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子华子卷之二
晋人程本着
孔子赠
子华子反自邦,遭孔子於途,倾盖而顾,相语终日,甚相亲也。孔子命子路曰:取东帛以赠先生。子路屑然而对曰:由闻之,士不中问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有间,又顾谓子路;子路又对如初。孔子曰:固哉,由也。《 诗》不云乎:有美一人,清风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於斯不赠,则终身弗能见也。小子行之。
子华子曰:惟道无定形,虚凝为一气,散布为万物。宇宙也者,所以载道而传焉者也。万物一也,夫孰知其所以起?夫孰知其所以终?凝者主结,勇#1者管散,一开一敛,万形相禅。太古之时,澹泊恬愉,鹿聚而麕居,其知徐徐,其乐于于,夫是之谓宇。有无以相反也,高下以相倾也,盛盈蚠息以相薄也,庬洪芦符以相形也,由是以生,由是以死,由是以亏,由是以成,夫是之谓宙。宇者,情相接也;宙者,理相通也。是故惟道无定形,虚凝为一气,散布为万物。宇宙也者,所以载道而传焉者也。
子华子曰:夫言之所以感为响,响欲绝而感已移;意之所以将为思,思未革而事前辍。何则?精神之所弗包焉故也。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齐,而俱王於天下。明旌善类而诛锄丑厉者,法之正也。其所以能行焉,精诚也。精诚不白,则无以王矣。其在後世,以急刻而责恕,以议伪而课忠,言非其愿,意非其真,而保人之弗叛,悲夫。是正#2坐於夕室也,是白之悬而黑之募也,是纵櫂於陆而发轫於川也,其亦不可以幸而几矣。是以欲治之君,将以有为於是者,必先正其本术,定其精而不摇,保其诚而弗亏,夫然後出言以副情,端意以明指。世虽乱也,俗虽污也,而曰感不效於影响者,吾斯之未能信。
子华子居於苓塞。赵简子将用之,使使者将币#3於闾曰:寡大夫乏使,使下臣敬修不腆,以勤先生之将命者。子华子反币#4再拜以肃使者而进之於庭,又拜而授辞曰:主君之民某,如获罪戾,其敢逃刑。以其弗啬之故而适抱薪纆之忧,疾且有间,则我请造於朝,其敢重辱我主君之命。使者曰:寡大夫且有绪言,使下臣敬致诸执事,惟是晋国之宠灵,愿与先生共之。先生不违勤而贶以行,请禄从者以爵执圭。子华子没阶而进,再拜而言曰:主君之民某,未有职业於朝也,且有恶疾,不堪君之命,弗敢以与闻。再拜而送使者於门;反其室,聚帑将行。其弟子族立而疑,北#5宫子曰:意闻之,身修於私,名升於公,古今之通谊也。主君,国之宗卿也,政所自出;以礼交而弗答,无乃不可乎?子华子曰:意,吾以尔为可以忘言也,而犹有萌焉。夫萌於中必瞢於外,其意之谓矣。且彼召我者,夫岂徒然哉?必有以处我者矣。为人之所处者,不得安其所自处矣,是故古之人慎於其所以处也。昔者吾反#6自郯,闻语於孔子,属属焉不忘於心。孔子之所志,其过人者远矣。日者主君之召也,孔子辙环於河浒而弗肯以济,援琴而写志,命之曰《临河之操》。其辞曰:河之水洋洋兮,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孔子之所以弗至,是乃我之所以行也。意,吾以尔为可忘言也,而犹有萌焉。夫以小人之所察而量君子之心,意,尔其殆矣。北宫子遂强以见赵简子。简子闻子华子至,再拜而迎曰:不谷得奉社稷之灵,以抚有四封之内。先君有礼,所以贶宾客,而交际之纪,庐人实典治之。吾子辱而在於弊邑有日矣,以岁之不易,而隶人有朝夕之虞;愿致戎邑,方三四十里,若五六十里,以为刍秣之共,吾子其曲意以临之。子华子曰:臣也不武,年运而往矣,颠毛种种,惧不任君之事,以为司败忧也。君有四围以抒四方,臣弗堪也。明日,子华子行食於茭亭之口,北宫子曰:秦未有失也。绝人之善意,而又刮#7迹以去之,夫子所以责人者太察矣。子华子曰:然,非尔所及也。夫秦君之志大而求远,其所以望於我者厚,则吾无以堪其求矣。且尔亦闻牧野之事乎?周之六师压郊而陈,武王袜系解焉。有五臣者,将受誓事於前,王顾而使之系;五臣者相目而对曰:臣之所以事君王,非为系鞯者也。王不得已,乃释旄钺而亲系之。夫人君能致其臣#8能有所不为,然後可以责之以有为;人臣能有所不为,然後能无不为也。本也未能无不为者也,能有所不为矣。
子华子违赵,赵简子不悦。烛过典广门之左,简子召而语之以其故。烛过对曰:彼庶人也,而傲侮公上,法所弗寘也,且无以为国矣。简子曰:而士以兵之。烛过至苓塞,子华子之行者五日矣。烛过及#9命曰:无及也。简子悔之,使使者於齐,百使董安于寓书以招之。子华子稽首而来,再拜以肃使者于庭,而授之辞曰:主君之亡臣某,不能束修,越在诸侯,以为主君忧。臣闻之,物扃於所甘,士扃於所守。主君之亡臣不佞,而有四方之志,其敢以为执事者之所辱。夫丘陵崇而穴成於上,狐狸藏矣;溪谷探而渊成於下,鱼鳌安矣;松柏茂而阴成於林#10涂之人则荫矣。主君之亡臣不佞,实有隐衷。唯执事者昭明其所存,如日月之升,以光烛於晋国,将四海之士重茧狎至,以承主君之令闻,夫岂惟亡臣。亡臣虽复野死以寘沟甽,其敢忘主君之赐,惟执事者财幸焉。简子得书,召无恤而戒之曰:烛过,小人也,实使我获罪於本。吾且死,汝必反之#11,慎不忘也。襄子曰:诺。
子华子卷之二竟
#1『勇』,《四库》本作『布』。
#2『正』,《四库》本作『旦』,为是。
#3『币』,《道藏》本原作『弊』,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4『币』,《道藏》本原作『弊』,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5『北』,《道藏》本原作『比』,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6『反』,《道藏》本原作『友』,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7『刮』,《四库》本作『剖』。
#8『臣』,《四库》本作『君』。
#9『及』,《四库》《百子》本作『反』,是。
#10『林』,《四库》本作『材』。
#11『反』,《四库》本作『灰』。
猜你喜欢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孙星衍 问辨録卷五·高拱 平书订卷十一 财用第七下·李塨 序·范立本 参读礼志疑卷上·汪绂 卷一上·吴澄 卷十·黄镇成 禹贡指南卷一·毛晃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僧众参加竞选的途径·太虚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第六十八卷·佚名 不可著外境相·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