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虚舟集原序

立言岂易易哉况声成文之谓诗诗又言之精者扬子云曰雕虫小技壮夫不为诚知言也是故必有超逸絶伦之姿雄浑浩博之气精深明彻之见源委渊懿之学然后可以挟风骚之体备众论之长出而鸣一代之盛焉斯岂易易哉三百篇尚矣汉魏以降迄于宋元其间声律之变虽有不齐而卓然成家者莫不由是不由是者不足以传之逺也若夫翰林王孟扬者信乎可以继前人之风相与角立于百代之下者乎孟扬之诗其趣髙其调逸其词雄其学富出入汉魏盛唐不为近代之语真杰作也抑何由而致是哉余闻培之深者发之茂积之广者出之沛盖孟扬幼生闽粤间负英迈之姿席先世之泽闭门读书逾二十年又闽多君子孟扬得师友之助其所资所养者丰矣比其出游也观涛于浙江吊禹功于震泽入京师见都城之雄伟宫阙之壮丽府库之充实九夷八蛮之会同官翰林耳目所接莫非朝廷之典章一代之制作政教所布号令所施彧彧乎且得屡预国家大事入侍讲筵身亲礼文之盛及奉命亲藩泛洞庭留长沙探古迹于名山川又浮沅湘厯九疑従大将军观兵交趾极于南表胸中亦汪洋浩博矣宜其吐为辞章超卓凌轹不自知也昔司马子长生龙门讲道齐鲁之乡东上会稽探禹穴北适燕赵与其豪俊子弟交游故其文雄深雅健跌宕不羁孰谓孟扬之于诗不由是欤虽然士生幸遇光岳之气全则其发于言者敦实浑龎得性情之正予老而无能为矣继清庙生民之什以鸣国家之隆者非孟扬谁望焉俾叙其集于是乎书永乐辛夘歳孟春左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编修前修国史吴下王汝玉序

永乐初勅修金匮石室之书继是复有大典之命内外儒臣及四方韦布士集阙下者数千人求其博洽幽明洞贯今古学博而思深如吾太史三山王君孟扬者不一二见然孟扬之为人眼空四海壁立千仞视余子琐琐者不啻卧之地下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余每拟荐自代不果且孟扬视功名泊如每有抗浮云之志期在息机与物无竞故其集以虚舟名亦可见其志焉余且第其人品当在苏长公之列文之竒伟浩瀚亦类至于诗则凌驾汉唐使眉山见之未必不击节叹赏思避灶而炀此余之论孟扬者如是他人未必知也孟扬在翰林越三年不欲示其长于人然一遇知已与论古今成败人物贤否政事得失治道升降则目如曙光辨如悬河真若超千古而立于独者孟扬固不欲专以文名越石父有言士绌于不知已而伸于知已余其有负于孟扬哉余其有负于孟扬哉握手都门出其集征予言遂敬书以复之永乐丁亥春翰林院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庐陵解缙书

天之文地之文人文与生俱生者也皇太昊之作书契画竒耦名乾坤别坎离文字着矣黄帝帝放勲帝重华君臣扩而充之尔至素王大备焉六经卓矣后千百年太史迁昌黎伯欧阳公有以窥其藴于是文人之文作焉当其时汉则扬雄班固和之唐栁宗元李翱皇甫湜和之宋苏轼曽巩和之继斯文之作倡以和者夫岂无其人乎今孟扬王君之作其庶几乎君灵武之世家也其先君守湖州死义于胜国母夫人守节自誓教之其外大父秘书公尤博学知名当时君皆不及事之自知读书为文两家善庆所锺也君生于闽弱冠举进士来京师陈情归养太祖髙皇帝怜而许之退而家居定省之暇扁舟载月左右图书从游者数人瀹清泉而剥丹荔也人望之如在天表其视区区世俗之浅者为何如哉圣天子龙飞初求斯文之瓌杰近臣争言君使使聘之至待以殊礼坐之黄阁之下日传其议衣冠甚伟众见皆靡又辄自陈愿退学校以宏斯文之化即日有诏擢国史院检讨以布衣授是官异数也而君逡廵其间如在髙帝时由其文章足以自娱得乎内者重而待于外者轻自期者甚逺而于斯文亦莫能窥其所至也盖其新足以濯天下之陈腐其雄足以振末流之頺靡其清足以汰奕世之污浊其宻也足以通羣圣之藴奥贯而一之也洗沃日月若引江海而上之挽河汉而下之霖雨九土也浩乎养气之盛析理之精充乎宇宙而洽幽明包乎六合之外也其可以世俗之浅浅者观之哉其可以世俗之浅浅者观之哉其真有见于素王之卓尔而欲罢不能者欤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庐陵解缙书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六·彭定求
  张友仁·唐圭璋
  二·钱仲联
  第三折·郑光祖
  高栻·隋树森
  卷三十·黄希
  西岩集·翁卷
  卷九十·徐世昌
  卷一·唐圭璋
  卷十九·梅鼎祚
  卷四百二·曹学佺
  第一回 是后娘气·蒲松龄
  卷三·施元之
  王庭筠词作鉴赏·佚名
  卷八·韦应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逃禅词 全文·扬无咎

