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斋集

诗文别集。又称《朱韦斋集》、《韦斋朱先生集》。十二卷。宋朱松撰。《朱子大全》卷九七《皇考朱公行状》谓松“有《韦斋集》十二卷行世,《外集》十卷藏于家”。《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别集类著录《韦斋小集》十二卷,而卷二○诗集类复著录《韦斋小集》一卷。疑卷一八所著录的《韦斋小集》即《韦斋集》。《宋史·艺文志》著录即作“《韦斋集》十二卷、又《小集》一卷”。《文渊阁书目》卷一○著录一部三册,完全,入于诗词类。《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韦斋朱先生集》六册,卷四著录《朱韦斋集》三册;前者诗、文合刊,后者为诗。知其时诗有单行本。今通行本有《四部丛刊》续编影铁琴铜剑楼所藏明刊本,卷首有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傅自得序,卷末有淳熙八年尤袤跋,知其源于宋刊。另有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邝璠刻本、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垲刻本、康熙四十九年朱昌辰刻本、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朱玉刻本、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紫霞洲祠堂刊本。《四部丛刊》本前六卷为诗,共四百十七首;后六卷为文,共八十四篇;末附朱槔《玉澜集》一卷。

《韦斋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杼山集·皎然
  睡庵稿·汤宾尹
  旴江集·李觏
  灵岩集·唐士耻
  梅村集[四库本]·吴伟业
  西庵集·孙蕡
  鹤山集·魏了翁
  止山集·丘云霄
  李遐叔文集·李华
  陈后主集·陈叔宝
  东维子集[标点本]·杨维桢
  备忘集·海瑞
  丹渊集·文同
  亦玉堂稿·沈鲤
  鹤林集·吴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284_1 【古别离二首】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

  • 卷41 ·佚名

    陈允平 城西杨梅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子看。 金谷人游红步障,玉房仙炼紫华丹。 猩唇泣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 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陈允平 酬同志 风光易销歇,尊□足闲

  • 卷一百四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宗忠简诗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元祐六年进士靖康元年知磁州勤王兵起康王以泽为副元帅建炎间累迁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连结诸路义兵方尅日渡

  •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表略

  • 卷七 前凉录·崔鸿

      张轨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汉常山王耳十七世孙。祖烈,魏外黄令,父温,太官令。母陇西辛氏。轨少好学明经与同郡皇甫士安友善,拜太子舍人,与京兆杜预善,以所注《易》遗之。太康中,为尚书郎、太子洗马、中庶子,迁散骑常

  • 读礼通考卷十·徐乾学

    丧期十齐衰不杖期下丧服为君之父母妻长子祖父母【敖继公曰祖父母尊也乃在下者见其为变服也孙于祖父母其正服期】丧服传何以期也从服也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也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注此为君矣而有父若祖之丧者谓始

  • 榆巢杂识·下卷·赵慎畛

    ○陈观楼嘉言陈观楼先生云:“人必须节俭,然后可以立品”。此语本之许鲁斋,久不记忆矣。入耳怵心,笔以识之。○富纲之奢侈富纲任云贵总督,肆意奢侈。署内房舍地面皆用蓝细布贮棉制如砖式,量地广狭而平砌之。又虑逾

  •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佚名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续获遗书,将书名部数恭折奏报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访遗书,已将三次购得各书,先后开列清单,奏蒙圣鉴。臣仍谆饬所

  • 乐陵王高百年传·李延寿

    乐陵王高百年,孝昭帝的第二子。孝昭帝即位,在晋阳朝臣们请求建立宫殿,确立太子,孝昭帝谦让,没有同意。京城的臣僚再次请求,孝昭帝才称言是太后的命令,立百年为太子。孝昭帝临去世时又立下遗诏传位给兄弟武成帝高湛,并亲笔写有

  • 四年·

    (戊午)四年大明弘治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酉,王率百官,行望闕禮。賀三殿,受百官賀,行會禮宴。1月4日○庚子,大司諫金永貞、執義李惟淸等啓:「古之帝王,雖聰明齊聖,尙賴左右之臣,繩愆糾繆,格其非心然後,能紹前烈。今臣等所啓,非徒

  • 卷一百八十五·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五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十子张第十九考异古本经小人之过也必文必下有则字一本同今本 有始有卒其惟圣人乎卒作终惟作唯足利本

  • 大哀品第六·佚名

    佛复告总{敖力}王菩萨。菩萨有十六事。常以大哀加於众生。何谓十六。於是菩萨除见贪身。众生处在若干邪见,则为断去迷惑疑业。为说经法。是为菩萨兴发大哀愍於众生。众生处在虚伪颠倒。非常想常。苦想为乐。无身想身。

  • 后序·赞宁

    前代诸家,或云《僧传》、《僧史》、《记录》,乃题号不一,亦声迹有殊。至梁沙门慧皎云《高僧传》,盖取高而不名者也。则开其德业,文为十科,见于传内。厥后有唐《续高僧传》,仿仰梁之大体而以成之。洎乎皇朝《大宋高僧传》之作

  • 胎息精微论·佚名

    胎息纷彻论。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部分内容收入该书卷五十八。《通志》著录。凡三篇。第一篇即《胎息精微论》,节引见于 《云笈七签》卷58,当不迟于宋。第二篇《内

  • 论语点睛补注·智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章以学字。为宗主。以时习二字。为旨趣。以悦字。为血脉。朋来。及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