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疾第二十八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而勤劳于百姓,百姓贫陋困穷,而私家累万金。此君子所耻,而《伐檀》所刺也。昔者,商鞅相秦,后礼让,先贪鄙,尚首功,务进取,无德厚于民,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下。当此之时,亦不能论事矣。今执政患儒贫贱而多言,儒亦忧执事富贵而多患也。”

大夫视文学,悒悒而不言也。

丞相史曰:“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大夫难罢盐、铁者,非有私也,忧国家之用,边境之费也。诸生りり争盐、铁,亦非为己也,欲反之于古而辅成仁义也。二者各有所宗,时世异务,又安可坚任古术而非今之理也。且夫小雅非人,必有以易之。诸生若有能安集国中,怀来远方,使边境无寇虏之灾,租税尽为诸生除之,何况盐、铁、均输乎!所以贵术儒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今辩讼愕愕然,无赤、赐之辞,而见鄙倍之色,非所闻也。大夫言过,而诸生亦如之,诸生不直谢大夫耳。”

贤良、文学皆离席曰:‘鄙人固陋,希涉大庭,狂言多不称,以逆执事。夫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故愕愕者福也,讠戋々者贼也。林中多疾风,富贵多谀言。万里之朝,日闻唯唯,而后闻诸生之愕愕,此乃公卿之良药针石。”

大夫色少宽,面文学而苏贤良曰:“穷巷多曲辩,而寡见者难喻。文学守死溟氵幸之语,而终不移。夫往古之事,昔有之语,已可睹矣。今以近世观之,自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世殊而事异。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今政非改而教非易也,何世之弥薄而俗之滋衰也!吏即少廉,民即寡耻,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文学皆出山东,希涉大论。子大夫论京师之日久,愿分明政治得失之事,故所以然者也。”

贤良曰:“夫山东天下之腹心,贤士之战场也。高皇帝龙飞凤举于宋、楚之间,山东子弟萧、曹、樊、郦、滕、灌之属为辅,虽即异世,亦既闳夭、太颠而已。禹出西羌,文王生北夷,然圣德高世,有万人之才,负迭群之任,出入都市,一旦不知返,数然后终于厮役而已。仆虽不生长京师,才驽下愚,不足与大议,窃以所闻闾里长老之言,往者,常民衣服温暖而不靡,器质朴牢而致用,衣足以蔽体,器足以便事,马足以易步,车足以自载,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入无宴乐之闻,出无佚游之观,行即负嬴,止则锄耘,用约而财饶,本修而民富,送死哀而不华,养生适而不奢,大臣正而无欲,执政宽而不苛;故黎民宁其性,百吏保其官。建元之始,崇文修德,天下?安。其后,邪臣各以伎艺,亏乱至治,外障山海,内兴诸利。杨可告缗,江充禁服,张大夫革令,杜周治狱,罚赎科适,微细并行,不可胜载。夏兰之属妄搏,王温舒之徒妄杀,残吏萌起,扰乱良民。当此之时,百姓不保其首领,豪富莫必其族姓。圣主觉焉,乃刑戮充等,诛灭残贼,以杀死罪之怨,塞天下之责,然居民肆然复安。然其祸累世不复,疮痍至今未息。故百官尚有残贼之政,而强宰尚有强夺之心。大臣擅权而击断,豪猾多党而侵陵,富贵奢侈,贫贱篡杀,女工难成而易弊,车器难就而易败,车不累期,器不终岁,一车千石,一衣十钟。常民文杯画案,机席缉??,婢妾衣纨履丝,匹庶?卑饭肉食,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秉耒抱?,躬耕身织者寡,聚要敛容、傅白黛青者众。无而为有,贫而强夸,文表无里,纨??装,生不养,死厚送,葬死殚家,遣女满车,富者欲过,贫者欲及,富者空减,贫者称贷。是以民年急而岁促,贫即寡耻,乏即少廉,此所以刑非诛恶而奸犹不止也。故国有严急之征,即生散不足之疾矣。”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 丧服第十一·郑玄
  言体第四·桓谭
  卷五十五 孟子五·黎靖德
  卷七·胡士行
  卷七·熊过
  附録卷上·江永
  卷一百十一·秦蕙田
  卷八十八·秦蕙田
  原序·赵汸
  第二讲 性命·钱穆
  卷十六·曾国藩
  卷十七·佚名
  爱乐品第五·佚名
  纪念佛诞的意义·太虚
  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光·闻一多

