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伸蒙子卷中

  泽国纪三篇

  上篇凡五章

  辩刑

  弘文先生曰有道之君刑孰峻于无道之君乎伸蒙子曰有道之君刑峻曰何不闻尧舜暴虐桀纣寛仁乎曰水火不暴于虎狼也然水火之为峻也必能滔涌天地焚燎山川而人不蹈也狼虎之为峻也止于呀风吼雾噬兽啖人矣岂及水火之大欤所以水火仁于人而人頼之不见其峻也狼虎害于人而人畏之故见其峻也有道之君犹水火然无道之君犹狼虎然狼虎不及水火之大岂不明乎

  合天

  弘文先生曰秦人焚书坑儒以愚黔首意其帝万世矣而亡不旋踵何邪伸蒙子曰天亡之也吾闻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生羲农黄帝尧舜为道之宗又生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为道之主其言式万代其政训百王譬日月不可揜山川不可迁也秦人姗笑先王絶弃礼法悉举而燔之使天下之人横目蚩蚩无知识无防节是日月晦蚀山川崩裂天怒人怨有灭亡之形而人不知也一夫呼七庙堕秦焚书是自焚矣秦坑儒是自坑矣世未有合天而亡逆天而存者也故曰秦之亡天也

  去乱

  弘文先生曰秦并仁义鞭笞天下为后代所丑何其烈欤伸蒙子曰天俾秦然所以甚其罪而去天下之乱也当六国相强二周皆弱此时已亡仁义唯尚战争故天下大乱不一其主也天俾秦并而一之又不能守故天下复一于汉所以去天下之乱也曰秦曷不尚仁义以守之欤曰仁义者秦人之所讳也秦以山西之习起而驰驱中原惟知干戈弓矢之为利也恶识仁义哉天厌六国之乱而使秦并之天又厌秦之乱而汉得之南方有蚖纵毒于路而里人惟养鸩以吞之秦之亡六国是鸩之吞蚖也北方有虎食人与兽武士设槛以杀之秦之自亡是虎之投槛也安有乱而不亡乎故曰天之俾秦然所以甚其罪而去天下之乱也

  镜旨

  弘文先生曰秦有寳镜照人肝胆能使左右前后蓄不廉不忠之心者于是镜皆有不隠若使后代帝王有是镜也则不廉不忠之人得肆于前后左右邪伸蒙子曰不然是镜凶镜也于秦为不忠甚矣斯由之父子髙乐之翁壻裒凶鞠顽懐谖饰诈朝夕出入于宫庭之内其为不廉不忠孰甚焉而是镜曽不能照其奸伪之一毫则是凶镜也又何以取于后代乎秦尚法律焚诗书肆虐于人上危亡之不暇矣况乎贼盗阻山义兵四起天下族谋以亡秦而是镜且不能照之其为不忠莫甚焉秦负镜哉镜负秦哉

  鉴旨

  弘文先生曰三代衰亡垂鉴千古何后代有踵其亡哉伸蒙子曰三代之季鉴于有道不鉴于无道也且居起欲奢鉴之而反俭威刑于暴鉴之而反仁畋逰欲纵鉴之而反礼声色欲荒鉴之而反徳是犹鉴治国之政而成有道之基矣反是犹盗贼之类昼观刑戮于市暮行诛刼于衢岂刑戮能使之鉴邪盖盗贼之心不可移也虽知夕必祸身而朝且杀人矣是谓三代之季鉴于有道不鉴于无道也

  中篇凡三章

  演忠

  如愚子曰比干何如臣乎伸蒙子曰忠也曰比干谏不止致辛有否贤之罪名落千古而为后代之所丑斯实陷君于不义恶为忠乎曰辛为君涂炭生民是时天下之心皆欲亡商兴周盖商之朝犹有贤人贤人存则商不亡商未亡为天下僇是以比干知存无益故力谏以就死恶不为忠乎曰知存无益胡不逃去逃去则商无贤人无贤人则辛自亡矣恶有剖贤人之罪为千古丑欤曰苟使逃去则无忠臣死谏之名垂于后代也且比干非不知辛祸胎已长势不可止盖不忍不止则竭忠谏之谏之不听亦欲垂明镜于后代则辛有剖贤人之罪得无鉴戒于后代邪是以比干之忠不独忠于一时而亦忠于后代矣

