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颠倒

少学阴阳家诀曰:“阴阳阳阴,颠倒倒颠,体用用体,是地皆天。”圣人从无名中而天之、地之、阴之、阳之,又从而善之、恶之。人执其名既久,则以恶为嫌。嫌名者,未可与言阴阳。未可与言阴阳,则未可与言权。权者,无可无不可之至衡也。知衡者,知太平矣。

如以初分为《干》《坤》,则牝牡也,交则为夫妇,生子然后为父母;此三名,人所安也。生六子为兄妹,而《艮》交《兑》为《咸》,得毋嫌兄淫妹耶?《否》《泰》以《干》为君子、《坤》为小人,得毋嫌母为小人耶?克我为夫,得毋嫌夫妇为寇仇耶?不嫌也。不嫌则忽言天善地恶,圣人用恶,亦可无骇矣。吾故以《反因》、《公符》明之,而中尚多有交互颠倒者,未能尽言,故先开人之嫌而后敢万一也。

所谓先天妙善、后天妙恶,非人间所口之耳之之善恶也。人以明显实有可见者为阳,以幽隐虚无不可见者为阴,此阴阳之翻车也。动静、体用、刚柔、清浊者,阴阳之性情也,而有无、虚实、往来者,阴阳之化也。气阳、血阴,形实、气虚,道阳、器阴,天虚、地实,可曰虚者定为阴、实者定为阳乎?则血、器、地、形最实,而何以阴之乎?未分为体,属阳,而静、虚属阴;已分为用,属阴,而动、实属阳。体静则阳上而阴下,用动则阳下而阴上。日太阳属火,而《离》为阴;月太阴属水,而《坎》为阳。水、木、土属阳,而有阴柔之性;火、金属阴,而有阳刚之性。可见处处有交互,则处处可颠倒也;有贯之者矣。

静则善,动则恶;体属善,用属恶;生为善,死为恶;未生为善,生后为恶。阴阳未分,则混沌为生;既分,则混沌为死。以气几论之,人下地之日即属死气矣,安得任其动用而不恶乎?良以二者本一,分而不分,交互轮接,和合微细,动即静,静即动,阴中阳,阳中阴,故知善中恶、恶中善犹是也。青萝释《文殊宿曜经》曰:吉星无凶杀,则为无用不妙之善;凶杀有吉星化之,则为得用至妙之恶。泉始涓涓而终滔滔,源善而流恶;善少而恶多,则流失其初,而妙善、妙恶皆流为偏善偏恶矣,岂可以末流而诬其净阴、净阳之善恶乎?

有先天之善恶,有后天之善恶;有未生前之善恶,有已生后之善恶。圣人尊阳尊善,故一以阳为主。其未分也,阳主藏于阴而不用;其既分也,阳为主而阴为臣,阳浑于阴,使阴用事。故知天地间七曜、五行皆地所成结,则用皆地也,地有为以承天。阴者,阳之臣、阳之余、阳之用也;恶者,善之臣、善之余、善之用也。用即属恶,故曰天善地恶。圣人体善而用恶,地皆天,用皆体,则恶皆善也,故谓之妙善妙恶。水以浪得恶名,浪何尝非水乎?

人生以后,无善恶在有善恶中,善在恶中,体在用中,遂有善中之善,善中之恶、恶中之善、恶中之恶,从此万析,难可覼缕。

无善无恶乃至善也,有善可为,即兼恶德矣。然圣人容人为此恶德者,欲以救天下已甚之偏恶也,因而有已甚之偏善。仲尼不为已甚,而亦听之,为其救也。教之立也,杀三赦一;教之行也,杀一赦三;充类致尽,则全杀全赦。圣人知全杀即全赦之不可训又不必言也,故明公理以教之。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又曰:“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心主即心包络,不用心而用心包络。人生后,心附意识以为用,而不生灭心在生灭心中,此亦一证也。手足疡者,意之所到,痛即到焉,则意与觉知,分而合者也。医以心藏神、肾藏精、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而神为性、精为命,皆气贯人而生者也,此后天托形而分者也。生生而灵者,先天之心寓之矣。清气生浊气,浊气奉清气,而反为所累,此死狗之喻,所以欲人空尽之,而后复先天之初也。要无为者至善,而不能不有为,故复见先天之君,以用臣使之官,则为即无为、恶统于善,而无善恶矣。

由此论之,于变异无定之权,而有一定不易之权,则此天统地、阳统阴、夫统妻、君统臣、体统用、善统恶之权也;谓之统天地、统阴阳、统君臣、统夫妻、统体用、统善恶,亦此权也。重体贱用,而无不用之体;重阳贱阴,而必用阴;君尊臣卑,而必使臣;重善贱恶,而必用恶,犹重君子贱小人,而必用小人。不统而用之,则恶既为恶,而善亦为恶,以用救用,道岂可少哉?