    静得象入定了的一般,那天竹,那天竹上密叶遮不住的珊瑚;那碧桃;害朝暾里运气的麻雀。春光从一张张的绿叶上爬过。蓦地一道阳光晃过我的眼前,我眼睛里飞出了万支的金箭,我耳边又谣传着翅膀的摩声,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逻巡……

  • 卷一百九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二 翁卷 思远客 涉夏思已深感秋念愈廹思念者为谁为彼远行客客行曷辰休怅望朝复夕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适邈邈阻前欢悠悠抱今戚中庭一株树嘉实转金碧爰

  • 列传第六十 良吏 鲁芝 胡威 杜轸 窦允 王宏 曹摅 潘京 范晷 丁绍 乔智明 邓攸 吴隐之·房玄龄

    汉宣帝有言:“百姓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此则长吏之官,实为抚导之本。是以东里相郑,西门宰邺,颍川黄霸,蜀郡文翁,或吏不敢欺,或人怀其惠,或教移齐鲁,或政务宽和,斯并惇史播其徽

  • 第一百六回 春申江激动诸团体 日本国殴辱留学生·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迭接呈文,也知舆情愤激,罪有攸归,但曹宅被毁,章氏受伤,似觉学生所为,未免过甚,一时不便为左右袒,独想出一条绝妙的通令来,便即颁发出去。令云: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纠众集会,纵火伤人一事,方事之始,曾传令京师警察

  • 鸿猷录卷十五·高岱

    高岱 诛灭岑猛 再定大同 再平蛮寇 ○诛灭岑猛 广西诸土酋族岑氏为大自叙汉岑彭后云国初元安抚总管岑伯颜以田州归附 高皇帝嘉其诚设田州府令伯颜为知府子孙世袭三传为岑漙漙二子长猇次即猛弘治六年猇以失爱弒漙土目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万历十二年七月乙亥朔 上亲享 太庙○工科给事中王敬民等言浙江抚按奏陈织造之苦应听减省诏夺敬民俸三月○丁丑 上视朝以朝仪不肃谕令传示各衙门○直隶巡按苏酂议工役以节兵力兵得番休工无偏累议选练以实军伍就营中

  • 九六 卧治时代·周作人

    在东京留学这六年中都没有写日记,所以有些事情已经记不起来了,到了民国元年这又继续来写,从十月一日起,一直写到现在。但是壬子年十月以前的事情,也大抵年月无可查考了,这些事例如范爱农的一件,幸而有他的亲笔信札和鲁迅的日

  •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三羣庙考【五】京师王庙顺治五年定庄亲王立一庙礼亲王巽亲王谦郡王共立一庙肃亲王立一庙饶余亲王端重郡王共立一庙頴亲王顺承郡王共立一

  • 原序·陈士元

    论语者孔子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孔子之语也论语谶谓子夏六十四人撰郑谓仲弓防夏辈撰而程正叔以为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洪景卢又谓兼成于闵子之门人云其书初有古齐鲁之异古论二十一篇齐论二十二篇鲁论二十篇

  • 卷四·王安石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新义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卷四    宋 王安石 撰天官四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嵗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

  • 五蠹·韩非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

  • 卷二·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大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菩萨成就四法。修行净戒波罗蜜多犹若虚空。云何为四。所谓知身如影像。知声如谷响。知心如幻化。知慧如虚空。是为菩萨成就四法。修行净戒波罗蜜多犹若虚空。复次若菩萨成就八

  • 答李近聃书·太虚

    过蒙称崇,非能克受!而所赐教者诚是,稍俟当应来嘱。而答净悟女士之言,不唯材料问题,经济问题,并有办理问题,公其有以赐教乎!太虚复。(见海刊一卷八期)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一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一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本事与决择  是各有四种三法摄应成  谛法得论议几何因取相  建立与次第义喻广分别  集总颂应知蕴界处各有几。蕴有五。谓色

  • 东堂集·毛滂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

  • 困学纪闻·王应麟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

  • 曲洧旧闻·朱弁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朱弁撰。《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作十卷。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家类。现常见有《丛书集成》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本书以大量篇幅记录北宋君臣的言行,对宋太祖

  • 行素斋杂记·李佳

    清继昌撰。继昌,字莲溪。汉军正黄旗人。光绪进士,官至甘肃布政使,署安徽巡抚。光绪十九年 (1892) 开始撰写此书,第二年完成初稿。以后又加以选择、校订,于1901年刊行。全书共上、下两卷,以笔记形式叙述了不少宫廷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