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八

弘道录卷之二十八

君臣之礼

《尧典》曰: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

录曰:礼莫大于敬。尧舜继天立极,史臣稽古正词曰钦,乃所以奉於天;曰恭,乃所以懋於己;曰让,乃所以加於人。其实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

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终陆帝位。舜让於德,弗嗣。

录曰:盛德大业,其果兴於让乎。观诸尧舜之禅授,天与人归,己有定命,而犹让之不置。厥後舜命九官,遂致济济相让。殿廷之问,揖逊稽首,若不遑舍。盖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然则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果有之乎。曰:否。当时只以舜让于德,弗嗣之言,好事者遂创为之。今观《典谟》固自明白,不足以传疑也。

帝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釆惠畴。会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录曰:舜之让不名者,天位不可名也。禹之让指名者,臣列则可名也。万世之下可想见蔼然之气象,非但以礼让为国而已。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会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录曰:何以曰直哉。惟清乎。夫不邪之谓直,不淆之谓清。天神地只人鬼之祀,皆一定而不可易,秩然而不可乱也。若宋真宗谬为天书,以矫诬上帝,至加玉帝尊号,纷纷不一,则回邪而不直矣。汉武帝立五帝祠,又立太乞祠,又立后土祠,杂然并兴,则渎乱而不清矣。此秩宗夙夜寅奉,不敢违焉者也。

帝庸作歌曰:勅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腔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录曰:上古之时,君劲而臣扬,君庸而臣载,君拜而臣稽首,此何等气象也。《易》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自秦以来,惟取尊君卑臣为务,而後无帝拜之文焉,无首起之风焉,无钦哉之复焉。《易》曰:天地不交,否。其流遂不能革,噫可慨哉。

《小雅》:宴飨宾客之诗曰:哟哟鹿呜,食野之革。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哟哟鹿呜,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哟哟鹿呜,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耽。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录曰:颐之为卦也,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之共天位,使之食天禄。需之为卦也,贤者怀其道德,安以待时,饮食以养其体,宴乐以和其心。此隆古盛时,能养能举,悦贤之至。古今相传,以为宾兴盛典,而我明尤独重焉。凡天下豪杰之才,命世之士,胥此焉出。然愚窃以为此篇大指在於私惠不归德,和乐而不淫,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故愿为之主司者,能以是存於心,以期望天下之士,爻如王毡司马君实;为之士子者,亦以是存於心,以今曰发轫之始,他曰叉如明道希文。然後知朝廷作养真德实意,非倦倦取其私恩小惠,以视人姑息而已也。

周王之劳使臣曰:四牡辟腓,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盐,我心伤悲。四牡辟腓,哗惮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盐,不遑启处。翩翩者雏,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盐,不遑将父。翩翩者雏,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盐,不遑#1将母。驾彼四骆,载骤骚最,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志。

录曰:愚於四牡,且先王纲纪,四方未暇矣。夫王事靡盐,所以觉天下之忠也。不遑将父,所以觉天下之孝也。不遑启处,所以觉天下之节也。岂不怀归,所以觉天下之义也。将母来志,所以觉天下之慈也。如是而燕飨以将之,所以觉天下之礼也。讽诵以发之,所以觉天下之让也。以为上下通用之乐,天岂无意而然哉。若以为章使臣之勤,而无关於纲纪之义,则大学始教宵雅肄三何独倦焉。於是耶,抑祗曼焉而已耶。

