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

  其一:朱熹《近思錄》十四卷提要

  (直隸總督采進本)

  宋朱子與呂祖謙同撰。案年譜,是書成於淳熙二年,朱子年四十六矣。書前有朱子題詞曰,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餘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歎其廣大宏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關於大體,而切於日用者,以爲此編云云。是其書與呂祖謙同定,朱子固自著之,且並載祖謙題詞。又《晦庵集》中有乙未八月與祖謙一書,又有丙申與祖謙一書,戊戌與祖謙一書,皆商榷改定《近思錄》,灼然可證。《宋史·藝文志》尚並題朱熹呂祖謙編,後來講學家力爭門戶,務黜說而定一尊,遂沒祖謙之名,但稱朱子《近思錄》,非其實也。

  書凡六百六十二條,分十四門。實爲後來性理諸書之祖。然朱子之學,大旨主於格物窮理,由博反約。根株六經,而參觀百氏,原未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故題詞有曰,窮鄉晚進,有志於學,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然後求諸四君子之全書,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庶乎其有以盡得之。若憚煩勞,安簡便,以爲取足於此而止,則非纂集此書之意。然則四子之言且不以此十四卷爲限,亦豈教人株守是編,而一切聖經賢傅束之高閣哉。又呂祖謙題詞,論首列陰陽性命之故曰,後出晚進,于義理之本原雖未容驟語,苟茫然不識其梗概,則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義,有所向往而已。至於餘卷所載講學之方,日用躬行之實,自有科級。循是而進,自卑升高,自近及遠,庶不失纂集之旨。若乃厭卑近而騖高遠,躐等淩節,流於空虛,迄無所依據,則豈所謂近思者耶。其言著明深切,尤足藥連篇累牘,動談未有天地以前者矣。

  其集解則朱子歿後葉采所補作。淳祐十二年,采官朝奉郎,監登聞鼓院,兼景獻府教授時,嘗齋進於朝。前有進表及自序。采字仲圭,號平嚴,建安人。其序謂悉本朱子舊注,參以《升堂紀聞》及諸儒辨論。有略闕者,乃出臆說。又舉其大旨,著於各卷之下,凡閱三十年而後成雲。

  其二:江永《近思錄集注》十四卷提要

  (安徽巡撫采進本)

  國朝江永撰。永有《周禮疑義舉要》,已著錄。《近思錄》雖成於淳熙二年,其後又數經刪補,故傳本頗有異同,至各卷之中,惟以所引之書爲先後,而未及標立篇名,則諸本不殊。至淳祐間,葉采纂爲集解,尚無所竄亂於其間。明代有周公恕者,始妄加分析,各立細目,移置篇章。或漏落正文,或淆混注語,謬誤幾不可讀。永以其貽誤後學,因仍原本次第,爲之集注。凡朱子《文集》、《或問》、《語類》中,其言有相發明者,悉行采入分注。或朱子說有未備,始取葉采及他家之說以補之。間亦附以己意,引據頗爲詳治。蓋永邃于經學,究心古義,穿穴於典籍者深,雖以餘力而爲此書,亦具有體例,與空談尊朱子者異也。

  其三:茅星來《近思錄集注》十四卷提要

  (編修徐天柱家藏本)

  國朝茅星來撰。星來字豈宿,烏程人,康熙間諸生。按,朱子《近思錄》,宋以來注者數家,惟葉採集解至今盛行。星來病其粗率膚淺,解所不必解,而稍費擬議者則闕。又多彼此錯亂,字句訛舛。因取周張二程全書及宋元《近思錄》刊本,參校同異。凡近刻舛錯者,悉從朱子考正錯簡之例,各注本條之下。又薈萃衆說,參以己見,爲之支分節解。于名物訓詁,考證尤詳。更以《伊洛淵源錄》所載四子事迹,具爲箋釋,冠于簡端,謂之附說。

  書成于康熙辛醜,有星來自序,又有後序一篇,作於乾隆丙辰,去書成十五年,蓋殫一生之精力爲之也。其後序有曰:"自《宋史》分道學、儒林爲二,而言程朱之學者,但求之身心性命之間,不復以通經學古爲事。蓋嘗竊論之,馬鄭賈孔之說經,譬則百貨之所聚也;程朱諸先生之說經,譬則操權度以平百貨之輕重長短者也。微權度,則貨之輕重長短不見;而非百貨所聚,則雖有權度亦無所用之。故欲求程朱之學者,其必自馬鄭諸傳疏始。愚於是編,備註漢唐諸家之說,以見程朱諸先生學之有本。俾彼空疏寡學者無得以藉口云云。"其持論光明洞達,無黨同伐異,爭名求勝之私,可謂能正其心術矣。

猜你喜欢
  无形篇第七·王充
  指物論·谢绛
  論衡校釋卷第一·黄晖
  卷二十一·高诱
  卷十三·刘敞
  卷十·史浩
  卷十·王志长
  卷六·王质
  前言·佚名
  主术训(下)·刘安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全文·佚名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目录·袾宏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太虚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28 ·佚名

