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

万历二十三年六月壬寅朔升山东副使詹思虞为福建右参政

○都察院衷员吉等请释肃州卫左所百户张庄戍时庄坐侵粮料已拟戍力辩不服御史方元彦复行案验无实故有是请诏罚原问推官洪国材俸而释之

○癸卯升巡抚南赣右副都御史谢杰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以原任巡抚云南右佥都御史陈荐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总理河道工部尚书杨一魁以御史秦□木爻木心□义论其力薄不堪艰钜乃上<锍-釒>乞罢且言清口宜浚黄河故道宜复高堰不必修石堤不必砌减水闸坝不必用乞查臣先后奏议并行司道文移苟有可采勿因臣去而废其言诏以尽心任事不允辞

○改广西总兵官王化熙署都督同知镇守广东改广东总兵官童元镇以原官挂印镇守广西以元镇习于西镇故互调以尽所长从兵部请也

○甲辰诏设青州守备一员团练民兵弹压濒海剧盗从抚臣郑汝璧请也

○乙巳大学士赵志皋等奏 皇长子讲读日期礼部原拟盛夏辍免今三伏太暑将临天道炎热气候郁蒸臣廿□寺拟于本月初九日至七月初九日暂辍待秋气清爽炤旧讲读便诏以工夫不可间断不允

○以扬州游击李承勋为统领蓟镇海防游击

○丙午升尚宝司司丞冯渠为南京光禄寺少卿

○给发各省直审录官关防  ○户部请以南直隶之江南及浙江一省旧免漕粮脚米量复二升折银二万一千余两以为河工溜夫工食报可

○丁未云南抚按官陈用宾李炳奏称清汰虗冒老弱之兵岁可省饷五万三千二百八十两并清出新增矿盐二课庄粮等项银三万三千余两并旧额税粮等银约勾官兵饷银十二万九千余两自此兵以渐消饷以渐积而川省军兴协济之银或可免借户部具覆报可

○戊申直隶巡按钱梦淂请以赎锾二万四千两分给畿南四郡量地方大小民生贫富籴榖贮仓仿古常平之法以备灾荒户部覆从之

○升游击管蓟台头营参将王承业于本镇太平寨

○赠榆林死事游击史见为都督佥事荫一子炤祖职加三级仍于本镇主祠致祭

○己酉巡视南京营务兼管巡仓御史叚尚绣条陈仓储八事一曰酌雇役每月令军余出钱少许募工以恤其困一曰议协管每仓及时修理不必拘会估以误其期一曰稽实用量其不堪贮米者先修以别缓急一曰核成数预查一应贮廒数若干以定岁修一曰速开报从小损者亟修葺以省工役一曰慎委官专责廉能以计成功一曰审制度务修筑高厚如法以图永久一曰重考成必查任内修理劳绩以责实效先行南京户工二部酌议至是工部覆请诏悉报可

○庚戌诏云南土官思化仍驻蛮莫令约束部落不淂轻挑缅衅以启兵端

○命原任游击崔张名参将石松督修宁夏边墙

○礼科左给事中张企程言臣奉命勘河或惮于炎暑慑于波涛而涉览有遗地或误听人言拗执己见而商确有遗谋或蓄疑犹豫持论模棱有所讳而不言或阿附要津阻挠豪右有所畏而不行皆臣之罪若其身先庶职虔始虑终则总河臣之责也至于督漕巡漕按郡治醝部司诸臣所与共事地方者职各有属人各有谋倘据先入之说持偏执之见秦越异视龃龉难合阳是而阴非甫行而輙罢则勘为徒劳而议为徒说矣候命下备咨总河漕部院行令司道管河各官及咨都察院转行巡历各御史务秉虗心以图永利诏如所议

○御史区大伦因地震直陈修省数事大要在 上亲讲学躬禋祀勤问省频批答举延对奖骨鲠召废弃时寝兴慎喜怒而已不报

○辛亥兵部奏据辽东甄别<锍-釒>内将兵马之旧额新增器械之补缺添造一一开载按籍而阅兴废犁然乞通行蓟昌保定宣大山西延宁甘固各督抚衙门自二十三年春防为始于年终甄别<锍-釒>内将兵马器械有无增补召募果否修举废弛俱照辽东<锍-釒>例开注以议功罪定赏罚诏曰可