周王之遣使臣曰:皇皇者华,于彼原阳,胱胱征夫,每怀靡及。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课。我马维麒,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我马维驷,六辔既均,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录曰:此章之旨,乃周家之法程,臣道之矩范,上下之通义,古今之准的,不但以遣使臣也。夫尧思曰孳孳,舜曰不遑暇,区区为臣之职,而可以为及乎。是故不自满假,禹之怀靡及也。望道而未之见,文之怀靡及也。仰而思之,夜以继曰,周公之怀靡及也。靡及则虚,虚则曰孜,孜而周爰咨课所由褊也。夫访善为咨,咨才为课,咨事为谋,咨礼为度,咨亲为询,五者如不及也,而犹恐失之。故曰:周曰:爰将以广询博,访也;推其义,嘉言罔攸伏,咨也;野无遗贤,课也;亮采惠畴,谋也;群后德让,度也;明明扬侧陋,询也。此岂可以易及哉。以是为训而犹有谋臧不从,不臧复用,若小昊之所讥者;有自有肺肠,俾民卒狂,若苦伯之所刺者。呜呼,安得靡盐之臣而与之言靡及之义哉。

周王以鹿呜五诗燕其臣,臣受赐者歌此诗以答其君,曰: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尔,俾尔戮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曰不足。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镯为譆,是用孝飨,擒祠需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请尔多福。民之质矣,曰用饮食。群黎百姓,褊为尔德,如月之怛,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梧之茂,无不尔或承。

龟山杨氏曰:天保以上治内釆薇,以下治外先王,经纶之进也。其效博矣。然观其作处,岂尝费力,本之诚意而已。今《鹿呜》、《四牡》诸诗皆在,先王所歌以燕群臣,劳使臣者也。若徒取而歌之,其有效为然,则先王之用心盖有在矣。

录曰:愚观龟山本之诚意之论,未尝不正襟而叹也。夫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而後示我周行,不为虚文;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而後将母来志,不为浪说,进贤如不及,从善若转圆,而後周爰咨课,不为徒劳;因其心之自然,不由勉强,而後莫如兄弟,不为肴词;请恭尔位,好是正直,而後神之听之,不为徒设。然则臣之受赐者,其图报有不本之诚意者哉。其曰:单厚多益,哉谷罄宜,不为蹈袭之词;曰升曰怛,冈陵松相,不为谀妄之语。以安定为天福,天与君分相联也;以寿考为神福,神与君气相属也;以质实为民福,民与君治相关也。其

祷颂有体,其称愿有方,万古之下,忠爱其君者无以脸此。信非周公不能作也。

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宴,以示慈惠,故歌曰:寥彼萧斯,零露渭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拢一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录曰:誉者,上交不渎,下交不谄也。处者,安乐其心,式燕以衍也。慈者,手足腹心,相待一体也。惠者,既醉以酒,既饱以德也。後世若饮酒,争功拔剑击柱,是不誉矣。金奏作于下,惊而走出,是不处矣。王僚重钟,范增举决,是不慈而惠矣。此有周盛时,明良相庆,君臣同乐,不於是诗见之乎。

天子燕诸侯之诗曰:湛湛露斯,匪阳不曦,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淇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淇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录曰:寥萧之燕,示慈惠也;湛露之宴,笃亲亲也;所谓君之宗之。故曰:在宗载考。考者燕义,云臣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与国,君必报之。臣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厥後若陈敬仲与桓公饮而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者,上不明正道以道民,而怛舞于宫,酣歌于室。岂惟君人之过欤,其臣下方刑且墨矣。其可与之同曰语哉。

天子燕有功诸侯而锡以弓矢之乐,歌曰:彤弓粥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既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彤弓粥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彤兮粥兮,受言囊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即设,一朝酵之。

录曰:束莱吕氏曰:受言藏之,言其重也。弓人所献,藏之王府,以待有功,不敢轻与人也。中心肌之,言其诚也。中心实欲肌之,非由外也。一朝飨之,言其速也。以王府宝藏之弓,一朝举以昇人,未尝有迟留顾惜之意也。後之视府藏为己私分,至有以武库兵赐弄臣者,则与受言藏之者异矣。赏赐非出於利诱,则迫於事势,至有朝赐铁券而暮屠戮者,则与中心肌之者异矣。屯膏吝赏,功臣解体,至有印利而不忍子者,则与一朝飨之者异矣。

