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三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位让国

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序品第一。佛在耆阇崛山,往古佛住大塔之中,与六万八千比丘,无量诸菩萨俱。时成正觉,始十六年,知众大集,堪任受持菩萨法藏。即入佛境神通实见众生三昧,于欲色二界中间,出大坊庭,如大千界。从三昧起,放大光明,与诸大众上升宝坊。六欲天王,各各偈赞随侍。佛至宝坊,坐师子座。又入无碍解脱三昧,一一毛孔放光,普照十方无量世界。光中说偈,为劝放逸诸菩萨故。光遍十方,还从顶入。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与十恒沙诸大菩萨俱来。右绕万匝,供养赞叹,次第而坐。佛从定起,謦欬声彻十方。人及非人,四禅天众,一切毕集。复放眉间光,入诸菩萨顶。于是诸法自在功德华子菩萨,入璎珞庄严三昧。出师子座,从三昧起,偈赞请佛登座。次有宝杖等十菩萨各入三昧,令众得益。乃至召魔王来,令其请转法轮。佛赞其譬如百年闇室,一灯能破。次有法自在王菩萨,广赞如来境界不可思议,叹惜众生舍大喜小。会中三十亿那由他百千万亿天人,发无上心。

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佛放白毫光明,入陀罗尼自在王菩萨顶。菩萨化大宝盖以覆如来,偈赞问法。佛答菩萨有四璎珞庄严,一戒璎珞庄严,二三昧璎珞庄严,三智慧璎珞庄严,四陀罗尼璎珞庄严。一一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一念光,二意光,三行光,四法光,五智光,六实光,七神通光,八无碍智光。一一光复各八种。次明修习大悲有十六事,一坏妄见,二坏四倒,三破憍慢,四坏五盖,五拔沉没,六断七慢,七断恶道,八断系缚,九断恶友,十施智慧,十一施因缘智,十二断所见,十三断三有,十四坏魔网,十五示乐因,十六开涅槃门。次明修三十二善业,坏众生三十二恶业,一智慧,二上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见,六不放逸,七坏粗犷,八一切施,九净戒,十忍,十一进,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义,十五坏世行,十六断烦恼,十七除我见,十八调诸根,十九坏邪说,二十知恩,二十一坏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语,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恭敬父母师长,二十五修七财,二十六身念处,二十七燃慧灯,二十八出离道,二十九舍左道,三十舍爱着,三十一信三宝,三十二修六念。次广答如来十六大悲,非诸声闻菩萨所及。引古栴檀窟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万四千大劫,待其下生与授记已。方般涅槃,次复明如来三十二业,即是十力,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法。于是如来顾问大众,谁能守护如是供具,及此宝坊,令不毁损。待弥勒成佛十六年后,供养彼佛,及贤劫中五百如来。尔时诸法神通自在王菩萨,即承当之。有一神通魔王,问其安置何器?菩萨令其谛观我身,见其脐中有水王光世界,佛号宝优钵罗,坐大宝山,宣说正法。魔王即发大菩提心,誓不退转。次陀罗尼自在王菩萨,答师子幢菩萨,广说八陀罗尼。所谓净声光明陀罗尼,无尽器陀罗尼,无量际陀罗尼,大海陀罗尼,莲华陀罗尼,入无碍门陀罗尼,四无碍智陀罗尼,佛庄严璎珞陀罗尼。佛赞印之。并说其曾于过去净光明佛时,名为光顶菩萨。问佛宝炬陀罗尼义,闻已,即得,故今能说。次有慧聚菩萨,请问得已不失之故。佛广答以安住慧根,造作慧业,大地震动。次有具足四无碍智菩萨,请问以何因缘,名为慧聚?佛说过去功德佛藏时,曾为念意菩萨,不起于座,答佛所问百亿事义,大众获益,故得此名。次乃付嘱流通。

