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僧若讷曰】上明生善。今明灭恶。造作定业。不可逃避。行般若故。易重为轻。大论云。先世重罪。应入地狱。以行般若故。现世轻受。譬如重囚应死。有势力护。则受鞭杖而已。

  【陈雄曰】持此真经。有弥天功德。为天人所恭敬供养宜矣。今且为人所轻贱何也。盖是人前生罪业深重。当堕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永无出期。以今生持经之功。止为人轻贱骂辱而已。则前生罪业为之销除。当来世佛果菩提。可得成就矣。世人喜于为恶。嫉于为善者多矣。一见是人为人轻贱。便为读经为无益。福报为虚语。甚者有云门之骂。药山之戒。使人人起退转心。佛之言此。所以长善而救失矣。

  【颜丙曰】若人前世曾作罪业。故今世被人轻贱。应堕落恶道。若能受持读诵此经。直下见性。如太虚空。方知罪性本空。故云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又得无上正等正觉。昔有二比丘。一犯淫罪。一犯杀罪。中心不安。求波罗尊者忏悔。波罗即以小乘法为彼雪忏。二比丘愈生疑惧。后遇维摩大士。却为解说云。罪性本空。不在中间内外。二比丘闻之顿悟。直下寂然空阔。无罪可得。所以永嘉云。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消霜雪。

  【傅大士颂曰】先身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若了依他起。能除遍计情。常依般若观。(去声)何虑不圆成。

  【李文会曰】此谓若人受持读诵此经。应合得人恭敬。今复有疾患贫穷诸衰。反为人所憎恶。世人不达先业。将谓诵经为善即无应验。遂生疑惑。殊不知若非经力。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折三涂之报。速得无上菩提。

  【张无尽云】四序炎凉去复还。圣凡只在刹那间。前人罪业今人贱。倒却前人罪业山。

  【川禅师云】不因一事。不长一智。颂曰。赞不及。毁不及。若了一。万事毕。无欠无余若太虚。为君题作波罗蜜。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疏钞云】佛言我之供佛功德。千万亿倍。不及持经功德一分。故云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王日休曰】梵语阿僧祗。此云无央数。梵语那由他。此云一万万。于无量无央数劫。在然灯佛先。则释迦佛说此经时。去然灯佛已无量无数矣。又于其先。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出世。则其劫数固不胜其多。佛眼皆能见之。以慧性为无穷。故无始以来事皆知之。此所以为佛也。人皆有此慧性。但蔽之耳。供养如是诸佛。其功德终不可及此经功德。以彼则为财施。受财施之报者日渐少。而终至于有尽。此则为善根。善根则日滋长。而终至于成佛。故无穷也。以有尽比无穷。所以不可及也。

  【陈雄曰】阿僧祗。那由他。梵语皆无数之谓。历无数劫。供无数佛。求福而已。不若持此真经。见自本性。永离轮回。五祖云。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是故供佛功德。虽百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之多。譬如微尘恒沙。皆不及持经功德之一分也。末世人徒知事佛。而不知佛究竟处。尽在此经。舍经何从而得。是以作如是说而第其优劣。梁武帝造寺布施。供佛设斋。问达摩祖师有何功德。答曰。实无功德。后人不了此意。韶州韦使君因问六祖。六祖大师开示之曰。造寺布施。供佛设斋。名为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非在修福。又曰。功德在自性。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此所以福不及功德。供佛不及持经也。

  【李文会曰】阿僧祗劫者。梵语也。唐言无数。时供养阿僧祗恒河沙佛。施宝满三千大千世界。舍身数如微尘。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于此经典得悟真性。胜前所得功德百千万亿。达摩对梁武帝云。造寺写经供养布施功德。只获人天小果。实非功德也。

  【川禅师云】功不浪施。颂曰。亿千供佛福无边。争似常将古教看。白纸上头书黑字。请君开眼目前观。风寂寂。水涟涟。家人只在渔船。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僧若讷曰】狐疑者。狐是兽。一名野干。其性多疑。每渡河冰。且听且渡。上虽较量显福德之多。犹是略说。若更具说。闻者狐疑。心必狂乱。

  【李文会曰】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谓说悟后净妙境界也。前为乐小法者。为说降住小乘之法。欲令悟人。尚兹不信。若便为说见性大乘之法。解通人旷。得必无涯。狂乱不信。徒使其狐疑也。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王日休曰】具。尽也。我若尽说其功德。人闻之。心则狂乱。狐疑不信。以其极大。人则惊怪。故甚者心则狂乱。其次则疑惑不信也。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者。谓此经之义。不可以心思。亦不可以言议。若人依此修行。及得果报。亦岂可以心思言议哉。佛数数言此经功德。至此又极称之者。岂虚言哉。以其悟明真性。脱离轮回之本。是岂有穷尽耶。

  【颜丙曰】梵语阿僧祗劫。此云不可数劫。佛于然灯佛前。得值无数诸佛。一一供养承事。未曾空过。若后世有人受持读诵此经。所得见性功德。比我前供养功德。百分不及他一分。见性功德。有百千万亿分。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我若说持经功德。或人闻之。心生狂乱。疑惑不信。当知此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不信佛言。反生诽谤。恶果既熟。必受恶报。