周王药饮宾客曰:菁菁者义,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义,在彼中扯,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我,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扬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录曰:《小雅》之有《菁义》,犹《大雅》之有《域朴》也。夫鹿呜之礼,宾兴盛典,故有瑟笙筐筐之设。此章之礼,晋接交欢,故多喜乐悦悍之情。采叔之锡,诸侯备物,故极车马裒衣之盛。此章之锡,仁贤为宝,故假货贝重多之喻。至於泛泛扬舟,犹其曰寤寐反侧也。我心则休,犹其曰文王以宁也。此不可想见当时乐育人材之盛美欤。小序之言,亦或有所补也。

周王之燕诸侯曰: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佑。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兕鱿其稣,旨酒思柔,彼交匪傲,万福来求。

录曰:郑注云:胥,皆也。与天下皆乐。乐之大者,天子四海之内无违命,则天下乐矣。诸侯四封之内无违命,内外无故,则诸侯乐矣。大夫官府之内无违命,谘谋行於上,则大夫乐矣。士进以礼,退以义,则士乐矣。庶人耕稼树艺以养父母,刑罚不加于身,则庶民乐矣。其於乐胥之义,有所发明。若但以为语词,何不言乐,只乎况诗中乐,只甚多而乐胥独。此不可不致审也。

诸侯之答桑扈曰: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抹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摧之抹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录曰:关关睢鸠兴之,全取义也。鸳仑于飞,何所取乎。皎皎白驹赋之,彰好德也。乘马在底,何所彰乎。本之朱传,亦无所发;参之小序,未见其然。铃如序言,思古明王交於万物有道,则当如鸢飞戾天,乃物各率其性。故云:毕之罗之,非为待其长大能飞,而後毕罗取之,以为交万物有道也。至云自奉有节,顾乃以茎之抹之起兴乎,其不类亦甚矣。故不可以强通也。

天子燕诸侯而诸侯美天子之诗曰: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录曰:此诗一则云王在在镐,岂乐饮酒;二则曰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观其所言,庶几无为,而治之气象,与舜恭己南面之意正相同也。不然,君臣且以为戒而反以为颂乎。或曰:王能爱其民,故民乐其乐,而王亦得以飨其乐。诗之言,即此意也。此又不可不知。

天子所以答鱼藻曰:釆菽釆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一表及鲔。婚沸槛泉,言釆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旅。其旅偎况,鸾声嗜嗜。载胶载驷,君子所届。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纡,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录曰:此武王选镐之际,君臣庆会,万世可想见也。何锡予之,上之情何厚也。彼交匪纡,下之敬何严也。若惠王以后之鼙镒予郑,而反为所恶,则与何锡予之者异矣。齐威独朝于周,而反为所辱,则与彼交匪舒者异矣他。

宣王命召穆公平淮南之夷,诗人美之。此序王策命之词曰:厘尔圭瓒,租也一自。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录曰:一则曰虎拜,二则曰虎拜者,周自厉王以後,王室渐微,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王室蹶然复兴。圣人着之於经。然则召虎者,光於康公,显於燕土,不可泯灭者,而史迁作燕世家,叔召公而下九世至惠侯,未见召虎之名焉。宣三十六年,厘侯卒,亦未见疆理之事焉。然犹未可据也。至诗序列诸国世次,反又蹈袭史迁。考诗则存江汉之什,稽序全无召虎之名,谓之何哉。安得夫子删後之意以正史迁之失,不但一召虎之幸也。

