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一

后妃

后妃

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隆武毛太后 曾后永历王太后 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 宫嫔某氏 鲁监国张前妃(宫嫔周氏) 张元妃(义阳王妃等、朱氏)

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

隆武毛太后曾后

永历王太后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宫嫔某氏

鲁监国张前妃(宫嫔周氏)张元妃(义阳王妃等、朱氏)

弘光邹太后,京师人;福恭王之次妃、弘光帝之生母也。崇祯辛巳(一六四一),闯贼陷河南,恭王遇害;太后与上走怀庆。甲申(一六四四)二月壬戌(初三月)夜,怀庆陷;太后出东门与上相失,转徙兵间。

五月,南都立;谕参将王之纲迎之河南郭家寨。秋七月,遥上尊号曰「恪贞仁寿皇太后」。八月戊辰(十三日),至南京,修西宫之西园第一所为太后宫。封太后弟存义大兴伯。又谕工部括万金充赏。

明年,南都陷,马士英以黔兵四百人奉太后渡江将入浙;径广德,知州赵景和曰:『彼不奉君而奉母后,诈也』!拒不纳。士英攻破之,迂道至安吉。知州黄翼圣肃迎道左,巡抚张秉贞檄问真伪;翼圣曰:『阁部既真,恐太后亦非伪』!秉贞备法驾,以总兵府为行宫,潞王及群臣往朝。太后服赭,一紫衣宫女侍;传命用在籍诸臣。寻刘宗周、熊汝霖入见,面纠士英;黄道周亦疏请诛之。太后览表,欷歔无一语。

寻走绍兴。潞王降,挟太后与俱;渡淮水,跃入水中死(或曰入浙者,伪也。上之被拘江宁县也,太后与妃金氏同居一室。被驱以北;渡淮,乘间投水死)。

黄后、李后,不详何处人。弘光帝之为郡王也,娶黄妃,早卒。为世子,娶李妃,洛阳之变死焉。

童氏者,河南人;袭封后,纳为妃。与邹太后逃之尉氏,将依其族人童尚宣不得,展转逆旅间。无何,上亦至,就邸中相依,生一子。及上南下,氏与太后散去不相顾。上即位,追谥黄妃曰「孝哲、懿庄、温贞、仁靖皇后」,李妃曰「孝义、端仁、肃明、贞洁皇后」;遣官赍诏迎太后,顾不及童氏。巡按御史陈潜夫奏妃故在,庶吉士吴尔埙亦附疏白之;弗召。氏乃诣巡抚越其杰自陈;其杰商之刘良佐,具仪从送至南京。上大怒,不见,诃为妖妇;下锦衣卫狱。氏在狱,自书入宫月日、相离情事甚悉。都督冯可宗以闻,上掷不视;命严刑拷之。可宗辞,改命屈尚忠竟其狱。氏徒跣呼号,宛转不三日死。上迁怒于潜夫、尔埙,并逮治。时又有北来太子之狱;良佐疏言:『上为群臣所欺,将使天伦绝灭』!谕曰:『朕元妃黄氏、继妃李氏,追封皇后,诏示海内。卿为大臣,岂不闻知!童氏不知何处妖妇;宫闱风化所关,岂容阑入』!更封黄后戚九鼎为雒中伯以示意,究亦莫识怒氏之由也。

隆武嫡母毛氏,即位后追尊曰皇后;所生母则不可闻。汀州之变,百姓收帝、后及群尸于罗汉岭,勒碑曰「隆武母后光华太姬讳英忠烈徐娘娘之墓」;或上生母欤?盖上好执古义,无册尊所生事;故纪载莫得而传也。

曾后,南阳人;诸生曾文彦女。崇祯五年(一六三二),隆武帝袭位,年已三十有一;后年十九,选入宫。颇知书礼,任内政;上甚昵之。九年(一六三六)秋,京师戒严;上以擅发护军勤王得罪,废庶人,安置凤阳高墙。病濒死,后恐医药有诈,不与饮;入夜,默祷于天,剜股肉进之。上愈后始闻,遂更相怜爱。

南都立,以赦,命徙广西之平乐。乙酉(一六四五)夏,抵浙而南都覆;后劝上为自立计。即位,册为后;封文彦吉水伯。命妇入朝太和殿,佥有所赉。上性俭,宫中屏去金玉、锦绣,帏幕、衾褥率以大布为之;不列嫔御,仅执事二十余辈而已。后既素能理事,至是颇与外政。凡批阅章奏,多所参驳;每临朝,则垂帘座后以共听断。总宪张肯堂疏言:『垂帘非圣世所宜』。后大恚,肯堂以是见疏。说者谓上有英察之誉而溺于内爱,有以知其不能成功也。