宝女品第三。世尊故在大宝坊中,有宝女手持白真珠贯,随诚言力,遍着佛及诸菩萨顶。众叹希有,佛述成之。女问实语,法语,义语,毗尼语义。佛具答之。十千菩萨得无生忍。女为舍利弗说三十二菩萨宝心,悉无声闻辟支佛心。又为说四无碍智。舍利弗问其夙因。佛说过去分别见佛时,曾为轮王,供佛发心,久已离男女身,今以方便示女身耳。宝女请问十力世尊,是即是离,又何故说十?非一非百?佛说非即非离,能说十事,故名十力。虽说十力,一具无量,为流布故,说言十力。因广说十力,无畏,十八不共,皆从菩萨修行所得。又答三十二相业因,地动获益。次答修行法行问。次宝女为舍利弗说不退印,地动获益。佛又答宝女大乘问。次说三十二障碍事,三十二速得大乘事,结益嘱持。

不眴菩萨品第四。东方普贤佛所,不眴菩萨来供养佛,赞叹问法。佛为说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具足一至十法。能得三昧,大众获益。次不眴为舍利弗说无住义,无生忍义,佛赞印之。因说得心自在,即能得法自在三昧。次为舍利弗说不眴夙因。乃于过去自在王佛时,名为法语比丘,久修久证此妙三昧。不眴又为舍利弗说梵行法,大众获益,付嘱流通。

海慧菩萨品第五。大水盈满,出生无量芬陀利华。大众各自见在华上,华出大光。弥勒问何因缘。佛言,下方宝庄严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萨,欲来听法故,海慧即来。先入三昧,令此大众得见彼土,次偈赞佛。请问净印三昧。佛为具说菩提心宝,三押不坏。具足六度。次说穿菩提心,次说三昧根本,所谓三业随智,复有十净,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远离滓浊,破坏四魔。次为舍利弗说师子初产,小火烧薪等喻。复为海慧说过去勤精进佛,示坚固庄严菩萨四法,一者发心,二者作心,三者观心,四者如法住。既广释已,菩萨奉持,勤行精进,今成世尊。次有修悲梵天请问海慧,何名佛法?答以一切法即是佛法,无有二相。菩萨有八种力,闻深佛法,不生怖畏。佛赞印之。兼明能护正法,有四四摄。次有功德宝光菩萨问护法义。佛举过去大智声力如来,答法护菩萨所问护法之义。兼以付之山王等十九菩萨,各言能护。文殊师利言其悉是谬语。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赞印之。文殊又说持经有十利益,大众发心,地动出光。海慧复问世尊何法摄取大乘?佛答以百种一法,百三十种二法,五十六种三法,及障碍大乘三十七种四法。众又获益,大地震动,天人赞善。佛复偈叹大乘功德,又为海慧广说门句,法句,及金刚句,于是十方菩萨兴供偈赞。慧聚菩萨申明佛出世义。佛举然灯授记时,七种三净,以印成之。海慧复问菩萨发何等愿?佛答以如本发愿,及说种种方便智慧。次说过去无边光佛,为净声轮王说八种四法,王悟无生,出家修道。佛又为说出家二十四益,并示以当净自界,净声如法观已,即得神通辨才。彼时净声,即今海慧。次又为说如法而说,如说而住之义。引古师子舍身救二猴子之事为证。次有二十一菩萨各说如法住义,海慧复广明魔业。佛广说坏魔业道,波旬庄严四兵,来趣宝坊。海慧以神通力,持置东方破疑净光佛国,令发大菩提心。又令此彼两国,互得相见,互得大益。佛复说咒四章,付嘱流通。

