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尹文子卷下

大道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导之#1;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私;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礼者所以行恭谨,亦所以生惰慢;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2,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陵暴;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凡此八术,无隐於人,而常存於世,非自显於尧汤之时,非自逃於桀纣之朝。用得其道则天下治,失其道则天下乱。过此而往,虽弥纶天地,笼络万品,治道之外,非群生所餐挹,圣人错而不言也。凡国之存亡有六征:有衰国,有亡国,有昌国,有强国,有治国,有乱国。所谓乱亡之国者,凶虐残暴不与焉;所谓强治之国者,威力仁义不与焉。君年长,多媵,以证切。少子孙,疏宗族#3,衰国也;君宠臣,臣爱君,公法废,私欲行,乱国也;国贫小,家富大,君权轻,臣势重,亡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凶虐残暴而后弱也,虽曰见存,吾必谓之亡者也。内无专宠,外无近习,支庶繁字,长幼不乱,昌国也;农桑以时,仓禀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凡此三征,不待威力仁义而后强,虽曰见弱,吾必谓之存者。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先诛者,非谓盗,非谓奸;此二恶者,一时之大害,非乱政之本也。乱政之本,下侵上之权,臣用君之术,心不畏时之禁,行不轨时之法,此大乱之道也。孔丘摄鲁相七日而诛少失照切。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先诛,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牛据切。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窃盗奸私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强记而博,五日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於人,则不免兔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桀也,不可不诛也。是以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太公诛华士,管仲诛付里乙,子产诛邓析、史付。此六子者,异世而同心,不可不诛也。《诗》曰:忧心悄悄,愠於群小。小人成群,斯足畏也。语曰:佞辩可以荧惑鬼神。曰:鬼神聪明正直,孰曰荧惑者?曰:鬼神诚不受荧惑,此尤佞辩之巧,靡不人也。夫佞辩者虽不能荧惑鬼神,荧惑人明矣。探人之心,度人之欲,顺人之嗜好而不敢逆,纳人於邪恶而求其利。人喜闻己之美也,善能扬之#4,恶闻己之过也,善能饰之。得之於眉睫之间,承之於言行之先。语曰:恶紫之夺朱,恶利口之覆邦家。斯言足畏,而终身莫悟,危亡继踵焉。《老子》曰: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者,名法是也。以名法治国,万物所不能乱。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己无事则得天下矣。故失治则任法,失法则任兵。以求无事,不以取强,取强则柔者反能服之。《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凡民之不畏死,由邢罚过。刑罚过则民不赖其生,生无所赖,视君之威末如也。刑罚中,则民畏死。畏死由生之可乐也,知生之可乐,故可以死惧之。此人君之所宜执,臣下之所宜慎。田子读书曰:尧时太平。宋子曰:圣人之治,以致此乎。彭蒙在侧#5,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圣人之治也。宋子曰:圣人与圣法何以异?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圣人者,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出於己,己非理也#6;己能出理,理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治,则无不治矣。此万世之利,唯圣人能该之。宋子犹惑,质於田子。田子曰:蒙之言然。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一计切。康衢长者,字僮曰善搏,音博。字犬曰善噬#7;宾客不过其门者三年。长者怪而问之,乃实对;於是改之,宾客往复。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父之於子也,令有必行者,有必不行者。去贵妻,卖爱妾,此令必行者也。因曰汝无敢恨,汝无敢思,令必不行者也。故为人上者,必慎所令。凡人富则不羡爵禄,贫则不畏刑罚。不羡爵禄者,自足於己也;不畏刑罚者,不赖存身也。二者为国之所甚,而不知防之之术,故令不行而禁不止;若使令不行而禁不止,则无以为治;无以为治,是人君虚临其国,徒君其民,危乱可立而待矣。今使由爵禄而后富,则人必争尽力於其君矣#8;由刑罚而后贫,则人咸畏罪而从善矣。故古之为国者,无使民自贫富。贫富皆由於君,则君专所制,民知所归矣。贫则怨人,贱则怨时,而莫有自怨者,此人情之大趣也。然则不可以此是人情之大趣而一( )非之,亦有可矜者焉,不可不察也。今能同算钧而彼富我贫,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才钧智同而彼贵我贱,能不怨则美矣,虽怨无所非也#9。其敝在於不知乘权藉势之异而虽曰智能之同,是不达之过,虽君子之邮,亦君子之怒也。人贫则怨人,富则骄人。怨人者,苦人之不禄施於己也,起於情所难安而不能安,犹可恕也;骄人者,无苦而无故骄人,此情所易制而弗能制#10,弗可恕矣。众人见贫贱则慢而疏之,见富贵则敬而亲之。贫贱者有请赇於己,疏之可也;未必损己而必疏之,以其无益物之具故也。富贵者有施与已,亲之可也;未必益己而必亲之,则彼不敢亲我矣。三者独立,无致亲致疏之所。人情终不能不以贫贱富贵易虑,故谓之大惑焉。穷独贫贱,治世之所共矜,乱世之所共侮。治世非为矜穷独贫贱而治,是治之一事也;乱世亦非侮穷独贫贱而乱,亦是乱之一事也。每事治则无乱,乱则无治。视夏商之盛、夏商之衰,则其验也。贫贱之望富贵甚微,而富贵不能酬其甚微之望。夫富贵者之所恶,贫者之所美#11;贵者之所轻,贱者之所荣。然而弗酬,弗与同苦乐故也。虽弗酬之,於我弗伤。今万民之望人君,亦如贫贱之望富贵。其所望者,盖欲料长幼、平赋敛、时其饥寒、省其疾痛、赏罚不滥、使役以时;如此而已,则於人君弗损也。然而弗酬,弗与同劳逸故也#12。故为人君,不可弗与民同劳逸焉。故富贵者可不酬贫贱者,人君不可不酬万民。不酬万民,则万民之所不愿戴;所不愿戴,则君位替矣。危莫甚焉,祸莫大焉。