是冬十二月,上亲戎,由水道进;后从幸。密言郑氏不可倚,请依何腾蛟;芝龙阻之不果,移驻延平。丙戌(一六四六)夏六月,后生元子。

八月,我大清兵渡仙霞岭;丁酉(二十四日),上出奔,命后先发,宫眷皆骑从。庚子(二十七日),抵汀州。辛丑(二十八日)黎明,福清伯周之藩朝行在,闻上与后角口声;之藩叹曰:『此何时,而角口乎!敌兵至,且奈何』!俄十余骑突入行宫,并就执;行至九龙潭,后赴水死(或曰:与上被害汀州之府大堂)。永历帝立,遥上号曰「思文皇后」;已加谥曰「孝毅襄皇后」。

永历王太后,湖广人;桂端王继妃、永历帝之嫡母也。性慈惠,通大体。上嗣桂王封,进太妃。

丙戌(一六四六)秋九月、粤东闻汀州之变,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等议奉上监国;太妃曰:『儿非治世才,何苦以一朝虚号,涂炭生民!南中、闽中可鉴也』。又告诸大臣曰:『诸臣何患无君,愿更择可者』!群臣固请,乃许之。十一月,闻赣州之变,上仓卒幸梧州。太妃呼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诃其弃逃无固志;诸臣皆伏地引罪。上寻还肇庆。即位,上太妃尊号曰「慈宁皇太后」。

自是,流离奔播,锦衣卫马吉翔尝扈从。五虎之攻吉翔也,太后以吉翔扞掫之劳为缓颊。金堡驳御史吕尔屿疏,遽有「昌宗之宠方新,仁杰之袍何在」云云;太后因是大恶五虎。袁彭年丁母忧,恋位不守制;太后宣敕问:『不守制,是何朝祖训』?彭年窘甚,乃避位。金堡亦于庚寅(一六五○)二月获重谴。堡有直声;五月,高必正、党守素、李元胤朝梧州行在,合辞为请。太后垂帘,上东向;召三帅入对,太后曰:『卿莫认金堡为好人!只「滇封」一事,岂非误国』?诸臣不敢对,而堡亦量移戍地。

辛卯(一六五一)夏四月,殂于田州。五月,葬南宁;上尊谥曰「孝正、庄翼、康圣皇太后」。

马太后,永历帝生母也;家世不可详。上即位,尊为皇太妃。兄之子九功,封镇远伯。

辛卯(一六五一)四月,王太后殂;是冬十月辛亥(初七日),册尊为太后,上徽号曰「昭圣、仁寿皇太后」。生平极流离奔播之厄。后为缅人执送吴三桂,军吏押发赴燕。行次黄茆驿,与王后推軨相望,彼此禁不得语,而各以手示;乃同时扼吭以死。

王后,吴人;父略,尝为粤中郡守,遂家焉。后索闲静。为永明王妃,侍两宫能尽敬礼;总持内政。丙戌(一六四六)冬十一月,册立为后,略封长洲伯。

丁亥(一六四七),上驻武冈;秋七月,我大清兵破宝庆,直趋奉天城下。锦衣卫指挥文安伯马吉翔奉太后及后斩关夜遯,由水道驰入蛮境;会天淫雨,宫女、内竖皆踉跄泥淖中,饥饿无人色,而后则夷然也。戊子(一六四八)春,驻南宁;闰三月,子慈烜生,后出;大赦。初,我大清兵攻桂林,后尝发内储银饷军;不足,则资以簪珥之属。留守大学士瞿式耜妻邵氏,亦出金珠为助;时谓中宫之贤有以召之也。及入安隆,土锉芦帘,几不蔽风雨;浣衣、麤食,倍历有生之厄。

密敕之狱,内臣张福禄、全为国愬于马太后求救;庞天寿等直入宫门,擒二人于坤宁宫外。太后与后稍问之,天寿怒目诃之。狱既具,吉翔、天寿益思所以媚孙可望,以为事涉内官,后必知情,宜废之以截后祸;令其党主事萧尹具疏密陈古来后妃不道诸废立事。后乃泣愬上前曰:『不虞汉家末世之风,见于今日也』!上留中,寝之。

