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

赵彦昭

赵彦昭字奂然甘州张掖人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景龙中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编诗一卷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

剪彩迎初候攀条故写真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嫩色惊衔燕轻香误采人应为熏风拂能令芳树春

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羣臣遇雪应制

出震乘东陆凭高御北辰祥云应早岁瑞雪候初旬庭【一作宫】树千花发阶蓂七叶新幸承今日宴长奉万年春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青女三秋节黄姑七日期星桥度玉佩云阁掩罗帷河

气通仙掖天文入睿词今霄望灵汉应得见蛾眉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紫菊宜新寿丹茰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出豫乘秋【一作佳】节登【一作凭】高陟梵宫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日月宜长寿人天得大通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侍宴应制同用开字

云物中京晓天人外馆开飞桥象河汉悬牓学蓬莱北阙临仙槛南山送寿杯一窥轮奂毕惭恧【一作更思】栋梁材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一作崔日用诗】

圣后经纶远谋臣计画多受降追汉策筑馆许戎和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六龙今出饯双鹤愿为歌

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皇情遍九垓御辇驻昭回路若随天转人疑近日来河看大禹凿山见巨灵开愿扈登封驾常持荐寿杯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一作元】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覩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哭仆射鄂公杨再思

两揆光天秩三朝奉帝熙何言集大鸟忽此丧元龟坐叹公槐落行闻宰树悲【一作萎】壑舟今已去宁有济川期

人日侍讌大明宫应制

宝契无为属圣人琱舆出幸玩芳辰平楼半入南山雾飞合旁临东墅【一作野】春夹路穠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处处风光今日好年年愿奉属车尘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又见韦嗣立诗】

主第岩扃驾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绿池飞观仰看云外耸浮桥直见海中移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幸愿一生同草树年年岁岁乐於斯

奉和幸大荐福寺【寺乃中宗旧宅】

宝【一作瑶一作初】地龙飞後金【一作今】身佛现时千花开国界万善累皇【一作重】基北阙承行幸西园属住持天衣拂旧石王舍起新祠刹凤迎琱辇幡虹驻彩旗同沾小雨润窃仰【一作仰咏】大风诗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夙驾移天跸凭轩览汉都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

贤族唯题里儒门但署乡何如表岩洞宸翰发辉光地在兹山曲家临合水阳六龙驻旌?四牡耀旗常北斗临台座东山入庙堂天高羽翼近主圣股肱良野竹池亭气村花涧谷香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鵷行

奉和元日赐羣臣栢叶应制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苑中人日遇雪应制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应阳春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廊庙心存岩壑中銮舆瞩在灞城东逍遥自有蒙庄子汉主徒言河上公

秋朝木芙蓉

水面芙蓉秋巳衰繁条偏是着花迟平明露滴垂红脸似有朝愁暮落时

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

红萼竞燃【一作妍】春苑曙粉茸新吐【一作向】御筵开长年愿奉西王母【一作宴】近侍惭无东朔才

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五十九·彭定求
  储泳·唐圭璋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三·邵雍
  第十九齣~第二十七齣·沈龄
  第一出·叶小纨
  楔子·佚名
  蒲道源·隋树森
  卷一百七十二·陈思
  卷一百五十一·曹学佺
  卷一百·吴之振
  卷七十六·陈焯
  卷六百九·佚名
  第二回 张生逃难·蒲松龄
  申忠愍诗集巻二·申佳胤
  提要·谢宗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675_1 【喜秀上人相访】郑谷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卷675_2 【夕阳】郑谷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

  • 致萤火·戴望舒

    萤火,萤火,你来照我。照我,照这沾露的草,照这泥土,照到你老。我躺在这里,让一颗芽穿过我的躯体,我的心,长成树,开花;

  • 卷三·龙榆生

    43 张耒 二首 录自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本柯山诗余【秋叶香】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画。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风流子

  • 卷四十二·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计日集【起癸已七月尽十二月】暑雨连旬初秋就道自去年二月引疾乞休及是六百日矣渊明云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而今而後岁月庶为我有乎七

  •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范晔

    任光 子隗 李忠 万脩 邳彤 刘植 耿纯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光因率党与从赐,为安集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杨仲良

      徽宗皇帝   尊王安石   绍圣元年四月甲寅,诏故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守司空、荆国公、赠太傅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   闰四月乙酉,殿中侍御史来之邵言:『故宰相王安石配享先帝庙庭,请诏有司原考王安石事

  • 卷六·连横

    职官志连横曰:台湾为荒服之地,中古未入版图。草衣木食之民,自生自养,老死不相往来,固不知所谓政治也。及隋、唐之际,避遯之民,群聚澎湖,推年大者为长,畋渔为业,牧羊山谷间,各赡其食,毋相凭陵,故无讼狱之事,又不需所谓政治也。蒙古倔

  • 一一九四 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为抬运书籍需用苏拉文·佚名

    一一九四 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为抬运书籍需用苏拉文乾隆五十二年三月承办四库全书事务处来文:三月初九日 往圆明园抬运书籍,用苏拉十八名。十一日 往圆明园内搭运呈览书籍,用苏拉七十名。十六日 由圆明园往京内抬运书

  • 陆通传·令狐德棻

    陆通字仲明,吴郡人。曾祖陆载,随从宋武帝平定关中,撤军时,留陆载随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后被赫连氏所俘。魏太武平定赫连氏,陆载在魏国担任中山郡守。父亲陆政,极为孝顺。他的母亲是吴地人,喜欢吃鱼,北方鱼少,陆政常为此发愁。后

  • 卷二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人物志一百忠义传十二【满洲八旗十二乾隆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共一百二十二人】德克济德克济满洲镶黄旗人姓叶母氏世居叶佳村由笔帖式历陞郎中乾隆十九年出师北路二十年五月随将军班第

  • ●卷之五·吕坤

    一纪恶以示惩戒事朝廷设官满天下为管善良之民那善良之民他纳粮当差分毫不少凶心恶事一些不为立身则行公道积阴骘见人则深唱喏高举手天下要那许多官何用只为你这不良之民凶恶的拏刀弄杖欺凌那善良强梁的倚势恃财作践那

  • 卷三 曲礼上第一·郑玄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急君使也。言谓有故所问也。《聘礼》曰:“君有言,则以束帛如飨礼。”○为,于伪反,下注“为哀乐”、“为其废丧事”并同。)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敬君命也。此谓

  • 第十八章 8·辜鸿铭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卷二十七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七目録史魏文侯与羣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身徃自罢之编修【臣】周 煌文帝每朝郎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

  • 地理划分[宰制第三]·王夫之

    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固以天下为神器,毋凝滞而尽私之。故易曰:&ldquo;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rdquo;要想取得天下而统治天下,必有圣明的君主,使三维各居其位,起用居官任职

  • 增壹阿含经卷第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安般品之二(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二人出现于世甚为难得。云何为二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甚为难得。转轮圣王出现于世甚为难得。此二人出

  •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有学八智、有学六智,三根十六心行,法假虚实观、受假虚实观、名假虚实观,三空观门,四谛十二缘,无

  • 陈文纪·梅鼎祚

    八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南朝至陈而终,文亦至陈而极敝。其时能自成家者,诗仅阴铿、张正见,文则徐陵、沈炯以外,唯江总所传稍多。此编兼其陈,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