○壬子调原任贵州调简左布政使王来贤为山西右布政驻商州

○升山西副使李三才为南京通政使司右参议河南副使陈应芳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福建右参议吴之鹏为山东副使管理清军驿传

○赐原任礼部尚书罗万化祭葬仍令与谥万化戊辰鼎元勤力编摩著劳讲幄造士成均佐铨典礼皆无可訾议至是以陈情侍养终于家故有是命

○御史夏子臣<锍-釒>请决高堰其略曰高堰者即台臣高举所云大涧口淮水所由以直趋东注之处也筑之自旧河臣潘季驯始臣常读其治河之<锍-釒>矣谓海口无可浚之理惟当导河以归之海河又非可以人力导也欲顺其性先惧其溢惟当缮治堤防俾无傍溢此其大指也毋论海口终塞无岁不有导黄之役即淮水之旧自西而东稍折而北由清口会黄入海此故道也而强弱无敌清口渐淤今所称门限沙是矣淮水欲出清口会黄既不可得则就下顺流取道大涧口而滔滔东注非其性则然哉而奈何阻之彼一淮也既为黄遏而不得入海又为堰阻而不得入湖弥漫泛涨固其所矣 三祖真穴名旧龙觜其地冬夏草色常青旺气所钟者也万历初年堰成而金水河壅而不行节年河流日增 玄宫之上水且盈丈议者既不敢言又不能救初建堤以障之而堤内之水自若也寻又建子堤以障之而子堤内之水自若也寻又设水车于子堤以撤之而随撤随盈旧龙觜之淹又自若也前勘河使者亦明知之第以高堰糜帑可数百万一旦破之则前功尽弃于首事诸臣不便遂决意庇之而以治黄为请有欲开海口者有欲劈横沙者有欲开云梯关者不惟无救于淮亦无救于黄何则海口之决不可开也横沙下为铁板沙上为柔沙人力莫施其不可劈行道之人皆知之草子湖在高堰之东今非不流草湾河在清河之南即黄河见流之处皆无俟开也惟腰铺议开新河至周家庄四十里其地洩水不多开之徒费财力云梯关又在安东之下隔黄甚远更为迂阔就令各路可开亦当责效数年之后近者按臣欲开施家沟周家桥使淮由高宝湖而出此即开高堰之意但二处各数百里费出不赀即开亦以年计急救 祖陵非开高堰不可臣请举不开高堰之说一一破之彼以堤束水以水刷沙之说数十年无一效无容借口矣有托形胜之说以存高堰者必曰淮黄合襟形胜在焉然当淮黄会合笃生 圣祖之时未有高堰也相传旧龙觜 玄宫也校合襟孰重今沉水底有年矣且讳而不言而力争合襟以哆言形胜乎又有为运道及危高宝之说以存高堰者然而高堰之筑才二十余年而国家转饷二百余年矣未有高堰之先岂遂无运乎且运道经黄入闸固不畏黄也宁畏淮乎纵可畏尚可移高堰石堤之费以修湖堤也奈何藉口湖堤强存高堰也如曰高宝受害则盱泗未尝不害况高宝之害不在淮水之去而在湖水之未洩高堰虽障上流实为危窦历年以来土堤之在高良涧者每遇伏秋即遭冲决石堤之在大涧口者每遇汹涛即见崩溃使历年愈久能保其不颓而无伤乎然则高堰在为高宝之利小而高堰决则高宝之害非大也孰若明议而明开之使之趋避乎闻科臣张贞观勘议之时高宝之民哄如聚讼然试引高宝土民有识者至 祖陵一寓目之则孰轻孰重有人心者宜于此焉变也<锍-釒>上工部覆奏以事难悬度今既遣科臣会勘应并行酌议 上从之

○甲寅大学士赵志皋等奏以准改庶吉士高承祚何宗彦顾秉谦黄志清林秉汉白瑜郭淐孙如游朱延禧赵用光邓士龙梁有年南师仲陈之龙刘一燝刘纲刘余泽佴祺等一十八人与同一甲进士朱之蕃汤宾尹孙慎行俱送翰林院读书进学

