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农战第三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 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从壹空而得官爵。是故 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 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民不偷淫则多力,多力则国彊。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 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得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 ,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 淫于言,则民朴一。民朴一,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 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 辩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所以实 其私,然则下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 也。下卖权,非忠臣也,而为之者,以末货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 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 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诸绝绳而 求乘枉木也,愈不冀矣。之二者不可以得迁,则我焉得无下动众取货 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事亲 ,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 ,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 也!

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上作壹,故民 不偷淫,则国力搏。国力搏者彊,国好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 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 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 而尊。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常也。常官则国治,壹务则国 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作,外身作壹而已矣。

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主好恶使 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壹,辩说之人而无法也。 如此,则民务焉得无多,而地焉得无荒?诗、书、礼、乐、善、修、 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 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 按兵不伐,必富。国好力者,曰“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 ,曰“以易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 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今为国者多无要。朝廷之言治也,纷纷焉务相易 也。是以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其民惰而不农。故其境内之民, 皆化而好辩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则亡国不远矣。国 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夫农 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今夫螟螣蚵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 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螟螣蚼蠋亦大矣。虽有诗 书,乡一束,家一员,独无益于治也,非所以反之之术也。故先王反 之于农战。故曰: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 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 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土地 侵削而不振,则无及已。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 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 ;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轴而重居;壹,则可以赏 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

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 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 之足以糊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 ,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搏也,是以 圣人作壹,抟之也。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彊;作壹十岁者,百岁彊; 作壹百岁者,千岁彊,千岁彊者王。君修赏罚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 所常,而政有成也。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 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 伍,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彊敌大国也。人 君不能服彊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抟民力 以待外事,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 作壹,去无用,止畜学事淫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 富,而民力可抟也。

今世主皆忧其国之危而兵之弱也,而彊听说者。 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 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夫人聚 党与说议于国,纷纷焉小民乐之,大人说之。故其民农者寡,而游食 者众;众则农者怠,农者怠则土地荒。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于 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故民离上而不臣者,成群。此贫国弱兵之教也。夫国庸民以言,则民不畜于农。故惟明君知 好言之不可以彊兵辟土也。惟圣人之治国,作壹,抟之于农而已矣。

猜你喜欢
  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命子壮示之第三十·晏婴
  论语通卷八·胡炳文
  经礼补逸卷六·汪克宽
  卷八·张自超
  卷十五·顾栋高
  卷二·崔子方
  卷十一·敖继公
  卷十一·乾隆
  卷之二十八·邵经邦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念常
  悼 德 瑛 尼·太虚
  中国今日所需者是何事·太虚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下·佚名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举之·隋树森

    王举之(一二九O——一三五O?),杭州人。今存散曲中,有赠胡存善﹝折桂令〕一首。而胡存善是胡正臣之子(见《录鬼簿》)。所以,王举之可能生于元代后期,而且是活动于杭州一带的作家。卒于明代洪武初的钱惟善,在《

  • 卷199 ·佚名

    刘宰 和淮漕八月十四夜月诗二首 清凉景界限尘纷,玉宇从容静夜分。 欲满尚悭今夜月,乍舒还斂北山云。 孤光翻动枝头鹊,馀晕潜驱草际蚊。 好处欲言人不解,湛然天宇印心君。 刘宰 和淮漕八月十四夜月

  •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其次尚有冉季,冉季最少。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馀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傅相武庚禄父,以和其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代成王

  • 雍正三年五月至雍正四年四月·蒋良骐

    雍正三年(正月)[五月]上谕礼部:前僧人宏素处,称有朕昔年赏赐金刚经一部,上有朕制序文,昨日齌到,文与字俱非朕笔,且将朕名书写错误,甚不可解。朕在藩邸时,因与柏林寺相近,间与僧人谈论内典,并非以僧人为可信用也。况今临御天下,岂有密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二月。癸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内注  ○谕军机大臣等、翰林院侍讲学士龙湛霖奏、河务紧要。敬陈管见一摺。据称目前之水。莫若仍行北河。减入徒骇