  【李文会曰】义者。般若之义。般若者。智慧也。果报者。所得功德也。由智慧而悟真性。三世诸佛。理应不异。不可思议。

  【谢灵运曰】万行渊深。义且难测。菩提妙果。岂有心之所议。

  【川禅师云】各各眉毛眼上横。颂曰。良药多苦口。忠言多逆耳。冷暖自知。如鱼饮水。何须他日待龙华。今朝先授菩提记。

猜你喜欢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下·佚名
  漆园指通卷之一·净挺
  哭笑无常·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卷十四·野竹福慧
  卷三·佚名
  俱舍论疏 第十五卷·法宝
  卷第二十七(成字号)·朱时恩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目录·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佚名
  成实论 第十五卷·佚名
  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普瑞
  复愚僧居士书·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英台行八声甘州}·佚名

    『旦丑』 离别亲人,去求先生,愿得相逢。胸中事志,想在心中莫放;学得文章诗共赋许时返来心即松,千里行程,受尽苦疼。【合 伤令】 离别亲人肠肝裂,迢递求先生。学得文章赋共诗,日头渐落,讨卜客店歇一冥。『合』【前调】 行程辛

  • 卷一百七十四·徐世昌

    端方端方,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旗人。光绪壬午举人,官至直隶总督,罢,再起,候补侍郎,署四川总督。殉难,谥忠敏。游莫愁湖五月湖楼趁夕凉,重来祠树饫新霜。秋风莫续箜篌引,春梦谁寻玳瑁梁。孙楚酒楼馀蔓草,丽华宫井剩

  •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柯劭忞

      史秉直 进道 天倪 楫权 元亨 天安 枢 天泽 格耀 天祥   史秉直,永清人,祖伦,筑室得藏金,遂饶于财。金末,中原大乱,叹曰:“财者,人之命也,安可独享。”乃遍周贫乏,建家塾,招徕学者,岁大祲,发粟八万石赈之,父成圭。亦倜傥好施

  • 卷一百0三 晉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旃蒙大淵獻(乙亥),凡五年。   太宗簡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三七一年)   春,正月,袁瑾、朱輔求救於秦,秦王堅以瑾為揚州刺史,輔為交州刺史,遣武衞將軍武都王鑒、前將軍張蚝帥步騎二萬救之。大司馬溫遣淮

  • 卷十三本章经手次第·刘若愚

    凡每日通政司使封本到文书房,回知该正公,公即付掌文书周近侍进朝等拆开口占注,语略节,旁有写手一人,执笔草稿文书单毕,连本付捧匣者,如侯保山、李黑子、张大汉等,失其名,请本至乾清宫大殿内,付王体乾、梁栋、李永贞、石元雅、涂

  •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九月甲寅朔上自畅春园回宫。  ○回回国王阿卜都里什特奏言臣被噶尔丹所擒受辱十有四年。仗圣上天威灭噶尔丹臣得出降合家蒙高厚之恩。今又使送臣归国。臣到吐鲁番探信或诛噶尔丹或擒解噶尔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一·阿桂

    六月癸酉温福丰升额奏言副都统富勒浑总兵李煦报称自五月二十二日起连日大雨至二十六日邜刻雨止领兵绕过南山后面分为三路冲进箐林直抵大木栅前攻击有贼二百余名从两旁林内突出木栅内又冲出百余名俱被官兵奋勇撃败已刻

  • 荀伯子传·沈约

    荀伯子,颍川颍陰人。祖父荀羡,骠骑将军;父亲荀猗,秘书郎。伯子幼时十分喜爱学问,博览经籍群书。但性情通达率意,喜欢旁杂的游乐,在乡里闲荡游玩,他也因此仕进无望。后始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著作郎徐广看重他的

  • 卷五·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五宋 崔子方 撰公门例月【凡月往则月至不月往则不月至不月往不月至皆讥也惟桓文之例则异是】至桓二年冬公至自唐【春秋贱桓於桓之事未有讥焉者然此不月至何也春秋之例内

  • 卷二十三·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二十三明 胡广等 撰祭统第二十五郑氏曰统犹本也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礼礼有五经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黜】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

  • 卷二十七·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七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周颂 郑谱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颂之言容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於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此之谓容於是和乐

  • 宗镜录卷第四十六·延寿

    夫欲显正宗。先除邪执者。约外道小乘诸古师等。谬解唯识正理。凡有几种。答。不达唯识真性。邪执盖多。宗镜所明。正为于此。如唯识论云。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

  • 犬窝谜话·吴克岐

    五卷,辑录了其所作灯谜之精萃。除吴氏自制谜作外,在第一卷中还介绍了薛凤昌的《邃汉斋谜话》、周效璘的《慧观室谜话》、张起南的《橐园春灯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两般秋雨盦随笔》、陈应禧的《正心书斋谜

  • 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

  • 郴江百咏·阮阅

    诗别集。宋人阮阅撰。一卷。阅有《诗话总龟》已著录。此编为阮氏宣和中知郴州时所作,有宣和六年(1124)自序。作者“暇日时强作一二小诗,遂积至于百篇”,旨在“使未尝到湖湘者观之,亦可知郴在荆楚自是一佳郡也”。百首

  • 辽志·叶隆礼

    旧题南宋叶隆礼撰。不分卷。摘取《契丹国志》卷首《初兴本末》,第二十二卷《族姓原始》、《国土风俗》、《并合部落》、《兵马制度》、《建官制度》、《宫室制度》、《衣服制度》、《渔猎时候》、《试士科制》和第二

  •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鹫峰,告诸苾刍,若于十二缘生而能见了,是名见法见佛。舍利子以问慈氏菩萨,慈氏细为解释十二因缘甚深之义。乃性相二宗要典。

  • 都部陀罗尼目·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