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顺治二年。乙酉。五月。壬午朔。总督河道杨方兴、进济宁州瑞麦有三四歧者。有八歧十歧者。得上□日、时和年丰。人民乐业。即是祯祥。不在瑞麦。地方官当益加抚辑。惠养元元。副朝廷爱民德意
○顺天府府丞张若麒奏、臣父熙骂贼被害。请加恩赐恤。部议、应予祭一坛、从之 ○初招抚山东侍郎王鳌永荐举故明漕运总督郭尚友。至是尚友以老病辞。允之 ○癸未。户科给事中郝杰奏言、自春入夏。雨泽不时。近者城铺矢失火。江米巷又火。火与旱相继示警。或刑戮太繁、而秋决之典宜复欤。诏令多更、而反汗之疑未化欤。抑民隐弗达、而疾痛愁苦、尚须加意疏通欤。惟愿皇上广通言路、以通民情。俯洽臣心、以洽百姓。事事体上天之好生。念念法成汤之解网。号令信如四时。大辟姑俟秋后。更敕诸臣斋祓乃心。恪修职业。则解泽旁流、天心顺应矣。得上□日火灾示警。深惕朕心。大小臣工、宜实加修省。共图消弭。情重罪犯、律有决不待时。原未尽拘秋后。着刑部详察款项分别具奏。通民情、信诏令、知道了。该衙门知道。 ○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言、臣等钦奉圣谕。总裁明史。查旧例设有副总裁。应用学士、讲读学士等官。今请以学士詹霸、赖衮、伊图、甯完我、蒋赫德、刘清泰、李若琳、胡世安、侍读学士高俨、侍读陈具庆、朱之俊、为副总裁官。其纂修等员、应加选取。今选有郎廷佐、图海、罗宪汶、刘肇国、胡统虞、成克巩、张端、高珩、李奭棠、为纂修官。石图等七员、为收掌官。古禄等十员、为满字誊录官。吴邦豸等三十六员、为汉字誊录。以及收发草本等事宜。从之 ○甲申。以正蓝旗满洲侍卫杭素、为护军参领。正白旗满洲罗硕、镶蓝旗满洲卜喀、管甲喇章京事 ○以亢得时、为内国史院侍读。李春茂、徐文奎、为礼部启心郎。鼐格、为理藩院启心郎。恩图、为工部理事官 ○乙酉。以故明陕西西宁道刘允、为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御史白士麟、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关内道。给事中史应聘、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潼关道。西安府同知宋之杰、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肃州道。商州知州常道立、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守关西道。莱阳知县沈加显、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河西道。长子知县袁生芝、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商雒道。举人杨声华、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宁夏道。石岳、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关西道。 ○以和硕豫亲王多铎出师西安所获金八万四千余两。银一百五十三万七千五百余两。缎二千四百疋。分赐摄政王多尔衮。金三千两。蟒缎十五疋。辅政王济尔哈朗、金一千五百两。蟒缎八疋。并分赐诸王、贝勒、贝子、公、公主、及各旗官员有差。 ○升参将康镇邦、为陕西固原副将 ○丙戌。赐卓礼克图达尔汉诺颜、朝衣马匹 ○辅政王济尔哈朗、及内大臣等定议。以皇叔摄政王代天摄政。虽赏罚等于朝廷、而体统尚未崇隆。夫为皇上抚国立政。所关至重。一切仪制、亦应加礼。启闻。王固辞曰。予在上前未敢违礼。他处如汝等议行可也。翌日、王肩舆入朝。满洲诸臣皆跪。王见、遂回舆。因谓大学士刚林、祁充格曰。予未有言、诸臣何故皆跪。今予乃入君之朝也。汝等即欲行礼、当于他处行之。乃行之朝门。予岂有径受之理。若予竟前进。诸王亦如此行礼。予心更何安。遂引舆而返。于是令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学士詹霸等传语大学士冯铨、李建泰等。晓谕诸汉官。铨等皆曰。诚贤明之王也。 ○宣大总督李鉴疏报、许林堡宁贼、及灰沟营流寇悉平 ○四川道监察御史张濩奏言、盗贼窃发。皆因有司惟知善事上官。不暇轸恤民瘼。今有司殿最宜以守己端洁实心爱民者为上考。抚按注册达部。久任责成。三考奏绩。不次擢用。若仅干理簿书。惠鲜无策。虽有才能。止注中考。章下部议 ○丁亥。赐和硕亲王以下、甲喇章京以上、固伦公主以下、多罗格格以上、及内三院、六部、锦衣卫、都察院、理藩院各衙门冰。着为例 ○以故明户部左侍郎王正志、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升真定府知府刘自竤、为山西按察使司副使、井陉道。河间府知府张嶙然、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天津饷道。