  明谏

  如愚子曰夷齐谏周武欲存商纣其为义乎伸蒙子曰然曰商纣肆汤火之威下民罹煎熬之痛周武不忍而伐之是时天下咸欲速兵救世何夷齐独谏周武之伐存商纣之暴而为义乎曰夷齐之谏不独吐一时之忠抑垂千古之戒也且人皆曰纣可伐也独夷齐不以为然者其意不亦深乎故谏不贵纳于一时之周武而贵纳于后代之诸侯不贵存于一时之商纣而贵存于后代之王室知后代王室必有肖商纣之暴后代诸侯必有习周武之志故损身讽谏用讥后代伐君者恐中损身之讥无生易国之志此非夷齐之意深乎若谓止周武纵商纣为心是不能立昭代之谋救下民之难而遁迹饿死真曰愚矣后圣曷称为贤哉盖立谋救难不乏其臣所以去之将持终身之仁用全讽谏之道故有知者谓之仁义不其然乎迨后幽厉有商纣之暴不为诸侯易其国是恐中损身之讥也故得周室不翅于卜数非由夷齐忠谏所致哉如愚子释然曰夷齐之意深矣有效夷齐者惟知慕夷齐去周之名岂知懐夷齐全周之义乎

  辩惑

  如愚子曰吾闻君子不惑小人多惑有诸伸蒙子曰人无不惑盖君子知其所惑而不惑矣小人不知其所惑而惑矣曰吾闻古之帝王蓄货财氵㸒酒色未有不亡国丧身矣所以桀纣幽厉皆由是也矧臣民士庶由是而亡家丧身多矣得不为惑欤曰是不知其所惑矣而惑遂至丧亡焉设使君如尧舜臣如夷齐士如颜闵前设糟邱酒池之乐后陈鹿台铜山之货左右列妲己褒姒之容安能乱尧舜之徳污夷齐之风染颜闵之行而至丧亡乎如愚子崛然寤曰诚哉人无不惑在知与不知耳

  下篇凡二章

  分贤

  卢乳子曰陶朱公何如父乎伸蒙子曰贤也曰中男杀人不命长男持金如楚诚知其无用之矣然而长男竟将以行曽无教训之言迨及其反则笑曰吾必知杀其弟矣是事往后言恶得贤邪曰人性勇怯非教导能移也且雷霆倐闪声腾百里则勇者神不摇怯者眼先慓当是时也人非神之不欲摇如其怯何陶朱公知长男恡弃财之性不可移也所以不命其行及其行也岂可敎导以移其恡哉曰然则安得不夺其行邪曰苟夺其行则先见自杀其子也先自杀其子之名则不见弃财之性又安能明陶朱公不命其子之心乎所以陶朱公之贤由是而分矣

  彰明

  卢乳子曰吾闻子夏哭子丧明有诸伸蒙子曰丧明而明益彰矣曰丧而益彰何如曰子夏之道全于四科垂于千古而哭其子丧其明书于礼曰吾过矣则千古之人共见之孰不以子夏哭子丧明而鉴哉能正天下之为人父者乎所以丧明明于古人非明益彰邪

  [弘文:本注泽国有弘文先生当时兵冦入皆负戈甲独子嗜文或曰方事甲戈安用弘文对曰吾以弘文为甲戈故字从戈甲

  如愚:本注泽国有如愚子生于田家家本农业独子舍农而务学慕颜渊徳行遂名如愚亲族讥其忘本乃曰吾张耒耜于教学有无可待矣故名字从耒文也

  卢乳:本注泽国有卢乳子家居山中慕黄老方外之术炼形息气恬淡无为师仙人卢乳修真之法而又自隠于陶故字皆从瓦]

猜你喜欢
  卷十七 十七之三·孔颖达
  卷二十·陈经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第七章 22·辜鸿铭
  第十三章 与上帝的关系·林语堂
  卷三·段昌武
  卷六·吕祖谦
  智相品第十五·佚名
  重刊金刚经集注序·朱棣
  卷第一·李遵勖
  示法舫书(二通)·太虚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五)·太虚
  第四十四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澄观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虏谍·汤显祖

    【一枝花】〔净扮番王引众上〕天心起灭了辽,世界平分了赵。静鞭儿替了 胡笳哨。擂鼓鸣钟,看文武班齐到。骨碌碌南人笑,则个鼻凹儿蹻,脸皮儿 <黑包>,毛梢儿<鬼焦

  • 第四折·关汉卿

    (李嗣源引番卒子上,云)桃暗柳明终夏至,菊凋梅褪又春回。某乃李嗣源是也。过日月好疾也,自从在潞州长子县讨了那个孩儿来家,今经十八年光景也。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孩儿唤做

  • 提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古诗纪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明冯惟讷撰惟讷字汝言临胊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其书前集十卷皆古逸诗正集一百三十卷则汉魏以下陈隋以前之诗咸

