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卷八·博识门

  尝观临川“解我葱珩脱孟劳”,冒不晓孟劳何等物。及观《谷梁传》注:孟劳,鲁之宝刀。〔黄常明《溪诗话》卷九〕

  子美“於菟侵客恨”,乃楚人谓虎於菟。“土锉冷疏烟”,乃蜀人呼釜为锉。

  “富豪有钱驾大舸”,《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百丈谁家上水船”,荆峡以竹为缆(缆为)百丈。“堑抵公畦棱”,京师农人指田云几棱〔去声。〕“市暨西颠。”夔人谓江水横通山谷处为。子厚“桃笙葵扇安可当”,宋、魏之间谓簟为笙。“Ы〔音袄〕乃〔音霭〕一声山水绿”,乃楚人歌声。临川“窗明两不借”,楚人以草履为不借。东坡“倦看涩勒暗蛮村”,盖岭南竹名。艾(又)“蓬沓障前走风雨”,注云:於潜妇人皆插大银栉,谓之蓬沓。又:“几思压茅柴,禁烟(网)日夜急。”山谷:“燕湿社公雨,莺啼花信风。”皆方言也。〔黄常明,同上卷一○〕

  江汉有浒,以制泛滥,大涨则溢于平陆。水退浒见,舟人谓之水落糟(槽)。

  又滩石湍激,其中深仅可容舟者,谓之洪。若大水则不复问洪矣。临川“万里寒江正复槽”,“东江水(木)落水分洪”以此。亦谓水黄帽,谓云炮车,非遐征远涉,不能知也。〔同上,卷五〕

  柳《读书》篇:“瘴疴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元(兀)若无。”盖尝《答许京兆书》云:“往时读书,不至底滞。今每读一传,再三伸卷,复观姓氏。”在宗元则为瘴疴所扰,它人乃公患也。〔同上,卷三〕

  东坡云:“东来贾客木绵裘,饮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热,卧吹箫管到扬州。”集中题云《梦中作》。盖坡尝衣此,坐客误云木绵袄俗,饮散乃出此诗,且云,虽欲〔俗〕不可得也。坐客大惭。贾客事乃《南史》,孔觊二弟,颇营产业。请假东还。觊出渚迎之。辎重二十余船,皆绵绢纸席之属,觊伪喜,〔因〕命〔且〕置岸侧,既而正色谓曰:“汝辈忝预士流,何至还东作贾客耶?”

  命烧尽乃去。〔《溪》卷六〕

  “家家养乌鬼”,沈存中以为鸬鹚,说者谓非也。元微之诗云:“病养(赛”

  乌称鬼,巫占瓦代(作)龟。”自注云:“南人染病,竞赛乌鬼;楚巫列肆,兢(悉)卖瓦卜。”此乃《戏效俳体二首》,其二亦云“瓦卜传神语”,皆是处方言,则乌鬼非鸬鹚不疑(两字作“明”)矣。〔《溪诗话》卷八〕

  书史蓄胸中而气味入于冠裾,山川历目前而英灵助于文字。太史公南游北涉,信非徒然。观老杜《壮游》云:“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剑池石壁仄,长洲芰荷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池塘。”“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贵(贡)旧乡。”

  “放荡齐、赵间”,“西归到咸阳”。其豪气逸韵可以想见。序《太白集》者称其隐岷山,居襄溪。南游江淮,观云梦,去之齐鲁,之吴之梁,北抵赵、魏、燕、晋,西徙(涉)、岐。从(徙)金、陵,上(止)寻阳,流夜郎,泛洞庭,上巫峡。白自序亦曰:“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其恣横采览,非其狂也。使二公隐(稳)坐中书,何以垂不朽如此哉!燕公得助于江山,郑綮谓相府非灞桥,那得诗思,非虚语也。〔《溪诗话》卷八〕

