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
──十四年十一月在名古屋市政会讲──
今天得到有名之名古屋市,又得到市议会来与诸君聚谈,荣幸何似!而见诸君之踊跃欢幸,则又征诸君对于佛法之精进。未讲佛法与吾人之关系以前,且先谈佛法大旨:
佛法是觉悟的而非迷昧的,是平等的而非阶级的,是慈悲的而非暴厉的。以正觉之智慧,与平等之大悲,为佛教根本精神,发而为救世利人之事业,此为学佛者之正当生活。佛法建立于正觉、大悲上,故其施设亦不离正觉、大悲。吾人生于人世,当谋人世幸福,人世的幸福,当于正觉、大悲中求。
夫人之所以为人,即有超过非人之特点,即佛教所谓之大智大悲。故忿争、愚痴之心,非人类所应有。人能本此超非人之特性而行,则不良之行为可以除,人类得以安宁,而人格亦以完备。佛法中首先戒杀,以残杀有失人德,人能不杀,则人世间之战争可弭。然而人生之保持者为衣食住,而人世之攘夺者亦唯衣食住,当知衣食住三,各有分齐,不可以强盗之手段而侵夺之。各安其分,勿事争执,此佛法所以有不盗之戒。以之而行,则人格之安宁,得子孙之继续;盖人伦存于夫妇之道,此我佛之所以戒邪淫也。人各有志、有心、有思想,彼此不知而能表现其志其心其思想者为言论,故所发之言不可虚妄,此佛法谓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此之四戒,为佛法人乘正宗,此吾人之所当注意,盼诸君实行之,而高尚之人格可以养成。但人以食色为性,若不克除其贪心、嗔忿争斗心,则发必扰乱社会。最先尤应戒除痴邪心,而后方可去种种过恶,恶既除,善斯生,此即佛法与吾人做人之标准,亦佛法与吾人之现在关系也。
人格既成矣,而人生不过百年,纵可一生幸福,亦是转眼空花,所谓幸福,等于痴人说梦。能与吾人以究竟幸福者,唯我佛法。立吾人之真生命,非父母所生,亦非现在而有,所谓前前际,后后际,无始无终,而现在生存之色身,殆业力之暂现耳。若能豁通三际,则人生之大可以证,而真正究竟之幸福以之得。然以心若猿猴之人类,更以外境之牵缠,引发业力,以之而变化流动──所谓眼随色转,耳随声转──,傥无主宰于其中,则危险滋生,而真人生之幸福亦不可得。佛法有救脱此危险之方,曰一句弥陀,染念俱净,能行斯坐斯而念到无所念,与弥陀之愿力相接触,引生万善、脱离众苦、而人生之究竟幸福以之永存!
以此观之,佛法能与吾人以道德之标准,永久之幸福,于过去现在未来获福无量;祝诸君精进,获此无量之福!(满智记)(见海刊六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评花草有灵·太虚 卷之十六·铁壁慧机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雪关智訚 卷一百一十八(竺法护译)·佚名 卷第一·佚名 释氏稽古略卷三·觉岸 佛说九横经·佚名 卷之二十·即非如一 卷第二十三(第四诵之三)·佚名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佛说人仙经·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五卷·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二十九、非风非幡·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