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疑何疑

疑何疑?谁非可疑?又谁可疑乎?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善疑天下者,其所疑、决之以不疑;疑疑之语,无不足以生其至疑。新可疑,旧亦可疑;险可疑,平更可疑。为其习常,故诡激以疑之。诡诡成习,习为嗢噱,故不如自然疑之至险至新也。旧而新者,新遂至于无可新;平而险者,险遂至于无可险,此最上善疑者,入此谓之正疑。知此正疑,而古今之参参差差千百疑人者,皆可因疑疑之矣。

明月藏鹭,白鹤银笼,石女生儿,珊瑚尝月。云蒸饭矣,狗溺天矣,刹竿锤矣,猿播钱矣。不自疑其终日行解何以不应,而疑此等以疑人,此疑肆耳。蟾蜍吞香炉峰,走入焦螟眉穴中,高声呼曰:“鬼语摇铃者为何累及我辈?”此自一疑技也。笑人法性不宽、波澜不阔,恋行坦途,不堕云栈。彼出格宽阔者,又岂独以此为波澜乎?人自不肯正疑,可怜生小鼓箧之典坟,直闲言语矣。驴鸣犬吠,无非性光,则何技不可以发正疑,疑又何问正不正哉?

疑物者曰:承石取铁,玳瑁吸楉,蜡针偏丙,柏能指西,杖海何发寒焰?悉唐何以制象?鲸死应彗,蚕咡绝弦,乌消化物,矿变五金,酒醋涎弦,糟酱潮涌,獭胆分卮,戎盐累卵,人气粉犀,凫茨画铜,狼筋诘盗,石燕相就,诸如此类,不可悉数,皆可疑者也。况万物之化,鬼神之变乎?

疑辨者曰:天何不可下?地何不可上?草何不可谓之木?木何不可谓之草?牛生卵,鸡有胎,蛇百足,马生角;铁鱼生羽,何知不如铜人之毛?翁仲流血,何知不似金狄之泪?蚁有大九洲,腹中之蝾螈别有日月。吾以意疑之,即必有矣,是当吾前之必有者,皆可疑也。

疑教者曰:三千大千为一佛刹,北郁单人寿千岁;忉利天寿千岁,以人间百岁为一日;以至摩身天寿三万二千岁,以三千二百岁为一日;以至无想天寿八百四千劫。识阴传命,意成中有,男淫母,女淫父,有十七相。胎藏八位: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三十八七日,内风趣产,正生渐次触生,外风手浴,痛如刀割。今请问人:斑驳在心、甲下在额等八十虫,皆知之否?此大可疑而人不疑,权自解曰:权耳权耳。

于是疑疑者曰:此皆不疑,请言大疑。刹刹之外何际?劫劫之末何去?巧历不能缀术也。七曜众星何以系?七十二候何以转?孰可疑于此者乎?推之曰:远矣,何暇计此?汝傀然有身、最切近不能离者,目何以视?耳何以听?手何以持?足何以行?孰可疑于此者乎?习之则忘,思之则骇,天地间皆此类也。天地间一疑海也,此而不疑,则无复有可疑者矣。

生所以之生,死犹是也,必有可知,必不必知。各各本不相知,知之何异于不知?万物本乎天地,地本乎天,天固不知地之功也。天地自不能知,又安知物物生死之不相知乎?天之为主也,正主其不知;而各各不相知者,各为主也。蜉蝣自疑午暮之生死,蟪蛄自疑半岁之生死,无异于人疑百岁之生死也,而汝又何疑?此言一出,疑者大放,遂无忌惮。

正疑疑者曰:正此何疑者,何不疑之?一切平等矣,何不饭溲?何故溲必偃厕?何故自遗之、自屏之耶?生即无生矣,曾疑以毒药之无生安其生,而以饮食之生理其无生,乃为各安生理之“生即无生”耶?此犹不疑,而日日侈断鹤续凫、指鹿为马之可疑。入铜狗铁蟒城,岂不箭射?箭射彼不畏也,恐畏吾正疑一问。问曰:土地堂之白疑椎、上疑堂者,所至围疑台、供疑花,此一疑坐何以不肯下?善知识金颜于眉覭之间,一权宰至,则出户揖;厌更白衣,则铁脊倨之矣。执拂者,必勃然而变色;更其词曰:久承拄杖头放光动地,则为之解颐。嗟乎!此一色变、一解颐,是疑本也,自乃居之不疑,而乃倚穿佛魔之杖以恣魔假,不作世谛之词以疑人自掩耶?明教祗支之传伪肆,犹可言也;遍送诡随以盖胆之铁卷,不可言也。若能疑此三十年,许君上坐;若能疑此三十年,决不上坐。有大檀焉,伐四天下之山林以为杖,尽付四天下之口而尻者,各上坐其家,来即予杖,废宾主之礼,扫盘辟之迂,并问“如来妄生分别,何以忽哭忽笑,有肯有不肯?”岂不快哉!

