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

子华子卷之一

晋人程本着

阳城胥渠问

阳城胥渠因北官子以见子华子,曰:胥渠愿有所谒也。夫太初胚胎,万有权舆,风转谁转?三三六六,谁究谁使?夫子闻诸故记者审矣,其有以发也,胥渠愿承其余。子华子曰:噫嘻,本何足以识之。请以尝试言之,而子亦尝试而听之。夫混茫之中,是名太初,实生三气,上气曰始,中气曰元,下气曰玄。玄资於元,元资於始,始资於初。太真剖割,通三而为一,离之而为两,各有精专,是名阴阳。两两#1而三之,数登於九而究矣。是以栖三阴之正气於风、输其专精之名曰太玄,栖三阳之正气於水、枢其专精之名曰太一。太一,正阳也;太玄,正阴也。阳之正气,其名赤;阴之正气,其色黑。水,阳也,而其伏为阴;风,阴也,而其发为阳。上赤下黑,左青右白,黄潜於中宫而五运流转,故有轮枢之象焉。水涵太一之中精,故能润泽百物而行乎地中;风涵太玄之中精,故能动化百物而行乎天上。上赤之象,其宫成离;下黑之象,其宫成坎。夫两端之所以平者,以中存乎其间故也。中名未立,两端不形。是以坎离独斡乎中气,中天地而立,生生#2万物,新新而不穷。阳气为火,火胜,故冬至之日燥;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之日湿。火则上炎,水则下注。乌飞而上,鱼动而下。物类相动,焱本相应,孰究其所以来?谁使其所以然?因其然也,然不然也。然乎然,不然乎不然,吾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夫是之谓万化原。上决而成天,下决而成地,既已决也,命之日中。决必有所合也,命之曰和。中和玄同,万物化生,夫是之谓三三六六。阳城胥渠曰:微夫子之言,吾几於不灵。子华子曰:噫嘻,本何足以识之。请以尝试言之,而子亦尝试听之。子华子曰:夫道,一也。我与道而为三矣。而我之百骸九窍、毛发膏泽、藏腑肝膈、吹嘘吸引、滋液吐纳,无非道也。自此以往,大挠甲子所不能纪也。是故道立於一,而万物之变也,百事之化也,散而为万殊,煮沦而无涯。古之知道者,务全其生。务全其生者,不亡其所有也。不亡其所有者,道之守也。道之守者,神之舍也。是故全生者为上,亏生者次之,死次之,迫斯为下矣。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3分得其宜也。夫亏生则於其所尊者薄矣,其亏弥甚,则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知而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也。辱莫大於不义;不义者,迫生也,故曰迫生不如死。人之常情,耳闻而目见也。耳闻所甚恶,不如无闻;目见所甚不欲,不如无见。是以迅雷则掩耳,恐故也。所贵乎嗜梁肉者,非腐鼠之谓也;所贵乎饮醪醴者,非败酒之谓也;所贵乎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夫迫生之人,鞠穷而归,故曰迫斯为下矣。

