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馬論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夫闡微言明王道,莫不立賓主,致往復假一物以為萬化之宗,寄言論而齊彼我之謬,故舉白馬以混同異。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非命形也此句又作“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馬形者,喻萬物之形皆材用也。馬色者,況萬物種類各有親疏也。以養萬物則天下歸,存親疏以待人則海內叛。譬如離色命馬,眾馬斯應,守白求馬,唯得白馬。故命形而守一白色者,非命眾馬也。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旣有白馬不可謂之無馬,則白馬豈非馬乎?有白馬為有馬,白之非馬,何也?白與馬連,而白非馬,何故?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凡物親者少疏者多,如一白之於眾色也,故離白求馬,黃黑皆至,以白命馬,眾色成去。懷柔之道亦由此也。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設使白馬乃為有馬者,但是一馬耳。其材不異眾馬也,猶君之所私者,但是一人耳。其賢不異眾人也,人心不常於一君,亦猶馬形不專于一色故。君之愛己則附之,君之疏己則叛之。何可私其親党而疎於天下乎!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如黃黑馬亦各一馬不異馬也,而不可以應眾馬,不可以應白馬者,何哉?白非黃,黃非白,五色相非分明矣。君旣私以待人,人亦私以叛君,寧肯應君命乎?故守白命馬者,非能致眾馬審矣。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也。天下無馬,可乎?”以馬有色為非馬者,天下馬皆有色豈無馬乎!猶人皆有親疏不可謂無人也。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如而也,馬皆有色,故有白馬耳。若使馬原無色,而獨有馬而已,則馬耳,安取白馬乎!如人者,必因種類而生,故有華夷之別,若使元無氏族,而獨有人者,安取親疏乎!故白者自是白,非馬者也。

  曰:“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複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此賓述主意而難之也,馬自與馬為類,白自與白為類,故曰相與也。馬不與白為馬,白不與馬為白,故曰不相與也。合馬與白複名白馬,乃是強用白色以為馬名,其義未可。故以白馬為非馬者,未可也。上之未可主義,下之未可賓難也。

  曰:“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主責賓曰,定以白馬為有馬者,則白馬可得為黃馬乎,賓曰未可也。

  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于馬也。異黃馬于馬,是以黃馬為非馬。旣以白馬為有馬,而黃馬不得為白馬,則黃馬為非馬,明執者未嘗不失矣。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黃白,色也。眾馬,形也。而強以色為形,飛者入池之謂也。黃馬白馬同為馬也,而取白棄黃,棺槨異處之謂也。凡棺槨之相待,猶唇齒之相依,唇亡齒寒,不可異處也。夫四夷守外,諸夏待內。內外相依,天下安矣。若乃私諸夏而疏夷狄,則夷狄叛矣。勤兵伐遠人,不堪命則諸夏亂矣。內離外叛,棺槨異所。則君之所私者不能獨輔君矣,故棄黃取白,悖亂之甚矣。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故所以為有馬者,獨以馬為有馬耳,非有白馬為有馬。故其為有馬也,不可以謂馬馬也。”賓曰離白是為有馬,不離實為非馬。但以馬形馬色堅相連屬,便是二馬共體,不可謂之馬,馬故連稱白馬也。

  曰:“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萬物通有白色,故曰不定所白,白旣不定在馬,馬亦不專于白。故忘色以求馬,眾馬皆應矣。忘私以親人,天下皆親矣。白馬者,言白定所

  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定白在馬者,乃馬之白也。安得自為白乎。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直雲馬者,是於眾色無所去取也。無取,故馬無不應,無去故色無不在。是以聖人淡然忘懷,而以虛統物。故物無不治,而理無不極。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去黃取白,則眾馬各守,其色自殊而去,故唯白馬獨應矣。王者黨其所私而疏天下,則天下各守其疏自殊而叛矣。天下俱叛,誰當應君命哉。其唯所私乎,所私獨應命,物適足增禍,不能靜亂也。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不取于白者,是不去黃也,不去於色,則色之與馬非有能去,故曰無去者,非有去也,凡黃白之在馬,猶親疎之在人,私親而背疏,則疏者叛矣。疏者離叛,則親不能獨存矣。故曰白馬非馬,是以聖人虛心洞照,理無不統。懷六合於胸中,而靈鑒有餘,燭萬象於方寸,而其神彌靜。故能處親而無親,在疏而無疏。雖不取於親疏,亦不舍於親疏,所以四海同親,萬國共貫也。

猜你喜欢
  非韩篇第二十九·王充
  道艺·方以智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朱熹
  饶饶者易缺·孔子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孔子
  卷一·沈棐
  四称第三十三·管仲
  卷三·朱朝瑛
  《诗三百》之文辞·傅斯年
  卷十一·朱申
  原道上·章太炎
  卷之二十二·邵经邦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三·智旭
  论大学教授救国宣言·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顾卞·唐圭璋

      虞美人   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旗旌乱。褫衣推枕惜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鞍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萼凛秋霜。九泉归路是仙乡。恨茫茫。

