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衡传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

祖父张嶷,西魏河陽太守。

父亲张光,北周万州刺史。

张衡幼怀大志,有鲠直之风。

十五岁,到太学学习。

他用心学习,认真研究,被同辈人所推许。

周武帝遭太后之丧,却与左右出去打猎。

张衡免冠露发,抓住武帝的坐骑,直言劝谏。

武帝嘉奖了他,赐他衣服一袭、良马一匹,提拔他当汉王侍读。

张衡又到沈重那里学习《三礼》,略略推究大意。

累次升迁,到任掌朝大夫。

隋高祖受禅登基后,拜授他为司门侍郎。

到晋王杨广为河北行台时,张衡历任刑部、度支二曹郎。

后因河北行台废置,授他为并州总管掾。

晋王杨广转而镇守扬州后,张衡又当他的总管掾。

晋王很亲重他。

张衡也尽忠竭力侍奉他。

夺太子之位的计谋,大多为张衡所提出。

因母丧离职,一年多后,重新作官,当扬州总管司马,赐缣采三百段。

开皇中,熙州人李英林聚众造反,设置文武百官。

朝廷以张衡为行军总管,率领步兵、骑兵五万人讨伐平定叛军。

授为开府,赐奴婢一百三十口,缣采五百段,另加金银和牲畜。

晋王为皇太子后,授张衡为右庶子,兼任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继位,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升任银青光禄大夫,不久任御史大夫,很被炀帝亲近看重。

大业三年(607),炀帝到榆林郡后,回到太原,对张衡说:“我想到你家里去,你为我作东道主吧。”张衡于是赶到河内,与张家的人准备好牛肉美酒。

炀帝上太行山,开辟直路九十里,以到他家里。

炀帝很喜欢那里的山泉,留下来饮宴三天,因而对张衡说:“以前随先皇帝拜谒太行山的时候,途经洛陽,看到这里,深深遗憾不得相访,不料今日得遂夙愿。”张衡拜伏于地,谢谢皇上,并奉杯敬祝皇上。

炀帝更高兴,赐他住宅旁的田地三十顷,良马一匹,金带,缣采六百段,衣服一袭,御用食器一具。

张衡推辞,炀帝说:“天子到了哪里,之所以叫‘幸’,就是因为这。

不必推辞了。”张衡又给炀帝献食,炀帝下令赐给公卿,一直到卫士们,无不沾光。

张衡因是炀帝当藩王时的故交,恩宠无人可比,很有些骄贵。

次年,炀帝到汾陽宫,宴请随从官吏,特赐绢帛五百匹。

当时炀帝想扩建汾陽宫,让张衡和纪弘整画好图纸奏上。

张衡借机进谏说:“这几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惫,请您留点神,稍稍少搞点这类事。”炀帝心里很不舒服。

炀帝曾看着张衡,对侍臣们说:“张衡自以为因为他的计谋,才让我有天下。”当时齐王杨..失爱于炀帝,炀帝秘密让人找杨..的过失。

有人告张衡违反制度,将伊阙令皇甫诩带到汾陽宫。

又说以前炀帝到涿郡以及祭祠恒岳时,那些来谒见的父老乡亲,衣冠大多不整。

炀帝怪罪张衡,身为司法官,不能检举处理这些问题,让他出京当榆林太守。

次年,炀帝又到汾陽宫,张衡正在督促劳役修筑楼烦城,因而拜见炀帝。

炀帝厌恶张衡没有消瘦,以为他不想过失,因此对张衡说:“你长得很肥,应暂且回到郡里去。”张衡又到榆林郡去。

继而令张衡监督修江都宫的劳役。

有人到张衡那里告监修江都宫的人,张衡不为他处理,却把状纸交给那个监工,这个人吃了监工更大的亏。

礼部尚书杨玄感出使到江都,这个人到玄感处喊冤。

玄感自然认为张衡的作法不对。

到与张衡相见时,玄感又没说什么。

张衡又先对玄感说:“薛道衡真是被冤死的。”玄感把这些事都报告给了炀帝。

江都丞王世充又奏张衡频频减少劳役的饭食。

炀帝于是发怒,把张衡关起来,送到江都市,将要杀他,过了很久才放他,除名为民,放他回老家乡里。

炀帝常令亲信窥探张衡在作些什么。

大业八年(612),炀帝从辽东回到京都,张衡的小妾说他心怀怨恨,诽谤朝政,炀帝竟然赐他在家里自尽。

他临死时大声说:“我为世人作了什么好事哦,还想久活!”监督行刑的塞耳不敢听,下令杀了他。

义宁中(617),因其死于无辜,追赠他为大将军、南陽郡公。

谥号叫“忠”。

有子叫张希玄。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班固
  列传第三十四 良政·萧子显
  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周颙·萧子显
  卷十五 明帝·王夫之
  ●卷第三十·胡三省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六·乾隆
  卷五·昭梿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十三  仪音·于慎行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八·来保
  第48章 对于士兵吃不饱知道还装不知道的蒋介石·冯玉祥
  尹洙传·脱脱
  唐纪二十三则天顺圣皇后下久视元年(庚子、700)·司马光
  卷一百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菊翁·唐圭璋