      ☆水龙吟  当年谁种官梅,自开自落清无比。一朝惊见,危亭岑立,繁华丛里。知是贤侯,有难兄弟,素书时寄。纵舞携如意,吟搔短发,无从诉、心中喜。  却对斜枝冷蕊。似于人、不胜风味。冰姿斜映朱唇浅破,欣然会意。青子垂垂

  • ●卷第四·胡三省

    【周纪四】起阏逢困敦,尽着雍困敦,凡二十五年。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①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遮其归楚之路也。〕怀王从间道走赵。〔间,隙也,从空隙之路而行也。间,古苋翻。走,音奏,又音如字。〕赵主父在

  • 大事记续编卷一·王祎

    汉孝武皇帝征和四年春正月帝幸东莱欲浮海求神仙羣臣谏弗听大风海涌而止【以通鉴目録稽古録修】二月丁酉雍县无云如雷者三陨石二【以本纪修】三月帝耕于钜定【以本纪荀悦汉纪稽古録修】解题曰武帝一纪征伐宫室祭祀诗乐

  • 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涌幢小品卷之十四·朱国祯

    保全功臣韩信以告反被执。赦为侯。居咸阳。声望赫人。至令樊哙称臣。汉祖又用兵燕、代。留信于腹心之地。安得不死。且假王之请。自有以胎之。彭越原非汉臣。事定封王。隐然敌国。势不并立。方追项羽。约与韩信会兵而

  • 二百六十九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雍正三年十一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跪奏: 江南太平无事。日下米价:陈熟上米每石一两一钱,陈熟次米九钱,新熟米八钱、九钱不等。 谨将十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宫中.朱批奏摺]

  • 通制条格卷第十七·拜住

     赋役  地税至元十一年五月,中书省枢密院呈:军户已供到官肆顷之上地土,合无纳税。户部议得:军户限地肆顷之上,若有置到熟地,合行收税。都省准呈。至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中书省奏:去年大都路,不拣谁的田地都抄写了来,今年依

  • 宣公卷十六(起十年,尽十八年)·何休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据归ん及阐,齐已取不言我。○亻单,本又作“阐”,昌善反。)[疏]注“据归”至“言我”。○解云:哀公八年“夏,齐人取ん及亻单”;冬,“齐人归ん及亻单”是也。言我者

  • 卷三 决疑论·周梦颜

    统论淫业类(八问八答)  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人类兴焉。则男女形体,实天地所生也。天地既生男女,又恶男女之事,是诚何故?  答: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父母大愿也。若不待父母之命,钻穴逾墙,则又恶之贱之。父母既尔,天地亦然。

  • 在仰光与宇顶宇爱貌宇峇汉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六日──宇等:法师到缅甸感想如何?  师:见到缅甸都信佛法,真是一个佛教国家,寺塔又很庄严,所以非常的欢喜!宇等:缅甸人相信佛都很真诚,各个乡镇都有佛塔,华侨造的佛塔也很多。师:由缅京来仰光,沿途处处见到佛塔;中缅

  • 佛说宝雨经卷第十·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云何菩萨善能舍离恶求利养。善男子。菩萨不为利养故身心行恶。身行恶者。为利养故驰走来往而犯尸罗。心行恶者悕求利养。若见余人所得利养及同梵行者。兴心损坏。是名菩萨舍离恶求利养。云何菩萨

  • 佛说宿命智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有陀罗尼名宿命智。若有众生闻是陀罗尼。能志心受持者。所有千劫之中极重罪业皆悉消灭。若能终身不间断者。是人于七俱胝生常知宿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四·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尔时塔园中摩哂陀,与比丘一千人俱,敷摩哂陀坐具南向坐,又敷大德阿摽叉北向坐,大德摩哂陀,请阿摽叉为法师,阿摽叉仍依往昔大德优波离无异,摩哂陀与大僧六十八人围绕法座。王弟比丘,名末多婆耶,与五百

  • 第二十六章 摩利阇越提精舍之祭·佚名

    大名声彼[王]统一楞伽岛于一王伞[下],为战士等,随能而定地位,(一)战士提罗普陀阿婆耶以其与,而不欲问:“何故?”答:“有战。”(二)更又问:“为一王国,战者何耶?”“对烦恼贼难胜以行战。”(三)如

  • 李义山文集笺注·李商隐

    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徐树榖笺、徐炯注。十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树榖字艺初,康熙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炯字章仲,康熙进士,官至直隶巡道。皆昆山人。此集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有表

  • 幼幼新书·刘昉

    儿科专书。刘昉撰。四十卷。本书在刘昉逝世时仅完成38卷, 后由楼氏继续完成, 首先由湖南刊于宋绍兴二十年 (1150)。现仅存据宋墨抄本,38卷藏日本。中国存有明抄本及经陈履端校改的明万历年刊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丹波元简

    《金匮要略》注本。简称《金匮要略辑义》。6卷。日本丹波元简撰于1806年。作者采辑徐彬、程林、魏荔彤及 《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等书之注文,结合个人学习心得,逐条阐析仲景原文,考核校订较为精详可取。方解部

  • 江上遗闻·沈涛

    《江上遗闻》是一部由清朝沈涛所著的书,此书共一卷内容。该书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清初江阴士绅、百姓反抗清朝发令的悲壮事迹。今据民国年间排印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