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说第四十七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行惠取众谓之得民。不弃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损也,君子者民难使也,有行者法制毁也,有侠者官职旷也,高傲者民不事也,刚材者令不行也,得民者君上孤也。此八者匹夫之私誉,人主之大败也。反此八者,匹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誉,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无术以任人,无所任而不败。人君之所任,非辩智则修洁也。任人者,使有势也;智士者未必信也;为多其智,因惑其信也;以智士之计,处乘势之资而为其私急,则君必欺焉。为智者之不可信也,故任修士;者,使断事也,修士者未必智;为洁其身,因惑其智;以愚人之所惛,处治事之官而为其所然,则事必乱矣。故无术以用人,任智则君欺,任修则君事乱,此无术之患也。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智者不敢欺,愚者不得断,则事无失矣。

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贤者然后能行之,不可以为法,夫民不尽贤。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干世乱而卒不决,虽察而不可以为官职之令。鲍焦、华角,天下之所贤也,鲍焦木枯,华角赴河,虽贤不可以为耕战之士。故人主之察,智士尽其辩焉;人主之所尊,能士尽其行焉。今世主察无用之辩,尊远功之行,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修孝寡欲如曾、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匹夫有私便,人主有公利。不作而养足,不仕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而明法度,塞私便而一功劳,此公利也。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之所师法也疑。赏功以劝民也而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搢笏干戚,不适有方铁铦;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狸首射侯,不当强弩趋发;干城距冲,不若堙穴伏櫜。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古者寡事而备简,朴陋而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然则行揖让,高慈惠,而道仁厚,皆推政也。处多事之时,用寡事之器,非智者之备也;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故智者不乘推车,圣人不行推政也。

法所以制事,事所以名功也。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拔千丈之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之事也。先圣有言曰:‘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此通权之言也。是以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货赂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筴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能为富民者也。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着论,明主之法必详事。尽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

酸甘咸淡,不以口断而决于宰尹,则厨人轻君而重于宰尹矣。上下清浊,不以耳断而决于乐正,则瞽工轻君而重于乐正矣。治国是非,不以术断而决于宠人,则臣下轻君而重于宠人矣。人主不亲观听,而制断在下,讬食于国者也。

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于君,则不可使也。

今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尝有也。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人臣肆意陈欲曰侠,人主肆意陈欲曰乱;人臣轻上曰骄,人主轻下曰暴。行理同实,下以受誉,上以得非,人臣大得,人主大亡。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重臣也。

猜你喜欢
  大道上·尹文
  卷一二九·邱濬
  卷中·戴震
  春秋释例卷三·杜预
  用人之妙·孔子
  第九章 6·辜鸿铭
  六经奥论凡例·郑樵
  卷三十七·鄂尔泰
  卷四十·朱熹
  (二)·钱穆
  卷十三·佚名
  贤护分嘱累品第十七·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第五卷·僧祐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八     休宁孙默编王士祯衍波词下中调蝶恋花和漱玉词凉夜沈沈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裯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絶连珠

  •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欧阳修

    玄宗三十子:刘华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赵丽妃生瑛,元献皇后生肃宗皇帝,钱妃生琰,皇甫德仪生瑶,刘才人生琚,武惠妃生一、第十五子敏、第十八子瑁、第二十一子琦,高婕妤生璬,郭顺仪生璘,柳婕妤生玢,钟美人生环,卢美人生瑝,阎

  • 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七十四卷 文苑 一·缪荃孙

    江 宁 府 一 晋王鉴 王涛 王戭王鉴,字茂高,堂邑人。少以文章著称。初为元帝琅琊国侍郎,时杜弢作逆,鉴上疏劝帝亲征,词旨恺切,帝深纳之,即命中外戒严,会弢平,乃止。中兴建,拜驸马都尉、奉朝请,出补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

  • 钦定金史语解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三【按金以满洲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满洲语其中地名姓氏人名无解义者俱以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改字面订之】地理布【尔】罕 【蒙古语佛也卷一作朴斡水名卷七十二作婆剌赶山名并改】

  • 卷二十五·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乙未(一六五五)、大清顺治十二年(永明王永历九年、鲁王十年)春正月丙戌朔永明王在安龙,鲁王在金门。李定国败于新会。定国至高明桥,杀大清将郭虎、杜豹,遂围新会。定国连年用兵,所遇州郡闻风倒戈;及兵

  • 刘哈剌不花传·宋濂

    刘哈剌不花,他的祖先是江西人。豪爽好义,不治理家产,有古侠之风。居燕赵多年,成为探马赤军户。至正十二年(1352),颍、亳人民起兵反元,朝廷用泰不花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统领兵马讨伐。哈剌不花上书陈述十件事,第七件是关于军机

  • ○附录·佚名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钱大昕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诸臣衔,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余皆失之。是年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也。元自延佑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广

  • 第四章·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梁启超

    世俗论者,往往以忠君爱国二事,相提并论,非知本之言也。夫君与国截然本为二物,君而为爱国之君也,则吾固当推爱国之 爱以爱之;而不然者,二者不可得兼,先国而后君焉。此天地之大经,百世侯圣人而不惑者也。泰西之英雄,殆莫不知此义

  • 注 释·蒋廷黻

    [1]《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收录了1822年(清道光二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外交涉的重要文献共799篇。1931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上卷,1934年11月出版中卷。下卷未见出版。台湾商务印书馆于1969年、1970年分别再版

  • 节用中第二十一·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

  • 礼记集説卷六·陈澔

    元 陈澔 撰玉藻第十三【此篇记天子诸侯服冕笏佩诸制及行礼之容节】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防延龙卷以祭【玉冕前后垂旒之玉也藻杂采丝绳之贯玉者也以藻穿玉以玉饰藻故曰玉藻邃深也延冕上覆也表而纁里前后邃延者言前

  • 卷十二·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十二宋 真德秀 撰君臣论语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黄氏曰孔子于事君之礼非有所加也如是而后尽耳○程子曰圣人事君尽礼当时以为谄若他人言之必曰我事君尽礼小人以为

  • 卷第六十七·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于明智居士所,闻此解脱已,游彼福德海,治彼福德田,仰彼福德山,趣彼福德津,开彼福德藏,观彼福德法,净彼福德轮,味彼福德聚,生彼福德力,增彼福德势。渐次而行,向师子城,周遍推求宝髻长者。见此长者在

  • 大学发微·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以为,曾子传道在一以贯之,悟道在忠与恕,造道在《易》之“艮”,诚意为道之要,止至善为道的归宿所在。

  • 毛诗稽古编·陈启源

    清陈启源标举汉学,为《诗经》正义、训诂的著作。30卷。作者认为,自欧阳修《毛诗本义》出,毛传、郑笺渐为学者所疑,遂有郑渔仲 (樵) 之徒“逞其臆见,废序谭经” (阮元序) 。朱熹著《诗集传》,亦从郑渔仲说,影响及于后

  • 法演禅师语录·法演

    凡三卷。北宋僧法演撰,才良等编集,哲宗绍圣年间刊行。又称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五祖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收录才良所编之初住四面山语录、清远所集之次住太平语录、景淳所集之次住海会语录、惟庆所编之黄梅东山演和

  • 华严策林·法藏

    佛教著述。唐法藏述。一卷。简述《华严经》的宗旨,分为九个部分:一征普眼、二明理事、三辩正因、四融大小、五结成坏、六通二界、七明隐显、八明因果、九达色空。书中谓《华严经》的宗旨最终可归纳为“因果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