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过齐第九

凡十九章

子思适齐。齐君之嬖臣美须眉立侧。齐君指之而笑且言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须眉于先生也。子思曰。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脩礼义。富百姓。而伋得寄帑于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若无此须鬣。非伋所病也。昔尧身修十尺。眉乃八彩。圣。舜身修八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禹汤文武及周公。勤思劳体。或折臂望视。或秃骭背偻。亦圣。不以须眉美鬣为称也。人之贤圣在德。岂在猊乎。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损其敬。由是言之。伋徒患德之不绍。不病毛须之不茂也。

鲁缪公谓子思曰。县子言子之为善。不欲人誉已。信乎。子思对曰。非臣之情也。臣之脩善。欲人知之。知之而誉臣。是臣之为善有劝也。此所愿而不可得者也。若臣之脩善而人莫知。则必毁臣。是臣之为善而受毁也。此臣之所不愿而不可避也。若夫鸡鸣而起。孜孜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誉已。臣以谓斯人也者。非虚则愚也。

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情。以道辅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唯太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听。则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齿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子思曰。吾不为舌。故不能事君。

曾申谓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弗视。更以豕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叹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子思谓子上曰。有可以为公侯之尊而富贵人众不与焉者。非唯志乎。成其志者。非唯无欲乎。夫锦缋纷华。所服不过温体。三牲太牢。所食不过充腹。知以身取节者。则知足矣。茍知足。则不累志矣。

孟轲问子思曰。尧舜文武之道。可力而致乎。子思曰。彼人也。我人也。称其言。履其行。夜思之。昼行之。滋滋焉。汲汲焉。如农之赴时。商之趋利。恶有不至者乎。

子思谓孟轲曰。自大而不脩。其所以大不大矣。自异而不脩。其所以异不异矣。故君子高其行。则人莫能阶也。远其志。则人莫能及也。礼接于人。人不敢慢。辞交于人。人不敢侮。其唯高远乎。

子思年十六适宋。宋大夫乐朔与之言学焉。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善也。下此以讫于秦费。效尧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思曰。事变有极。正自当耳。假令周公尧舜更时易处。其书同矣。乐朔曰。凡书之作。欲以谕民也。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之辞。不以繁乎。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昔鲁委巷亦有似君之言者。伋闻之曰。道为知者传。茍非其人。道不传矣。今君何似之甚也。乐朔不说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曰。此虽以宋为旧。然世有仇焉。请攻之。遂围子思。宋君闻之。驾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厄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

缪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为子之辞乎。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无非。子思曰。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无非。则亦所宜贵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县子问子思曰。颜回问为邦。夫子曰。行夏之时。若是。殷周异正为非乎。子思曰。夏数得天。尧舜之所同也。殷周之王。征伐革命以应乎天。因改正朔。若云天时之改尔。故不相因也。夫受禅于人者则袭其统。受命于天者则革之。所以神其事。如天道之变然也。三统之义。夏得其正。是以夫子云。

孟轲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说其志。命白侍坐焉。礼甚敬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说而敬之。白也未喻。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希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

子思子曰。终身为车。无一尺之轮。则不可驰。

子思子曰。繁于乐者重于忧。厚于义者薄于财。

子思子曰。慈父能食子。不能使知味。圣人能悦人。不能使人必悦。

子思子曰。言而信。信在言前。令而化。化在令外。圣人在上。而迁其化。

子思子曰。君。本也。臣。枝叶也。本美则末茂。本枯则叶凋。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媿人。

子思子曰。见长不能屈其色。见贵不能尽其辞。非也。

缪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子思答曰。盖闻君子犹鸟也。疑之则举。今君既疑矣。又以已限天下之君。臣切为言之迂也。

猜你喜欢
  轻重甲第八十·管仲
  卷五十三 孟子三·黎靖德
  提要·林慎思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二·周祖谟
  卷三十一·冯复京
  卷十四·顾栋高
  卷一·王樵
  第二 反应 3·王诩
  外储说左下·韩非
  小司寇·佚名
  檀弓下·姚际恒
  谈乐天知命·梁漱溟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一·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六·念常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上(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 东游草·刘鹗

    正月十四夜到长崎十五日夜眺山势双排照眼青,两丛灯火灿繁星。东风一夜真奇幻,吹立南朝许道宁。十五日游茂木距长崎十三里有奇也…松杉影里丛丛竹,波浪声中簇簇花…十六日过四国九州海程千里岛连绵,茂树无垠望

