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尊孟续辩卷下

(宋)余允文 撰

○苏子辩孟【为论语说与孟子辩】

说曰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其于颜子试之也熟而观之也审矣盖尝黙而察之阅三月之久而其颠沛造次无不一出于仁者是以知其终身之弗叛也君子之观人也必于其所不虑焉观之其所虑者容有伪也虽终身不得其真故三月之久则必有备虑之所不及者矣伪之与真无以异君子贱之何也有大利害临之则败也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不归安知其非有也假之与性其本亦异矣岂论其归与不归哉使孔子视之不终日而决不待三月也何不知之有

余氏辩曰孟子之言久假不归者进人与为善也谓其五霸本假仁而行使其行之又行之而终始焉则虽未能如尧舜性之亦可与汤武身之相侔矣其可谓之非仁乎故言焉知其非有也不谓东坡之学识而为是辩也扬子不云乎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亦久假不归之意也

说曰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凡物之可求者求而得不求则不得也仁义未有不求而得者是以知其可求也故曰仁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富贵有求而不得者有不求而得者是以知其不可求也故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圣人之于利未尝有意于求也岂问其可不可哉然将直告之以不求则人犹有可得之心特廹于圣人而止耳夫廹于圣人而止则其止也将有时而作矣故告之以不可求者曰使其可求虽吾亦将求之以为髙其闬闳固其扃鐍不如开门发箧而示之无有也而孟子曰食色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义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君子之教人将以其实何谓不谓之有夫以食色为性则是可以求得也而君子禁之以仁义为命则是不可以求得也而君子强之禁其可求者强其不可求者天下其孰能从之故仁义之可求富贵之不可求理之诚然者也如以可为不可以不可为可虽圣人不能

余氏辩曰东坡此说可谓不明孟子性命之说也食与色固性之所欲也然有不可得而享者命也仁与义固性之所禀也然有不可得而行者亦命也所欲在彼所禀者在我在我者可必在彼者不可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富贵在彼可求而不可必也仁义在我可求而可必也孔子自谓富而可求与不可求者故为其言本乎性命之理也今乃以圣人未尝有意于求岂问其可不可云者是以圣人之言犹有机心存焉圣人岂有机心哉东坡于孟子性命之说略不致思率尔而辩并与孔子之意失之

说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较礼食之轻重礼重而食轻则去食食重而礼轻则去礼惟色亦然而孔子去食存信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复较其轻重何也曰礼信之于食色如五榖之不杀人今有问者曰吾恐五榖杀人欲禁之如何必答曰吾宁食五榖而死不禁也此孔子去食存信之论也今答曰择其杀人者禁之其不杀人者勿禁也五榖安有杀人者哉此孟子礼食轻重之论也礼所以使人得妻也废礼而失妻者皆是縁礼而不得妻者天下未尝有也信所以使人得食也弃信而失食者皆是縁信而不得食者天下未尝有也今立法不从天下之所同而从其所未尝有以开去取之门使人以为礼有时而可去也则将各以其私意权之其轻重岂复有定物从孟子之说则礼废无日矣或曰舜不告而娶则以礼则不得妻也曰此孟子之所传古无是说也凡舜之涂廪浚井不告而娶皆齐鲁间野人之语考之于书舜之事父母盖烝烝乂不至于奸无是说也使不幸而有之则亦非人理之所期矣自舜以来如瞽瞍者盖亦有之为人父而不欲其子娶妻者未之有也故曰縁礼而不得妻者天下无有也或曰嫂叔不亲授礼也嫂溺而不援曰礼不亲授可乎是礼有时而去取也曰嫂叔不亲授礼也嫂溺援之以手亦礼也何去取之有

余氏辩曰礼之于天下其犹权衡欤万事取正于礼犹万物取乎权衡也岂无轻重哉东坡恃其聪敏持胸臆之见肆倾河之辩谓孟子较礼食之轻重非是徒费其辞终不能以胜孟子况孟子初未尝言礼之可去也今曰吾宁食五榖而死不禁为孔子去食存信之论则是孔子以不去食为信也昔人有不食嗟来之食而死者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又居丧之礼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孟子礼食轻重之意也自黄帝自唐尧皆立四妃舜以不告而娶不立元妃止二妃焉记曰舜葬于苍梧之野二妃未之从也考之经史可以槩见不告而娶不可谓古无是说为人父有溺于私爱而逐出其子者而谓不欲其子娶妻未之有吾弗知之矣嫂溺援之以手非礼也权也东坡以为礼岂不妨风教乎若然则人将幸其有类此者吾得以行礼焉非所以为训也

说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徳风小人之徳草草上之风必偃虽尧舜在上不免于杀无道然君子终不以杀人为训民之不幸而自蹈于死则有之吾未尝杀孟子言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使后世暴君污吏皆曰吾以生道杀之故孔子不忍言之

