。不可得不可知故。

△赞持品第十之一

尔时帝释天主作是念。诸善男子善女人。若得暂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是人於诸佛所已种善根。何况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为人演说。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是人已於无量无数佛世尊所。恭敬供养种诸善根。又若有人。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惊不怖不退不没者,是人久於过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已曾听受此甚深法请问其义。於是法中如理修习。是故今闻不生惊怖。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

尔时尊者舍利子,知帝释天主心所念已即白佛言:世尊,若有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发信解心尊重恭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者,是人应如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功德无异。何以故?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若人以少善根不能得闻。又若於先佛所不曾修习者,是故今时即不能生清净信解。又复世尊,若有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生违背毁谤者,当知是人於先佛所曾闻是法。尔时已生违背毁谤。何以故?是人虽复以少善根。先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为懈怠所覆。不起精进无信无忍。於甚深法不生爱乐。由不乐故不能解了。以其不了又复不能请问诸佛及佛弟子。由是缘故今闻此法起违谤者,当知往昔已生违谤。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多者,是即敬礼诸佛一切智智佛告帝释天主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若人敬礼般若波罗蜜多。是即敬礼诸佛一切智智。何以故?从一切智智。生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复生一切智智。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如是住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习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帝释天主复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得名如是住如是习。佛赞帝释天主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今善问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此甚深义。然汝能问。皆是如来神力护念。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住色不住色相。菩萨若不住色不住色相。是为习色。不住受想行识不住识相。菩萨若不住识不住识相是为习识。憍尸迦。菩萨若不习色不习色相。是为不住色。若不习受想行识不习识相。是为不住识。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得名如是住如是习。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能得其边际源底。般若波罗蜜多广大无量。佛言:舍利子,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住色甚深。不住色相甚深。菩萨若不住色甚深。不住色相甚深。是为习色甚深。不住受想行识甚深。不住识相甚深。菩萨若不住识甚深。不住识相甚深。是为习识甚深。舍利子,菩萨若不习色甚深。不习色相甚深。是为不住色甚深。若不习受想行识甚深。不习识相甚深。是为不住识甚深。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应为住不退转已得授记诸菩萨摩诃萨如理宣说。何以故?彼诸菩萨若闻所说,不疑不悔离诸障碍。帝释天主即白尊者舍利子言:如尊者所说,其事如是,设复为彼未得授记菩萨说者当有何咎。尊者舍利子言:憍尸迦。若为未授记菩萨说者而亦无咎。何以故?彼菩萨虽未授记。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随喜信受瞻礼恭敬。不惊不怖不退不没。当知是菩萨久已安住大乘法中成熟善根。不久当於一二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憍尸迦。彼菩萨虽於现在佛世尊所未得授记。未来世中决定得见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瞻礼供养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修诸善法。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暂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信受者,尚说此菩萨久已安住大乘法中成熟善根。何况有能於此法门读诵思惟为人演说如理修行者,其事云何。

尔时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菩萨暂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信受者,我说是菩萨久已安住大乘法中成熟善根。况复有能於此法中读诵思惟为人演说如理修行者,决定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我今乐说譬喻以明其义。佛言:舍利子,随汝意说。舍利子言:世尊,譬如有住菩萨乘者勤求菩提。或时梦已处菩提座。世尊,彼菩萨得是梦已,当知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诸求菩提者亦复如是,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随喜信受。当知是人久已安住大乘法中成熟善根。决定当得授菩提记。何况有能读诵思惟为人演说如理修行者,当知是人决定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以故?世尊,有诸众生以业障故背如实智。是故远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能发生清净信解。由是不能成熟善根。有诸众生久於此法。听受信解安住实际成熟善根。世尊,当知是人住如实际不复退转。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世尊,又如有人欲过百由旬乃至五百由旬旷野险路。於其路中若进若退怖畏疑惑是人渐行欲出险路。忽见有诸守牛羊人。即知此去城邑不远。是人即时心得安隐。无复起诸盗贼等怖。何以故?是人得见守牛羊者,即知渐近城邑聚落。世尊,求菩提者亦复如是,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当知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不久得授大菩提记。不复堕於声闻缘觉之地。何以故?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信受为前相故。是故诸菩萨摩诃萨。应当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尊重恭敬如理修行。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费隐通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大乘唯识论·世亲
  卷第二十二·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六(疏第七余)·智周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五(论本第十一第十二)·窥基
  第二卷·佚名
  大乘三聚忏悔经·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卷第四·宋濂
  卷第四十三·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序·太虚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荣枯一如·佚名
  卷第十五·雷庵正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曲亨屯第四十·王骥德

