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

子华子卷之四

晋人程本着

虎会问

虎会以其私问於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搉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士於白屋之下者四十有六人,皆能获其赤心,公家赖焉。及其殁也,四十有六人者皆就宾位,是其无私德也。夫好学,知也;受规谏,仁也;无私德焉,忠也。江之源出於汶山,其大如瓮口,其流可以滥觞;顺沿而下,控诸羣荆,广袤数千里,方舟然後可以济。此无他故也,所受於下流者非一壑也。夫先大夫文子其训於是矣,是以有孝德以出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用能光融於晋国,显辅其君,以主盟於诸夏,天下赖其仁,兵矟之不试者垂十许年。今主君懋昭其勳庸而光贲於赵宗,无以则先大夫文子是焉;取则尚德率义,以弘大其光烈,其将有誉於四方也,乃若范氏、中行氏弗自克也,而以覆其宗卿,此则主君之所知也。虎会曰:辩矣,夫子之言,愿少进也。会得间而谒诸主君,庶几其有廖。程子曰:《诗》不云乎: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夫紏其邪志而济其所之,是忠臣之所留察也,吾子其勉行之矣。本闻#1之:山有猛虎,林樾弗除;江河纳污,衆流是潴。昔者秦穆公以秦之士为不足也,起骞叔於宛,迎邳豹於郑,取由余於戎,拔百里奚於市,用强其师,以伉慧#2怀。于斯时也,晋国翦焉,惟秦是从。是故国以士为筋干,不可以不察也。今主君之未得志也,有窦叔子者,推其後而进之;有舜华者,挽其不及而使之当於理;有吾丘鸩者,展布四体以为纪纲之仆。本闻之:窦叔子之为人也,强毅而有立,方严而不剉;其事主也,齐戒祓濯而无有回心。舜华多学而强记,耻其所闻不惠於古初,其立论挺挺而不可以夺。吾丘鸩年十有五而始以勇力闻,及其壮使也,四邻畏之,能以人投人、以车投车,其视太行之险犹之步仞之丘。此三臣者,举晋国之选也,主君之所与懋昭其庸而光贲于赵宗者也。公室六分,河山之间龟折而鼎立;范氏、中行氏不庇其社而颓其宗,主君之所不刊则,繄此三臣之助。今无故而戮叔子矣,又毙舜华於野,以罪名不闻於国人;吾丘鸩恐焉,□粮而之於他国。主君其未之思耶?何其首尾之刺戾也。如是,则主君之所以远於大竞者也。吾子,主君之信臣也。夫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心焉,圣人之所畏也。今吾子能弗惮烦而以其眇眇之思,务以箴主君之阙遗,将国人是赖。吾子其勉行之矣。