因之果之,性之相之,理之事之,即体用也。体用明,而无体、无无体,无用、无无用矣。

七情五欲,非人间教者之所谓恶乎?圣人节而化之,即统而用之矣。或欲从治医病,善因而革;或用对治医病,善革而因;或以生用杀,或以杀得生;或以顺用逆,或以逆用顺;或以善气迎人,或以恶气迎人;或俱用,或俱不用。互夺双融,俱有交互,此其概耳。知《易》之“惟变所适”,“代明错行”,则分合交互,无不可矣。吾尝曰:圣人忧人之近禽兽,而至人则忧己之不能如禽兽,盖欲全泯于无善、无恶也。至人纥之吞之,圣人蒸之炊之。体其妙善,善即无善,用其妙恶,恶即无恶。岂非不落有无之妙无妙有乎?

《干》之潜,圣人勿用,惟以见惕立教,而以《干》复之体,时乘六爻;禅宗专以亢潜得机用,而保任随行;老氏惟主勿用,虽曰不得已而应,然终爱惜坚忍。坚忍一发,则恶为已甚。故圣人唐唐藏藏,不轻以此机示人,当不可言,畀之无言,但着扬遏之门即藏止至之极,岂如末世雕影镂空,专言其不可言,以号能知者哉?

大氐天地已分,体从用见;枯求其体者,亦为人执于用。善不胜恶,以偏善矫偏恶,而矫病相执,是病;双扫无着,亦病。偏恶之病粗,偏善之病细,无善恶之偏病至细至粗;惟爽然于善统恶之无善恶,即能化已甚之偏。然入门何妨用已甚之偏,以胜其偏,而后亦何妨随所胜之偏?大地平沉,一切皆偏皆不偏,又何曾见有偏不偏乎?恶消而善亦不立,不立而善仍可名,不落两头,并不落其不落矣。彼执已甚充类之方便,以为死法者,则矫死而后已,而终不悟耳。阴阳既分,阴阳之习气即偏;阴阳生五行,五行之习气更偏。惟天统地而不二者,能生一切偏习气之物;又能用一切偏习气之物,以化一切偏习气之物,而习气即从先天之至善以俱至,更无复有善不善矣。

木妻木妻、三绝,习气也,说藐之习气更甚;黑啬、胜牡,习气也,曳尾之习气更僻;桑麦、壁履,习气也,金矢之习气更螫。以恶攻恶,恶难尽化,而言杀生以得三反昼夜之平,知而任之,讳任省事,本是恶世,具此恶炉,炼此恶习气,而受用此恶习气。必糓甲瞂,敿戈铤,而战斗溅血者,将断灭五行耶?是待古今毁坏而后可。虽毁坏而习气之种原伏,及第二古今开辟时,此种复发,故八万四千辘轳前,污栗驮曰:皆盗贼也。惟神武不杀以治之,知其先则超五行矣。虽然,超五行者不依然五行中乎?三教百家,有开必先,一切不相坏而大成集之,颠倒五行以法制五行,颠倒世界以法制世界,吾则有此药笼耳。权哉权哉!谁可与言?

慨世人执定字面,末师屈缚科条,故为一吐气。学者若是死心一番,自能吐气,不为一切所缚。设非利根,大悟大彻,则一往任之,病更不小,故圣人只以好学为言。

猜你喜欢
  大体第二十九·韩非
  卷三·邱濬
  卷六·姜宝
  毛诗注觧传述人·孔颖达
  卷五十三·李光地
  卷二十七·王道焜
  第3章 为政篇第二(1)·孔子
  提要·王志长
  桓公·桓公十七年·左丘明
  墨子卷二·墨子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佚名
  品類足論辯千問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复周继武居士书·太虚
  旧杂譬喻经·佚名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九·彭定求

        卷879_1 【招手令】   亚其虎膺,曲其松根。以蹲鸱间虎膺之下,   以钩戟差玉柱之旁。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   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卷879_2 【打令口号】   送摇招,由三方。一圆分成四片,

  • 花仲胤妻·唐圭璋

      伊川令   寄外   西风昨夜穿帘幕。闺院添消索。最是梧桐零落。迤逦秋光过却。   人情音信难托。鱼雁成耽阁。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失调名   答外   奴启情人勿见罪。闲将小书作尹字。

