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序
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银山铁壁。孰敢钻研。蚊咬铁牛。难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粤有佛果老人。住碧岩日。学者迷而请益。老人愍以垂慈。剔抉渊源。剖析底理。当阳直指。岂立见知。百则公案。从头一串穿来。一队老汉。次第总将按过。须知赵璧本无瑕颣。相如谩诳秦王。至道实乎无言。宗师垂慈救弊。傥如是见。方知彻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灭佛种族。(普照)幸亲师席。得闻未闻。道友集成简编。鄙拙叙其本末。时建炎戊申。暮春晦日。参学嗣祖比丘(普照)谨序。
自四十二章经入中国。始知有佛。自达磨至六祖传衣。始有言句。曰本来无一物为南宗。曰时时勤拂拭为北宗。于是有禅宗颂古行世。其徒有翻案法。呵佛骂祖。无所不为。间有深得吾诗家活法者。然所谓第一义。焉用言句。雪窦圜悟。老婆心切。大慧已一炬丙之矣。嵎中张炜明远。燃死灰复板行。亦所谓老婆心切者欤。大德四年庚子。四月初八日癸丑。紫阳山方回万里序。
碧岩集者。圜悟大师之所述也。其大弟子大慧禅师。乃焚弃其书。世间种种法皆忌执著。释子所归敬莫如佛。犹有时而骂之。盖有我而无彼。由我而不由彼也。舍己徇物。必至于失己。夫心与道一。道与万物一。充满太虚。何适而非道。第常人观之。能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求之于人。而人语之。如东坡日喻之说。往复推测。愈远愈失。自吾夫子体道。犹欲无言。而况佛氏为出世间法。而可文字言语而求之哉。虽然亦有不可废者。智者少而愚者多。已学者少未学者多。大藏经五千余卷。尽为未来世设。苟可以忘言。释迦老子便当闭口。何至如是叨叨。天下之理。固有不离寻常之中。而超出于寻常之表。虽若易知。而实未易知者。不求之于人。则终身不可得。古者名世之人。非千人之英。则万人之杰也。太阿之剑。天下之利剑也。登山则戮虎豹。入水则剸蛟龙。人之知之。尽于是已。然古人有善用之者。乘城而战。顺风而挥之。三军为之大败。流血赭乎千里。是岂可以一己之所能。而尽疑之哉。自吾闻有是书。求之甚至。嵎中张氏。始更刻木。来谋于予。遂赞而成之。且为题其首。大德九年岁乙巳。三月吉日。玉岑休休居士。聊城周驰。书于钱唐观桥寓舍。
或问。碧岩集之成毁孰是乎。曰皆是也。齴龋来东单传心印。不立文字固也。而血脉归空诸论。果谁为之哉。古谓不在文字不离文字者。真知言。已使人人于卷帘闻板竖指触脚之际。了却大事。文字何有哉。拈花微笑以来。门竿倒却之后。才涉言句。非文字无以传。是又不可废者也。尝谓祖教之书。谓之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其来尚矣。二字乃世间法中吏牍语。其用有三。面壁功成。行脚事了。定槃之星难明。野狐之趣易堕。具眼为之勘辨。一呵一喝。要见实诣。如老吏据狱谳罪。底里悉见。情款不遗一也。其次则岭南初来。西江未吸。亡羊之岐易泣。指海之针必南。悲心为之接引。一棒一痕要令证悟。如廷尉执法平反。出人于死二也。又其次则犯稼忧深。系驴事重。学弈之志须专。染丝之色易悲。大善知识为之付嘱。俾之心死蒲团。一动一参。如官府颁示条令。令人读律知法。恶念才生。旋即寝灭三也。具方册。作案底。陈机境。为格令。与世间所谓金科玉条清明对越诸书。初何以异。祖师所以立为公案。留示丛林者。意或取此。柰何末法以来。求妙心于疮纸。付正法于口谈。点尽鬼神。犹不离簿。傍人门户。任唤作郎。剑去矣而舟犹刻。兔逸矣而株不移。满肚葛藤。能问千转。其于生死大事。初无干涉。钟鸣漏尽。将焉用之。乌乎。羚羊挂角。未可以形迹求。而善学下慧者。岂步亦步。趋亦趋哉。知此则二老之心皆是矣。圜悟顾子念孙之心多。故重拈雪窦颂。大慧救焚拯溺之心多。故立毁碧岩集。释氏说一大藏经。末后乃谓。不曾说一字。岂欺我哉圜悟之心。释氏说经之心也。大慧之心。释氏讳说之心也。禹稷颜子易地皆然。推之挽之。主于车行而已。尔来二百余年。嵎中张明远。复镂梓。以寿其传。岂祖教回春乎。抑世故有数乎。然是书之行。所关甚重。若见水即海。认指作月。不特大慧忧之。而圜悟又将为之去粘解缚矣。昔人写照之诗曰。分明纸上张公子。尽力高声唤不应。欲观此书。先参此语。大德甲辰四月望。三教老人书。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二卷·世亲 印度之佛教从认识论出发的因缘观·梁启超 第十三卷·佚名 沙门日用序·弘赞 《楞伽师资记》序·胡适 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之上·智顗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四·澄观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五·延寿 卷第二·佚名 为私立云栖儿童教养院儿童训话·太虚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习学略法·八思巴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卷第六·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