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至当篇第九

  至当之谓德,百顺之谓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无入而非百顺,故君子乐得其道。

  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

  「大德敦化」,仁智合一,厚且化也;「小德川流」,渊泉时出之也。

  「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大者器则小者不器矣。

  德者得也,凡有性质而可有者也。

  「日新之谓盛德」,过而不有,(不)凝滞于心,知之细也,[非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谓盛德。]

  浩然无害,则天地合德;照无偏系,则日月合明;天地同流,则四时合序;酬酢不倚,则鬼神合吉凶。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然后能无方体;能无方体,然后能无我。

  礼器则藏诸身,用无不利。礼运云者,语其达也;礼器云者,语其成也。达与成,体与用之道,合体与用,大人之事备矣。礼器不泥于小者,则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盖大者器则出入小者莫非时中也。子夏谓「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谓尔。

  礼,器则大矣,修性而非小成者与!运则化矣,达顺而乐亦至焉尔。

  「万物皆备于我」,言万物皆有素于我也;「反身而诚」,谓行无不慊于心,则乐莫大焉。

  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

  「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

  仁道有本,近譬诸身,推以及人,乃其方也。必欲博施济众,扩之天下,施之无穷,必有圣人之才,能弘其道。

  制行以己,非所以同乎人。

  必物之同者,己则异矣;必物之是者,己则非矣。

  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入心。

  道远人则不仁。

  易简理得则知几,知几然后经可正。天下达道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

  性天经然后仁义行,故曰「有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立不易方,安于仁而已乎!

  安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大海无润,因暍者有润;至仁无恩,因不足者有恩。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

  爱人然后能保其身,能保其身则不择地而安。不择地而安,盖所达者大矣;大达于天,则成性成身矣。

  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昼夜,未足以乐天。圣人成其德,不私其身,故干干自强,所以成之于天尔。

  君子于仁圣,为不厌,诲不倦,然且自谓不能,盖所以为能也。能不过人,故与人争能,以能病人;大则天地合德,自不见其能也。

  君子之道达诸天,故圣人有所不能;夫妇之智淆诸物,故大人有所不与。

  匹夫匹妇,非天之聪明不成其为人,圣人,天聪明之尽者尔。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道矣。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

  清为异物,和为徇物。

  金和而玉节之则不过,知运而贞一之则不流。

  道所以可久可大,以其肖天地而不离也;与天地不相似,其违道也远矣。

  久者一之纯,大者兼之富。

  大则直不绞,方不刿,故不习而无不利。

  易简然后能知险阻,易简理得然后一以贯天下之道。易简故能悦诸心,知险阻故能研诸虑,知几为能以屈为伸。

  「君子无所争」,彼伸则我屈,知也;彼屈则吾不伸而伸矣,又何争!

无不容然后尽屈伸之道,至虚则无所不伸矣。

  「君子无所争」,知几于屈伸之感而已。「精义入神」,交伸于不争之地,顺莫甚焉,利莫大焉。

  「天下何思何虑」,明屈伸之变,斯尽之矣。

  胜兵之胜,胜在至柔,明屈伸之神尔。

  敬斯有立,有立斯有为。

  「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

  己不勉明,则人无从倡,道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礼:直斯清,挠斯昏,和斯利,乐斯安。

  将致用者,几不可缓;思进德者,徙义必精;此君子所以立多凶多惧之地,干干德业,不少懈于趋时也。

  「动静不失其时」,义之极也。义极则光明着见,唯其时,物前定而不疚。

  有吉凶利害,然后人谋作,大业生;故无施不宜,则何业之有!

  「天下何思何虑」,行其所无事斯可矣。

  知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之道]而知,其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性而道义出,如天地[设]位而易行。

  知德之难言,知之至也。孟子谓「我于辞命则不能」,又谓「浩然之气难言」,易谓「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又以尚辞为圣人之道,非知德,达乎是哉?