余氏辩曰古先哲王设为刑辟罪之大者必加诸戮然先王之心未尝不欲生之也至于杀之乃出于不得已耳茍惟常以生生之道存心而民自蹈刑辟虽死不怨杀者此理之常也是唐虞三代之君皆以生道杀民观诸典谟可见彼暴君污吏视杀人如刈菅然使用孟子以生之言借口则亦知所戒惧矣如曰孔子不忍言杀即康诰酒诰考之而文武周公皆忍也何为独责孟子

说曰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立然诺以为信犯患难以为果此固孔子之所小也孟子因之故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此则非孔子所谓大人也大人者不立然诺而言未尝不信也不犯患难而行未尝不果也今以不必信为大是开废信之渐非孔子去食去兵之意也

余氏辩曰东坡可谓有心于辩孟子也孟子前论礼食色之轻重东坡则增礼可去之说此论言行不必信果之说东坡则去其惟义所在之句岂得为公论哉诚如东坡之言则是尾生与女子期为是孔子与蒲人盟为非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学者仰之不啻如泰山北斗其蔽如此岂不悞后学乎

说曰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子产为郑作封洫立谤政铸刑书其死也教子大叔以猛其用法深其为攻严有及民之近利无经国之逺猷故浑罕叔向皆讥之而孔子以为惠人不以为仁盖小之也孟子曰子产以乘车济人于溱洧惠而不知为政盖因孔子之言而失之也子产之于政整齐其兵赋环治其城郭道路以时修其桥梁则有余矣岂以乘车济人哉礼曰子产众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此又因孟子之言而夫之也

余氏辩曰此叚宜无足辩东坡何以见其不以乘车济人故揣摸立说为子产缓颊但可以惊愚耳更不思后人之议已也

说曰乐则韶舞放郑声逺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郑卫之言与佞人等孟子曰今乐犹古乐何也使孟子为政岂能存郑声而不去也哉其曰今乐犹古乐特因王之所悦而入其言耳且不独此也好色好货好勇是诸侯之三疾而孟子皆曰无害从吾之说百姓惟恐王之不好也譬之于医以药之不可行也而以其所嗜为药可乎使声色与货而可以王则利亦可以进仁义何拒梁惠之深乎此皆非失其本心也哉

余氏辩曰孔子告颜子以乐则韶舞者取其尽善尽羙也后王所遭之时不同岂得并用韶舞乎若以韶乐可通古今则三代之乐不宜有异也孟子谓今乐犹古乐盖言乐不苟作当与民同乐讵可谓今之乐皆郑卫不可奏欤使百姓忧戚虽奏古乐其能独乐乎好色好货与勇固是诸侯之三疾孟子亦因其疾而用药可谓善医者矣茍不因人之所嗜専投不可口之药随服随呕何益于治疾哉

说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性可乱而不可灭可灭非性也人之叛其性至于桀纣盗跖极矣然其恶必自其所喜怒其所不喜怒未尝为恶也故木之性上水之性下木抑之可使轮囷下属抑之者穷未尝不上也水激之可使瀵涌上达激之者穷未尝不下也此孟子之所见也孟子有见于性而离于善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道者性而善继之耳非性也性如阴阳善如万物物无非阴阳者而以万物为阴阳则不可故阴阳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非无也今以其非无即有而命之则凡有者皆物矣非阴阳也故天一为水而水非天一也地二为火而火非地二也人性为善而善非性也使性而可以谓之善则孔子言之矣茍可以谓之善亦可以谓之恶故荀卿之所谓性恶者盖生于孟子而扬雄之所谓善恶混者盖生于二子也性其不可以善恶命之故孔子之言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而已夫茍相近则上知下愚曷为不可移也曰有可移之理无可移之资也若夫吾弟子由之论也曰雨于天者水也流于江河蓄于坎井亦水也积而为泥涂者亦水也指泥涂而告人曰是有水之性可也曰吾将俟其清而饮之则不可是之为上知与下愚不移吾为论语说与孟子辩者八吾非好辩也以孟子为近于孔子也世衰道微老庄杨墨之徒皆同出于孔子而乖离之极至于胡越今与老庄杨墨辩虽胜之其去孔子尚逺也故必与孟子辩辩而胜则达于孔子矣

