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二

纪年

熙宗孝成皇帝四

【乙丑】皇统五年春正月复教坊

凡乐工二百有五人

创屯田军【按通监纲目书於天眷三年】

凡女直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知播种春秋量给衣焉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

凡官田之所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有之多至六万余亩人皆筑垒於村落间

秋七月大旱飞蝗蔽日诏蠲民租【按是年旱蝗金史五行志不书】时有蒙古之扰又有旱荒之忧民不聊生

颁行皇统新律千余条

新律之行大抵依仿宋律其间亦间有创立者如殴妻至死非用器刃者不加刑他率类此徒自一年至五年杖自二十至二百皆以荆决臀仍拘役之使之杂作唯僧尼犯奸及强盗不论得财不得财并处死与古制异大槩国法严酷北人官汉地者皆置通事【即译语官也】舞法尤甚上下轻重皆出其手权招纳贿二三年间皆致钜富民俗苦之有尼楚赫大王者以战多贵显而不谙民事常留守燕京有民数十家负富僧金六七万缗不肯偿僧诵言将欲申诉逋者大恐相率赂通事祈缓之通事曰汝辈所负不赀今虽稍迁延终不能苟免倘能厚谢我能为汝等置僧於死衆皆欣然许诺僧既陈牒跪听命通事潜易他纸译言曰久旱不雨僧欲焚身动天以苏百姓尼楚赫笑即书牒尾称赛因者再庭下已有牵拢官二十辈驱之出僧莫测所以扣之则曰赛音好也状行矣须臾出郭则逋者已先期积薪拥僧於上四面举火僧号呼称寃求脱竟以焚死

九月河决李固渡漂居民五千余家诏起曹单拱亳及应天五郡民修之【按是年河决金史河渠志不书】

民有地一顷者出一夫不及者助夫之费凡役二万四千夫五十四日而毕

【丙寅】皇统六年春三月上以上都会宁府旧内太狭才如郡治遂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

规模虽仿汴京然仅得十之二三而已

夏左副元帅萨里罕以罪诛【按金史本纪海陵天德二年五月以左副元帅萨里罕为行台尚书左丞相元帅如故十月使使杀行台左丞相左副元帅萨里罕於汴此云萨里罕以皇统六年诛误也】

达兰既死或言其尝与通谋故也

女直万户呼沙呼北攻蒙古粮尽而还为蒙古所袭至上京之西北大败於海岭【按此条已见於天眷元年盖一事而复见也又考此书载熙宗时用兵蒙古始於天会十三年至皇统七年始及蒙古平首尾十三年其胜负自当非一通监纲目於天会十三年书伐蒙古於天眷元年书呼沙呼伐蒙古败於海岭於皇统七年书及蒙古平盖即采之此书而是年一条擉不载盖亦以其重复而削之未必他有所据也】

用兵粮道有三一者屯戍二者出疆三者临敌金俱失之一者屯戍则各人自营田以供岁计无田者每人一月给粟七?或折米四?五升余无分毫所得此屯戍之失计也二者出疆因粮於敌不计远近每人借支一月粮计米四?五升其人既负重甲又为粮累或贱售於人或弃驴马或督之行速则掷於路由是饥馑不行相结逃窜敌或清野离散可待此出疆之失计也三者临敌并无火头负米自造食罢而出既出更无供馈或出营之久或战罢而归或伤重困倦有能造饭者有不能造饭者此临敌之失计也三者俱失蒙古不毛之役讵能久处乎

蒙古国其人长八尺捕生麋鹿食之其目能视数十里秋毫皆见盖不食烟火故眼明也与大金隔一江尝渡江之南为寇御之则返终无如之何者

【丁卯】皇统七年春宋遣使沈昭远来贺上生辰

盖帝以七夕为生日也贺礼金茶器千两银酒器万两锦绮千疋贺正旦礼物亦如之盖生辰使亦以正月至不欲使人两至也【按周密齐东野语载金宋贺正旦生辰有起发使副之费正使五百贯银币各一百两匹副使四百贯银币各一百两匹又有公使茗药等钱上节银各五十两绢十疋中节银绢各十两疋下节各五两疋又有朝辞回程宣赐等费当时使宋贺正旦生辰以一时至不使两遣使者所以省劳费也然以交聘表考之金於宋正旦生辰皆两遣使至大定时宋於金正旦生辰亦两遣使此所言乃皇统时法也】