  • ●词莂·朱祖谋

    归安朱孝臧古微原编钱塘张尔田孟劬补录○毛奇龄忆王孙东风吹柳覆金堤夹岸红楼望去迷日映游丝卷幔低画桥西一树娇花鸟自啼摘得新河没时霜繁月已低错惊银槅曙起来迟扶上鬓梢随意绾乱丝丝浪淘沙杉木为箄竹作檐江潮能苦雨

  • 白旗·徐志摩

    来,跟著我来,拿一面白旗在你们的手里——不是上面写著激动怨毒,鼓励残杀字样的白旗,也不是涂著不洁净血液的标记的白旗,也不是画著忏悔与咒语的白旗(把忏悔画在你们的心里);你们排列著,噤声的,严肃的,像送丧的行列,不容

  • 卷三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五目録【起五十七字至五十八字】谢新恩南唐李煜阳台梦【又一体】解昉鹊桥仙【又一体】黄庭坚倚西楼无名氏荷叶铺水面康与之家山好无名氏河传【

  • 卷115 ·佚名

    何梦桂 钱于高士 狙公穷四三,羸马疲钩百。 归来南山南,扫门谢俗客。 有客扣我扃,猿鹤惊褫魄。 行行杖青藜,吹烟照琴册。 双頄凝丹霞,秋水入瞳碧。 极谈造玄玄,对坐忘岸帻。 山巅有老杞,枯槁

  • 卷二 初唐二·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二 初唐二王梵志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文帝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剖 【撤】 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德祖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

  • 悼离赠妹诗 二首·左思

    一 郁郁岱靑。海渎所经。阴精神灵。为祥为祯。峨峨令妹。应期挺生。如兰之秀。如芝之荣。总角岐嶷。龆龀夙成。比德古烈。异世同声。 厥德伊何。塞渊其虑。厥声伊何。日新其誉。幽思泉涌。乃诗乃赋。飞翰云浮。摛藻

  • 内篇 曲笔第二十五·刘知几

      肇有人伦,是称家国。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亲疏既辨,等差有别。盖"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之顺也;略外别内,掩恶扬善,《春秋》之义也。自兹已降,率由旧章。史氏有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词弄札,饰

  • 卷六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伍子胥列传第六     史记六十六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後世有名於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传费无忌

  •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崔骃、崔瑗、崔萛传)◆崔骃传,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高祖父崔朝,昭帝时为幽州从事,谏刺史不要与燕刺王来往。后来刺王失败,被升为侍御史。生了儿子叫崔舒,历任四郡太守,所在之处均有能干之名。崔舒的小儿子名崔骃,王莽时做郡

  • 杨忠传·令狐德棻

    杨忠,弘农华阴人。小名奴奴。高祖杨元寿,魏国初年,任武川镇司马,就把家安在神武树颓。祖父杨烈,任龙骧将军、太原郡守。父亲杨祯,以军功授建远将军。当时魏末动乱,避居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作战而死。保定年间,由于杨忠功

  • 张瀚传·张廷玉

    张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1535)的进士,授职为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知府,后改任大名知府。俺答围困京城,诏令派遣兵部郎中征召京郊的军民进行防卫。张瀚马上查阅户口,三十人中抽取一人,由二十九人供给他的粮饷,征到八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八十·钱若水

    起至道三年正月,尽山陵丙寅,朔,上不受朝,群臣诣阁门拜表称贺。丁卯、癸酉,并辍视朝,以 孝章皇后启櫕并发引故也。群臣诣阁奉慰。丙子,以户部侍郎温中 舒礼部侍郎王化基并守本官参知政事给事中李 惟清同知枢密院事以给事中参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 洪武七年三月丁卯朔,上遣使赍敕,谕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右副将军冯胜以所统将士分布北平、山西屯驻,其六安侯王志、南雄侯赵庸就留山西,营阳侯杨璟、汝南侯梅思祖往北平,仍以各都督

  • 入药镜·崔嘉彦

    气功著作。不分卷。唐代崔希范撰,撰年不详。此书以三字诀形式写成,记述了内气贯通任督二脉之过程、内丹功修练阶段与步骤,并介绍意守命门之法、月节律与练功之关系、练功偏差之预防等内容。此书述说习练气功之要领在

  • 唐宋大曲考·王国维

    戏曲论著。成书于1909年。王国维著。该书首先对大曲的起源及其体制的流变作了详细考述。大曲之名始见于汉代蔡邕《女训》,汉以后大曲之体制不断发生变化,汉时由艳、趋、乱三大段组成,唐宋时由若干遍组成,每一遍都有专名。

  • 闽事纪略·华廷献

    《闽事纪略》华廷献著,记述南明隆武朝事及镇压汀州起事贫民经过。

  •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佚名

    一卷,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十二佛名神咒较量功德除障灭罪经》同。而文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