虚空藏菩萨所问品第六。婆伽婆游妙宝庄严堂上,与比丘六百万,菩萨不可说人俱。世尊分别大法方便,于时大千世界,忽皆不见,唯见微妙宝台,及见高师子座。舍利弗请问因缘。佛言东方一宝庄严佛所,有虚空藏菩萨,欲来至此。菩萨寻与十二亿众俱来,供养赞叹,宝台震动。乃问云何行六度与虚空等?凡三十问。佛一一答之。于六度中,一一各有四法成就,又有八法能净。于六念中,详明念佛三身,及念天差别。于陀罗尼中,具明三十二修,于二十四辩,具明二十四种修因。既答释竟,大众获益。速辩菩萨问何因缘,名虚空藏?佛言过去普光明王佛时,曾为师子进菩萨,入定雨宝,即获此名。于是众会渴仰,欲见神力。遂承佛命,入称一切众生意三昧,雨法及财,大众获益。又以神力,释生疑菩萨之疑。佛又述久远过去净一切愿威德胜王佛时,曾为众天灌顶轮王,已得不退菩提心三昧,生疑因请虚空藏说三昧行业。虚空藏答八万四千诸三昧门,略举八十三名。次舍利弗问生疑名,生疑自答释之。虚空藏复请佛说诸菩萨大誓庄严,及道庄严。次有宝德菩萨问虚空藏修出世圣道之义,及入于涅槃,行菩萨行之义。众又获益,如来赞印。虚空藏乃推功于佛力。宝德问其意旨,仍答释之。次又答阿难问,于是五百声闻,各脱郁多罗僧,供虚空藏。虚空藏即遣此衣至东方袈裟幢世界,山王佛所,施作佛事。次有光明庄严梵天,雨花作乐供养。请问菩萨善根资粮,及出要智方便。佛广答之。天叹希有。谓能以四句义,总说一切菩萨行。虚空藏语梵天言,一句亦能总摄一切佛法。谓离欲句,空句等。略举十四一句,一一皆能总摄佛法。如佛法,一切法亦然。以是等句,皆非句故。一切佛法非句,假名为句。次有宝手菩萨,请问何谓安一切佛法根本?虚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摄菩提心。次以四法摄二,八法摄四,十六摄八,三十二摄十六,六十四摄三十二,百二十八摄六十四。宝手赞叹兴供,波旬化作长者,与佛问答。佛敕十六菩萨,各说过魔界行。波旬兴供,虚空藏说咒,魔子亦勉强发心。佛为悬授记莂申越长者疑悔尽除。六十八亿菩萨发愿持经,佛为较量功德,并说咒术。四王帝释亦各说咒,梵王,弥勒,阿难,及功德庄严菩萨。皆悉受持。佛与十方诸佛,同放大光嘱累。

无言菩萨品第七。王舍城师子将军生一子,空中有天诫之,八岁不言。今以佛力,同其父母亲属,共到宝坊,现大神通,说偈赞佛。大众获益,兴供,将欲问佛,先与舍利弗互相问答,次问闻声,及善思惟,生于正见。佛广答之。无言复答舍利弗问得正见义。次乃问信,进,念,慧,四力。佛广答之。众会得益。无言次答莲华菩萨倒见如见义,及菩萨义。佛赞其得慧灯三昧。因即广明能摄六万诸三昧门。譬如日出,能为四事。又如宝珠,亦如虚空,亦为一切法顶。众又得益。动地兴供。次于世尊脐中,出一金刚脐菩萨。传东方慧桥如来命,问安听法。及六万亿菩萨皆在佛身内坐听法。次从一毛孔出,礼佛却坐。金刚脐复与无言问答,显发无性,无声,法界无二,深义。无言复入金刚三昧,令此世界悉为金刚。金刚脐尽其神力,不能破一微尘。次明有四四法能得金刚三昧。无言次为同来眷属说四十事庄严菩提之心。十法常得亲近诸佛菩萨,父及眷属。得柔顺忍。佛乃付嘱受持。

不可说菩萨品第八。世尊故在大宝坊中,不可说菩萨赞佛。入定问说大事,地动兴供,众获大益。又即演说不诳如来之义。无畏菩萨因问云何名诳如来?不可说分别答之。兼明无出之出,名佛出世。佛赞印已。无畏问谁当信者,宝女遂与广相问答。次为舍利弗广说譬喻,明声闻与如来。于无差别法界中而有差别。又答无畏调伏问,报恩问。谓三十二业名菩提行,此能报恩。二人必死不治。谓声闻缘觉,无畏以衣供养。宝女不受,复作种种问答。次有胜意天子问说与不说之义。不可说化作比丘证信。复与胜意种种问答,亦与舍利弗种种问答,舍利弗深赞印之。佛亦赞舍利弗。不可说复与佛问难得受记义,八千菩萨得无生忍。升空说偈,魔王化作比丘而来。不可说以神通力,令其忏悔。为说十六种法,发菩提心。又说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请世尊说不可说六波罗密,魔王欢喜。大众发心。