金将帅生朝皆择佳辰尼雅满以正旦乌绅以元夕伊勒们以上已熙宗以七夕其他如重午重九中秋中元下元四月八日皆然

秋九月帝猎於隂山之北遂至云中府

冬十月帝复归上京

帝遣使挟相士下两河诸路选民间室女十三以上二十以下者得四十人

十二月及蒙古国平

初达兰既诛其子双和尔图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乌珠自将中原所教神臂弓手八万

人讨之连年不能克皇统之六年八月复遣萧保夀努与之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部长实喇贝勒为莽布国主至是始和岁遗甚厚於是实喇贝勒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大金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都元帅乌珠薨【按金史本纪皇统七年九月以都元帅宗弼为太师领三省事八年八月戊戌宗弼进太祖实録十月太师领三省事都元帅越国王宗弼薨此书乌珠之薨於皇统七年与史不合】乌珠且薨时谓其属曰南宋军势强甚宜益加和好十数年後南军衰老然後图之

【戊戌】皇统八年夏四月中京小雨大雷羣犬数十争赴土河而死所可救者才二三而已【按此事金史五行志不书】

帝之望国崖避暑

五月汴都太康县一夕大雷雨水龟亘数十里大小不等四足卦文皆具【按此事金史五行志不书】

秋九月帝遣亷访使萧裕徧至诸路询民间自郡守以下皆究其治状而陞黜之

冬十一月以故宋王宗干之子岐王亮为左丞相【按据此海陵尝封岐王桯史亦云金帝亮未篡位时封岐王而金史海陵本纪失戟】而杀其弟胙王元【一名常胜】及皇后费摩氏【按金史杀胙王及皇后皆在皇统九年】

时亮包藏窥伺之意胙王元者徽宗次子帝之弟也时太子未立以次当立【按原书云胙王元者大祖之孙也时太子未立元居嫡长以次当立考元乃徽宗次子不得云嫡长且元之所以有次立之理者以其为徽宗之子熙宗之弟若但云太祖之孙则其人非一何以晃元为当立乎今改正】亮欲先除去以为已计因河南兵叛有妄称皇弟者亮诬元以语相符合并诬阿林达兰塔斯等【按阿林达兰皆邓王奭之子太祖之曾孙塔斯为护卫将军尝以亮逆谋告费摩后】实相连结乃譛於帝悉置之重法皇后费摩氏帝所积怒遂亦杀之国人皆谓帝淫於用刑不知由亮之所陷也亮颇能矫情饰貌欺世盗名故窃弄权柄害及宗党如此

【己巳】皇统九年春三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隂云蔽之不见黄头女直三千人叛遣右都监博索讨平之

黄头女直者皆山居号哈斯罕河西亦有之有八馆在黄河东时皆属金与粟城五花城隔河相近三城八馆旧属契丹今属西夏初约夏人兵取关中许以三城八馆归之後背其约仍取八馆而三城在河西屡攻不能得今此哈斯罕乃黄头女直非河西也其人戅朴勇鸷不能别死生每出战皆被以重札令前驱谓之硬军後役之益苛廪给既少遇掠所得复夺之黄头不胜忿遂叛

冬十二月丁巳【按原书不书日今据金史补】左丞相岐王亮弑帝帝平日嗜杀晚年尤暴宗族大臣皆惧不免相与约结以伺其间是夜亮入帝寝所先收其兵械然後数其罪弑之

亮以岐王充燕京留守时在外诸王召之同谋亮潜往上京入驸马宅与燕赵诸王谋废立驸马曰有一人可同谋乃内侍兴国奴也此人好犀带并岐王照夜白马惠之必从遂依其计兴国奴果大喜先往宫候帝寝匿其弓剑又亲往皇城东门谓守门使者齐芬嘉里等曰上诏诸王议事可开门既而驸马及诸王相次入宫中灯烛如昼诸王持剑直入帐前帝方熟寝诸王叱曰无道之君匹夫耳可速斩之言讫而劔落帝惊觉而起见诸王在前曰兴国奴何在兴国奴未及应帝已中数刃叹曰我何罪汝等悖逆如是耶良久而絶驸马以衾裹其屍【按金史熙宗纪皇统九年五月出太保领三省事亮领行台尚书省九月以领行台尚书省事亮为平章政事海陵本纪出领行台尚书省至良乡召还是亮之还出於帝命非诸王召之而私还也又考海陵纪自熙宗即位亮自以太祖孙怀觊觎其逆谋固已久矣其出领行台即与萧裕定谋初非诸王先欲弑帝而召之同谋也又考海陵纪海陵所与谋逆者乃唐古辨乘德乌达诸人既弑帝而奉海陵乃诈以熙宗命召大臣遂杀曹王宗敏左丞相宗贤又不闻有请王与之同逆也此所言情事考之於史皆不合】