子华子见齐景公。公问:所以为国,奈何而治?子华子对曰:臣愚以为国不足为也,事不足治也。有意於为则狭矣,有意於治则陋矣。夫有国者,有大物也,所以持之者大矣。狭且陋者,果不足以有为也。臣愚以为国不足为也,事不足治也。公曰:然则国不可以为矣乎?子华子曰:非然也。臣之所治者,道也。道之为治,厚而不博#3,敬守其一,正性内足,羣衆不周而务成一能。尽能既成,四境以平,唯彼#4天符,不周而同此。神农氏之所以长也,尧、舜氏之所以章也,夏后氏之所以勤也。夫人主自智而愚人,自巧而拙人,若此则愚拙者请矣,巧智者诏矣。诏多则请者加多矣,请者加多则是无不请也。主虽巧智,未无不知也。以未无不知应无不请,其道固穷。为人主而数穷於其下,将何以君人乎?穷而不知其穷,又将自以为多,夫是之谓重塞之国。上有讳言之君,下有苟且之俗,其祸起於欲为也,其祸起於愿治也。夫有欲为愿治之心而获重塞之祸,是以臣愚以为国不足为也,事不足治也。昔者有道之世,因而不为,责而不诏,去想去意,静虚以待,不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窍实,官庀其司,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神农曰:若何而和百物、调三光?尧曰:若何而为日月之所烛?舜曰:若何而服四荒之外?禹曰:若何而治青北九阳奇怪之所际?是故此王者,天下以为功,後世以为能,以故记之所道,而君之所知也。臣戆而不知,方始而至於朝也,窃有疑焉。齐之所以为齐者,抑以异矣。钟鼓祝圉日以殒考,而和声不闻。司空之刀锯断断如也,而罪罟滋长。诸侯之宾客膏其唇吻,而争进谀言左右在廷之人,主为蔽蒙。僮夫坚隶晓然皆知公上之有慆心也,造为?谣以蛊君心,君曾不之知也。冕旒清晨位宇以听,惄焉以古人自耦,君之心则泰矣。夫其谁而顾肯以其一介之鄙,试尝君之嗜好而以千其不测之祸?臣戆而不知,方始而至於朝也,窃有疑焉。夷考所由来,以君之心胜故也;心胜则道不集矣。羣臣之不肖者又随而扬之,故其弊日#5以深其固如性,而君曾不之知也。夫以君之明,疏沦其所底滞而开之以乡道,夫孰能御之?抑臣闻之:万物之变也,万事之化也,不可为也,不可究也,因其然而推之则无不得其要者矣。故臣愚以为国不足为也,事不足治也。公曰:洋洋乎而之所以言,吾欲以有说而无所措吾辞,而之道博大而无倪,吾所不能为也。尝曰:有以拂吾之陋心。子华子退而食於晏氏。

子华子往见季沈。季沈曰:自吾从於夫子也,辙迹不遗於四国,未有终岁以处也。夫子亦勤且病矣。哀也,鄙人,不通於夫子之量。天下失道,黑白溷溷,而吾夫子驾其说将安之;哀将有以请而弗敢也,愿质之於吾子。子华子曰:然。仲尼,天也,其可违物而奠处乎?其可绝物而自营乎?日月不宇宙,四指必迷所乡矣。仲尼,人之准绳也。仲尼之辙迹则病矣,而亦皇暇之恤?季沈曰:敢问吾子之不试,何也?子华子曰:本也,何足以望夫子?夫子轸方而毂圆者也,将无乎而不可。我则有所可也。夫以我之所可而从夫子之无乎不可,逝将从其後也。

子华子卷之四竟

#1『闻』,《道藏》本原作『问』,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2『慧』,《四库》本作『惠』。

#3『博』,《四库》本作『薄』。

#4『彼』,《四库》本作『被』。

#5『日』,《道藏》本原作『目』,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猜你喜欢
  卷三 舜典第二·孔颖达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第三十·晏婴
  ●草木子卷之一上·叶子奇
  卷四·李衡
  卷一百四十八·山井鼎
  卷三十六·山井鼎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戴圣
  诗解颐卷二·朱善
  昭公·昭公三十年·左丘明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六·圆悟克勤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佚名
  跋语·智旭
  卷第十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153_1 【杂诗六首】李华   黄钟叩元音,律吕更循环。邪气悖正声,郑卫生其间。   典乐忽涓微,波浪与天浑。嘈嘈鸱枭动,好鸟徒绵蛮。   王吉归乡里,甘心长闭关。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圣人端其源,上下

  • 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房玄龄

    慕容超字祖明,德兄北海王纳之子。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纳及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于郡狱。狱掾呼延平,德之故吏也,尝有死罪

  •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蔡东藩

      却说维州在西川边境,地当岷山西北,一面倚山,三面濒江,本是唐朝故壤,为吐蕃所夺,号为无忧城,遣将悉怛谋居守。悉怛谋闻蜀帅得人,有志内附,即率众投奔成都。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喜得悉怛谋,欣然迎纳,即遣兵据维州城,奏称:“维州为

  • 先世纪·张瀚

    然而芳规懿矩,湮没不彰者多矣。余自幼闻之父兄所诵说,得其一二遗行,皆可令吾子孙世为则,敬录于左。若曰表彰先世之休美,阐扬潜德之幽光,则阙略未备,无由殚述也。高祖介然公,始祖之继室王所生,前室姚已生子瓛,迨议继娶,以瓛寄养亲