  • 第四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蔡东藩

      却说李靖被军士推出,将要行刑,忽有一人入阻,此人非别,就是敦煌公李世民。世民与靖,曾有一面交,素知他才勇兼全,所以急忙阻住。当即入内白渊道:“大人不记得韩擒虎遗言么?擒虎曾谓靖可谈将略,若收为我用,必能立功。请大人不

  • 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议再战岛山·蔡东藩

      却说朝鲜在中国东方,旧号高丽,明太祖时,李成桂为朝鲜国主,通好中朝,太祖授印封王,世为藩属。惟朝鲜与日本,只隔一海峡,向与倭人往来互市,交通颇繁。到了神宗时代,日本出了一个平秀吉,外史作丰臣秀吉。统一国境,遣使至朝鲜,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六月壬寅朔升山东副使詹思虞为福建右参政○都察院衷员吉等请释肃州卫左所百户张庄戍时庄坐侵粮料已拟戍力辩不服御史方元彦复行案验无实故有是请诏罚原问推官洪国材俸而释之○癸卯升巡抚南赣右副都御史谢

  • ◎师长将司令绑票谁是谁非·宣南吏隐

    章景惠自遭败绩,终日在寓痛哭,谓雨亭此失,实损失我辈二十年精华。京中旧传有叙五为真张作霖之说。观于此语,颇有玩味。报载奉张父子抱头大哭之说:“并非确讯。”章景惠之临风辍涕:“实有此事。”人言章景惠并无通直之事,奉方

  •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佚名

    一○四六 军机大臣奏将熊赐履着《学统》原书并存目提要进呈片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五日遵旨将熊赐履所著《道统》交查四库馆。兹据覆称:本馆存目书内,查无《道统》一书,惟有熊赐履所著《学统》五十六卷,并未写入四库全书等

  • 第34章 鼓励贪污·冯玉祥

    到了重庆,许多军官都在人里三五成群交头接耳地说,蒋介石的至亲浙江人姓竺的,在军事委员会当交通处处长,他偷着卖了一千七百万的汽油,一千八百万的军米,都变为他自己的财产。经人告发之后,蒋介石派人去查,一查完全查实在了,一点

  • 五九 一只大笨牛·邹韬奋

    我们几于每天要和印刷所争吵,这是在印刷方面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麻烦,大概的情形,我在上次已和诸君谈过了。印刷这件事虽是麻烦,但是经我们继续不断的交涉,不但和工头锲而不舍地争吵着,不但时常于半夜三更打电话给印刷所经理

  • 卷五十三·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五十三明 黄训 编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御史府记【方孝孺】皇上嗣位之初即下明诏行寛政赦有罪蠲逋租钜万计去事之妨民者明年以纪元赐高年米肉绵帛民鬻子者官为之赎免田之租税几年分遣使者

  • 纲鉴易知录卷七七·吴楚材

    宋纪钦宗皇帝纲 丁未,二年,春正月,诏两河民降金民,不从。目 陈过庭至两河,民坚守不奉诏。至是,复诏两河民开门出降,民犹不肯。纲 帝命太子监国,复如金军。目 金人索金、银急,且再邀帝至营。帝有难色。何、李若水以为无虞,劝

  • 卷七十四 易十·黎靖德

      ◎上系上   系辞,或言造化以及易,或言易以及造化,不出此理。   上、下系辞说那许多爻,直如此分明。他人说得分明,便浅近。圣人说来却不浅近,有含蓄。所以分在上、下系,也无甚意义。圣人偶然去这处说,又去那处说。尝说

  • 卷二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之二·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一  宋 李如圭 撰士丧礼重木刋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参分庭一在南郑注木也县物焉曰重刋斵治凿之为县孔也士重木长三尺释曰重者相重累也竖者三尺横者宜半之

  • 卷四十四·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四十四天子之孝事天地春秋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隠公三年】朱熹曰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

  • 卷十一·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十一宋 朱申 撰冬官考工记第六【郑氏曰古周礼六篇司空之官也司空之篇亡汉兴购千金不得后人录此三十工以为考工记备大数耳今按冬官不名司空而名考工记者盖汉儒名之也】冬官考工记上国有六职【

  • 阅唯识新论简述·太虚

    李君管卿在十年前与吾通过一次信后,便久无消息。此次寄本社的唯识新论简述油印,本是寄吾阅览的,但吾阅到的时候,已刊在本刊去年十一期上了。但李君的所说,虽言之成理,然从唯识学与科学两方面看来,有些是不必或不能的。兹略提

  •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佚名

    拂子、冠、剑、伞、

  • 第十二 跋陀罗浮陀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跋陀罗浮陀曰:&ldquo;窟宅之舍者 渴爱之断者 [一切]不动者 喜之舍断者 暴流之度者 [一切]解脱者 计度之舍者 请问善慧者 闻龙象[人人] 由兹而将去&rdquo;(一一〇一)&ldquo;窟宅之舍者,渴爱之断者不动者&rdquo;[之

  • 张卿子伤寒论·张遂辰

    伤寒类著作。明张遂辰撰。七卷。遂辰字卿子,号西农,祖居江西,后迁杭州。少年体弱多病,钻研医术,博览历代名家著述,对伤寒论研究尤深,医名显赫。因其学生张志聪、张锡驹均为钱塘人,又皆系伤寒名家,故有钱塘“三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