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午后两点半钟,仍在原所与伊藤、陆奥委会议。

李云:承备馆舍甚佳,有宾至如归之乐。谢甚!

陆云:前备行厨相待,乃中堂辞却,只得遵命。

伊云:中堂昨交停战节略,现已备复。

即将英文朗诵;另备华文交参议阅后转呈。

陆云:英文字句较为明晰。

罗道即将英丈译诵一遍。

李云:现在日军并未至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处,何以所拟停战条款内竟欲占据?

伊云:凡议停战,两国应均沾利益;华军以停战为有益,故我军应据此三处为质。

李云:三处华军甚多,日军往据,彼将何往?

伊云:任往何处;两军惟须先定相距之界。

李云:两军相近易生衅端;天津衙门甚多,官又将何为?

伊云:此系停战约内之细目,不便先议;试问所开各款,可照办否?

李云:虽为细目,亦须问明;且所关甚重要,话不可不先说。

伊云:请中堂仔细推敲,再行作复。

李云:天津系通商口岸,日本亦将管辖否?

伊云:可暂归日本管理。

李云:日兵到津,将住何处?

伊云:俟华兵退出,即住华兵营盘;如不敷住,可添盖兵房。

李云:如此,岂非久踞乎?

伊云:视停战之久暂而定。

李云:停战之期谁定?

伊云:两国互商;但不能过久。

李云:所据不久,三处何必让出?且三处皆系险要之地,若停战期满和议不成,则日军先已据此,岂非反客为主?

伊云:停战期满和议已成,当即退出。

李云:中、日系兄弟之邦,所开停战条款未免凌逼太甚!除所开各款外,尚有别样办法否?

伊云:别样办法,现未想及。当此两国相争,日军备攻各处;今若遽尔停战,实于日本兵力有碍。故议及停战,必须有险要为质,方不吃亏。总之,停战公例分别两种:一则各处一律停战,一则惟议数处停战;中堂所拟乃一律停战也?

李云:可否先议定那几处停战?

伊云:可指明几处否?

李云:前承贵国请余来此议和,我之来实系诚心讲和;我国家亦同此心。乃甫议停战,贵国先要踞有三处险要之地!我为直隶总督,三处皆系直隶所辖;如此,于我脸面有关。试问伊藤大人设身处地,将何以为情?

伊云:中堂来此,两国尚未息兵。中堂为贵国计,故议停战;我为本国计,停战只有如此办法。

李云:务请再想一办法,以见贵国真心愿和。

伊云:我实在别无办法。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国事与交情两不相涉。停战系在用兵之时,应照停战公例。

李云:议和则不必用兵,故停战为议和第一要义;如两国尚相战争,议和似非诚心。

伊云:若论停战,应有所议之款;如不能允,不妨搁起。

李云:现如不议停战,议和条款可出示否?

伊云:中堂之意,是否欲将停战节略撤回,再议和款?

李云:昨日初次会议,我已说朋。向来说话不作虚假,所议停战之款实难照办。

伊云:中堂先议停战,故拟此覆款;如不停战,何妨先议和款。

李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豫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如天津、山海关系北京门户,请贵国之兵不必往攻此处;否则,京师震动,我国难堪,本大臣亦难以为情。且此次争端,实为朝鲜起见;今华兵业已退至奉天,贵国之兵惟尚未到直隶耳。如贵国之兵不即往攻天津、山海关直隶地面,则可不必议及停战,专议和款。

伊云:局面竟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此次交战之始,本大臣无时不愿议和;而贵国向无议和之诚心。自今以往,局面又将大变。所以议及停战,必须以大沽、天津、山海关为质。

李云:以此三处为质,日兵不必实据;但立作质名目之条款如何?

伊云:设停战之限已满而和局未定,所指三处又将与日本开衅矣。

参议云:不必停战;但议和之时定一限期不往攻三处,可否照办?

伊云:如此办法,与交战无异;和局未定,彼此相攻,终当相拒。

李云:可否请先示议和条款?

伊云:然则停战之议如何?