      朝中措   庆友人八月十三   桂花庭院是蓬壶。行地列仙图。月姊搀先两日,捧觞来庆垂弧。   埙篪伯仲,翁前再拜,彩袖嬉娱。人羡一经教子,君今满屋皆书。

  • 知稼翁词 全文·黄公度

    点绛唇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

  •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臧懋循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元)戴善夫撰●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宋齐丘明识新词藻韩熙载暗遣闲花草 正名 秦弱兰羞寄断肠诗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

  • 卷355 ·佚名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繁灯厌倦作闲游,行到僧居院院留。 月影随人深有意,车音争陌去如流。 酒消凿落宁论斗,鱼照琉璃定几头。 过眼繁华真一梦,终宵寂寞未应愁。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 御选元诗卷二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十二五言古诗十陆广与金伯祥虞克用清夜聨话浩荡即扁舟纡徐适广路元云蔽重隂澄湖莽洄沍客雁度寒洲渔罾挂荒墅故人欣会面握手出深愫古箧唘奇文微吟发清趣念兹慎勿忘朂哉纪良晤邵光祖宿良夫契友

  • 卷四十二 【乩】·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二 【 乩】侯官陈衍辑岳武穆降箕诗马巫父三茅吴真人郑文选张君有方武裘王大圭翠华仙伯赵静斋独乐园主密兰沙求仙诗忠烈祠神◆岳武穆降箕诗 【 此条诗主、诗名混合,本卷与下卷此类情况甚多,今均参目录作

  • 卷三百十五 列传一百二·赵尔巽

      高天喜鄂实 三格 和起 唐喀禄 阿敏道 满福 豆斌 端济布诺尔本   高天喜,甘肃西宁人。天喜本准噶尔人,雍正中为我师所俘。高氏抚为子,因从其族籍。从军,累擢保宁堡守备。乾隆二十二年,副将军兆惠击伊犁,天喜从参将迈斯

  • 卷一百九十二 表三十二·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八上   表略

  • 元明事类钞卷十七·姚之骃

    人品门【三】富豪花嬉玉乐 元氏掖庭记雅克特穆尔脂红粉白罗列左右随其所取以为花嬉玉乐散五十篚 元史姚燧文名天下髙丽求诗文不与至奉防乃与之王酬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燧即时分散属吏止留金银为翰林院公用器物其豪迈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纲 忠定公 字伯纪邵武军人政和二年登进士乙科相州教易鎭江四年召除国正除尚书考功员外郎九月除监察御史兼权侍御十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附録·章冲

    灾异日食三十有六【书既三 书朔书日二十六 书日不书朔七 书朔不书日一不书朔与日二】隐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旣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

  • 卷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七礼略凶礼【臣】等谨按郑樵通志凶礼门列大丧及山陵制至朋友相为服诸目内如天子吊大臣服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皇太后长公主及三夫人以下为天子服杖四条皆综括於典礼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五·吴楚材

    唐纪德宗皇帝纲 戊辰,四年,春二月,以诸道税外钱帛输大盈库。纲 夏四月,更命殿前射生曰神威军。目 左右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神威凡十军。纲 六月,征阳城为谏议大夫。目 城,夏县人,以学行著闻,隐居柳谷,李泌荐之。纲 冬

  • 商书·汤誓·佚名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

  • 崇相集选录·董应举

    本书(一册一四四面八六、四○○字)不分卷,董应举撰。应举字崇相,福建闽县人;明万历戊戌(二十六年)进士,历官至工部侍郎兼户部。其在任官期间,并曾两度回里:一在万历四十年代前期,以告归;一在祟祯之初,落职闲住。前一时期,适在日人村

  • 泪与笑·梁遇春

    梁遇春著。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6月初版。为作者去世后由友人编成之随笔体散文集,收入作品22篇。前有废名、刘国平、石民作的三篇序,后有叶公超所撰跋。集内文章,多剖析内心矛盾痛苦,亦表现对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热烈追寻

  • 画山水赋·荆浩

    《画山水赋》一卷、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撰。案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曰,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五季多故,隐於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著《山水诀》一卷。汤垕《画鉴》亦曰荆浩山水为唐末之冠,作《山水诀》,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