公仲承问於程子曰:人有常言:黄帝之治天下也,百神出而受职於明堂之庭。帝乃采铜於首山,作大炉焉,铸神鼎於山上。鼎成,草龙下迎,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羣小臣不得上升,攀龙之胡,力颤而绝。帝之弓裘坠焉,於是百姓奉之以长号,故名之曰乌号之弓,而藏其衣冠於桥陵。信有之乎?程子曰:否。甚矣,世之好谲怪也。圣人与人,同类也。类同则形同,形同则气同,气同则知识同矣。类异则形异,形异则气异,气异则知识异矣。人之所以相君长者,类也;相使者,形也;相管摄者,气也;相维持者,知识也。人之异於龙,龙之异於鼎,鼎之异於云,言之辩也,恶足以相感召而宾使之耶#4?其不然也必矣。世之好谲怪也。吾闻之,太古之圣人所以范世训俗者,有直言者,有曲言者。直言者,直以情贡也;曲言者,假以指喻也。言之致曲,则其传也久。传久而伪,则知者正之。谧甚而殽乱,则知者止之。夫黄帝之治天下也,其精微之感荡,上浮而下沉,故为百福之宗。为百福之所宗,则是百神受职於庭也。帝乃釆铜者,链刚质也。登彼首山,就高明也。作为大炉,鼓阳化也。神鼎,熟物之器也#5。上水而下火,二气升降以相济,中和之实也。羣龙者,衆阳气也。云者,龙属也。帝乡者,灵台之关而心术之变也。帝之谓所类也、形也、气也、知识也,虽与人同尔,然而每成而每上也。每成而每上,则其精微之所彻达,神明之所之适,其去人也远矣,羣小臣知识之所不及者也。攀龙之胡,有见於下也;不得上升,无见於上也。有见於下、无见於上者,士也。上下无见者,民也。弓裘衣冠者,帝所以善世制俗之具也。民无见也,怀其所以治我者而已矣。故帝之逝也,号以决其慕,藏以奉其传,此假以指喻之言也。而人且亟传之以相诋欺,甚矣,世之好谲怪也。千世之後,必有人主好高而慕大,以久生轻举而为羡慕者。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是将甘心於黄帝之所造者矣。夫人之大常,生而少壮,转而为衰老,转而为死亡,圣凡之所共也,上知之所弗幸免焉者也。且自故记之所传,若存而若亡,大庭中黄赫胥尊卢以来,所谓圣人者不一族,吾诚恐大圜之上,嶢榭联累,虽处什伯,不足以处也,而复何所主宰?臣何所使#6?而其昏昏默默以至于今也,是不然之甚者也。然而世之人,知者歆羡,愚者矜跂。甚矣,世之好谲怪也。夫周之九鼎,禹所以图神奸也。黄帝之铸一,禹之铸九,其造为者同,而所以之适焉者顿异,是可以决疑矣。且世之传疑也,不惟其传。昔宋有丁氏,家故无井,而出溉汲焉。常一日而一人居外,惩其如是也,鸠工而穿井于庭#7,家相与语曰:今吾之穿井,得一人矣。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而得一人也。国人更相道之,语彻于宋君。宋君召其人而质之,丁氏对曰:自臣穿井,家获一人之力,非得一人於井也。是故黄帝之铸神鼎,是井中人之譬也。知者正之,是宋君召其人而质之之譬也。千世之後,必有人主好高而慕大,以久生轻举而为羡慕者。其左右狡诈希宠之臣,又从而逢之,是将甘心於黄帝之所造者矣。此吾所以反之复之而不能已者也。小子志之。

郯子以达于礼闻於诸侯,子华子亟往从之。见郯子焉,子华子曰:异乎吾所闻。夫礼,先王所以定之也,非所以摇之也。夫礼,先王所以开之也,非所以暴之也。青黄黼黻,文章之观尽而五色渝;宫徵还激,生生之声足而八音汨。陆有罗置,水有网罟,而飞羽伏鳞无以幸其生矣。《诗》不云乎:潜虽伏矣,亦孔之昭。今郯子非徒摇之也,又从暴之也。郯子而达於礼乐,异乎吾所闻。肃驾而起,导涂而归。

子华子卷之一竟

#1『两两』,《四库》本作『两端』。

#2『生生』,《四库》本作『生育』。

#3『六欲』,《道藏》本原作『欲欲』,误。今据文义及《四库》本改。

#4『宾』,《四库》本作『实』。

#5此段,《四库》本作『帝乃釆铜者,神鼎熟也。登彼首山,就高明也。作为大炉,鼓阳化也,链刚质物之器也』。

#6此句,《四库》本作『何所臣使』。

#7『庭』,《四库》本作『其』。

猜你喜欢
  卷八·陆陇其
  孟子集编卷十四·真德秀
  提要·沈棐
  春秋辨义卷首二·卓尔康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八·家铉翁
  戒子益恩书原文·郑玄
  卷十·欧阳修
  卷三·欧阳修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佚名
  所谓“六祖呈心偈”的演变·胡适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玄奘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七·德辉
  虚舟禅师注八识规矩颂·虚舟普度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智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颉·唐圭璋

      颉字吉甫,号雪窗。千家诗中有刘吉父诗。   满庭芳   莺老梅黄,水寒烟淡,断香谁与添温。宝缸初上,花影伴芳尊。细细轻帘半卷,凭阑对、山色黄昏。人千里,小楼幽草,何处梦王孙。   十年,羁旅兴,舟前水驿,马上烟村。记小

  • 跋·杨允孚

    世所贵于能言者非以其能自为言也穹壤之大古今之异生物之情态殆万变而无穷能者言之如水之鉴物烛之取影如传神写照短长肥瘦老壮勇怯其神情意度邪正丑好或得之一览之间或索诸冥搜之表要各有以极其趣而后已焉夫岂有穷乎哉

