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易数
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无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不易者也。
三五以变错综其数
有一物,必有上下,有左右,有前后,有首尾,有背面,有内外,有表里,故有一必有二,故曰「一生二」,有上下、左右、首尾、前后、表里、则必有中,中与两端则为三矣,故曰「二生三」。故太极不得不判为两仪。两仪之分,天地既位,则人在其中矣。
学说
欲明明德于天下,是入大学的标的。格物致知是下手处。《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况非圣人,岂有自任私智而能进学者?然往哲之言,因时乘理,其指不一。方册所载,又有正伪纯疵,若不能择,则是泛观。欲取决于师友,师友之言亦不一,又有是非当否,若不能择,则是泛从。
《论语》说
恶与过不同,恶可以遽免,过不可以遽免。贤如遽伯玉,欲寡其过而未能,圣如夫子,犹曰「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况学者岂可遽责其无过哉?至于邪恶所在,则君子之所甚疾,是不可毫发存而斯须犯者也。
无志则不能学,不学则不知道。
德之在人,固不可皆责其全,下焉又不必其三。苟有一焉,即德也。一德之中亦不必其全,苟其性质之中有微善小美之可取而近于一者,亦其德也。苟能据之而不失,亦必日积日进,日着日盛,日广日大矣。惟其不能据也,故其所能者,亦且日失日丧矣。......故夫子诲之以「据于德」。
常人固未可望之以仁,然亦岂皆顽然而不仁?圣人之所为,常人固不能尽为,然亦有为之者。圣人之所不为,常人固不能皆不为,然亦有不为者。于其为圣人之所为与不为圣人之所不为者观之,则皆受天地之中,根一心之灵,而不能泯灭者也。使能于其所不能泯灭者而充之,则仁岂远乎哉?......故夫子诲之以「依于仁」。
艺者天下之所用,人之所不能不习者也。游于其间,固无害其志道、据德、依仁,而其道、其德、其仁亦于是而有可见矣。故曰「游于艺」。
猜你喜欢 商书·说命上·佚名 卷四·韩婴 榕村语録卷五·李光地 泾野子内篇卷二十六·吕柟 交友篇 第十九 凡二十四条·范立本 孟子集疏卷一·蔡模 绪论 序文·林语堂 尚书稗疏卷一·王夫之 卷三十二·康熙 孟秋纪第七·吕不韦 三十七品第九·佚名 卷下·佚名 为 续 明 书·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