  • 卷之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五十九·佚名

      顺治八年。辛卯。八月。丙午朔。上自南苑还宫。  ○赠殉难总督两广兵部尚书佟养甲、为太子少保。巡按广东御史刘显名、为太仆寺少卿。湖广郴桂兵备道佥事李懋祖、为光禄寺卿。各荫一子入监读书。  ○丁未。

  • 林氏仕籍续考·林献堂

    旧谱仕籍考,自周至东晋禄公;其后南北诸林均无续之者,宁非憾事!今自东晋景公始,录至清季;南渡以来之人物,略见于此。吾宗中,他日有谱学专家发扬光大,为力尚多,企予望之。幼春谨识。景公、字明彻,晋咸和五年,授通直

  •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陈寿

    (董和传、刘巴传、马良传、马谡传、陈震传、董允传、黄皓传、陈祗传、吕乂传)董和传,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他为牛革卑、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蜀地物产

  • 提要·周怡

    臣等谨案讷溪奏疏一巻明周怡撰怡字顺之号都峰改号讷溪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怡初居吏垣以言事忤严嵩廷杖下锦衣狱三年世宗感箕仙之言得与杨爵刘魁同出狱未几以熊浃劾箕仙诬妄激世宗怒复逮入狱又二年始得释隆庆初召为太常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五·高晋

    目录河防【十一】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五河防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八日两江总督髙晋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照外河清口黄河北岸陶荘迤上前经【臣】等奏请开挖引河一道使黄水绕北下注相距清口较逺清水益得畅出行至周家荘而后

  • 辨定祭礼通俗谱卷一·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古礼不传久矣曲台十七篇祗得士礼而李氏所上周官经则専记周代官政而不切民用若戴马礼记率战国以后学徒所録零论襞屑并无一通全之礼可为世法而汉宋羣儒则又各起而聚讼其间于是古礼亡即俗礼亦沫沫焉幼

  • 卷十八·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十八钱塘程川撰易十八上经十一问临不特是上临下之谓临凡进而遇近者皆谓之临否曰然此是二阳自下而进上则知凡相逼近者皆为临也【林学履录临】问至于八月有两説前説自复一阳之月至遯二隂之月

  • 诗故卷六·朱谋玮

    明 朱谋玮 撰小雅鹿鸣燕羣臣嘉賔也曰燕羣臣是也曰嘉賔赘词也燕羣臣者通上下之情广咨访之益何取兴于鹿鸣乎鹿性警而善猜见人必惊顾逸去此云呦呦食苹安适可知喻燕饮之际略威严洽欢好通话言去猜忌也猜忌去话言通德音可

  • 为王慧力无常说法·太虚

    法语依有力慧,运即慧力,十五年前,顿入佛律;  十五年来,广布法益。正信长留,江汉无竭!祝愿方冀药师延留东方,何期弥陀已接西方!  唵、哑、吽、慧力!愿无往而不吉羊!(见正信四卷十期)诔词岳岳居士 江汉之英 家敦孝友 商著贤声

  •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二·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何谓佛子。诸菩萨众。觐见如来。至无限量。菩萨设若亲近如来。则为归道。所以者何。无所见者。为见如来。见如来者。则为一法身。以一法身。若一慈心向于一人。则为普及一切群萌。多所将养。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八(末)·窥基

    沙门基撰法师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上来最初一品序。述因由。次有八品名为正宗。前引信解品云。今此经中唯说一乘。此品又云开方便门显真实相。即以一乘正为经宗逗二乘者不定姓又并授记讫

  • 成实论 第十六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六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圣行品第一百九十二有二行。空行无我行。于五阴中不见众生是名空行。见五阴亦无。是无我行。何以知之。经中说。见色无体性。见受想行识无体性。又经中说。因无性

  • 昌平山水记·顾炎武

    明顾炎武撰。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居亭林镇,又称亭林先生。明诸生。以后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 (1659) 至康熙十六年 (1677)的十九年中,他多次拜谒明陵,并把在沿途和周围旅行的见闻写成了是书。书共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