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令第十三
靳令则治不留,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 善言害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由断:以五里断者王 ,以十里断者彊,宿治者削。以刑治,以赏战。求过不求善。故法立 而不革,则显民变奸计,奸计止,贵齐殊使,百官之尊爵,厚禄以自 伐。国无奸民,则都无奸市。物多末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 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四寸之管无当, 必不满也。授官予爵出禄不以功,是无当也。
国贫而务战,毒输于敌,无六虱,必彊。国富而 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国以功授官予爵,此谓以盛知谋, 以盛勇战。以盛勇战,以盛知谋,其国必无敌。国以功授官予爵,则 治省言寡;此谓以法去法,以言去言。国以六虱授官予爵,则治烦言 生;此谓以法致法,以言致言,则君务于说言,官乱于治邪。邪臣有 得志,有功者日退,此谓失守。守十者乱,守壹者治。法已定矣,而 好用六虱者亡。民毕农,则国富;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 用,其境内之民,争以为荣,莫以为辱。其次为赏劝罚沮;其下,民 恶之,忧之,羞之。修容而以言,耻贫以外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 ,国之危也。有饥寒死亡,不为利禄之故战,此亡国之俗也。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弟,曰诚 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 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 谓六虱胜其政也。十二者成朴,必削。是故兴国不用十二者,故其国 多力,而天下莫之能犯也。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按兵而不攻,必 富。朝廷之吏,少者不毁也,多者不损也。效功而取官爵,虽有辩言 ,不得以相干也,此谓以数治。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亡百。国好力,此谓“以难攻”;国好言,此谓“以易攻”。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刑,上不爱 民,民不死上。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国半利;利出 十空者,其国不守。重刑明大制,不明者,六虱也。六虱成群,则民不用。是故兴国罚行则民亲,赏行则民利。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 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圣君知物之要,故其治民有至要。故执赏罚以壹 辅仁者,心之续也。圣君之治人也,必得其心,故能用 力。力生彊,彊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力。圣君独有之 ,故能述仁义于天下。
猜你喜欢 周书·康诰·佚名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晏婴 庄公问伐晋晏子对以不可若不济国之福第二·晏婴 参两篇第二·张载 谋晦卷四·杨慎 恒心的重要性·孔子 卷十一·沈棐 提要·高士奇 卷十·惠栋 卷一·毛奇龄 卷三十一·程川 卷七十九·秦蕙田 第十八章 道废·林语堂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佚名 贪品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