洎入缅,辄以病自哀。咒水祸作,每闻诸家眷属之自尽者,泣谓嫔侍曰:『吾非不能为此;顾以太后在,恐重伤上心也』!寻为缅人所献,中涂与马太后同扼吭死。

又有吉王妃某氏、松滋王妃某氏,于咒水祸作时,自经死(从臣妻女,详「列女」传)。

某嫔者,永历帝之宫嫔也。由安隆入缅,与上相失,入白文选营中;端谨持礼,文选甚致敬焉。比文选降,将挟以北走。嫔闻之,急自散髻,以发结喉死。

鲁监国前妃张氏,会稽人;早岁入宫。王监国后,册为妃;生世子。父国俊,揽权纳贿;尝受鄞降人谢三宾金万两,胁监国必致三宾于枢要而后已。妃闻之,脱簪待罪;监国慰之以免。

及江上师溃,命保定伯毛有伦扈宫眷及世子出海;妃再拜,辞曰:『勿以妾故为王累』!遂手碎磁盘自刭死(或曰被劫北去,中途自刭死)。宫嫔周氏,亦自刎。

张元妃,鄞人;鲁监国入舟山后册立。初以丙戌(一六四六)春入宫;次于会稽,张妃主内政。

毛有伦之奉命扈宫眷、世子自蛟关出海也,期会于舟山;道逢定海总兵张国柱乱兵杀掠,劫宫嫔诸内人去,有伦全军归命。时妃在副舟中,急令舟人鼓棹突前,追兵不及;伏荒岛数日,飘泊至舟山,而监国已入闽,旁皇无所归。吏部尚书张肯堂遣官护之,得过长垣。监国见之流涕,始进册为元妃。在海上者三年,风帆浪楫,莫副山河之容。己丑(一六四九),黄斌卿伏诛,始复入舟山。先是,会稽张妃父国俊豫事;妃叹曰:『是何国家、是何勋戚,而尚欲尔尔乎』!至是,亲族有至者,悉遣之。尝遣使中土,寄书讯其女兄,历叙蛟关之掠、长垣之困、琅琦之溃、健跳之围,操尺组而待命者不知凡几;鬼火以当庭燎,黄蘖以充葛藟,猿鸣龙啸以拟晨鸡,苟延余息,终拟一死以完皎然之躯。

辛卯(一六五一)秋,大清兵以三道入海;监国谓蛟关未能猝渡,亲帅师出捣吴淞。荡湖伯阮进败死;兵臣城下,安洋将军刘世勋议分兵送宫眷出,然后背城一战。妃传谕辞曰:『将军意良厚!然蛎滩鲸背之间,惧为奸人所卖,则张妃之续也。愿得死此净土』!诸臣乃止。城陷,妃整簪服北向拜谢,投井死。义阳王妃杜氏、宫娥张氏,并从之。锦衣指挥王相、内臣刘潮共掌宫事;叹曰:『真国母也,岂可使其遗骸为乱兵所窥』!相与舁巨石填之,即共刎其旁。既而监国谥为「贞妃」;封其井,立碑以祀。

朱氏,鲁王女也;适南安儒士郑哲飞。哲飞殁,扶姑,挈子女依父家;后乃渡台湾依宁靖王术桂。五妃之死也,氏欲从之;宁靖王曰:『姑存子幼,汝何可死』!氏涕泣,奉姑移居,忍饥尽养。年八十余,卒。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毕沅
  《说郛》所辑十二节·何法盛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一百四十一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一一九一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下·袁枢
  卷三十八·高士奇
  庚寅十一月初五日始安事略·瞿元锡
  梁武丁贵嫔传·李延寿
  王建传·欧阳修
  卷二百十三之四·雍正
  卷二百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皇明诗选卷之十三·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绝句高启张羽袁凯王蒙董良史解缙赵羾王恭郭登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郑善夫薛蕙蒋山卿陈沂韩邦靖杨慎严嵩蔡经

  • 攻瑰集补钞·管庭芬

    攻瑰集补钞楼钥西山资国寺野溪清浅度危桥,径策枯筇上紫霄。晓雾暗蒸山寺雨,松风深隐海门潮。浮杯水涨人何在,洗钵池清意已消。又上乐亭台上看,云山万叠更逍遥。题雪窦锦镜桥亭雨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众流。三板放开千丈

  • 志第二十 刑法·房玄龄

    传曰:“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之不可犯,不若礼之不可逾,则昊岁比于牺年,宜有降矣。若夫穹圆肇判,宵貌攸分,流形播其喜怒,禀气彰其善恶,则有自然之理焉。念室后刑,衢樽先惠,将以屏除灾害,引导休和,取譬琴瑟,不忘衔策,拟阳秋之成化,若

  • 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脱脱

        完颜仲元 完颜阿邻 完颜霆 乌古论长寿 完颜佐 石抹仲温 乌古论礼 蒲察阿里 奥屯襄 完颜蒲剌都 夹谷石里哥 术甲臣嘉 纥石烈桓端 完颜阿里不孙 完颜铁哥 纳兰胡鲁剌   完颜仲元,本姓郭氏,中都人。大安

