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説卷六

宋 洪咨夔 撰

庄公二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君弑而贼讨也连称管至父弑襄公而书无知弑主弑谋者也无知以虐于雍廪见杀而书齐人杀夫人得而杀之也所以伸齐臣子之心也州吁无知弑立逾年不成乎为君而以贼讨乱臣贼子何所利而动于恶哉

公及齐大夫盟于蔇

以徳报徳以直报怨鲁有大怨于齐不知报管仲召忽所以奉公子纠来奔信其不吾仇也鲁果欲纳纠以定齐抚机即如矢注何容更有拟议而徐行救焚方且与齐诸大夫为蔇之盟诸大夫托盟以缓其师坐失机会于交臂之顷纠小白得失胜负之所由判也昔尚父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人已与争营丘矣公固无足责孰谓管仲为子纠谋而不及此

夏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

国人之心属小白不属纠故以小白繋之齐以纳纠繋之公纳者不受之词入者不顺之词以王法绳之阋墙争国其为不义均尔然叔牙奉小白奔于未乱之前夷吾奉子纠奔于已乱之后奔于未乱之前者其谋定奔于已乱之后者其虑扰故小白之入由巳子纠之纳由人纠与小白之傅皆天下士而一着轻重之间一枰之胜负以决其可忽乎

秋七月丁酉齐襄公

桓公方与衞战而防宣公之今齐鲁之兵未解严而会襄公之不以师废礼也然雠人之亦可以弗会矣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干时我师败绩

机者时之会也见弹求鸮于时为早兎过矢于时为后襄公弑于冬公春盟而夏纳纠善乗机者如是乎以小白之器能辅以叔牙之智一号令间精采立变而人心定矣人心既定而后为是战不败何待书及书战书败不书公为公讳也无妄之徃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周公之诛管蔡为其得罪于宗庙社稷故也纠与小白等公子耳譬之逐鹿谁无得心而必欲杀之以絶后虑周公以公桓公以私公则人道立私则天常灭王伯界限正在此况郑庄克段措心诚惨而糊其口于四方犹不置段于必死生窦之杀惨于郑庄矣宋殇忌冯之在郑前后凡几战郑终防冯而纳之国鲁始欲纳纠终不能防乃使齐人取诸吾懐而杀之庸弱一至此乎齐五公子之争鲁子般之祸皆一念兆之矣其曰齐人分其罪于国人也管仲召忽同傅子纠忽死正也仲生权也身抱伯王之畧不肯没没与自经沟渎者齿是以忍辱而相其雠使仲不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掩前耻则亦求生害仁者也观取子纠杀之之辞仲不得不任其责

冬浚洙

壮直之志难夺虚防之气易挫齐之伐干时之战公非不鋭一有折衂嗒然自丧如霜后菰蒲披靡萧飒无一防自振之意子纠我所主胁于请讨之语而杀之退而浚洙以限戎马之突若不能一朝安者何是气前之盈而今之索也人心国势茍无可恃之实金汤奚益哉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终吉人能于颠顿摧拉之中知所戒惧则去危就安易败为胜特一转之机尔公父仇不报母非不闲骏弱便儇人不比数盟纳子纠而小白先入战于干时而我师败绩齐人声言讨纠不得而违也志夺气丧亟浚洙以自固公于是乎困矣困则戒惧之心生衣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必以信小大之狱必以情凡讨于国中者非复前日之狂剽也长勺之战遂收败齐之功且自是连败宋师设诈取胜虽非所尚而鲁抱大辱列国方蔑视如粪朽其所以能撑压拄颓者犹幸其有此也公能无忘前挫熟思后图国其庶几乎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宋闵不义迫宿而迁之宿自是不复见则国寻灭矣迁有灭之形而未遽灭无辞以灭之托迁以自文也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忿兵未有不败者齐忿前败宋忿前侵合师为郎之次而不亟进其心非有所歉必有所疑疑者事之贼公于是乗宋不整而败之齐师乃还忿狠以逞威迟疑以丧功意是时夷吾虽相犹以未信尼之不力欤然齐自是不复仇鲁春秋于长勺乗丘及鄑之战皆书公败某师固讥其以诈取胜而鲁气少圣人抑张之也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蜉蝣出阴训狐啸夜可以观阴阳消长之候昔熊绎僻在荆山盖乎其防也厥后寖雄长江汉敢仇大邦采芑南征虽尝来威而中国多故益得跳踉倔强于一隅侈然有坎蛙自尊之心蔡郑惧而会邓咄咄不可御至是遂败蔡师献舞不能死国俘虏而归狼贪虎暴目空诸夏而天眷中国已植小白于齐矣楚本祝融之后以僭王狄之故荆以州举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是役假谭立威以撼列国齐有一狼将羣羊之志夫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弗为者三王之举也伯者首以快恩仇为心规模狭矣谭公维私与齐有葛过谭不礼既立不贺罪设当问何至遽灭灭以释憾盖出于作恶之私私忿一动肝胆之间森然白刄于此能自惩以还其和非有克已之学不能也春秋灭国三十六此实开其端灭以着齐之不义子以着谭之无罪奔以着谭子之不死社稷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凡书败某师以谲胜也齐三鼓而后进宋未陈而已薄公子偃蒙皋比窃出而先犯皆谲也春秋王者之事阴谋诡道而取胜岂所贵哉然两军相向呼吸胜败国之安危繋焉不鼓不成列卒以身辱而国危者又乌足以语权