  • 卷二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二十四五言排律太宗皇帝正日临朝【四民月令正月一日七十二之初三百六旬之端是谓正日唐书礼乐志皇帝元正今至受羣臣朝贺】条风开献节【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

  • 卷三百四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三月盡是年四月   五月癸亥朔,權管勾熙河路經略司趙濟言:「熙州雜支錢止六十餘千,糴買錢止八百餘千,馬料僅支兩月,即其他州軍亦可概見。望敕轉運司豫計度。」上批:「可下熙州并轉運司,各以見在倉庫錢糧

  • 1934──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甲戌·郭廷以

      1﹐1(一一,一六)   甲、行政院長汪兆銘發表元旦紀念詞:以建設求統一,以【均權求共治】;【治標莫急於清除共匪,治本莫急於生產建設】。   乙、胡漢民通電要求南京及福建停戰。   丙、江西完成碉堡二千九百座。   

  • 卷之二百七·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己亥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卯皆如之。  ○御紫光阁黄幄阅侍卫步射。以翰林院编修朱善祥为云南乡试正考官。编修庞玺为副考官。编修李桂林为贵州乡试正考官

  • 八○五 谕《盛京通志》字画错误总裁福隆安等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佚名

    八○五 谕《盛京通志》字画错误总裁福隆安等着分别罚俸或注于纪录抵销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又议方略馆进呈《盛京通志》字画错误之承办中书章煦,总裁 兵部尚书 公福隆安、户部尚书和珅、梁国治、户部左侍郎董诰、

  • 卷十七·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十七圣德【十三 谦德二】乾隆四十五年福建抚臣摺奏夀民夀妇特谕不得藉陈符瑞乾隆四十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据富纲彚奏夀民郑国玺夀妇郑柯氏等俱年逾百岁洵属熙朝人瑞盛世嘉祥理合缮摺奏

  • 选举八·徐松

    举士亲试【宋会要】高宗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上御集英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内出制策曰:「盖闻治道本天,天道本民,故视听从违不急于筭数占候,而惟民是察。持以至诚,无远弗届,古先哲王罔不由斯道也。朕承宗庙社稷之托于俶扰阽危之

  • 轻重第十四·桓宽

    御史进曰:“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是以邻国交于齐,财畜货殖,世为强国。管仲相桓公,袭先君之业,行轻重之变,南服强楚而霸诸侯。今大夫君修太公、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

  • 朱子学的卷之下·邱濬

    上达第十一朱子曰圣人只是理会下学而自然上达朱子曰太极者理也阴阳者气也动静者所乘之机也气行而理亦行太极立则阳动阴静而两仪分两仪分则阳变阴合而五行具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乎天者也朱子曰天地之闲一气而已分而为

  •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孔子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下文的孟孙也指他。”樊迟:“孔子的学生

  • 原序·严粲

    诗缉原序 叙曰六经皆厄於传疏诗爲甚我朝欧苏王刘诸钜儒虽摆落毛郑旧说争出新意而得失互有之东莱吕氏始集百家所长极意条理颇见诗人趣味然踈缺涣散要未爲全书盖诗於人学自为一宗笔墨蹊径或不可寻逐非若他经然其流旣为

  • 卷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一宋 魏了翁 撰乡射一郑以乡射为州长防民射于州序乡射礼第五 郑目録州长至嘉礼 释曰郑云州长春秋以礼防人而射于州序者周礼地官州长职文也郑引之者证此郷射是州长射法云谓之乡者欲见州长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五·唐慧琳

       翻经沙门惠琳撰  音道地经一卷 琳  修行道地经六卷 琳  百喻经四卷 玄  菩萨本缘经三卷 玄  大乘修行诸要集三卷 未  付法藏传六卷 玄  坐禅三昧经三卷 琳  佛医经一卷 玄  惟曰杂难

  •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太虚

    ──十四年秋在庐山大林寺讲──一、绪言  近数年来,中国──指本部而言──大乘八宗,渐次流行而耀光彩,密宗亦应时崛然兴起。先则京也、粤也、鄂也、蜀也,密风密雨,栉沐已久,今则江浙亦莫不披靡其风化焉。自表面,不得谓非

  • 七女观经·佚名

    佛教经典。译者不详。一卷。述冥缘王七女得道之事。谓七女有一次出城游玩,于冢间见一死尸。姐妹七人绕尸三匝,涕零号哭,各说一偈,认为人命无常,应勤修福德。忉利天下凡,问七女所欲,七女所愿皆属“无想”,后皆得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