  • 卷三·詹安泰

    高阳台·病眼迷糊,若有所触,即就床沿书此,(上宀下索)解人不易得也灵鹊欹(土廧),春芳逝水,梨云梦远谁知。笑浅颦深,重门依约蛾眉。穿帘旧识双飞燕,渺天涯、似醒还痴。算输伊、片云幽懽,怎了心期。占人怀抱知多少,甚

  • 卷四·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四兵部主事陈焯编杨 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生有毛被体尺余经月乃落七岁能属文雍熙初太宗闻其名召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深加赏异命内侍送至中书宰相表贺翌日下制曰汝方髫龀不由师训精爽神助文字生

  • 列传第二十四 顔延之 沈怀文 周朗·李延寿

    后爲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行至洛阳,周视故宫室,尽爲禾黍,凄然咏黍离篇。道中作诗二首,爲谢晦、傅亮所赏。武帝受命,补太子舍人。雁门周续之隐庐山,儒学着称。永初中,征诣都下,开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十九·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九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六 汉臣 董和【胡济】  杨顒【赖厷姚伷】  李福 刘巴马良【弟谡】 向朗【兄子宠】 张裔 杨洪 何祗 谨案董和传阙 杨顒字子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纪昀

    忠义传宋 【五】○宋五高应松 徐应镳 姜才【洪福】赵淮宋应龙【褚一正 胡拱辰】 赵与檡【方洪】赵孟垒 赵孟枀 锺季玉【潘方】马塈【屡钤辖 】 邓得遇 刘子荐【黄文政】陈文龙【瓒】 林 空斋 陈羍年 吴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二·佚名

    武宗杀陈王【孙之翰】毁拆佛寺【石守道】谏官疏皆匿名【范祖禹】李德裕谏不使监使多占精兵不以中诏指挥军事【范祖禹】宦官【范祖禹】藩镇【范祖禹 温公 子由】李德裕【范祖禹 张唐英 孙之翰 郑獬】杜牧【裴延龄

  • 续幸存录·夏允彝

    云间夏完淳存古着南都大略南都杂志南都大略北都之变也,以伦、以序,本宜立福邸,其次则惠、瑞、桂三王也。潞邸比四王为疏,福邸素有异议,三王又在远。于是,有推立潞邸之说。凤督马士英拥强兵,挟四镇以恫喝南部诸大臣。诸大臣慑

  • 卷十九 十九之二·孔颖达

    《昊天有成命》,郊祀天地也。[疏]“《昊天有成命》七句”。○正义曰:《昊天有成命》诗者,郊祀天地之乐歌也。谓于南郊祀所感之天神,于北郊祭神州之地祇也。天地神祇佑助周室,文、武受其灵命,王有天下。诗人见其郊祀,思此二王

  • 卷六十一·陈祥道

    士昏贄鴈帛有衣被之仁皮有炳蔚之文故孤執之羔有跪乳之禮有羣而不黨之義故卿執之進必以時行必以序鴈也故大夫執之交有時别有倫被文以相質死分而不變者雉也故士執之可畜而不散遷者鶩也故庶人執之可畜而不違時者鷄也故工

  • 序·廖平

    《知圣篇》为1888年与《辟刘篇》同作之姊妹篇,同为廖氏经学二变时期之代表作。1902年又成《知圣续篇》,是年付梓,与正篇合为《知圣篇》上、下卷。但卷内仍题为《知圣篇》、《知圣续篇》,盖以示二篇非一时之作也。《知圣篇

  • 百字论一卷·提婆

        提婆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我今归依聪睿师  厥名提婆有大智  能以百字演实法  除诸邪见向实相  说曰。何故造论。为破我见等。一切诸法。各有自相。  僧佉曰。一切法一相。是

  • 优婆塞戒经卷第六·佚名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五戒品第二十二善生言。世尊。何等之人得三归依。何等之人不得三归。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谛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则得三归。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

  • 笠泽丛书·陆龟蒙

    四卷。《补遗》一卷。唐陆龟蒙撰。陆龟蒙,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姑苏 (今江苏苏州)人,曾为湖州、苏州从事。幼年聪悟,通达六经,善作文章,名震江左。与皮日休是诗友,二人酬唱之作编为《松陵集》十卷,皮

  • 台湾府舆图纂要·佚名

    地理图说。清佚名撰。一卷。约三万五千字。缺图和表。首为图说,阐绘图原则和具体画法。其内容含疆域、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营制、屯番、道里八目,各目先府、后厅县依次记叙。其中疆域目谓“东不尽山、西不

  • 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消灾吉祥经。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谓于清净处设道场,诵持炽盛光陀罗尼,能袪除金、木、水、火、土等妖邪星宿之灾患。另有译者不详之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