汾州府知府杨振龙、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关南道。大同府知府桂继攀、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洮岷兵备道。卫辉府知府吕鸣夏、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固原兵备道。永平府知府冯如京、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榆林西路兵备道。通州道参议蒋三捷、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抚治西宁道。平阳府知府张尚、为陕西按察使司副使、河东兵粮道。礼部主事彭三益、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陇西道。刑部员外郎张奇柱、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河西道。兵部郎中胡全才、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汉羌兵备道。工部员外郎聂一心、为陕西布政使司参议、靖路兵备道。刑部员外郎苏名世、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巡西宁道。兵部主事赵渔、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督粮道。兵部主事徐养元、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兵备道。礼部主事吴闻诗、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关内道。兵部员外郎边大顺、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庄浪兵备道。户部员外郎罗爌、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守西宁道。户部郎中张益庆、为河南布政使司参议、汝南道。工部员外郎魏之琯、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大梁道。兵部主事袁噩、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榆林东路兵备道。礼部主事李赞明、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榆林中路兵备道。兵部主事刘世杰、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陇右道。户部主事王昌允、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临巩兵备道 ○免山东高密县元年分荒残额赋 ○戊子。福建道试监察御史姜金允奏言、明慎用刑、重民命也。我朝刑书未备。止用鞭辟。臣以小民无知犯法。情有大小。则罪有重轻。斩之下有绞、徒、流、笞、杖。不忍尽死人于法也。斩有立决。复有秋决。于缓死中寓矜全也。故历朝有大理覆奏。有朝审。热审。又有临时停刑。盖死者不可复生。恒当慎之。今修律之上□日久下。未即颁行。非所以大鬯皇仁也。请敕部速行定律。以垂永久。得上□日、着作速汇辑进览。以便裁定颁行。其覆奏朝审、热审、停刑、各款。着三法司一并详察旧例具奏。 ○陕西道试监察御史马兆煃奏言辇毂之下。盗贼窃发。及至捕获。少长尽置之法。臣以为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其老稚不能弯弓操刃者、望加矜宥。以广罪人不孥之意。若户婚土田、宜早定律令。兼用笞杖流徒。开其一面。俾得自新。章下所司知之 ○己丑。妖民刘伯泗、掘穴得石匣、内函天书。又石弹内有元帅印。遂自称天罡星。宣府巡抚冯圣兆、捕获以闻。命斩之。 ○赐故明晋王朱审烜银一千两。郡王、公主、各五百两 ○庚寅。赐故明妃嫔袁氏、任氏、范氏、郭氏、李氏、冯氏、邵氏、李氏、衣各二袭 ○以保定巡抚王文奎、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右副都御史、总督淮扬等处、提督漕运海防军务兼理粮饷。宿迁兵备道赵福星、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等处、赞理军务 ○升山西右布政使管冀宁道事聂明楷、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朔州道刘弘遇、为陕西布政使司参政、管右布政使事 ○升永平道佥事李丕着、为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淮海兵备道。