秋宋大水

宋告鲁吊故书公连败来侵之师仇怨方棘不废吊灾恤怜之义与兵交而防同意茍能充之天下为公矣

冬王姬归于齐

王姬归于襄我忘雠而主之故书逆书筑馆其辞详今归于桓不主我而过我其辞畧桓公率诸侯以尊王室岂无内徳之助然肃雍之车过于我而齐之逆者不以名著观俟我堂着之刺亲迎礼废已久习俗移人贤者固不免也【按左传有齐侯来逆共姬之文杜预云不书齐侯逆不见公也原文以不书齐侯来逆遂谓亲迎礼废殊为失考】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纪之五庙尚托酅以存纪侯去国而卒故叔姬归奉垂絶之祀泉水思归宁不得载驰欲归唁不可今不归鲁而归酅合于礼矣鲁为礼义之国耳目濡染志尚贞洁疾风劲草凛然烈丈夫之风疾驱于通道大都者能不愧死故春秋书此以励薄俗而劝节妇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孔父义形于色仇牧不畏彊御凛然大节以死殉君虽死犹生也宋三十年间再罹非常之祸其端皆兆于怒骂戏笑之顷履霜坚氷积渐所致也督弑殇公诸国取赂而定华氏督既相庄又相闵身负大恶不失再世之富贵乱臣贼子安得不相视而动心蒙泽之变督罪方讨庄闵之保奸匿恶是自取祸也

冬十月宋万出奔陈

陈受弑君之贼故书出奔陈得赂而后万醢故不书讨贼

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三代有伯而无伯西伯戡黎征伐得而専召伯听讼政刑得而决皆奉天子之命行之用能统合诸侯一徳以尊天子周衰王室不命伯齐衞胥命于蒲以伯自相命而列国不与至桓遂私伯矣夫会不可废也而恶私会盟不可已也而恶私盟伯不可无也而恶私伯命伯者王私伯者伯伯主假王者之事以行其私盖王道之莠也北杏平宋之会列国骇其所未见皆以微者从桓方引而进之不暇校自是王者之迹絶望于天下后世矣是知伯者有功于一时得罪于万世