余氏辩曰有一真之性有万殊之性本性也无形之可见无声之可闻天地得之为天地鬼神得之为鬼神人得之为人物得之为物莫非性也是不可指名者也万殊之性人物之性也其在人则有圣狂愚智之别刚柔缓急之异其在鸟兽则有猛鸷者有搏击者其在草木则有曲直者有寒温者是皆气习使然非性之本然也论性之本无不善也性犹水也人于鸟兽草木生于性犹龙与龟鱼鰕蠏之生于水也人为灵矣失其性则不灵况鸟兽草木乎龙为神矣失其水则不神况龟鱼鰕蠏乎明乎此则性之为性思过半矣性本不可拟伦以水喻性亦赘也释志氏之谈空说妙广譬博喻千变万化而莫究其端六通四辟而无所不慑使人可骇可慕而莫测其所以然而然者其言性之体用可谓极其至矣中庸曰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岂但释老能言哉虽然未若吾儒自本性中有仁义礼智四端之善扩而充之于日用常行之际而全乎广大精微之致求其所自得虽所造有浅深一旦豁然而悟性天光明无所染着一贯之道可以坐而进及夫言行动天地举措移阴阳皆吾性之流通也如此然后可以言性善矣人皆知水之必清火之必明而乃疑性未必善何其惑也孟子不独言性善而言情与材皆善矣故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盖推本而言也东坡以性自是性善自是善乃谓性如阴阳善如万物异哉之喻无惑乎以孟子之言为非也继之以万物无非阴阳者而以万物为阴阳则不可诚如所言则是善无非性者而以善为性则不可此又暗合乎孟子之言矣又谓有者皆物矣非阴阳也然非阴阳何以有物犹非性何以有善似是之辩若之何而能胜孟子乎至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则曰有可移之理无可移之资既言无可移之资胡为而有可移之理子由之喻似矣亦未为至也世之学者尊信东坡学其文而酷好其论议子輙与之辩其能免嗤诮乎今虽不我知异时必有知我者矣

尊孟续辩卷下

猜你喜欢
  周书·大诰·佚名
  景公台成盆成适愿合葬其母晏子谏而许第十一·晏婴
  论语学案卷六·刘宗周
  政府公务员守则·孔子
  第十三章 24·辜鸿铭
  卷四十六·胡广
  卷十四·欧阳修
  内篇·大宗师第六·庄子
  卷八·方苞
  卷十五·王与之
  卷十六·夏良胜
  书胡致堂〈叙古千文〉后·胡寅
  卷二十一·道世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说无垢称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渔洋序·谢榛

      谢榛字茂秦,临清人。眇一目,喜通轻侠,度新声。年十六作乐府商调,临德间少年皆歌之。已而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遂以声律有闻於时。寓居鄴下,赵康王宾礼之。嘉靖间挟诗卷游长安,脱黎阳卢於狱,诸公皆多其行谊,争与交欢。而是时

  • 卷三百五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瓜庐诗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敷文待制弼之曽孙也磊落有大志多读书通八阵八门之变善楷法尤工篆筑庐防昌湖西题曰瓜庐与朋好日举文防于世味澹无所羡年五

  • 乾坤清气卷七·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七明 偶桓 编古乐府西楼曲        元好问裕之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今年匹马妾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幷刀不剪东流水

  • 卷四百八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十四 陆深 拟行行重行行 悠悠日将远思君心甚迩所嗟异居处同生不同里别离既以苦会合谅以难逝川期东海行云恋故山自知去日貌难比旧时顔出门即远道雨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张廷玉

        冯胜 傅友德 廖永忠 杨璟 胡美   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生时黑气满室,经日不散。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太祖尝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五·乾隆

      明  景皇帝  【丁丑】景泰八年【英宗皇帝天顺元年 考是年正月壬午英宗复辟丙戌改元天顺今依朱子纲目书唐中宗及分注睿宗例太书景泰八年孟以天顺元年分注其下】春正月羣臣请立太子不许  帝不豫百官问安左顺

  • 史佚书·史佚

    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子小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师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或入。武王在祀,太师商王纣悬首白旗,妻二首赤旗,乃以先馘,入燎于周

  • 卷之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郭药师传·脱脱

    郭药师,渤海铁州人。辽国招募辽东人当兵,让他们对女真人产生抱怨。这些辽东兵号称“怨军”,郭药师是这支军队的首领。斡鲁古攻打显州,在城下打败了药师的军队。辽国皇帝逃跑去保天德,耶律捏里自称为王,把“怨军”改称“常胜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七·钱若水

    起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尽十二月十一月壬子,朔,制曰:“平章百姓,唐尧所以畴咨;緫领众职,汉宣由是致。治非贤罔乂,得士则昌。聿求经济之才,授以弼谐之任。枚卜斯允,成命以行。刑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琪:宇量冲深,规模宏远;工部尚

  •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蒋廷黻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作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

  • 李炳寅·周诒春

    李炳寅 字虎生。年四十一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光緖二十六年。游美。入法巴来苏大学。习教育。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元年回国。任广州珠江学校校长。通信处。广东广州珠江学校。Lee, Ben Y.-Born in Sunnin

  • 第一章 1·辜鸿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辜讲孔子说:“随着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大的快乐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仰慕你的才能从远方前

  • 卷二十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一春官宗伯第三之五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注故书仪作义郑司农读为仪】正义郑氏康成曰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贾氏公彦曰诸侯之五仪据五等之

  •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第五分胜意乐品第二十复次善现,若诸菩萨以胜意乐。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常应亲近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真净善友。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善友。佛告善现诸佛皆名菩萨善友。若能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菩萨

  •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二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阿阇世王经云。尊者大迦叶白妙吉祥菩萨言譬如初生师子随生即有力势。凡所向诣或有群鹿。才闻师子之香。皆悉奔窜。设使大

  • 培根随笔·培根

    《培根随笔》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随笔主要是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 《论真理》《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