  • 卷四百二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杂兽类四言古比肩兽賛        【晋】郭 璞蟨与駏虚乍兔乍防长短相济彼我俱举有若自然同心共膂五言古有獭吟         【唐】刘禹锡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汤化龙与刘崇佑·刘以芬

    凡一政党所以能由艰难缔造以至于发展滋大者,全赖有少数中坚同心一德,致力党务,绝无丝毫权利私见搀杂其间。而其最大关键,尤在有共同目的为之维系。其结合也以此,其奋斗也以此,即其辩论争持不亦外乎此,故能团结无间,永久持续。

  • ◎木偶结缡记·李定夷

    浦东高桥乡董孙某,世居王间桥宅之西,左近有土地庙。相传其夫人因赌,输于镇东之土地神。去春有边家宅徐姓女,因病身故。地保朱某者,向为孙佣,偶患病失音,服药无效,因召巫求祷。该巫诳说须为土地神聘娶徐女为妻,其病可愈。朱以告

  • 谢承后汉书卷六·周天游

    陈临传五二七陈临字子然,为苍梧太守。人遗腹子报父怨,捕得系狱,伤其无子,令其妻入狱,遂产得男。人歌曰:「苍梧陈君恩广大,令死罪囚有后代,德参古贤天报施。」(孙。王。汪。黄。俊)──御览卷四六五 五二八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

  • 卷八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有

  • 张衡传·魏徵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 祖父张嶷,西魏河陽太守。 父亲张光,北周万州刺史。 张衡幼怀大志,有鲠直之风。 十五岁,到太学学习。 他用心学习,认真研究,被同辈人所推许。 周武帝遭太后之丧,却与左右出去打猎。 张衡免冠露发,抓住武帝

  • 柳裘传·魏徵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是齐朝司空柳世隆的曾孙。 祖父柳琰是梁朝的尚书左仆射。 父亲柳明,太子舍人、义兴太守。 柳裘年少时就很聪明,一二十岁就有美名,在梁朝时曾先后做过尚书郎、驸马都尉。 梁元帝被北魏军队包围时,派遣柳

  • 朱寿丞·佚名

    朱寿丞先生小传朱先生名钧弼字寿丞江苏吴县人弱冠时补邑庠生旋任陆军部七品京官兼宿卫营秘书后补本部主事充军制司一等科员筹办陆军贵胄学堂兼任守卫处委员后充彰德行营军需处正军需官保免补知府本班以道员记名加二品

  • 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佚名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有飞鸟之象焉,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象曰

  • 卷一百二十二·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二功臣配享蕙田案配享之典国家所以报功而劝忠也周礼祭于大烝并及禘祫后世不废焉书盘庚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古者天子录功臣配食于庙大享烝

  • 卷四百二·佚名

    △第二分欢喜品第二尔时世尊,知诸世界诸有缘众一切来集。诸天魔梵。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健达缚。若阿素洛。若诸龙神。人非人等。若诸菩萨摩诃萨众住最後身绍尊位者,皆来集会。便告具寿舍利子言:若菩萨摩诃萨。欲於一

  • 实用佛学辞典序·太虚

    佛理渊微,加以名辞多系专门或译音,遂使仰钻者弥觉高坚,由艰生畏,每致望望然而退。故从古即需有翻译名义及法数等之编集焉。比年研究佛书者日繁,佛学辞典之需要亦弥甚,虽已有丁氏印行之佛学大小辞典,而详简适中之切宜实用者,尚

  • 卷第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八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及佛自说业报尔时诸耆宿苾刍。告具寿因缘曰。具寿蜜性。已说业报讫。次至具寿说。于时因缘即说颂曰。九十一劫时  我在亲慧城见毗钵尸佛  欲入大都

  • 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二(第七诵之一)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一(不共之戒)八波罗夷法佛在舍卫国。尔时舍卫国中王园精舍。有比丘尼。名周那难陀。年少端正。有鹿子居士儿。亦年少端正。是男子于周那难陀比丘尼

  • 韦斋集·朱松

    诗文别集。又称《朱韦斋集》、《韦斋朱先生集》。十二卷。宋朱松撰。《朱子大全》卷九七《皇考朱公行状》谓松“有《韦斋集》十二卷行世,《外集》十卷藏于家”。《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别集类著录《韦斋小集》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