戊午【弑帝之诘旦○按原书作甲午考是月已酉朔不得有甲午据金史熙宗被弑实在丁巳日其明日乃戊午也今改正】宗族大臣未知所立乃推尚书左丞相岐王亮好学知书遂立以为帝

诸王环立榻前薄晓诸官成班诸王与驸马共立亮为主萧玉仗剑谓衆曰主上暴薨岐王仁孝可以治国故立为君今岐王已陞殿汝等何不拜衆皆拜亮遂即位改元赦天下以兴国奴为四道总管改复姓名梁汉臣【按金史逆臣传大兴国後赐名邦基不言复姓名梁汉臣参考诸书大兴国与梁汉臣实为二人此书误合而一之盖大为渤海姓兴国必渤海人而此书与炀王江上録皆言汉臣本宋内侍为金所掠金史兴国传言世宗即位废於家後被磔死而通监纲目言海陵渡江不克斩梁汉臣核其事迹无一相合则其为二人明甚又按大兴国传兴国弑熙宗拜为广宁尹阶金紫光禄大夫此云为四道总管者亦妄也】萧玉又奏曰臣请按行境内以镇压不从者四十六日徧境内而回除萧玉东京留守【按金史海陵纪秉德等既弑熙宗未有所属呼图克曰昨者议立平章今复何疑乃奉海陵坐皆拜称万岁诈以熙宗命召大臣是海陵既立宗室大臣乃至初非宗室大臣立之也此所言情事与史殊异又按金史萧玉本尚书省译史海陵既立萧裕教其上变构杀诸王以此获任用而不言其预弑逆之事而海陵纪备言同逆六人初无萧玉此所言仗剑立岐王者即呼图克而此书误以为玉也又萧玉自尚书省译史即为礼部尚书呼图克为都点检会宁牧至尚书封王亦皆未尝为东京留守也】

亮追废帝为东昏王世宗大定初改諡曰武灵皇帝庙号闵宗十九年增諡宏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庙号熙宗

熙宗自为童时聪悟絶伦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国儒士教之遂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奕棋象戏即位以来左右儒臣谄谀成风禁卫尊严後宫盛色而旧日元勲将相多所疎摈渐致骨肉之间邪心顿起太宗之长子宋王宗盘次曰兖王宗隽【按金史兖王宗隽乃太祖子非太宗次子也】次曰虞王宗英滕王宗伟皆相继受诛武元初起兵时其主兵者曰晋王宗维【按金史作宗翰】乃武元从兄之子所谓尼雅满也其主谋者曰陈王希尹武元疏族於属为子所谓乌绅也又其次曰鲁国王昌武元之从弟所谓达兰也【按达兰名昌金史阙载】又其次曰萨里罕为左副元帅不知其族疏近自熙宗淫刑肆虐疑似滥诛尼雅满首罢兵柄愤悒而亡余皆不免族?而太祖太宗子孙诛戮殆尽矣岐王肆逆岂其报应之理固当然哉熙宗既杀亮以其为刑余之人不令入庙其後世宗升之庙位熙宗在位凡十五年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下·李纲
  后叙·顾炎武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四·杨士奇
  路史卷二·罗泌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江上遗闻·沈涛
  绎史卷二十二·马骕
  列传卷第三十二 高丽史一百十九·郑麟趾
  ●碑传选集目录·钱仪吉
  殷孝祖传·沈约
  卷二百三十八·杨士奇
  齐纪四 世祖武皇帝下永明十一年(癸酉、493)·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召衅·许自昌

    【缑山月】〔生上〕忠信涉波涛。行矣莫徒劳。似孤云无定鹤辞巢。盼梁山在望。乡关在念。转自牢骚。〔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霄。障泥未解玉騘骄。东风泪零多少。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

