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参两篇第二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并包乎地者也。地在气中,虽顺天左旋,其所系辰象随之,稍迟则反移徙而右尔,间有缓速不齐者,七政之性殊也。月yin精,反乎阳者也,故其右行最速;日为阳精,然其质本阴,故其右行虽缓,亦不纯系乎天,如恒星不动。金水附日前后进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镇星地类,然根本五行,虽其行最缓,亦不纯系乎地也。火者亦阴质,为阳萃焉,然其气比日而微,故其迟倍日。惟木乃岁一盛衰,故岁历一辰。辰者,日月一交之次,有岁之象也。

  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古今谓天左旋,此直至粗之论尔,不考日月出没、恒星昏晓之变。愚谓在天而运者,惟七曜而已。恒星所以为昼夜者,直以地气乘机左旋于中,故使恒星、河汉因北为南,日月因天隐见,太虚无体,则无以验其迁动于外也。

  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

  地,物也;天,神也。物无踰神之理,顾有地斯有天,若其配然尔。

  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阳日上,地日降而下者,虚也;阳日降,地日进而上者,盈也;此一岁寒暑之候也。至于一昼夜之盈虚、升降,则以海水潮汐验之为信;然间有小大之差,则系日月朔望,其精相感。

  日质本阴,月质本阳,故于朔望之际精魄反交,则光为之食矣。

  亏盈法:月于人为近,日远在外,故月受日光常在于外,人视其终初如钩之曲,及其中天也如半璧然。此亏盈之验也。

  月所位者阳,故受日之光,不受日之精,相望中弦则光为之食,精之不可以二也。

  日月虽以形相物,考其道则有施受健顺之差焉。星月金水受光于火日,阴受而阳施也。

  阴阳之精互藏其宅,则各得其所安,故日月之形,万古不变。若阴阳之气,则循环迭至,聚散相荡,升降相求,絪缊相揉,盖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屈伸无方,运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谓之何哉?

  「日月得天」,得自然之理也,非苍苍之形也。

  闰余生于朔,不尽周天之气,而世传交食法,与闰异术,盖有不知而作者尔。

  阳之德主于遂,阴之德主于闭。

  阴性凝聚,阳性发散;阴聚之,阳必散之,其势均散。阳为阴累,则相持为雨而降;阴为阳得,则飘扬为云而升。故云物班布太虚者,阴为风驱,敛聚而未散者也。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其聚有远近虚实,故雷风有小大暴缓。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阴常散缓,受交于阳,则风雨调,寒暑正。

  天象者,阳中之阴;风霆者,阴中之阳。

  雷霆感动虽速,然其所由来亦渐尔。能穷神化所从来,德之盛者与!

  火日外光,能直而施;金水内光,能辟而受。受者随材各得,施者所应无穷,神与形、天与地之道与!

  「木曰曲直」,能既曲而反申也;「金曰从革」,一从革而不能自反也。水火,气也,故炎上润下与阴阳升降,土不得而制焉。木金者,土之华实也,其性有水火之杂,故木之为物,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也,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金之为物,得火之精于土之燥,得水之精于(水)[土]之濡,故水火相待而不相害,铄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际也。土者,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地之质也,化之终也,水火之所以升降,物兼体而不遗者也。

  (冰)[水]者,阴凝而阳未胜也;火者,阳丽而阴未尽也。火之炎,人之蒸,有影无形,能散而不能受光者,其气阳也。

  阳陷于阴为水,附于阴为火。

猜你喜欢
  命义篇第六·王充
  至当篇第九·张载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颜元
  第十章 15·辜鸿铭
  第五章 2·辜鸿铭
  第一章 4·辜鸿铭
  卷八十·沈廷芳
  东方未明·佚名
  卷六十三·王与之
  第26章 宪问篇第十四(3)·孔子
  ·“一以贯之”的功夫··王守仁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建立·冯友兰
  佛说普门品经·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玄奘
  卷第四·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焘·唐圭璋

      焘字无言,长兴人。元祐三年(1088)进士。建中靖国元年(1101),秘书省正字。政和八年(1118),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宣和三年(1121),自秘书少监提点嵩山崇福宫。七年(1125),除秘阁修撰。靖康时擅离官守,为李光所劾。   花心动   偏忆

  • ●慶芝堂詩集卷十一·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三 ◆五言律詩三◆ 盧峰口 憫流亡 寧遠州 寧遠道中 經牧馬場 胡家窩鋪 陳家臺述事 望北臺早發 宿大石橋 述夢 奉窆先二人後述哀 懷都門諸友 懷竹梧軒諸生并門人沈周頲 留別門人何公符兼謝厚貺

