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学钩玄叙

他国称我国为支那,支那是文物义,厥文明物化宜美冠诸土矣!然数千载之国学,其书浩如烟海,游陟者漫不知所归。极须一钩提玄要之作,俾浅者识其大凡,而深研者得其指针。本院之治佛学,取佛之经论为主,然以佛法依世间有情施设,施设于今此之人间世者,则必知现代思想之大凡以为所依;施设于今此之中华民国者,尤必知此国文化之大凡以为所依,故曾列孔、老诸子,与汉、唐玄学,及宋、明理学之课,会唐居士大圆,赞扬佛事,来院同住。尝与尚论古今,谓国学始于伏羲画卦,后王系易,周公继之,未分玄箸,学胥汇焉。孔子删连山,归藏而存周易,其言始玄远。孔又尝删书,断自唐、虞,虽书政事,实谈心法。虞箴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言极微渺!然书言理而易言数,故国学之玄者二:曰理与数,皆定于孔子,复应谓之孔学。然孔子圣之时,删易、书为适时宜,欲广搜国学之幽致,不得不求之孔外诸子。老、荀自说,庄、墨有弟子附益,吕氏春秋之群聚纂集,皆包有孔删外之故言者。此秦火前之诸子,所以为国学之天枢也!秦火而后,汉尚训诂,然亦有杨雄、王充诸贤,思想精湛。三国、两晋间,王弼、何晏、嵇康、阮籍辈,倡为易、老、庄三玄之说,风靡六代,有遁、远、什、肇、及刘程之、颜之推、谢灵运、沈休文等。时后盛谈般若,范缜作神灭论以反之,内外构会,思辩绵远。隋、唐间王通颇开宋、明理学之专,入唐承汉诂,晋玄余韵,已无足观,独奘、基诸师之大乘,如日中天,而韩、柳、李、杜,则文与诗而已。宋周茂叔浸援禅与老入儒,倡为理学;程、张、朱、陆,言益恢旷,然上皆祖易言理、祧书言政者。独汉之京房、宋之邵雍等,则宗易言数。邵之于数,玄之又玄,殆几大乘矣!明吴康齐承宋学之风,至王阳明良知之说,大畅于世,白沙、整庵尤近禅。晚有颜、李矫其末流,反质地官。有清逃隐训诂,或游文艺,幽思未抽;第戴东原氏孟子字义疏证,虽反程、朱,诣理殊精。迨欧化入华,融贯东西,兼掸内典,学说又炽,而褒然成家者,则厥推章氏太炎。其文上承老、孔、荀、庄,下接晋、宋、汉、清,复时酌奘、基之理,故能卓然独胜!予闻而善之,乃商取古今专篇,时附按语,糅为此编,既令本院学人略知国学,亦藉饷世之治国学者以佛理,一举而二益兼云。民国第一癸亥冬月,释太虚。(见海刊四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黄龙南禅师·惠洪
  治平铁壁机禅师年谱·铁壁慧机
  重刻禅源诠序·宗密
  卷九(临济宗)·佚名
  遗教经论一卷·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注维摩诘经卷第八·僧肇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俱舍论记 第二十四卷·普光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大雲初分转功德行健度第十·佚名
  辨法法性论讲记·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六(小乘论音)·唐慧琳
  卷第五·契嵩
  卷二·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刘季真领番卒上,云)某刘季真,领兵接应孩儿去。兀的不是孩儿来也。(小尉迟领番卒上,云)这不是刘季真。(刘季真云)孩儿胜败如何?(小尉迟云)众军校与我拿住。(刘季真云)你敢杀的眼花了?我是你父亲,怎生倒执缚了我?(小尉迟云)兀

  • 五集卷五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三古今体六十五首【庚戌三】赋得心镜【得虚字五言八韵己酉乡试覆试题】心镜着文赋曰惟杨慎虚乾坤探厥始精气溯由初标象亶佳矣譬名却阙如【赋中未言心镜之用故此什反之】徒求体立耳乃失用

  • 卷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许文定集许将字冲元闽县人嘉祐中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文曰王沂公辈人也累官知制诰不试而除实神宗特命士论荣之契丹以重兵压境求代地将奉命徃馆客索地将