李云:停战暂行搁起。

伊云:停战一节未曾定结,恐议和时又复重提。

李云:顷闻贵大臣谈及停战有两种办法:一为一律停战,一为指地停战;今不攻天津、山海关等处,即为指地停战之办法。

伊云:中堂停战节略,系指一律停战;本国之兵散处窵远,实难一律停战。而所指数处停战,本大臣细思无法可保。且指地停战,系于战场上会议而言;此处距交战之处甚还,所以不必议及指地停战。

李云:即请贵大臣出示和款!

伊云:此事业已说过,宜先将停战之议搁起。

李云:停战之款未免过甚,万做不到;但既请我来,必有议和条款。

伊云:议和之款,业经办好。

李云:即请见示!

伊云:现在停战之议不提及否?

李云:停战之款既难应允,且无别种办法,姑讲和款。

伊云:中堂所交停战节略是否撤退?抑或拟复,声明不能应允?

李云:照此办法之后,又将何为?

伊云:或再行议和。

李云:如此语气尚未定准;贵大臣不云和款已备乎?

伊云:看中堂复文如何?

李云:本大臣拟复文云:『停战之款万难应允,姑且搁起;即请会议和款』云云;是否如此办法?

伊云:中堂初见停战之款,云应先仔细推敲,以后再复;顷则遽去万难应允,还请中堂再想为是!

李云:迟数日再复。

伊云:几日?

李云:一礼拜后。

伊云:太久!

李云:假如复以不能做到,以后是否即商和款?

伊云:应请中堂将所呈停战之款仔细商量或节略抽回不提,然后再商量和款。惟本大臣不顾贵大臣已将停战之议搁起,于议和时又复提及。

李云:和款一定,战即不议自停。

伊云:贵大臣究竟几日答复?

李云:四日后答复。

伊云:三日须复,愈速愈妙。

李云:议和条款,不应如停战条款之太甚!

伊云:我想并不太甚。

李云:只恐过甚难以商办!

伊云:此正两国所以派使臣会商也。下次会议日期,可否先定?

李云:且待细想。复文办妥,或面交、或差送?

伊云:听便。

李云:复文办好,即遣人定期相会!

伊问陆奥,答应如此办理。

李云:惟愿贵大臣力顾大局,所拟和款务须体谅本大臣力所能办则幸矣?

伊云:本大臣亦愿力顾大局,有裨两国;但不知贵国以为何如?

中堂乃离席,分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一·杨仲良
  扬州十日记 全文·王秀楚
  第一百九回 乘俄乱徐树铮筹边 拒德约陆徵祥通电·蔡东藩
  第十九回 竞选举党人滋闹 斥时政演说招尤·蔡东藩
  卷一百九十一·杨士奇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十·佚名
  卷五十六·鄂尔泰
  张绪传·萧子显
  元诞传·李延寿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佚名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十九年·佚名
  二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郭则沄

    古者輶轩采风,诵诗知政。《诗》亡迹熄,《春秋》廼作。诗与史之关击大矣。盖政教之兴替、风俗之醇漓,史册所未能备者,征之歌谣而可见。而人事蕃变、是非得失,亦往往於学士大夫讽咏所及,有以得其委折始末之真。此论世知人,尤所

  • 卷80 ·佚名

    范仲淹 寄题许州钱相公信美亭 华搆高轩敞,名湖一面分。 星辰居上相,鼓吹燕中军。 山色来嵩室,风光彻汝坟。 杉篁涵晚翠,兰茝薦时薰。 坐啸频乘月,归怀几望云。 迥临黄霸俗,远味仲宣文。 万

  • 卷三十四·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三十四平湖沈季友编三国呉义姑陆郁生陆氏绩之女生于郁林名郁生海盐人年十三适同郡张白白温弟也素有才名温因使蜀大帝恨之以事幽温白亦坐废谪死异郡郁生嫁甫三月以苦节终姚信有表称之曰郁生少履