《论语》: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录曰:此孔子事君之礼,宛然虎拜之家法也。夫自周衰,觐礼不修,王反下堂而见诸侯。至齐桓公霸,天子使宰孔赐齐侯砟曰:天子以伯舅耄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此非小失也。吾夫子建万世君臣之极,当与日月争光,其作《春秋》一字一义,皆违众之事,虽以游夏大贤尚不能达,况众人乎。此履之,上天下泽,君子所以辨上下,定民志,非小小从违之问而已。或曰:然则,桓辞宰孔而下拜矣。兹录不及,何也。桓盖假之者也。其假仁假义假信,又假礼之名焉。虽以宰孔尚不能欺,而君子曾是惑之欤。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录曰:夫子尝哂子路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盖礼乃为国之大纲领,让则吾心一念,谦逊不遑的道理做出的。观吾夫子至於是邦,铃闻其政,而曰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此何等气象也。若无谦逊不遑之真心,做来做去,虽有许多设施措置,不过如宰孔所讥,当时岂不号为有礼,而大根本大节目斯须亡矣。此虞苒之君一造西伯之境,见有许多谦让,如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士让于大夫,大夫让于卿,此为国以礼之实事。当时二国之君安得不以小人自处,自愧自慷,感叹不置,而又何暇於争耶。遂至闻而归者四十余国,则又不但何难之有而已。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录曰:此事君非指鲁国之君,事鲁君尽礼未尝以为谄,乃是束周之君。当时天下视为泛常,独吾夫子违众拜下,故尝叹其不如诸夏之无。至如欲存告朔之饥羊,虽以子贡之徒且犹不然,岂非人以为谄者乎。他曰,又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束周乎。此亦非为鲁也。观者详之。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闽过位,色勃如也,足跃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末阶趋进#2,翼如也。复其位,跟踏如也。吉月,必朝服而朝。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束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录曰:此孔子事鲁君之礼也。夫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录此章者如度之有程,规之有范,一毫不敢越,一步不敢违也。岂非万世之大闲乎。

《家语》: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至会所为坛位,土阶三等,以遇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醉既毕,齐使莱人以兵劫鲁公,孔子历阶而进以公退,曰:士兵,之吾两君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夫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倡好,於神为不祥,於德为愆义,於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心作,麾而避之。有顷,齐奏宫中之乐,徘优侏儒戏於前,孔子趋进曰:匹夫而荧侮诸侯,罪当诛,请右司马速加刑焉。齐侯惧,有暂色。齐侯将设飨礼,孔子以梁丘据曰:齐鲁之故,向不闻焉。事既成矣,而又飨之,是勤执事。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响而既具,是弃礼也。若其不具,是用枇牌。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乃不果飨。齐侯归,责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使得罪。於是乃归所侵鲁之四邑及汶阳之田。

录曰:或问曰:使孔子而当桓文之时,则何如。曰:王与霸,毫厘之差也。故程子曰: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伯,则伯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矣。自今观之,裔俘之部,圣人可能,或人亦可能也。侏儒之拒,圣人可能,或人亦可能也。飨礼之罢,圣人可能,或人亦可能也。至其诚於所事,则叉以君子之道辅弼其君。诚於所谋,则铃具文武之备周旋其事。以至盟会之词,真心实事,凛然可畏;其始终施为气象,无一不本於人情,合於大道,未尝假托。包茅不贡,伐原示信之言,其致人信服,归所侵邑,亦皆诚意所感,非若楚之面从、晋之强入。然则此岂他人之可能哉,非圣人又不能。故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弘道录卷之二十八竟

#1『遑』原作『是』,据《十三经注疏》改。

#2『进』原缺,据《十三经注疏》补。

猜你喜欢
  读书续録卷四·薛瑄
  尚书古文疏证卷六下·阎若璩
  卷六·江永
  第七章 28·辜鸿铭
   三 无可无不可·林语堂
  卷四十·程川
  卷二十二·胡广
  大卜/诅祝·佚名
  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佚名
  心意品法句经第十一(十有二章)·佚名
  地狱名号·佚名
  答张世俊问(五则)·太虚
  达赖逝矣西藏将奈何·太虚
  卷二十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632_1 【塞上】司空图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卷632_2 【寄永嘉崔道融】司空图   旅寓虽难定,乘闲是胜游。碧云萧