尹文子卷下竟

#1『导』,《四库》本作『道』。

#2《道藏》本原脱『名』字。今据文义及《四库》本补。

#3『族』,《道藏》本原作『强』,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4《道藏》本原脱『之』字。今据文义及《四库》本补。

#5『侧』,《道藏》本原作『则』,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6『理』,《道藏》本原作『礼』,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7『犬』,《道藏》本原作『大』,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8『必』,《道藏》本原作『力』,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9『怨』,《道藏》本原作『然』,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0『制』,《道藏》本原作『贵』,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1『之』,《道藏》本原作『也』,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12『逸』,《四库》本作『役』。

猜你喜欢
  卷一 尚书序·孔颖达
  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
  诗传遗説卷一·朱鉴
  卷七·聂崇义
  士冠礼·佚名
  丧服四制·姚际恒
  卷下·佚名
  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马鸣
  阿鸠留经全文·佚名
  福量品第五·佚名
  庄子集注序·太虚
  起世因本经卷第六·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二·佚名
  金刚仙论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今传是楼诗话 八·王揖唐

    二八一、延之一字遂初,其诗见于《诗人五屑》者,《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途应减两三程。”又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江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齣·邱瑞吾

    【临江一翦梅】〔外扮彭世末扮李千小丑扮袭登小旦扮殷羡同儒服上〕四境烽烟今暂妥。偸閒且出郊郭。戎衣尽卸跨鸣驹。步入亭阿。须罄欢娱。〔浣溪纱〕江上游人逐画船。泼堤春水望垂天。绿杨楼外动征帆。处世难逢开口笑

  • 卷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天象星赋           【梁】陆云公汉武帝夜游昆明之池顾谓司马迁相如曰星之明丽矣考之于歌颂求之于经史龙尾着于虢童天汉表于周士既妖謡之体陋嗟怨刺之蚩鄙每鬰悒而未摅思命篇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赵彦昭赵彦昭字奂然甘州张掖人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景龙中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