  《学林新编》云:世传织女嫁牵牛渡河相会。某按《史记》《晋》《天文志》,河鼓星在织女、牵牛二星之间,世俗因博会为渡河之说渎上象,无所根据。

  《淮南子》云:“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荆楚岁时记》云:“七夕河汉间奕奕有光景,以此为候,是牛女相遇(过)也。”其说皆怪诞不足信。子美《牵牛织女》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朦胧。”观子美诗意,不取世俗说也。七夕乞巧,见于周处《风土记》,乃后人编类成书,大抵初无稽考,不足信者多矣。〔《渔隐从话》前集卷一一〕

  《侯鲭录》云:“东坡作《雪诗》云:“冻合玉楼寒起栗(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后见荆公云:“道家以两肩为玉楼,目为银海,是使此事否?”坡退曰:“惟荆公知此出处。〔同上卷二九〕

  苕溪渔隐曰:《缃素杂记》《学林新编》二家辨证乘槎事,大同小异。余今采摭其有理者共为一说。按张茂先《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上者,每年八月见浮槎来不失期。赍一年粮乘之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亦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妇人织,见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曰:“何由至此?”其人说以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因还。后以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所载止此而已。而《荆楚岁时记》直曰:张华《博物志》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桴经月而去,〔至〕

  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机耆(耆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斗。”所得耆机石为东方朔所识,亦(并)其证焉。按骞本传及《大宛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为匈奴所留,十余岁得还。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并无乘槎至天河之说。而宗懔乃傅会以为武帝、张骞之事,又益以耆机石之说,何耶?子美《夔府咏怀》诗曰:“途中非阮籍,槎上似张骞。”

  又《秋兴》诗曰:“奉使虚随八月槎。”如此类,前贤多用之,恐非实事。〔同上卷一一〕

  杜子美诗喜用《文选》语,故宗武亦习之不置,所谓“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又云“呼婢取酒壶,续儿诵《文选》”是也。唐朝有《文选》学,而时君尤见〔钦〕重,分别本以赐金城,书绢素以属裴行俭是也。《外史杌》载郑奕尝以《文选》教其子,其兄曰:“何不教读《论语》?免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郑兄之言盖欲先德行而后文艺,亦不为无理也。〔《丹阳集》〔《韵语阳秋》卷三〕

  《雪浪斋日记》云:昔人有言:“《文选》烂,秀才半。”正为《文选》中事多可作本领尔。余滑欲知文章之要,当熟看《文选》,盖《选》中自三代涉战国、秦、汉、晋、魏六朝以来文字皆有。在古则浑厚,在近则华丽也。苕溪渔隐曰:少陵《宗武生日》诗“熟精《文选》理”,盖为是也。”〔《渔隐丛话》后集卷二〕

  诗话乃云:质之少陵《昔游》诗:“昔者与〔高〕李,同登单父台。”则知非吹台。三人能(皆)词宗,果登吹台,岂无雄词杰唱著后世耶?予窃哂其弗细考前诗而妄为云云,故具载之以显其误也〔同上,前集卷一二〕

  苕溪渔隐曰:学者欲博读异书,余谓退之之《进学解》云:“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汤盘》,诘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吏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若只读此足矣,何必多嗜异书!〔同上,後集卷一○〕

猜你喜欢
  卷六百八十三·彭定求
  赵抃·唐圭璋
  璇玑图诗读法卷下·康万民
  第三出 训女·汤显祖
  韵语阳秋序·葛立方
  丁卷·梁启超
  三集卷八十四·乾隆
  卷22 ·佚名
  卷上·杜本
  卷二十三·陈起
  卷四十一 五代上·佚名
  卷七十一·陈焯
  卷一百四十七·陈廷敬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王湾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青城山人集巻六 ·王璲

    明 王燧 撰七言律诗瓜州道中清江杳杳水连空江北江南緑暎红三月异乡逢改火经春游子怨飘蓬满汀芦叶孤舟雨一树梨花小斾风遥望故乡何处是依稀烟树五湖东双溪草堂清溪窈窕合流深长望茅堂溪水隂明月闗河千里梦夜窻灯火十