密云道佥事萧时彦、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淮安海道。礼部员外郎王尔禄、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扬州江海道。工部主事李藻然、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颍州兵备道。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奏言、西北粒食、全取给于东南。自闯乱后、南粟不达京师。以致北地之米价日腾。今王师直取南京。计江南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漕白。必久抵南庚。须亟令总漕星驰淮上。巡漕御史疾趋瓜扬。弹压地方。度。理运务。俟金陵底定。酌留之。余悉转太仓。南粟既来。市价自减矣。章下所司速议 ○户科给事中郝杰奏言巡抚一官。安民察吏任甚重也。凡纠弹所及。无敢起而纷更之者。今柳寅东劾朱盛湍等、张鸣骏劾马如绎等、忽有唤问回任之事。窃恐唤问不己、必为辨驳。辨驳不己、必为诟诋。以致白简无灵。事权倒置。从此容嘿依阿。谁为皇上发奸逐佞者。乞念巡按为朝廷耳目之司。凡遇举劾。惟敕部察例覆请。傥有未当、令该衙门堂官、严加考察。以示劝戒。则风宪重、而纪纲肃矣。疏入。得上□日、御史察吏安民。全以纠弹为职。唤问回任二事、委属不便。嗣后仍照旧例行。傥举劾不当。任满之日、严加考核。该部院知道 ○辛卯。定山西乡试。中额举人七十名。 ○以故明山海副将王天宠、为山东沂州署总兵官。蓟州镇副将夏登仕、为蓟镇石仪中营副将 ○壬辰。升直隶通州知州李廷梅。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通州道。兖州府知府王显祚、为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 ○故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贾毓祥、恩诏起用。以老疾辞。允之。 ○癸巳。谕礼部。故明妃嫔所需夏季床扇及患病食用不敷者。查实以闻 ○免山东济阳县故明徵过元年分额赋 ○改折泰安州额。解绵布一年。以木绵价涌累民故也 ○钦天监管监正事汤若望奏言宸居重地。负阴抱阳。阴宜敛藏。阳宜开广。棋盘街房屋、蔽塞宜禁。文德武功两坊、左右相配今文德坊己火。即宜修建。从之 ○甲午。赐内院大学士李建泰、玲珑鞍马 ○赐故明妃嫔任氏、范氏、袁氏、李氏、冯氏、银各三十两。邵氏、郭氏、张氏、李氏、银各二十两 ○遣官祭关圣帝君。 ○乙未。赐巡抚雷兴、总兵马科子祚起、参将刘先等、鞍马、袍帽等物有差。 ○陕西道监察御史赵开心奏言、本月初五日朝期。诸臣跪迎摄政王。王至即回。是徒知尊王、而不知王之尊朝廷。宜其艴然而返也。初七日。鸿胪寺官、复令谢恩诸臣。至端拱门行礼。夫以皇叔之亲、而兼摄政之尊。原与诸王有异。即臣民宁肯自外于拜舞。第王之恩。皆皇上之恩。中外莫不倾戴。岂区区在此拜跪之间。故群臣谒见王时。正当限以礼数。辨其衣冠。与朝见皇上之礼不同。庶诸臣不失尊王之意。亦全王所以尊皇上之心。此仪制宜定者也。称号必须正名。臣见上谕。皆称摄政叔父王。夫叔父、为皇上叔父。惟皇上得而称之。若臣庶皆呼。则尊卑无异矣。臣以为当于叔父上、加一皇字。庶上下辨而体统尊。此名义宜定者也。疏上。下礼部详开仪注以闻 ○丁酉。命阿霸垓部落塞尔哲尔台吉袭其父卓礼克图郡王爵。仍赐银盆衣缎等物 ○以故一等甲喇章京巴尔都禅巴图鲁兄多诺、二等甲喇章京叶素特纳睦子班丹、牛录章京兼半个前程图颜图子图拜、牛录章京萨锡布伯父子鼐穆布、各袭职 ○以军功加牛录章京觉罗雅布海半个前程。 ○升三等甲喇章京额参侯痕巴图鲁为二事甲喇章京。以其从征山东及攻克玉田功也 ○以工部郎中李迎晙、久着勤劳。加太仆寺少卿、仍管郎中事 ○以刑部左侍郎郝晋、仍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理海防军务 ○免山东平度州、莒州、寿光、蒲台、昌邑、范县、元年分荒残额赋 ○给故明晋王朱审烜家口月粮 ○戊戌。叙迎顺各官功。授恭顺侯弟吴惟华、为恭顺侯。锦衣卫提督东司房太子太傅左都督骆养性、为太子太师。海运副将都督同知海时行、为右都督。锦衣卫指挥同知吴惟蕃、为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佥事吴惟庄、为指挥同知。御史赵开心、于应升京堂职衔加一级 ○命满洲子弟就学。分为四处。每处用伴读十人、勤加教习。十日一次、赴监考课。遇春秋演射。五日一次、就本处习练。俾文武兼资。以储实用。从国子监祭酒薛所蕴请也 ○故明文华殿中书舍人张朝聘、助木千株、修建宫殿。自请议叙。得上□日、用人惟以才德。岂有因捐助授官之理。此项木原从何来。着经管官察明、酌量给价 ○己亥。升兵科都给事中戴明说、为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少卿王志举、为太仆寺少卿。