猜你喜欢
  诫盈第三十四·佚名
  读书録卷二·薛瑄
  安义篇 第十五 凡五条·范立本
  卷首五·严虞惇
  第十五章 28·辜鸿铭
  尚书大传卷三·孙之騄
  春秋讲义卷三上·戴溪
  提要·杨简
  卷十二·蔡卞
  卷十一·康熙
  《周颂》·傅斯年
  卷六·吕祖谦
  诗经稗疏巻三·王夫之
  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无常品第三之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临湖·姚茂良

    〔末上〕翠影遮残杨柳月。和风吹断藕花香。玻璃千里笙歌沸。天上人间锦绣乡。自家秦府中院子。昨爷分付。着俺打点湖船。要游西湖。不免往钱塘门外去唤张胡船。不争三五步。咫尺是他家。〔叫介丑上〕画船荡桨载落花

  • 御选元诗卷二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五七言古诗一耶律楚材和黄叶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雪溪词干辉星斗纸蠧尘蒙诗一首湛然挥墨试续貂嗫嚅使人难出口丁年彭泽解官去遨游三径真三友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献陵吴氏治荒园

  • 臧榮緒晉書卷二·汤球

      天文志   天裂   惠帝元康中。天西北裂。時人主昏闇。賈后專政。御覽八百七十四。   大安。天裂為二。聲如雷。是時長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穎河間王顒迭威專命僭亂之象。同上。   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四。

  • 卷二十一·王夫之

    ◎金堡列传(姚湘印、司奇、丁时魁、张孝起附) 金堡,字卫公,别字道隐,浙江仁和人。为诸生时,孤介旷远,不屑为时名。弱冠,博通群书,熟知天下利病。文笔清坚,度越溪径。应崇祯丙子乡试,五策谈时政,娓娓数万言,危词切论,直攻乘舆无讳

  • 名山藏卷之八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文苑)◆臣林记(文苑)高皇帝起亩亩闲少罹孤贱质学无从渡江以后马上诗书兼操闲作睿思天授神藻泉流虽不同于学士大夫字句之勤劳而其见悟出于臣民之上雄奇超于翰墨之表古质奥畅卓伟英

  • 卷之十六·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壬午朔。总督河道杨方兴、进济宁州瑞麦有三四歧者。有八歧十歧者。得上□日、时和年丰。人民乐业。即是祯祥。不在瑞麦。地方官当益加抚辑。惠养元元。副朝廷爱民德意  ○顺天府府丞张

  • 程本立传·张廷玉

    程本立,字原道,崇德人。先儒程颐之后。父亲程德刚,富于才气,却不为官。元将路成率兵经过皂林,军队施暴抢掠。程德刚前去陈述利弊。路成十分高兴,禁止其部众抢掠,并要上奏让程德刚担任官职,程德刚推辞离去。程本立年少有大志,读

  • 唐纪五十一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贞元十年(甲戌、794)·司马光

    唐纪五十一唐德宗贞元十年(甲戌,公元794年) [1]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三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二年十一月初十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雨雪情形事窃照云南入冬以来未得足雨少觉旱 燥於十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兵部二贴黄国初置军职黄簿以便稽考永乐後委官清理事例甚详今具载於後其缺官及更名复姓等项各见本条写黄续黄诸司职掌凡除官开写年籍从军脚色赴内府清理明白写黄仍写内外贴黄与正黄关防走号

  • 卷十四 杂事十二·孙星衍

    《礼记·檀弓疏》引《论语撰考谶》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艺文类聚》八十八引《春秋演孔图》孔子母徵在游大冢之陂。睡,梦黑帝使请与己交。语曰:“女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后

  • 序·胡兰成

    小北此书胡兰成先生自称原以日文起笔,后以中文改写。终未曾见有过日文版。我以为是日文版《自然学》的延续,后来借&ldquo;革命要诗与学问&rdquo;之名有过部分草稿,之后胡先生即应邀到了台湾。这是他在台湾出版的第一部作

  • 卷三十·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既夕礼第十三之二公赗纁束马两注曰公国君也赗所以助主人送葬也两马士制也春秋传曰宋景曹卒鲁季康子使冉求赗之以马曰其可以称旌繁乎疏曰两马士制也者制谓士在家常乘之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三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释三昧之名者。于此三昧名之中。义分为三。一释三昧名。二释三昧体用。三叹三昧之德 一释三昧之名者。名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毗卢云光明。遮那云种种。如来是法性之体。藏身是含容众法。智是明。以

  • 卷第二十二·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二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元和十一年。台山隐峰禅师自衡岳之五台。道由淮右。属吴元济阻兵蔡州违拒王命。官军与贼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少解其患。乃震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

  • 卷第十五·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佛事为林野和尚封龛。云林和尚我师弟。十年行道四坐道场。忽尔告终人天失望。正期长光佛日永作舟航。岂宜缩手偷闲退藏于密。咦。我虽与你同

  • 江村销夏录·高士奇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

  • 读史剩言·秦笃辉

    四卷,清秦笃辉撰。卷一主要论先秦至隋朝人事;卷二主要论唐五代两宋人事;卷三主要论明代史事;卷四杂论术数之不可信。本书取材正史、文集、笔记,依据史实发议论,或考订史实,指出错讹,或借用前人旧说,对旧说提出辩驳,或探讨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