  • ●卷四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四月十六日壬子,尽二十九日乙丑。   蔡京移衡州安置童贯郴州安置蔡攸永州安置。   臣寮上言窃惟国家承祖宗积累之盛比年以来国用匮乏海内空虚细民愁苦盗贼纵横金人乘中国无备辄以数

  • ●卷五 冢庙第四·徐时栋

    由定海航海而西南,是为宁波之鄞,其东南四十有五里,有隐学之山,是实维偃王之墓。一曰是其初尝居之。唐代宗之季,王孙浩是来明州,是拓前规,以修王墓。王之子孙以先王之墓在越,多家于越,是立庙以祀先王,浙是以多王庙。在杭于潜之西

  • 卷之三十四·佚名

    成化二年九月己巳朔升五军营把总武成后卫指挥佥事周海三千营把总彭城卫指挥佥事祝瑄俱署都指挥佥事掌理中军提调操练○中都副留守王昶疾不任事命其子俭代父原职德州卫指挥佥事○宁夏副总兵张营奏今年七月内有女子自虏

  • 第五十一卷清光绪·缪荃孙

    光绪元年正月甲辰,允李宗羲奏请,劝谕两淮商贩捐助工赈。三月己亥,刘坤一、吴元炳奏:苏、浙两省购买洋铜实需铜价,如数请抵军饷。下部知之。己酉,刘坤一奏江北漕粮改由海运章程。下部知之。四月戊辰,刘坤一奏请仍豁高淳县浮粮

  • 第二十二卷 清光绪宣统·缪荃孙

    督 抚 两江总督兼南洋钦差大臣 统辖南河兼理两盐漕事务刘坤一 湖南新宁人。廪贡。光绪元年二月六月,任署两江总督。十月卸。沈葆桢 福建侯官人,丁未进士。光绪元年四月十八授,十月甲申任。四年三月给假,五月回任

  • 刘日方传·魏徵

    刘日方,博陵望都人。 父亲孟良,大司农。 随魏武入关,北周太祖授他为东梁州刺史。 刘日方生性狡猾,有奸术。 北周武帝时,因他是功臣之子,而入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继位后,他凭着技艺和奸佞而被宣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

  • 王建及传·欧阳修

    王建及,许州人。年少时跟随李罕之归晋,当匡卫指挥使。梁、晋柏乡之战,在高阝邑野河上相峙,镇、定兵扼守河桥,梁兵攻得很急。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快要失败,对建及说:“桥如果被梁夺去,我军就危险了,怎么办呢?”建及选二百人驰

  • 能言第四十·桓宽

    大夫曰:“盲者口能言白黑,而无目以别之。儒者口能言治乱,而无能以行之。夫坐言不行,则牧童兼乌获之力,蓬头苞尧、舜之德。故使言而近,则儒者何患于治乱,而盲人何患于白黑哉?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故卑而言高,能言而不能行者,君子

  • 榕村语录卷十六·李光地

    春秋二责当丧以朝礼晋其狄乎曰晋处父如介葛卢倪黎来之比耳【自记 文公二年】文不书八月雨后时也僖书六月雨及时也【自记 文公二年】跻僖公汪氏説斟酌于情理间极不可易盖惟兄弟同庙而意欲跻僖故迟迟作主者议未定也夫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章 治大国·林语堂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语译治大国好像烹小鱼不能常常翻动,常常翻动小鱼就会破碎;不可以朝令夕改,过于多事,否则人民不堪其扰,便会

  • 卷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       婺源江永撰養老   嘉禮十三補凡養老五帝憲【憲法也養之為法其德行】三王有乞言【有讀為又又從之求善言可施行也】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后

  • 春秋説卷三·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桓公上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位天位也有天徳者可以居之君初嗣位称子逾年改元行即位之礼而后称公重居正之始也鼎之象曰君子以正位凝命位得其正则行之于身布之于国无一不得其正而天命为可凝隠公以摄自诡非正

  • 第十一卷·佚名

    悉地王真言品第十五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是不空悉地王真言三昧耶。若有有情。受持读诵不空罥索心王母陀罗尼真言三昧耶者。应当受持读诵是悉地王真言三昧耶。则得一切不空罥索悉地王陀罗尼真言成就三

  • 钦定礼记义疏·乾隆

    《礼记》研究著作。清乾隆皇帝敕修,八十二卷,其中阐释四十九篇《礼记》的正文七十七卷,附载图集五卷。该书的特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编广摭群言,于郊、社、乐、舞、裘、冕、车、旗、尊、彝、圭、鬯、燕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