浙江道御史赵继鼎、为大理寺寺丞 ○以故明太仆寺少卿王万象、为通政使司右参议。江西道御史毛九华、为河南道监察御史。贵州道御史智铤、为山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巡冀宁道 ○开陕西鼓铸。从总督孟乔芳请也。 ○宣府巡抚冯圣兆疏言、柴沟堡、己赐察哈尔国公主。其府第、择用廪生阎允第等居宅。但无他宅偿允第等。议令入监。得上□日、应偿房屋、当听户部拨给。若令入监、殊非政体 ○直隶巡按卫周允疏言、畿南荒旱。小民饥馑。啖泥食草。面无人形。而有司皇皇钱粮是问。新旧兼徵。解存并亟。民方以蠲赈望之上。上乃以输纳责之下。夫夏田无望、秋成何期。禾麦无收、租赋何出。欲医疮而乏术。欲果腹而无资。民间疾苦。莫甚于斯。敢吁圣明。大沛汪□□山戊不□濊。或蠲或赈。留此孑遗。是即发政施仁之首务也。下户部议。 ○刑科给事中孙襄奏言、犯人家口入官。妇女至于给配。渐恐廉耻道丧、节义风微。臣以为惟叛逆强盗、应尽诛没。外此均宜及身而止。至修律屡奉纶音。诸臣或以开创之始、未免过于郑重。而不知此非可以创为者。但取清律明律、订其同异。删其冗繁。即足以宪百王而垂后世。似无事过为纷更。疏入。得上□日、家口入官原处重罪岂得滥及着确议条例具奏。修律但宜参酌同异。删除繁冗。不必过为纷更。所奏是。刑部知道。 ○庚子。遣福建道试御史姜金允巡按江北。湖广道御史高去奢、提督江北学政。广西道御史李发元、巡视两淮盐课。贵州道御史刘明偀、巡漕。时陕西道御史赵开心亦在应差之列。以其直声久着、令别候优擢。 ○以原任副将程时登、为山西老营堡副将 ○免山东章邱、济阳二县、京班匠价。并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壬寅。廷试贡生李思问等二百二十七名 ○癸卯。升刑部郎中胡廷佐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分守冀北道。刑部郎中夏扬名、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密云兵备道。户部郎中石镇国、为山东按察使司佥事、永平兵备道 ○甲辰。礼部议定摄政王称号及仪注。凡文移、皆书皇叔父摄政王。一切大礼。如围猎、出师、操验兵马、诸王、贝勒、贝子、公等聚集之所、礼部具启、传示聚集等候。其各官、则视王所往、列班跪送。候王回、令诸王退则退。贝勒以下、送及王府门方退。其集候各官、跪迎如前。遇元旦、及庆贺礼。满汉文武诸臣、朝贺皇上毕。即往贺皇叔父王。若诸王侍坐于皇叔父王前亲王及饶余郡王、不叩头而坐。承泽郡王、衍禧郡王以下。叩头坐皇叔父王若馈财畜食物于礼亲王、则令人受不叩头若馈诸亲王、及饶余郡王财畜、俱立受。俟后入见时令人启知。谢与不谢、一听皇叔父王命。傥有事差遣、及赍赏之人遇诸王于道。过诸王门。俱不下马。若赍食于诸亲王、及饶余郡王俱立受。不叩头。承泽郡王、衍禧郡王以下、跪受叩头。若升赏官员于皇上前谢恩。于皇叔父王前不谢。其自外入、自内出各官朝皇上毕。即往见皇叔父王。若赐茶饭、饶余郡王以上、不叩头。承泽郡王、衍禧郡王以下、照常叩头。皇叔父王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诸亲王、郡王、于午门外下轿。 ○户部议覆河东巡盐御史刘今尹疏言、河东盐额课银一十二万四千九百余两。故明给宣大山西三镇宗禄军饷。今应解京库。其给引之法。河东地远。势不能先纳银而后领引。应先解纸价。后按引纳课。旧例可循。至河东地方去年十月、方出汤火。祈于顺治二年春。定期徵解。以苏商力。其捞采之法。均宜仍旧。惟是山西太原府、汾辽沁州欲行票盐、似非画一。当如山东例、革票行引。以信令甲、而除私贩之弊、从之 ○令各衙门奏事、俱缮本章。不许复用木签。从御史高去奢请也。 ○乙巳。朝鲜国王李倧、遣陪臣奉表。恭贺即位。及上太宗皇帝尊号。并谢遣归世子。减贡额起用犯官恩附贡方物。上悯其世子己殁却之。赐王银五百两。缎三十疋其使臣宴赉如例 ○免皇店租、及崇文门米麦税 ○丙午。以科尔沁国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和硕格格归国。赐金银彩缎衣服、鞍马等物 ○丁未。科尔沁国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归国摄政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刚林、祁充格甯完我谕之曰天下大业已定。正黎庶休养之时然恐蒙古造衅缓则密奏候上□日。其有急不及奏者、尔即便宜行之。吾惟尔是恃。巴达礼对曰。臣昔蒙太宗皇帝宠眷。今又沐王殊恩。敢不誓死以报。 ○赐戴翰台吉朝衣。墨尔根台吉弓 ○戊申。遣工部尚书星纳等、往祭朝鲜故世子李<溰-豆王> ○己酉。夏至。祭地于方泽。遣礼部尚书郎球行礼 ○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多铎等奏报。大军于四月初五日。自归德府起行。沿途郡邑、俱已投顺。十三日、离泗州二十里。