  • 七三七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棹·佚名

    七三七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遵旨查办《青霞集》等空格书情形棹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窃臣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奉上谕:昨因各省进到遗书,有应抄之沈炼

  • 第二次问答节略·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午后两点半钟,仍在原所与伊藤、陆奥委会议。李云:承备馆舍甚佳,有宾至如归之乐。谢甚!陆云:前备行厨相待,乃中堂辞却,只得遵命。伊云:中堂昨交停战节略,现已备复。即将英文朗诵;另备华文交参议阅后转呈

  • 杨引传·张廷玉

    杨引,江西吉水人。好学,能诗能文,为宋濂、陶安所称赞。驸马都尉陆贤从他授业,入朝时,举止端庄。太祖甚喜,问是谁所教,陆贤说是杨引。太祖便立即召见杨引,赐饮食。有一天,陆贤穿着便服来见老师,杨引叹息说:“他内心已没有我这个老

  • 李文忠传·张廷玉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人,太祖姐姐之子。十二岁时便死去母亲,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阳谒见太祖。太祖见到李保儿,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

  • 大取第四十四·墨子

    天之爱人也,薄于圣人之爱人也。其利人也,厚于圣人之利人也。大人之爱小人也,薄于小人之爱大人也。其利小人也,厚于小人之利大人也。以臧为其亲也而爱之,非爱其亲也。以臧为其亲也而利之,非利其亲也。以乐为利其子,而为其子欲

  • 重刊《明心宝鉴》序·范立本

    尝闻鉴能照物而妍媸无或遗也。《郁离子》曰:“明鉴照胆,不启栊帘之颜。”今以鉴名书,而有明心之益,不谓之宝而何哉?虽然鉴有照胆之明而栊帘之颜尚尤不启,矧能明其心乎?呜呼!通是说者,可谓知其道矣。何也?鉴固可以照形

  • 读书丛说卷四·许谦

    元 许谦 撰禹贡 禹贡专为纪治水之成功而并及贡赋之数故九州纪水道土色田赋之等贡物贡道为详余皆或见或不见古史言简而意宻则又有言外之意惟冀梁雍言山独详诸州不言者天下之势西北髙而多山故也徐虽言山乃蒙羽之小者

  • 卷二·僧祐

    法宝所被远矣。夫神理想一寂,感而后通,缘应中夏,始自汉代。昔刘向校书,已见佛经。故知成帝之前,法典久至矣。逮孝明感梦,张骞远使,西于月支写经《四十二章》,韬藏兰台,帝王所樱于是妙像丽于城,金刹曜乎京洛,慧教发挥,震照区寓矣。

  • 卷五十一·佚名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之三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无缚无解。何以故?世尊,布施波罗蜜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性无所有故无缚无解。布施波罗蜜多性远离故无

  • 建立中国现代佛教住持僧大纲·太虚

    ──十九年冬作──建僧二万人分三大类支配如下:一、学僧  沙弥僧至比丘僧,总数约五千人,年龄十八以上,三十以下。甲、律仪院二年,每省一所;每所五十人至八十人,全国约二千人;年龄十八岁至二十岁。初出家者入之,为沙弥僧;此院

  • 法华义疏卷第十·吉藏

    都干缘沙门 素庆谨志法华义疏卷第十胡吉藏撰安乐行品第十四释安乐行凡有六门。一来意门。二释名门。三开合门。四体相门。五阶位门。六同异门。来意门者亦有二义。一者成前。二者开后。成前者凡有三意。一者佛教声闻

  • 第四十四章 造像者出生情况·多罗那他

    过去具足神技的人间工匠作出希有的工艺,所绘佛像等图画可以乱真,如在毗奈耶教中曾有明文。本师涅槃百年之间这样的事情很多。此后这样的事不太多,很多天上工匠化作人身而来,兴建了摩诃菩提、文殊鼓音等八处摩揭陀的希有依

  • 书与你·毛姆

    毛姆著。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巴黎,曾在法、英、德等国受教育,1929年起定居英国。创作丰富,题材多样。作品受法国自然主义影响,著名的有自传体小说《人类枷锁》,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以及《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