  • 二集卷六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六十古今体一百五首【丙子一】丙子元旦协纪辰元新入岁占风方面正宜时金门启祚临黄道玉殿朝正有析支五福锡民钦扆负九歌颁政慎衣垂小康蒙业遑云久日励初心念在

  • 卷一百三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三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 范仲淹 谢黄惣太博见示文集 松桂有嘉色不与衆芳期金石有正声讵将羣响随君子着雅言以道不以时仰止江夏公大醇无小疵孜孜经纬心落落教化辞上有帝皇道下有

  • 卷二百十二 表五十二·赵尔巽

      ◎交聘年表一中国遣驻使   交聘之典,春秋为盛。南北史本纪书交聘颇详。其时中土分裂,与列国之敌体相交,无以异也。宋与辽、金,岁贺正旦、贺生辰外,有泛使,今谓之专使。然皆事毕即行,不常驻。金史始有盟聘表。清有中夏,

  • 卷四·佚名

      和寤解第三十四   王乃出图商,至于鲜原,召邵公奭、毕公高。王曰:“呜呼,敬之哉!无竞惟人,人允忠;惟事惟敬,小人难保,后降惠于民,民罔不格,惟风行贿,贿无成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

  • 建康实録卷九·许嵩

    晋烈宗孝武皇帝孝武皇帝讳曜字昌明太宗第三子也初太宗见防云晋祚尽昌明及帝在孕李太后梦神人曰汝生子男必昌明为字及产东方始明因名之太宗后闻悟乃泣曰昌明在尔耶兴宁三年封防稽王咸安二年秋七月己未立为皇太子是日太

  • 卷之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世家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二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高宗三。○(辛亥)三十八年春正月壬戌朔王在梯浦宫宴洪高伊高伊谓王曰: "国之北鄙残破已甚如家无藩篱何可复都旧京宜据江以自固我当归奏

  • 崔慧景传·萧子显

    崔慧景字君山,是清河东武城人。祖父崔构,曾任奉朝请,父亲崔系之,曾任州别驾。崔慧景先是做国子学生,宋朝泰始中,逐渐升至员外郎,又调任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太祖(萧道成)在淮陰时,慧景与他同族的崔祖思同时主动结好太祖,太祖欲北

  • 卷二十·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二十  宋 徐自明 着宁宗绍兴五年七月丙午陈騤知枢密院事【自参知政事除○八月丙申兼参知政事】余端礼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自同知枢密院事

  • 玉杯第二·苏舆

      《春秋》譏文公以喪取。難者曰:“喪之法,不過三年。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今按經,文公乃四十一月方取。取時無喪,出其法也久矣。何以謂之喪取。”曰:春秋之論事,莫重於誌。今取必納幣,納幣之月在喪分,故謂之喪取也。且文公以

  • 第三章 人道之苦·梁启超

      鳏寡之苦:人为有知之物,则必恶独而欲群;人为有欲之物,则必好偶而相合。道有阴阳,兽有牡牝,鸟有雌雄,即花木亦有焉。人有男女之质,乃天之生是使然。人道者因天道而行之者也,有以发挥舒畅其质则乐,窒塞闭抑其欲则郁。太古之

  • 卷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十九圜丘祀天明史太祖本纪吴元年八月癸丑圜丘成王圻续文献通考先是丙午十二月定议以明年丁未为吴元年羣臣建言国之所重莫先于宗庙社稷即

  • 卷三十·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三十     宋 易祓 撰匠人为沟洫匠人所为之沟洫有与遂人合者有不与遂人合者遂人言夫间有遂是举一夫而言也而匠人言田首之遂则举其百亩而言之遂人言十夫有沟是举旁加而言也而匠人言九夫之

  •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上·道宣

      护法下 正传十 附见五。   唐升州兴国寺释昙选传一。   隰州沙门释明赡传二。   唐终南山智炬寺释明赡传三。   唐京师胜光寺释慧乘传四(道璋)。   唐京师大总持寺释智实传五(普应 法行)。   唐终

  •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佚名

    太上瑶台益算宝籍延年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忏仪。述一百五十天尊和四真人名号。

  • 康有为事实·梁鼎芬

    康有为平日议论,专以散君局、废君权为本意,以平等为要旨。今年春间,康适在京,乘外患日亟,人心忧惶之际,造言煽惑,意图乘机举事。每向众人昌言,不?云此时若有人带兵八千人,即可围颐和园,逼胁皇太后,并逼胁皇上,勒令变法,中国即可自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