  • 第一百九回 乘俄乱徐树铮筹边 拒德约陆徵祥通电·蔡东藩

      却说钱能训辞去总理,当由徐总统下令照准,其余阁员,亦曾连带辞职,徐总统却不加批答,且令财政总长龚心湛,代任国务总理。所有内务总长一职,本由钱能训兼职,此时钱亦辞免,因特使司法总长朱深兼署,此外俱仍旧贯。惟币制局总裁

  •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佚名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学士 诚谋英勇公臣阿桂等谨奏,为遵旨酌议具奏事。乾隆伍拾壹年柒月拾贰日内阁抄出奉上谕:三通馆进呈《皇朝通志 职官略

  • 五一九 署理福建巡抚德保奏遵旨查办《历志》等书情形折·佚名

    五一九 署理福建巡抚德保奏遵旨查办《历志》等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九日署理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臣德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照本年闰六月初十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

  • 梁成大传·脱脱

    梁成大,字谦之,福州人。开禧元年(1205)的进士。一贯不顾廉耻,县官满任后,谄媚史弥远家的干亲万昕,万昕说真德秀当受惩罚,梁成大说:“我假若能任官台谏,一定能明辨此事。”万昕为他转告这个话。出任扬州通判,不久迁宗正寺簿。宝

  • 钦宗纪·脱脱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名桓,徽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生于坤宁殿。开始名..,封为韩国公,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崇宁元年(1102)二月初九,改名为火亘,十一月初六,又改名桓。大观二年(1108)

  • 卷二十七 运历上·龙文彬

    ◎历吴元年十一月乙未,冬至,太史院进戊申岁《大统历》。太祖谓刘基曰:“古者以季冬颁来岁之历,似为太运。今于冬至,亦未宜。明年以后,皆以十月朔进。”时所详定皆出自基及其属高翼之手。太祖命详校而后刊之。(《昭代典则》

  •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六·高晋

    恩纶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日上命军机大臣传谕两江总督尹继善等曰尹继善奏南巡一切事宜现在立定章程预为筹备等语已扵折内批谕矣西北两路现有军务如成功迅速则于奏凯防勲后举行省方问俗之典实属应行之事总之南巡之迟早以

  • 二十八年·佚名

    (壬午)二十八年清康熙四十一年 二月2月20日○壬申,前獻納尹行敎在鄕上疏,極論君德時事,略曰:向來宮庭之變,卽邦家一厄會也。殿下若於己巳之前,明尊卑之分,盡修齊之方,則可以無己巳之事矣。若於甲戌之後,嚴內外之防,杜私邪之逕,毋令

  • 四年·佚名

    (甲子)四年清嘉慶九年春正月1月1日○辛卯朔,頒勸農綸音。敎曰:「國以民爲本,民以農爲本,農之本在勤,未聞不致人力而能致豐年也。省耕補不足,不奪民時,長吏之勤也,俶載南畝,深耕易耨,民之勤也。人力之勤如此,然後惟天降康,貽我穰穰。

  • 佛学即慧学·太虚

    一 佛学的发生二 由闻所成慧以生信三 依思所成慧而成戒四 定心相应的修所成慧五 三慧增上引发真无漏慧六 结成佛学即慧学  一、佛学的发生  自去年上海佛学分会成立后,即赴南方宏化,先后在厦门香港广东汕头等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佚名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界品第一(四十四颂)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

  • 御选语录卷十·雍正

      御制序频呼小玉缘何事。为要檀郎认得声。圆悟勤禅师。因此言下顿彻。斯语也。绮语耶。禅语耶。涂毒鼓边。岂容侧耳。但于绮语禅语。一伫思拟议。则剑去远矣。亘古亘今。亘上亘下亘东亘西。亘南亘北。皆是微尘。一

  • 乐府传声·徐大椿

    曲学著作。清徐大椿著。一卷。共三十五章。本书针对当时唱曲方法中的一些毛病,从音韵、声乐等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系列看法。书中特别注意唱曲的口法问题,要求演唱者对“五音”、“四呼”、“鼻音、闭口音”、“四声各有

  • 文史通义·章学诚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著作。章学诚著。本书通行有《章氏遗书》本,1921年吴兴刘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华书局据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学诚所著除本书外,还有《校雠通义》内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