○升副总兵管大同东路左参将事任自强为神枢营右副将

○诏放蓟镇春防客兵

○乙卯升户部郎中刘应蕙佥事云南狭西参议王孟煦四川副使各提学

○虏犯靖虏颇伤残游守吴继祖高佩等提问革任有差佥事张文华罚俸三月以坐营麻济邦为游击管靖虏参将事

○丙辰宁夏花马池参将邓凤捣巢失利按臣林道楠以闻请革任提问兵部覆本官意在杀贼情有可原应革任回卫免其提问诏从之

○以山阴王俊栅一日毙家奴六命罚俸米二年次子镇国将军充完□炅革禄米三分之一

○丁巳初宁夏巡抚周光镐上<锍-釒>引疾总兵解一清揭留之给事中张同德言国家设官文武相维有镇臣以总督兵马有抚臣以弹压各镇总兵有罪巡抚得指实纠劾是总兵受制巡抚者也非可去留巡抚者也光镐才品称与不称缙绅有公论吏部有定评 陛下有独断既以病请去留之命唯 陛下处分一清何人敢为荐扬名分体统亦甚谬戾矣 上下其奏于所司

○戊午赐弘农王府奉国将军鼒木□券嫡第二子名倪鳅第三子名倪吙第四子名倪酋□火第五子名倪愀鼒柊第二子名倪豚□火鼒楸第三子名倪耿鼒李第二子名倪耳□秋镇国中尉倪白□火第一子名伸夜□隹奉国将军鼒栲第一子名倪鱼□火潏斋第一子名伸圭□隹真宁王府镇国中尉鼒棅第一子名倪犭□炎第三子名倪虫□炎鼒木□庵第一子名倪琰鼒木□庵子化斋第一子名伸危□隹第二子名伸兆□隹第三子名伸令□隹辅国中尉倪炣第一子名伸付□隹第二子名伸艾□隹镇国中尉鼒<木盛>第二子名倪赕第三子名倪耳□炎第四子名倪惔鼒木□志庶第二子名倪广□炎第三子名倪黑□炎鼒楌嫡第一子名倪田□炎鼒楒第一子名倪耳□炎第二子名倪日□炎鼒楒子腊哥第二子名伸旱□隹鼒樛第一子名倪虫□荧鼒梃第一子名倪毛□焱丰林王府辅国将军台洸第一子名鼒桃安化王府辅国中尉鼒榆庶第一子名倪贝□光倪火□室嫡第一子名伸□□十隹□第二子名伸先□隹倪炀第一子名伸巠□隹第二子名伸青□隹第三子名伸唐□隹第四子名伸常□隹庶宗伸坽嫡第一子名帅□金□(力□女)□辅国中尉倪府□火第二子名伸雅第四子名伸华□隹庶第一子名伸□□隹倪覢庶第三子名伸而□隹倪府□火子念斋第一子名帅金□攸镇国中尉鼒榍第一子名倪掞第二子名倪□□弃各派给粮禄

○己未升礼部郎中李景元为河南副使湖广佥事俞士章为福建左参议分守漳南道江西左参议徐学聚为山东副使调狭西副使张我续为河南副使各提督学政

○升山西草垛山守备袁登为固原游击宁夏巡抚标下中军官李国用为狭西总督标下右营游击延绥入卫游击王学诗为延绥中路参将

○庚申革福建参将王有麟职以需索部内赃败故  ○辛酉吏部尚书孙丕扬以考满<锍-釒>辞加太子少保优诏不允

○改神枢二营练勇参将田维藩分守山西太原调曹家路游击李承蕙于石匣营调石匣营游击马魁武于曹家路以抚臣李颐言其材各有宜也

○壬戌以南京右军都督府□书王椿为狼山副总兵

○南京兵科给事中卢大中以地方失盗参劾巡逻坐营官张天秩革任因言武臣敢于坏法乱纪者以革其管事而不革其职衔今日革之明日即金□赞求进用随革随补故套牢不可破请自今而后武臣犯赃者比照文职终身不叙兵部覆奏诏悉如议

○甲子以礼部左侍郎刘楚先充纂修正史副总裁修撰朱国祚编修顾天峻俱充纂修官

○户科给事中黄运泰言治河之策当治下流今日欲安 祖陵不得不洩淮水欲洩淮水不得不浚黄河下流以杀其夺淮之势倘黄河下流未洩而遽开高堰周挢以洩淮水则淮流南下黄必乘之无论高宝数郡尽为池沼运道月河势必冲溃即淮水且终为黄所遏抑而壅如故大旨欲别寻五港口浚之达观口以入于海工部覆请诏令勘河管河各官悉心会议