  • 高祖纪上·薛居正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讳暠,本名知远,及即位改今讳。其先本沙陀部人也。四代祖讳湍,帝有天下,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文祖,陵曰懿陵; 《五代会要》:湍为东汉显宗第八子淮阳王昞之后。 高祖母陇西李氏,追谥明贞皇后。曾祖讳

  • 卷之一千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御制通鉴辑览序·乾隆

    编年之书莫备于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葢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皇祖虽尝抉精防征辞防著论百余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

  • 卷之一百七  後鑒錄上(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上 刑部等衙門題為獻俘事。該欽差監督軍務御馬監太監陸誾,提督軍務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陸完,提督軍務太子少

  • 14.囚车里的人才·林汉达

    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的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周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实际上他的地位只相当一个中等国的诸侯。一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家用武力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互相争夺土地,经

  • 国风·郑风·佚名

    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 卷十九 子张第十九·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诸篇之后。子张曰:“士见危致命,(孔曰:“致命,不爱其身。”)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疏]“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卷八 交道七·孙星衍

    《韩诗外传》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对曰:“向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盖不忘故也。”《韩

  • 提要·沈炳震

    【臣】等谨案九经辨字渎蒙十二卷国朝沈炳震撰炳震归安人是书校正九经文字第一巻为经典重文如翩翩坎坎之类第二卷为经无重文如裭字豮字之类第三卷为经典传譌如文言传重刚而不中重字本义疑衍象传履霜坚冰魏志作初六履霜

  • 左氏释卷上·冯时可

    明 冯时可 撰庄公寤生寤生者言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其生也夫人之恶者恶其怪也恶其惊也应劭以儿堕地能开目视为寤生是亦一说然不如前说之为妥也或曰庄公本名忤生传之讹耳史记所云寤生生之难夫人勿爱段生易夫人爱之

  • 卷二十·李光坡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述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二十安溪李光坡撰秋官司寇第五郑目録云象秋所立之官寇害也秋者遒也如秋义杀害收聚敛藏于万物者也天子立司寇使掌邦刑刑者所以驱耻恶纳人于善道也惟王建国辨方

  •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下·法照

    南岳沙门法照撰  此下一卷赞。从第八赞佛得益门分出。众等尽须用第三会念佛和之。其赞文行人总须诵取。令使精熟切不得临时执本读之。亦通大会作法事诵之。若非大会日。余一切处。诵赞念佛。和之并得。广略必须知时

  • 七修类稿·郎瑛

    明郎瑛撰。五十一卷,续稿七卷。瑛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博综文艺,积其见闻杂考成编。分天地、国事、义理、辨证、诗文、事物、奇谑七类,正续稿皆然,即取“因类立义,刊修经时”之义名书,凡一千二百五十七条,约四十九万

  • 明儒学案·黄宗羲

    明末黄宗羲撰。六十二卷。据明代学者文集语录,摘其要点,辩别宗派,列十九“学案”,上无师承下无传人者,别立“诸儒学案”。共收学者二百余人。每学者先列小传,后载其语录。对各人生平、著作、思想、学术传授都有扼要叙

  • 闺艳秦声·佚名

    艳情小说《艳桃记》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以前, 其附录《闺艳秦声》以民间打油诗组歌形式, 用第一人称刻画了一位十八岁少女在新婚前后的性心理和性生活的感受。语言通俗质仆, 富有民俗特色, 全篇约5000余字。 作者 (不

  • 万古青春·杨朔

    杨朔著。作于1954年春,收于《杨朔散文选》。1950年10月,作者随中国铁路工人组成的一支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写下了许多优秀战地通讯和散文。本篇记叙的是黄继光式的一级英雄李家发的英雄事迹。李家发

  • 白话隋书·魏徵

    《隋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唐魏徵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记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至炀帝大业十四年(618)三十八年历史。其《五代史志》三十卷,唐长孙无忌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