    宋祁 初到郡斋三首 温省绸缪罢,乡州偃息时。 鹤情归不怨,凤德老无衰。 月树供园蓀,仙囊续宴卮。 自惭淮守薄,千里与言诗。 宋祁 初伏休沐 伏时诏休偃,闭门谢朋侪。 羲和挟升阳,晓气红崔嵬。

  • 雍熈乐府卷之五·郭勋

    仙吕宫点绛唇      祝圣夀国泰●昌万民仰望山河壮圣夀无●玩赏在金銮上混江龙喜孜孜髙擎羙醸列金钗十二出红妆朱围翠绕炰凤烹凰翠巍巍花团如锦绣緑依依翠竹绕回廊珠●摇晃紫雾飘香祥云瑞霭荡荡祥光端的是紫府瑶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蔡东藩

      却说熹宗皇后张氏,本祥符人张国纪女,国纪由女得封,授太康伯,客、魏尝欲倾后,无词可谤,左思右想,竟造出一种蜚言,谓后非国纪女,乃是系狱海寇孙官儿所出,想入非非。且扬言将修筑安乐堂,遣后居住。安乐堂在金海桥西,从前孝宗生

  • 卷之二百二十八·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乙亥朔○丙子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铭为左佥都御史○复以左春坊左赞善凌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汉字斗南河南原武人洪武十七年以秀才举至京献乌鹊论 上喜之擢司经局正字未几出知会稽县以事逮系

  • 卷十一史七·何良俊

    乙卯年,倭贼从浙江由严衢过饶州,历徽州宁国太平而至南京,才七十二人耳。南京兵与之相对两阵,杀二把总指挥,军士死者八九百,此七十二人不折一人而去。南京十三门紧闭,倾城百姓皆点上城,堂上诸老与各司属分守各门,虽贼退尚不敢解

  • 或谓韩公仲·佚名

    【提要】 公仲即韩朋,是韩国的相国,在韩国权倾一时。他充分利用复杂的国际环境,挟外国势力而自保、自重。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自我发展的。在不妨害国家、团体利益的前提,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是完全正当的。 【原文】

  • ●作邑自箴卷第八·李元弼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书市买牌 ○写状钞书铺户约束 某县 今籍定书铺户某人许令书写状钞诸般文字具约束下项 一词状前朱书事目 一状钞中紧切处不得揩改 一据人户到铺写状先湏子细审问不得添借语言多入闲辞及论诉不干已事

  • 三十五年·佚名

    (己丑)三十五年清康熙四十八年 春正月1月16日○戊子,以尹拯爲右議政。拯立心醇實,制行篤至,格致思辨,雖若非長,而德性渾厚,充養正直,闇然以日章。家法之謹厚,德容之和粹,殆非近儒所及。父師之間,遭値不幸,積困人言,殆有不可堪者,而忿

  • 读春秋纲领·李廉

    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又曰如有用我者吾其

  • 卷二十三·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二十三     婺源江永撰士喪禮上    凶禮六經【鄭目録云士喪其父母自始死至于既殯之禮士喪于五禮屬凶】士喪禮右篇目 周禮黨正凡其黨之喪紀教其禮事掌其

  • 卷十五·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十五宋 蔡 卞 集解杂释泉  丘  风  忧  贤人君子杂解泉泉水之上出也故以喻政令下泉是也氿泉不正出之泉而物所病也故言浸获薪槛泉正出之泉而物所生也故言采其芹秩秩斯干德泽之流有

  • 英雄艾文荷·司各特

    长篇历史小说。英国作家司各特著。小说写12世纪末英国撒克逊乡村骑士的儿子艾文荷武艺超群,在诺曼人理查国王麾下当骑士。“狮子王”理查在战争中身囚异国,其弟约翰亲王阴谋篡夺王位,国内情势混乱不堪。约翰亲自主持

  • 山东海疆图记·佚名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山东海疆图记》有两个版本。《山东海疆图记·五卷首一卷》清胡德琳、王尚珏辑,清抄本。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山东海疆图记·九卷》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全书分为天时、地利、人事

  • 黄帝龙首经·佚名

    黄帝龙首经,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汉魏六朝。《抱朴子‧退览篇》已着录《龙首经》。《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书均着录「黄帝龙首经二卷」。今《正统道藏》本亦为二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经文前有序。谓黄帝将乘龙升天,召三

  •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是书亦称《净明秘法》或《净明真经》。传说南宋初年许真君降临江西西山(今新建县)传授,为南宋净明道道士奉持之主要经典。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书分为三十五篇。前十二篇概述净明教义

  • 日本国志·黄遵宪

    清末黄遵宪撰。四十卷。典志体日本史。黄氏于光绪初年随使日本时编纂。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意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务并修,气象一新”的情况,以供清廷取法。全书除卷首年表外,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

  • 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又称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消灾吉祥经。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谓于清净处设道场,诵持炽盛光陀罗尼,能袪除金、木、水、火、土等妖邪星宿之灾患。另有译者不详之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