○乙丑升右春坊右中允周应宾为右谕德掌□京翰林院事

○南京户部尚书李戴改北工部尚书<锍-釒>辞新命兼引疾乞休优诏不允

○有男子刘行洁诣阙自刎 上以有司不与民伸冤理枉所致传示都察院令行该巡按御史责公正官员详细审问不许偏护

○以神枢四营游击李如梧为神枢二营练勇参将

○革备倭副总兵杨文任以御史俞价论其贪暴故也

○丙寅赐原任吏部尚书孙鑨祭葬仍与谥鑨起家进士历官部寺典南北铨衡无所私为人浑璞重而进退克全故有是优恤

○丁卯 孝壮睿皇后忌辰遣侯朱继勋行礼

○旌表孝子二名河间府生员吴应奎为父母负土筑茔茹素庐墓者三年华亭县原任户科给事中杨允绳男应奎以父忤相嵩下狱奏乞身代不允冤抑不食而死各扁其门曰孝行节妇三十四华亭孝子杨应祈妻袁氏江阴县民徐璋妻徐氏武进县民周之羙妻李氏安庄卫舍余倪学妻赵氏普安卫军宋名臣妻丁氏贵州宣慰司生员潘汝明妻杨氏麻城县故推官李采妻梅氏无锡县生员华梦旭妻胡氏太仓民胡尹妻钱氏昌平州民刘大寅妻王氏三河县生员赵应贞妻岳氏黄冈县举人卢静妻方氏新化县军余许铉妻何氏远安县民孙铨妻谈氏光化县生员韩应诏妻齐氏漳浦县民刘餋大妻陈氏长洲县举人蒋焕妻杨氏番州生员罗纹妻陈氏应城县生员陈艺妻彭氏等俱夫亡守节各扁其门曰贞节烈妇七口思南府乡官知县任效廉妻杨氏麻城县乡官知县王宠麟妻李氏麟游县生员石可贞妻董氏蓝田县生员阎视妻葛氏涿州生员魏尔直妻张氏束鹿县生员王希礼妻乔氏宁远卫生员娄思明妻同氏烈女一人无锡县民徐文羙未婚妻陈氏俱夫亡自缢各扁其门曰贞烈  ○初福建所遣侦探日本刘可贤受关白财物又私带夷僧入境按臣周维翰以可贤既邀重货必有轻诺日本既捐大利必有厚望恐因而启衅因请申饬沿海一带练兵厉械以防未然兵部覆奏诏今后沿海地方只宜修整防御毋得擅遣侦探以生事端

○戊辰南京户部李戴因接济狭西边饷动支老库太多乃言万历二三年间地方无事银库收多放少自三年起至十二年止并入老库共银二百五十万两自十五年至今屡经借支协济老库止存银一百五万余两二十二年岁收止一十七万余而支放反三十余万两计不出四五年老库必罄乞念留都根本重地留此以备缓急以后遇有各边镇协济须别为措处仍乞补还原借户部覆奏诏以钱粮缺乏务宜节省行与各边将应减应汰便著实清查具奏毋事虚文  ○以南京后府佥书马继武为右府佥书管事兼提督大教场湖广都司佥书兰台为四川巡抚标下练兵游击分守湖广镇筸钱世祯为分守山东登州参将升宣府深井堡守备胡泽为保定车营游击

○己巳初兵部议令山西练兵三千专策应延绥山西督抚奏称晋之力非有余于秦套虏之强不及顺义三娘子客兵远赴地利不谙号令无素徒见其损未见其益乞下该部再行酌议将原借兵马免行调发兵部覆奏山西虏情尚在稍缓宣大兵力亦颇有余乞仍照原题以张犄角诏从之  ○庚午命允成袭豊润伯爵