  • 三集卷六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六十八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丁亥八】濬川野潦挟沙草塞川每淤壅易见流咉咽艰致水汹溶鸠工事畚锸疏治除郁拥廓然清泚呈月入金波涌渚际游鸥鳬池心悦鲤鮦其下乃深湖原不劳力董山云一首山云几片冉

  • 卷一百五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二十九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肇 维王调玉烛时夏雨我田壁挂苍龙骨溜渠故溅溅三推劝根本百谷收早坚官司极斋明崇丘见升烟系马西门柳忆听去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柯劭忞

      ○英宗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德八剌,仁宗长子也。母日庄懿慈圣皇后宏吉刺氏。以大德七年二月甲子生。   仁宗延祐三年,议立皇太子,兴圣太后属意于帝。帝入见太后固辞日:“臣幼,宜立臣兄和世王束。”太后不从。

  • 卷十五·岳珂

      淳熙内禅颂   中兴三朝,授受之懿,追媲尧禹。一时荐绅名士,亲逢盛际,浓墨大字,以侈千一之遇者间有之,而史不多见。三松王才臣(子俊)者,家庐陵,以文鸣江西,尝作《淳熙内禅颂》一篇,其文赡蔚典丽。余甲戌岁在九江,才臣自蜀东归,

  • 卷五十五·佚名

    二月十九日(壬子),上命军机大臣传谕福康安、鄂辉、李世杰,成德曰:此次,福康安等带领官兵剿捕逆匪,自鹿仔港一带进兵解围,攻破贼巢,擒获贼首;经过各紧要地方,贼匪据险抵拒,经官兵奋勇攻扑,所向克捷。此等处,山川形势自必极为险要。着

  • 第一八七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一一四○三—一一·佚名

    新竹县东、西班荼房头役刘福、林谨,具领光绪九年秋季分工食银具领状台下东、西班茶房头役刘福、林谨,今当大老爷台前,领光绪九年秋季分工食纹库参两壹钱,扣除补平银壹钱捌分陆厘,尚领实银贰两玖钱壹分

  • 四七九 吏部为知照嵇璜等罚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四七九 吏部为知照嵇璜等罚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十一日题,本月十三日奉旨:嵇璜着罚俸六个月,王锺健着罚俸三个月,余依议。钦

  • 卷四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二乾隆元年夏五月庚子命治防送夷使都司苏隆等罪署宁逺大将军查郎阿奏言准噶尔使臣吹纳木喀等于四月十三日自军营起尘都司苏隆守备马瑞隆率官兵百名防送出卡十五日吹纳木喀遣人前

  • 续历年记·姚廷遴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志喜时。明着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敢于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六十七年无事日,尧夫非是爱吟诗。”又曰:“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

  • 朱提王拓跋悦传·李延寿

    朱提王拓跋悦,外表温顺,内心凶狠。道武帝常常想起陈留桓王死于王事,对他格外亲近和宠爱,任命他为左将军,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来又被任命为宗师。拓跋悦恃宠而骄傲,经常和他所亲近的王洛生等人说:“一旦皇帝去世,我只让着卫公。除

  • 卷第三·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三〈起大寶三元年正月、盡慶雲四年六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之眞宗豐祖父天皇〈文武天皇 第■二〉三年春正月癸亥朔。廢朝。親王巳下百官人等拜。太

  • 诗谱序·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诗谱序   汉郑氏撰   唐孔颖逹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羣居而不乱未有礼义

  • 卷九·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九宋 朱子 撰学礼一之上学制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故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音薛□舜虞帝名契臣名五品谓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逊顺也】汝作司

  • 论中国佛教史·太虚

      我在十多年前曾作“中华佛教三大系”一文,刊在第六卷海潮音上,对中国佛教历史教理变迁之因都原与程序,稍作有系统的提示。这个提示,直到现在还有重提的意义。  我在那篇文章里面,分会昌以前的中国佛教为三大系。一、

  •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曰。  既系念已  再入观门  先想顶内  而作其坛  即想安置  顶内莲华  其华八叶  于莲华内  想金刚地  金刚地上  想日

  • 琉球国志略·周煌

    域外地理。清周煌辑。十六卷。 煌, 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二十二年(1757)成书。约十一万字。首卷载御书三、诏敕六、谕祭文七。绘图有星野、琉球全图、国都、先王庙、册封中山王、针路等十二图。正文分星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