      迂愚叟之志牡丹也,有荣辱籍焉。夫曲曷尝不藉所遇为幸不幸哉,遇则亨,而不遇则屯也。戏次其事,各得四十则,附志于后,以当好事者一噱。   曲之亨:   华堂、青楼、名园、水亭、雪阁、画舫、花下、柳边、佳风日、清宵、皎

  • 第四十一出 耽试·汤显祖

    【凤凰阁】〔净扮苗舜宾引众上〕九边烽火咤。秋水鱼龙怎化?广寒丹桂吐 层花,谁向云端折下?〔合〕殿闱深锁,取试卷看详回话。〔集唐〕“铸时天匠 待英豪谭用之,

  • 巻十六·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六明 李蓘 编朱文公二百四十二首感事有叹荣华难久恃代谢安可量宿昔堂上饮今归荒草乡高堂一以倾繐帐施空房繁弦既阙奏缓舞亦辍行桃李自妍华春风自飘扬恋幄靡遗思更衣有余芳身徂名亦灭事往恨

  • 第八十三回 泄逆谋杀尽后族 矫君命歼厥渠魁·蔡东藩

      却说霍显心虚情怯,悔惧交并,霍禹对显道:“既有此事,怪不得县官斥逐诸婿,夺我兵权,若认真查究起来,必有大罚,奈何奈何!”霍山霍云,亦急得没有主意。还是霍禹年纪较大,胆气较粗,自思一不做二不休,将错便错,索性把宣帝废去,方可免

  • 路史卷十·罗泌

    后纪一禅通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氏,方牙,一曰苍牙,风姓,是为春皇,包羲,亦号天皇、人帝、皇雄氏,苍精之君也。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跧之。意有所动,虹且遶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德亥

  • 卷四·陆以湉

    ◎高东溪宋高东溪先生登,上渊圣皇帝五书,集中尚存其四,大旨皆主于任用君子黜退小人。有云:“昔汉元帝承宣帝之后,好贤不坚,恶恶不著。知萧望之、周堪、张猛之为贤,任之且贰而勿专;知弘恭、石显之为恶,去之且疑而勿决。卒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一月丙戌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内注  ○以降调刑部尚书薛允升为宗人府府丞。  ○丁亥。上还宫。  ○山西巡抚胡聘之奏朔平学官事肬

  • 第六章海商·佚名

    第一船照钦加知府衔补用直隶州、署理泉州府同安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钮为钦奉上谕事。奉宪行接准部咨:凡有报造买置顶补船只,讯明实系土著诚实,取具保结,详奉宪批,方准兴工。造竣之日,仍照例详报,编烙给照,验填船户舵水姓名、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上·袁枢

    宋 袁枢 撰邺都之变【李绍琛之叛附】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冬十月帝遣使以灭梁告吴蜀二国皆惧吴州司马严可求笑曰闻唐主始得中原志气骄满御下无法不出数年将有内变吾但当卑辞厚礼保境安民以待之耳 滑州留后李绍钦因伶

  • 邹元标传·张廷玉

    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九岁通晓“五经”。泰和人胡直,是嘉靖时的进士,官做到福建按察使,师从于欧阳德、罗洪先,得到王守仁学说的真传。邹元标年轻时跟胡直交游,就有志于学术探讨。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在刑部学习政事。

  • 唐高祖·苏辙

    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 制役第二十二·徐干

      昔之聖王,制爲禮法,貴有常尊,賤有等差,君子小人,各司分職。故下無僭(原譌作"潛",據徐本改正)上之愆,而人役財力能相供足也。往昔海內富民及工商之家,資財巨萬,役使奴婢,多者以百數,少者以十數,斯豈先王制禮之意哉!   夫國有四

  • 卷九十四·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四    明 湛若水 撰 蠲租 礼记王制曰古者公田借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 臣若水通曰借者借其力以

  • 卷四·董鼎

    <经部,书类,书传辑录纂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辑録纂注卷四元 董鼎 撰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纂注【史记后稷封于邰别姓姬氏传十三世至季歴季歴生昌为西伯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陈氏

  • 玉壶野史·文莹

    宋代笔记。10卷。释文莹编著。文莹熙宁中曾作《湘山野录》,此书则继其后成于元丰元年(1078)。自序称其收集宋初至熙宁间文集200余家,近数千卷、因取其中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聚为一家

  •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佚名

    述六真师向方丈释答《净明真经》奥义。多为步罡踏斗、符咒召神劾鬼之问。

  • 左史谏草·吕午

    一卷。宋吕午撰。吕午字伯可,歙县 (今属安徽歙县)人。嘉定四年(公元1211)进士,官至起居郎、右文殿修撰、漳州知府。其事迹见于《宋史》本传。《左史谏草》收有吕午的奏议六首,后附其子吕沆的奏议一首、家传诗文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