  • 卷五十五·志第七·历四·宋濂

        ◎历四   ○授时历经下   步中星第五   大都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   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   夏至,去极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   冬至昼,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秋七月乙酉朔诏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王伦假端明殿学士为奉迎梓宫使大理寺丞陈括为尚书金部员外郎假徽猷阁待制副之殿中侍御史张戒复上疏请外则姑示通和之名内则不忘决战之意而实则严兵据险以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万历七年正月丁未朔上御皇极殿百官行庆贺礼○辅臣张居正题今月恭遇元旦仰惟 圣母 皇上履端纳祐茂衍 宸禧臣忝首臣欣庆之私万倍恒品缘奉有前旨不敢随朝行礼谨于会极门叩头称贺<婠勶-釒>入报闻特赐烧割酒饭又赐三辅臣

  • 卷之七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六三三 荟要处汇核四至六月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总裁总校等清单·佚名

    六三三 荟要处汇核四至六月缮写讹错奉旨记过之总裁总校等清单乾隆四十四年七月荟要处遵将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起至六月底止,呈进过《荟要》五次,缮写讹错,奉旨记过,应行汇核之总校、分校,逐次开具于后。其总裁董<诰>、总校

  • 绎史卷七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氏专齐【陈佗之乱附】左传【隐公六年】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歳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寳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衞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

  • 朝鲜传·张廷玉

    朝鲜,是古代箕子所封得的国家。汉代以前叫朝鲜。开始时,朝鲜为燕人卫满所占据,汉武帝平定该地后,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和立菟四个郡。汉朝末年,有个扶余人高氏占据了该地,把国号改为高丽,又称高句丽。高氏居住在平壤,就是乐

  • 礼六○·徐松

    赐酺【宋会要】太宗雍熙元年十二月十日,诏曰:「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所以表升平之盛事,契亿兆之欢心。累朝以来,此事久废,盖逢多故,莫举旧章。今四海混同,万民康泰,严禋始毕,庆泽切行,宜令士庶之情,共庆休明之运。可赐酺三日。」

  • 伸蒙子卷中·林慎思

      泽国纪三篇  上篇凡五章  辩刑  弘文先生曰有道之君刑孰峻于无道之君乎伸蒙子曰有道之君刑峻曰何不闻尧舜暴虐桀纣寛仁乎曰水火不暴于虎狼也然水火之为峻也必能滔涌天地焚燎山川而人不蹈也狼虎之为峻也止于

  • 大学翼真卷六·胡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天下之道二善与恶而已矣然揆厥所元而循其次第则善者天命所赋之本然恶者物欲所生之邪秽也是以人之常性莫不有善而无恶其本心莫不好善而恶恶然既有是形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窥基

      蕴处界三废立离合 颂曰。  随增说我事  为依此所行  生.持分略.广  无别根.所缘   随增说我事者。谓立五蕴废立离合。对法论说。何因蕴唯有五。为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

  • 鲒埼亭集·全祖望

    文章别集。清全祖望作。祖望故乡浙江鄞县有鲒埼亭,故名。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祖望学问渊博,经史诗文皆所擅长。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留意南明史实,祖望亦广搜其遗闻佚事,续加纂

  • 艳魔岛·朱贞木

    本书作者在《炼魂谷》一集内,曾经提到崆峒派掌门人大力黄能胡剑秋,他因自知敌不住剑客,曾向南海艳魔岛大南洲洲主白了翁求助。白了翁念在自己当年与他师父悟真禅师的交谊,不便坐视,便派了两位高徒去帮他的忙。此二人一精拳

  • 平台纪略·蓝鼎元

    一卷。记康熙六十年(1721)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始末。起于是年四月,讫于雍正元年(1723)四月。鼎元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为该役清军主帅之一。鼎元参赞军务,一一亲见,故记载翔实可靠。有雍正元年、十年刊本和《鹿洲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