  • 南湖集巻七·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絶句桂隠纪咏【并序】淳熈丁未秋仆自临安通守以疾丐祠既归桂隠遂捐故庐为东寺指新舍为西宅南湖以经其前北园以奠其后因枚立堂宇桥舟诸名各赋小诗一篇縁题述兴不拘一律区区乐闲之心聊用以自见云桂隠未

  • 第十二场·田汉

    金妹家。〔桌上残灯未灭,友生 睡床上,老母在缝衣。友生 (梦呓)狗杂种,叫你认识我!叫你认识我!刘母 友生,友生!(摇他)友生 啊!啊!刘母 (再摇)友生,醒醒,醒醒!友生 (醒了)哦,怎么还不睡?这么晚才回,干什么去了?刘母 是我!友生!友生 哦,岳母

  • 卷三十一·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三十一宋 范成大 撰读白傅洛中老病後诗戏书乐天号逹道晚境犹作恶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着谓言老将至不饮何时乐未能忘煖热要是怕冷落我老乃多戒颇似僧律缚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岂惟背声尘亦自屏

  • 列传第二 高祖十一王·李百药

    永安王浚 平阳王淹 彭城王浟 上党王涣 襄城王淯 任城王湝高阳王湜 博陵王济 华山王凝 冯翊王润 汉阳王洽神武皇帝十五男:武明娄皇后生文襄皇帝、文宣皇帝、孝昭皇帝、襄城景王淯、武成皇帝、博陵文简王济,王氏

  • 东都事略卷九十八·王称

    列传八十一  邓绾字文约成都双流人也防力学溢于文词举进士为礼部第一稍迁职方员外郎通判宁州时王安石得君专政绾上书曰陛下得伊吕之佐作苖役之法百姓无不鼓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矣以一路观之知天下皆然

  • 卷之七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封建考【一】【臣】等谨案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建国之制固不可行於三代以後而三代之初亦既不胜其弊禹一传而有甘之誓再传而有羲和之征夫有扈羲和之所以获咎者曰怠侮曰沈湎而已此在郡

  • 卷一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九歌颂五十九【生监诸臣十】万寿无疆颂【集经有序】生         员【臣】胡梦熊【臣】闻元亨利贞广大无加於乾德高明博厚悠久莫过於圣人盖盛德应於无疆斯寿身因以寿国大

  • 卷十五·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问三正递改宋儒俱谓但改正朔而不改时月先生谓时月俱改歴引其説于尚书春秋诸传中可谓详且着矣独史记秦始纪汉书高帝纪皆以冬十月为岁首而先生谓是汉史

  • 第十一 决篇 2·王诩

    【原文】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①:有以一陽一德之②者,有以一陰一贼之③者,有以信诚④之者,有以蔽匿⑤之者,有以平素之者。一陽一励于一言,一陰一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⑥。于是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

  • 辨方便與僧制·欧阳竟无

    不畏聖言,天下無是非,當前之糾謬不能,遂亦無希望于後日,而教之危險何可勝言?漸既非比丘,亦未從政,又不與聞近時法事。然數十年讀書,是非則昭然明白,本其所知陳于當世,俾有不克匡正于現在者,必將有救于未來。世尊之遺囑雲何?淪胥之

  • 四念处品第六·佚名

    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四念处。菩萨摩诃萨观择四念处。顺身观身。顺受观受。顺心观心。顺法观法。何谓为顺身观身。顺受心法观受心法。持世。菩萨摩诃萨顺身观身时如实观身相。所谓是身无常苦如病如疮。苦恼忧

  • 行品第九·佚名

    於是世尊告须菩提言: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所从因成就般若波罗蜜。是时诸会菩萨大弟子诸天人意念言: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自持辩才说耶是佛威神乎。须菩提知诸菩萨大弟子天人意之所念。语舍利弗言:敢佛弟子。所说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义净

    并序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

  • 鸣鹤余音·彭致中

    鸣鹤余音,元朝仙游山全真道道士彭致中编集,约成书于至正七年(1347)。九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前有元代学者虞集序文,叙述此书编集始末。正文中广泛采集唐、宋、金、元道士所撰诗词歌赋及杂文,总计约四百七十篇。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