  「闇然」,修于隐也;「的然」,着于外也。

猜你喜欢
  卷六 六之三·孔颖达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梁启超
  管子补注卷二十四·刘绩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卷八十四·陈祥道
  论语集解义疏卷十·皇侃
  卷三十四·纳兰性德
  卷二十三·吕祖谦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1)·戴圣
  磬氏/车人·佚名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释 中 华 民 国·太虚
  佛教徒应参预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三·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冢中的岁月·徐志摩

    白杨树上一阵鸦啼,白杨树上叶落纷披,白杨树下有荒土一堆;亦无有青草,亦无有墓碑。亦无有蛱碟双飞,亦无有过客依违,有时点缀荒原的暮霭,土堆邻近有青磷闪闪。埋葬了也不得安逸,髑髅在坟底叹息;死休了也不得静谧,髑髅在坟底饮泣。

  • 二月庐·闻一多

    面对一幅淡山明水的画屏, 在一块棋盘似的稻田边上, 蹲着一座看棋的瓦屋—— 紧紧地被捏在小山底拳心里。柳荫下睡着一口方塘, 聪明的燕子——伊唱歌儿 偏找到这里,好听着水面的 回声,改正音调底错儿。燕子!可听见昨夜那阵冷

  • 卷八百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六寒山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闾丘胤宦丹丘临行遇丰干师言从天台来闾丘问彼地有何贤堪

  •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蒲松龄

    话说那在朝文武见万岁久不登殿,个个疑惑;又听小人的乱传,皇帝出京私行。文武们与定国公议论,常常上本。国母着忙,叫那太监张永:"你这两日问的江彬口词何如?"张永叩头说道:"那贼全无口词。"国母大怒说:"领我密旨,同文华殿毛纪,三

  •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司马迁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七·徐乾学

    宋纪七【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防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六年春二月丙辰朔棣州兵马殿直傅延翰谋反伏诛 丙申曺州饥漕太仓米二万石赈之 是月髙丽王王昭卒子伷立 三月乙夘朔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九月丙子朔○丁丑荣府惠安王载塾薨赐祭葬如例谥宣懿○己卯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景陵○惠济扯巴寺畨僧剌麻舍儿坚昝等来朝贡方物宴赏如例○庚辰诏锦衣卫逮讯道士龚中佩及刑部员

  • 第七十七卷 文苑 四·缪荃孙

    苏 州 府 二 明(上)周南老 周敏 周纲周南老,字正道,本道州人,濂溪先生后,宋季徙吴。祖才,父文英。南老元季用荐授永丰县学教谕,改当涂县,代还。会天下乱,省臣奏为吴县主薄。僧普益杀人,久不得尸,南老移檄责县神,次日,觉群

  • 卷二十九·宇文懋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九 文学翰苑下 王若虚 王若虚字从之槀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释褐鄜州録事历门山令入翰林自应奉转直学士居冷局十五年崔立之变羣小献谄为立起功德碑以都堂命召若虚若虚外为逊辞而

  •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佚名

    二五 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查访遗书情形及现无购得缘由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 昭信伯臣李侍尧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承准军机处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

  • 卷三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卫康叔世家第七 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索隐康畿

  • 唐纪五十四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下元和四年(己丑、809)·司马光

    唐纪五十四 唐宪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809年) [1]秋,七月,壬戌,御史中丞李夷简弹京兆尹杨凭,前为江西观察使贪污僭侈;丁卯,贬凭临贺尉。夷简,元懿之玄孙也。上命尽籍凭资产,李绛谏曰:“旧制,非反逆不籍其家。”上乃止。 [1]秋季,七月

  • 提要·胡安国

    【臣】等谨按胡氏春秋传三十卷宋胡安国传安国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玉海载绍兴五年四月诏徽猷阁待制胡安国经筵旧臣令以所着春秋传纂述成书进入十年三月书成上之诏奨谕除寳文阁直学士赐银币是安国此书久已属稿自奉敕撰进

  • 卷四·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四周易同人于野亨利渉大川利君子贞监察御史【臣】周祖荣孔頴达曰同人谓和同于人野喻其旷逺言和同于人必须寛广无所不同用心无私乃得亨通故云同人于野亨与人同心

  • 缁衣集传卷三·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亲贤章第十四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政是以烦诗云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繇圣【尊亲之情上下一也秉交孚逹于天徳上以尊贤则下以贤尊

  • 《孟子課》敘·欧阳竟无

    文武之政在方冊,人存政舉,人亡政熄,故為政在人。然久之而不得其人者,其故何哉?一、畏言聖人;二、不畏鄉愿;三、生死事大、仁義事小;四、貴勢不貴自;五、不知輕利而重義;六、不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七、不知心之為聖;八、不知學之至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最上乘论·弘忍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