令固山额真阿山、率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富喇克塔、及将士前夺泗北淮河桥。其守泗总兵焚桥遁。我军遂夜渡淮。翌日、追五十余里不及。十七日遣尚书宗室韩岱、梅勒章京伊尔德、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署护军统领杜尔德等率师至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是日、大军距扬州城二十里列营。令署护军统领顾纳代、伊尔都齐、费扬古、吴喇禅、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署梅勒章京格霸库等率师自扬州城南。获船二百余艘。十八日、大军薄扬州城下。招谕其守扬阁部史可法翰林学士卫允文、及四总兵官、二道员等、不从。二十五日、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等攻克扬州城。获其阁部史可法、斩于军前。其据城逆命者并诛之五月初五日、进至扬子江。时伪福王下镇海伯郑鸿达以水师守瓜州。曹总兵以水师守仪真汛地。初六日、我军陈北岸。相拒三日。初八日晚。令拜尹图、图赖、阿山、率舟师由运河潜至南岸。列于江之西。距瓜州十五里。初九日、复令梅勒章京李率泰、率舟师五鼓登岸。黎明渡江。官兵陆续引渡。令左翼舟师。留泊北岸敌至则以炮夹攻之。初十日、闻福王率马士英、及诸太监潜遁。十五日、我军至南京。忻城伯赵之龙、率魏国公徐州爵、保国公朱国弼、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灵璧侯汤国祚、安远侯柳祚昌、永康侯徐弘爵、定远侯邓文囿、项城伯常应俊、大兴伯邹顺益、宁晋伯刘允基、南和伯方一元、东宁伯焦梦熊、安城伯张国才、洛中伯黄周鼎、成安伯柯祚永、驸马齐赞元、内阁大学士王铎、翰林程正揆张居、礼部尚书钱谦益、兵部侍郎朱之臣、梁云构、李绰、给事中林有本、陆朗、王之晋、徐方来、庄则敬、及都督十六员。巡捕提督一员。副将五十五员。并城内官民迎降。其沿途来归者。兴平伯高杰子高元照、广昌伯刘良佐、提督李本深、总兵胡茂祯、张士元、郭虎、杨承祖、李中星、何应昌、翟鸣凤、王之刚、李遇春、张天禄、张天福、李成栋、李栖凤等二十三员。监军道张健、柯起凤二员。副将四十七员。参将游击共八十六员。马步兵、共二十三万八千三百。捷闻。得上□日、皇天眷祐。宗庙式灵。王公将士、分猷宣力。方平河朔旋定江南。览王奏报。朕深嘉悦。应行祭告诏赦事宜、即择吉具仪呈览。王躬履戎行。指挥。调遣。克奏肤功。特遣侍臣前赴军中慰劳。一应有功将帅官兵。作速察叙。以凭封赏。传谕与王。各该衙门知道。 ○山西巡抚马国柱疏荐在籍故明太仆寺卿吕维宁等十五员下吏部知之 ○庚戌。宣平定江南捷音 ○辛亥。赐大学士李建泰、金二十两、银一千两 ○以故明御史陈昌言、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礼科都给事中龚鼎孳奏言、江南底定。宜举宾兴亟遣学臣。往理科场诸务。下所司速议。 ○顺天通州绅衿士民李钟秀等。保奏通州兵备道蒋三杰、实心为国。弭盗保民。请留久任。下吏部知之 ○是月、兴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工 ○乾清宫成。乾清宫连廊长八丈六尺八寸。宽连廊四丈二尺六寸。山柱高三丈三尺。两傍大房二座。每座连廊五间。长五丈四尺。宽连廊三丈六尺。山柱高二丈三尺九寸。两傍房二座。每座连廊五间。长连廊五丈一尺。宽三丈六尺。山柱高二丈三尺六寸。四角小殿一座。每面三间宽三丈。四面皆同。高二丈五尺。两傍长房二座。每座十二间。长十四丈四尺。宽三丈二尺。山柱高二丈四尺四寸后长房二十五间。长二十七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山柱高二丈一尺六寸小楼五座。每座长一丈五寸。宽一丈二尺四寸。乾清宫门一座五间长八丈二尺。宽连廊四丈三尺。山柱高三丈一尺。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李心传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徐乾学 卷三十·唐·蒋一葵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清波别志卷三·周煇 卷七十中·郝经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王茂传·李延寿 李纲传·脱脱 卷六·彭百川 汉纪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司马光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一·雍正 弁言·佚名 卷三十八俸饷二·冯煦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