○予京营戎政兵部尚书贾仁元祭葬

○辛未赐晋王敏淳四书五经各一部赐书院额名宝善 上嘉其好学故得请

○升神枢五营佐击张守贵为神枢四营游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四·李延寿
  列传第二 后妃下·刘昫
  卷九 前赵录九·崔鸿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沂阳日记·佚名
  第二十章 蜀道难(二)·冯玉祥
  十国春秋卷一百·吴任臣
  《魏书》简介·魏收
  赵葵传·脱脱
  蒲察世杰传·脱脱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薛永黍·周诒春
  周逵·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黄鲁直同佛印禅师上,云)某乃黄鲁直是也,这个乃是佛印禅师。今有子瞻贬在黄州,今遇七月十五日良夜,令人置一只船儿,安排酒肴,请子瞻共俺二人夜游赤壁。令人去请子瞻来也。(禅云)鲁直,趁此风清月白,正好游赏也。(黄云)既然如此

  • 卷一百三十一 慶曆元年(辛巳,1041)·李焘

      起仁宗慶曆元年二月盡是年四月   二月辛巳,夏竦言:「昨韓琦、尹洙赴闕,與兩府大臣議用攻策,繇涇原、鄜延兩路進討。又鄜延走馬承受安儀言故綏州去延州東路長寧寨四十里,皆舊日驛路,寬平,乞初春先令延州諸將併力趨綏州,

  • 七国考卷七·董说

    ○秦音乐钧天之乐碧岩大乗注云秦缪公梦飨于帝庭得钧天广乐而下其后缪公因作钧天之乐西京赋云昔者天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昭和钟宋秘阁有秦昭和钟铭云秦公曰丕显朕皇祖受天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伊洛渊源録卷四·朱熹

    宋 朱子 撰伊川先生年谱先生名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也【明道生于明道元年壬申伊川生于明道二年癸酉】幼有髙识非礼不动【见语録】年十四五与明道同受学于舂陵周茂叔先生【见哲宗徽宗实録】皇祐二年年十八上书阙下劝

  • 史记集解卷四十四·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魏之先毕公髙之后也毕公髙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髙封于毕【杜预曰毕在长安县西北】于是为毕姓其后絶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

  • 路伯达传·脱脱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他性情沉厚,有远见,博学能诗,考取正隆五年(1160)进士第,调任诸城主簿。他由泗州榷场使补任尚书省掾,任兴平军节度副使,进朝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1184),世宗皇帝准备到上京,路伯达上书谏说“:人君以四

  • 卷二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圣功【三 ?甸归顺】【臣】等谨案弗加征而自臣属谓之归顺其义恭见於御制土尔扈特归顺记文盖谓降而来服者所畏在威顺而来归者所怀在德若兹?甸之敂关

  • 卷一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司马迁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太史公读秦记,【索隐】: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尤甚。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

  • 卷八 汤誓第一·孔颖达

    《释文》:凡三十四篇,十七篇存。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相,息亮反。汤如字。马云:“俗儒以汤为谥,或为号。号者似非其意,言谥近之。然不在《谥法》,故无闻焉。及禹,俗儒以为名,《

  • 景公问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以三者第十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君;行已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三者,君子之常行者也。”

  • 卷四十二【起昭公二年尽四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二【起昭公二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逹疏经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夏叔弓如晋注叔弓叔老子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注书名恶

  • 壹输卢迦论一卷·龙树

        龙树菩萨造    后魏瞿昙留支雒阳译  体自体无常  如是体无体  自体性无体  故说空无常  问曰。以何义故造此一偈论。说何等义破何等人。答曰。为读诵者于广大部生懈倦心。又为聪睿先已广习无量

  • 聂隐娘·裴铏

    唐代传奇小说。裴铏撰。原为《传奇》中的1篇。《太平广记》卷194采入。托名段成式《剑侠传》也收入本篇。《古今说海》本不署撰人。《无一是斋丛抄》本题唐段成式撰。《绿窗女史》题唐郑文宝撰,皆属误题。《旧小说》

  • 述异记·任昉

    古志怪小说集。任昉撰。现存本分上下两卷,共收文约300条。此书隋、唐目录书中未见著录,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2卷,任昉撰。全本皆附北宋庆历四年(1044)无名氏所撰序言,内称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

  • 吴社编·王穉登

    笔记。明王穉登著。一卷。王曾长期居住吴中,是书专记吴中里社赛神之“会”。自序云:“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祢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佚名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致电清廷, 提

  • 春秋诸传会通·李廉

    二十四卷。李廉(生卒不详)撰。此书属集注汇编性质。《自序》云:“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专门也;次义疏,释所疑也;总之以明胡氏,贵乎断也;陈(傅良)、张(洽)并列,择其长也。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