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外篇丧服第六

凡十章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尔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尔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盍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民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子思居于卫。鲁缪公卒。县子使乎卫。闻丧而服。谓子思曰。子虽未臣。鲁。父母之国也。先君宗庙在焉。奈何无服。子思曰。吾出爱乎礼不得也。县子曰。请闻之。曰。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不为之服。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反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县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鲁人有同姓死而弗吊者。人曰。在礼当免不免。当吊不吊。有司罚之。如之何子之无吊也。曰。吾以其疏远也。子思闻之曰。无恩之甚也。昔者季孙问于夫子曰。百世之中。有绝道乎。子曰。系之以姓。义无绝也。故同姓为宗。合族为属。虽国君之尊。不废其亲。所以崇爱也。是以缀之以食。序列昭穆。万世姻不通。忠笃之道然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不忍无服送至亲也。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吊服而加麻。文子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期大功之丧。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

卫将军文子之内子死。复者曰。皋媚女复。子思闻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妇人于夫氏以姓氏称。礼也。

猜你喜欢
  阳货篇·王夫之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九章 掩饰·林语堂
  卷二十一·毛奇龄
  卷三十·佚名
  卷五·欧阳修
  卷三十三·佚名
  大雲初分至心健度第二十七·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下·智旭
  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太虚
  评佛教哲学通论·太虚
  总目卷第二·智旭
  卷第四十七·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四·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七·佚名
  复王心禅居士书·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婴·唐圭璋

      婴,元丰中蕲水令。   满江红   荆楚风烟,寂寞近、中秋时候。露下冷、兰英将谢,苇花初秀。归燕殷勤辞巷陌,鸣蛩凄楚来窗牖。又谁念、江边有神仙,飘零久。   横琴膝,携筇手。旷望眼,闲吟口。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君

  • 张景祁·龙榆生

    张景祁字蘩甫,一字韵梅,浙江钱塘人。道光七年(一八二七)生。(据《新蘅词》卷八《六十初度词》,越二年为光绪乙丑,以此上推,当生是年。)为薛时雨门下士。光绪间成进士,以庶常改知县。晚岁由福建渡台湾,宦游淡水、

  • 唐僧弘秀集卷五·李龏

    宋 李龏 编文益二首覩木平和尚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防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壊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防牡丹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髪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曳【一作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

  • 卷十四·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四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五言絶句春日雨余春水涨岸岸溪流平鸟今朝至仓庚树防鸣舟中晓望夜泊葑溪上朝过黄石桥波光浮防灔红日起层霄新燕燕来营旧垒檐底双双语桞絮舞闲庭杏花三月雨江楼闻

  • 卷五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典礼太常赋【有序        元】徐 容周礼司常掌九旗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鸟隼为旟熊虎为旗蛇为旐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其降杀与五路五冕同而其用各异故惟天子得建太

  • 万俟咏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万俟咏字雅言,号大梁词隐。徽宗时曾任大晟府制撰。绍兴五年(1135)补下州文学。事迹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王灼《碧鸡漫志》。有《大声集》五卷,不传。赵万里辑得二十九首。黄昇则称其词“发妙音于律吕之中,

  • 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五十四·赵尔巽

      张玉书 李天馥 吴琠 张英子廷瓒、廷璐、廷瑑 陈廷敬温达穆和伦 萧永藻 嵩祝 王顼龄   张玉书,字素存,江南丹徒人。父九徵,字湘晓。顺治二年,举乡试第一。九年,成进士。博学砺行,精春秋三传,尤邃于史。历吏部文选郎中。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六月壬午朔 升刑部左侍郎蔡云程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狭西按察使陈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虏骑突犯宣府马尾梁参将祁勉引兵二百人御之虏走勉追至李家梁陷虏伏中与坐营官姚登崇守备戴昇皆死亡其卒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一月丙寅朔南京科道官郑维城杨顺等交章论劾尚书夏邦谟謟附贪戾新改铨曹不协人望章下所司邦谟上自理并求引退不允○庚午 恭让章皇后忌辰遣中官祭 陵寝○辛未 孝烈皇后将及大祥礼应祔 庙先是礼部题请奉安

  •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上郝制府论台湾事宜书·丁曰健

    台湾海外岩疆,幅陨辽阔,高山大谷踞其中、平原广野敷其外,四面汪洋,万里金汤之固也。民番杂处,奸宄孔多,喜乱乐祸,习与性成;虽时际隆平,亦难保百年无事。今北路土番,狡焉梗法,公行拒敌,伤害官兵;当局不能扑除,反议招抚,

  • 跋·黄绾

      明道编跋  斯集久翁先生为明道而编也。何明乎道尔?病学术之偏晦之也,学术正而后斯道可明焉,前乎千百世者可见,后乎千百世者可知也。以言乎要,则虞廷“精义”二字以尽之矣。古今为学术异同之辩者赜矣,或失则

  • 礼记析疑卷十·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在埶者去谓有国有家者而不由礼必致倾覆也众以为殃谓齐民而不由礼必以致殃咎也旧说与上下辞意不相承接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古人威仪言动毫末不在于礼而观者

  • 第二章绪论(下)·梁漱溟

    吾书盖不啻如一篇《人性论》也。客有以人性论为疑者,辄因其致问而申论之如次。然其中某些问题非此所能毕究,读者必待全书看完,乃得了然也。 自1957年“反右”运动以来,人无敢以人性为言者。盖右派每以蔑视人性、违反人性

  • 孝养第二十五·桓宽

    【题解】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宗法等级制度,防止“臣弑君”、“子弑父”等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把孝道作为要求人民身体力行的道德规范。西汉王朝宣扬“以孝治天下”,上而最高统治者,除开国

  • 卷第二十四·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二十四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一世龙泉聪禅师法嗣北京笑岩月心德宝禅师金台吴氏子。世族锦衣。母。於晴昼忽闻巨雷震地而诞。既冠。不甘处俗。二十二岁。礼广慧大寂。祝发受具。首谒古拙大川。後上关子岭。谒无

  • 爱日斋丛钞·叶寘

    五卷。南宋叶某撰。此书散佚,失作者之名,唯陶宗仪 《说郛》题为宋叶某所撰。此编约当淳祐间(1241—1252)成书。元代已佚。《永乐大典》收一百四十三条,《说郛》录有二十二条,中有十条不见《大典》。书中“论先儒从祀

  • 第一义法胜经·佚名

    全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有关劫烧之火焰、众生前世与今世之关系、众生之意义等四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