夏六月齐人灭遂

齐桓一出而灭两国非义也北杏之会诸侯以微者从未暇问而问遂人不至之罪所以胁诸侯惟我之听不我听则遂之视矣伯业之规模定于此夷吾伯齐始于作内政以寓军令出则为节制之师前灭谭犹用大众今灭遂将卑而师少自是凡伐国皆不称师最后伐厉称师者救徐故也而夷吾亦卒矣王以徳强伯以兵强竒正无穷以少敌众是之谓胜兵故技击不如节制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曹沬之盟桓公管仲非诚于为信也信鲁以牢笼诸侯也北杏之会遂且不至何能保大国之必我从鲁敢于刼盟意犹轻齐盟而背之其势必称兵以相向齐幸而胜尚可以伯不幸如长勺之败则诸侯相视解体伯不可图矣屈于一国之下伸于列国之上图伯之术莫妙于此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制事有义处事有权伐宋之役单伯后至鲁盖有权度矣北杏之会伯业造端人心骇所未见而宋背之谓宋为非则前是未闻有伯何得遽听命谓宋为是则齐欲招懐逺股肱王室何得不听命是非之间未容立判故会伐于既伐之后以待其定中乎权矣况宋鲁自是不交兵寡怨之道也故春秋不再举会伐之国

秋七月荆入蔡

十年荆以蔡侯献舞归十三年蔡人会北杏倚齐以自固也今荆复入其国都蔡之不惩不戒固冦之招而楚文敢为不道以陵蔑齐之与国其桓公之外忧欤未几会鄄者再宋衞陈郑莫不至同舟遇风之势成矣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衞侯郑伯于鄄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会于鄄

鄄再会而不盟诸侯与伯之心翕翕有成矣前是盟会陈在衞下今进而班衞上夫予夺黜陟天子驭臣之柄人臣安得而専之自宋庄伐郑已尝升降蔡衞之班故伯者假此以行其权使陈诚有足进诏诸王而进之公其劝惩岂不足为伯业之助惜乎其效尤也

夏夫人姜氏如齐

襄桓易世夫人非归宁而如齐果为何事齐知惩往以礼为坊则弗之受矣

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郑人侵宋

宋有憾于附庸之郳齐为之伐小以快私忿序齐于宋之下非伯讨也宋方伐郳郑已侵宋举动一差随会随叛伯主其审处事机以深服列国之心哉

冬十月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衞人伐郑秋荆伐郑

郑为畿内诸侯而与楚接伯主之所必争得郑则可以屏周而扞楚失郑则荆蛮迫而王室震矣蔡郑惧楚而会邓未几蔡为楚禽郑安得不恐今兹三国伐郑楚亦伐郑争郑实兆于此而郑以介居大国每首防两端视强而从之是役宋以报前侵主兵故序齐上郑突之反覆不常齐盖未有以大服其心也而荆之势且日强矣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衞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北杏以来伯图方兴而人心未一故伐郳伐郑宋犹序齐上至此同盟为九合之始始无一不惟伯之从矣春秋王者之事伯非所乐也天下无伯则王室之权散在于诸侯而不能相一天无二日犹故也天下有伯则王室之权尽禅于伯主日月无光爝火擅明矣后世伯府之为天下祸职此之阶盟幽以同书见诸侯同心于从伯而会不书公公疑于从也夏商以来岂无衰世而未尝有伯有伯则无王矣鲁秉周礼其可轻从茍同哉此鲁所以为近道

邾子克卒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三章·佚名
  卷二十一 要略·刘安
  第十三章 13·辜鸿铭
  卷十一·冯复京
  礼记析疑卷四十三·方苞
  卷二十三·黄伦
  卷二十五·沈廷芳
  卷二十四·魏了翁
  刻周礼全经释原防·柯尚迁
  赏刑第十七·商鞅
  一个人的生活·梁漱溟
  卷七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弘明集卷第七·僧祐
  第五十五卷·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幕·老舍

    时间 “北伐”时期。地点 北京某胡同,秦伯仁家内。人物 顾师孟 秦伯仁 周文明 程海兰 于默芳 秦二利秦大章 秦赵氏 秦汉媛 邱立本 曾墨侠 秦仲义田铁根 秦叔礼〔幕启:到了“北伐”时期,秦伯仁已五十多岁了

  • 宋词三百首(2)·朱祖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都督府二(都督同知)   ◆都督同知   大都督同知何文輝傳   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陳質傳(忠節錄)   鳳陽守將都督同知孫岳傳(忠節錄)   右軍都督同知韓觀傳   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贈涇國公謚襄敏陳公亨神道碑(金