  • 翁元龙·唐圭璋

      元龙字时可,号处静,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吴文英亲伯仲,杜范之客。   烛影摇红   蜀锦华堂,宝筝频送花前酒。妖娆全在半开时,人试单衣后。花面围春竞秀。如红潮、玉腮微透。欲苏还坠,浅醉扶头,朦胧晴昼。   金屋名姝,

  • 目录·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 浣花集目録      别集类一【唐】 卷一 章台夜思 延兴门外作 刘得仁墓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虢州涧东村居作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对酒 尹喜宅 途中望雨怀归 古离别 柳谷道中作却寄 灞

  • 张若虚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若虚(约660— 约720),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人同以吴越名士,扬名京都。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又和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别具特色

  • 提要·马臻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五霞外诗集       别集类四【元】提要【臣】等谨按霞外诗集十卷元道士马臻撰臻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仇远序是集称其隐约西湖之滨士大夫慕与之交不过习清虚谈淡泊无一言及势力声利龚开

  • 卷三 武帝·王夫之

      〖一〗   董仲舒请使列侯郡守岁贡士二人,贤者赏,所贡不肖者有罚,以是为三代乡举里选之遗法也,若无遗议焉。夫为政之患,闻古人之效而悦之,不察其精意,不揆其时会,欲姑试之,而不合,则又为之法以制之,于是法乱弊滋,而古道遂终

  • 第二○五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一一四○九—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方,详请布政使沈:大甲巡检之俸银是否照给,经批照给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二日到(注)副详 印 新竹县印私记在任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本任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详请事。案据大甲巡检朱岱源

  • 卷二十四·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四      宋 苏辙 撰伯夷列传第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譲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熊方

     宋 熊方 撰百官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 <史部,正

  • 穆寿传·李延寿

    穆观的儿子穆寿承袭父亲的爵位,娶乐陵公主为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他办事明快机敏,有父亲的风范。太武帝很喜爱和器重他,提升为下大夫。他奏事有机智,善于应变,朝廷内外都有声名。升任侍中、中书监、领南部尚书,晋爵为宜都王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五礼部十四蕃国礼蕃王来朝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赞舍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於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座

  • 问辨録卷九·高拱

    ○孟子问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谓何曰孟子之学最严于义利之辨故于篇首发之不夺不厌是利而不利也不遗亲不后君是不利而无不利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问沼上之对何如曰沼之对囿之对雪宫之对其意一也好勇之对何如

  • 松阳讲义卷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章这一章因论子贡而见圣门之人才远出流俗之上通节俱是赞词大全朱子谓子贡毕竟只是器非不器也此是推言外之意不是夫子此时口气集注云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一抑一扬原

  • 卷一·黄镇成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一     元 黄镇成 撰诸儒家法传授之圗百篇书目伏生今文尚书凡二十八篇尧典   臯陶谟  禹贡   甘誓汤誓   盘庚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   洪范   金縢

  • 卷十三·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三宋 王昭禹 载师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舟车之载物必量其所容之多寡而为之制载师任土亦必度土之所虚而为之法无异于舟车之载物矣故名曰载师

  • 三极至命筌蹄·王庆升

    三极至命筌蹄,南宋王庆升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此书系内丹杂着,内容可分为图释、论说、颂赞歌诀三部分。首列图像,有奇耦、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皇极、混元三宗、九宫用中、十干纳甲等十七幅

  • 死水·闻一多

    中国现代诗集。闻一多著,1928年新月书店出版,内收诗歌28首。是继《红烛》之后的第2本诗集。本诗集中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爱国情思、独创的艺术风格、鲜明的民族特色,使作者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赢得了声誉。《死水》是诗

  • 过庭录·范公偁

    宋代笔记。宋范公偁撰。有《稗海》本、 《说郛》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等,以后者为常见。 《四库全书总目》说: “其书多述祖德,皆绍兴丁卯、戊辰间闻之其父,故命曰‘过庭’。”书中对其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