  • 后汉光武皇帝纪四卷第四·袁宏

      二年(丙戌、二六)  春正月甲子朔,日有蚀之。本志曰〔一〕:“日者阳精,人君之象也。君道亏,故日为之蚀。诸侯顺从,则为王者。诸侯专权,则疑在日〔二〕。于是在危十度〔三〕,齐之分野,张步未宾之应也。” 〔一〕

  • 南安王元桢传·李延寿

    南安王元桢,是皇兴二年(468)所封的。孝文帝时,累迁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元桢性情忠厚谨慎。他母亲病危时,他悲伤异常,于是有白雉来停歇在门前。皇帝知道以后十分感动,赐给他千匹帛加以奖赏。召他前往讲习武艺,在皇信

  • 王文统传·宋濂

    王文统字以道,益都人。少时读讲权谋的书,好以言词打动人。到处拜访诸侯,都没有见到。于是去见李..,..和他谈话后大喜,即留置于幕府中,并要求自己儿子彦简以文统为师。文统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因此,有关军事行动的事,也都由

  • 李植传·张廷玉

    李植,字汝培。父亲承武,从大同移居江都,官至福建布政使。李植万历十五年(1587)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御史。十年冬,张居正死,冯保还在当道,其党徒锦衣指挥同知徐爵居在禁中,阅览奏章,起草诏书如旧。张居正的党徒都依靠徐爵与冯保

  • 二十三年·佚名

    (丁卯)二十三年清乾隆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卯,上具冕服,詣仁政殿庭,率百官,進箋陳賀于大王大妃殿,以慈殿周甲慶也。○下勸農綸音,飭八道道臣及兩都留守。1月2日○壬辰,掌令洪得厚,持平李長夏,以疏批幷引避,校理韓光會陳箚,請罷

  • 卷十五·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五僖公【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之兄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周【惠王十八年鲁僖公八年惠王崩子襄王立】郑【文公十四年鲁僖公三十二年文公卒子穆公兰立】齐【桓公二十七年鲁僖公十七年桓公卒寺人

  • 司隶/庭氏·佚名

    司隶掌管有关五隶官之法,辨别他们的衣服、器物,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率领五隶官属下的隶民追捕盗贼,从事国都中低贱的事,为百官积聚所需用的器具,凡拘执罪人的事(都用他们去干]。王国有祭祀、接待宾客或丧事,役使隶民从事繁

  •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李遵勖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   惟大雄之阐教也。以清净为宗。慈悲救世。解烦恼之苦缚。启方便之化门。安住雪山。始阶于西域。飞行汉殿。遂通于东旦。彼土得道。何可胜言。此方承流。于是乎在。虽阴魔时

  • 致汉院员生书·太虚

    前因院务主任因病辞职他去,所有院务主任一职,应即取销。分请遍能法师为教务主任,主持教务;常恩法师为事务主任,主持事务。其他教务、事务各员,就留院者协力维持。维藏文重要,已去函喇嘛,速即请还,酌加供养,俾能尽职。学生并为一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二·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生彼西方。为过去心生现在心生未来心生。若过去心生。过去心已灭。不可言生。若未来心生。未来心未至。如何说生。若现在心生。现在心不住。复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劝生西方耶

  • 榕城考古略·林枫

    清代林枫编写的乡土志,三卷。为福州乡土志,原来未刊,各地图书馆抄藏甚少,有福建省图书馆本、福建师大图书馆本。1980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曾组织校点,内部刊行。2001年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新整理出版,林枫后裔林贤光

  • 说唐全传·佚名

    《说唐全传》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是《说唐演义全传》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的合本。撰人不详。书首有如莲居士乾隆元年(1736年)序文,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刊本。这部小说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

  • 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

    清代阎若璩撰。阎若璩曾读东晋梅赜所传 《古文尚书》,即怀疑其为伪作,深入研究达30余年,著成 《尚书古文疏证》,全书8卷。《尚书》 经过秦 “焚书坑儒” 以后,流传有两个版本,原传《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16篇,汉代以后

  • 善乐长者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