宝幢分 魔苦品第一。世尊在宝坊中,重述初成道时,优波提舍,及拘律陀。遇见马宿比丘,闻法见谛,魔不能扰之事。

往古品第二。仍述魔众发心问法,答以四法。不近恶友,速得菩提。于是地意菩萨请问不可说义可觉知否?佛言不可说智,即一切智。因反问以佛智。十五菩萨各各答已。乐欲菩萨复与文殊问答,佛赞印之。魔众得无生忍。大会获益。佛为说过去业,谓往古香功德佛,说宝幢陀罗尼门,华目比丘,化无量众,善行大臣,发恶誓愿,华目今成世尊。善行今为波旬,还得受记。

魔调伏品第三。魔尽其力,欲害于佛。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须菩提入城四门,各调五百魔子。佛现莲华,说偈远闻。魔被五缚,诈心归依,七走不脱,至心听法。

三昧神足品第四。佛欲入城,诸天竞阻。佛以大声慰之,心游首楞严定。令诸众生各见所事之像。光味仙人,与五百弟子,闻佛说偈,皆得宝幢三昧。赞佛得记。

相品第五。佛入三昧。令王舍城有十二门,门一如来,诸魔天神,各兴供养。于香花中,说偈周闻。佛又入佛庄严珞璎三昧,令界清净,十方云集,说偈普益。次登光味所造宝梯,坐莲华上,劝发波旬,生欢喜心。波旬吐恶歔佛,佛变其气成须曼华,遍供十方诸佛。集十方佛,及诸菩萨。

陀罗尼品第六。十方诸佛同声说大集金刚法心因缘自在陀罗尼。月光童子菩萨亦说神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语梵天,皆现女身说咒。佛又说咒以加护之。

护品第七。善系意菩萨变现八万四千色身,调伏众生。佛与授记。

授记品第八。庄严华魔王,誓以女身广度众生。说咒护法,吉意菩萨述其本事。佛皆与记。

悲品第九。十方诸佛,为庄严华及吉意二大菩萨说咒,二人受持。佛复劝谕波旬发心,波旬不发。

护法品第十。佛以正法,付嘱国王诸天,各发弘愿。

四天王护法品第十一。梵王帝释四王各说一咒。疑心菩萨问魔悉来集否?佛言都集。又问有信心否?佛言皆有信心。唯除波旬眷属千人,当来破坏三宝,至法灭时,乃得信心,亦当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说咒动地,护持佛法。

旷野鬼品第十二。五百菩萨以大愿力,现鬼畜身,调伏鬼畜。说二神咒。

还本品第十三。十方诸佛欲还本界,动地雨花。月香如来答梵天问,成就十法。能护正法。

虚空目分 声闻品第一。世尊故在大宝坊中,诸声闻等犹生大慢,不得四果。佛举瞻婆华鬘,发大誓愿,出生四宝。宝出大光,掷之虚空。鬘中说偈,众悉来集。佛为宣说杂四真谛。华鬘遍往四方佛上,南方金刚光明功德如来,遣金刚山童子说法目陀罗尼来赠。西方智幢如来,遣胜幢童子说净目陀罗尼来赠。北方发光明功德如来,遣胜意童子说光目陀罗尼来赠。东方宝盖光明功德如来,遣虚空声童子说圣目陀罗尼来赠。四童子变此世界令净,与大众来,供养偈赞,各传佛命,地动龙集。正语天女说咒护法。佛为憍陈如广说法行。具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亦说灭后六部差别,亦说奢摩他毗婆舍那。四念处,三解脱,四禅,四定,及出世定。是名法目陀罗尼。与金刚山所持来者无异。说是法已,舍利弗目犍连等,皆得四果。

世间目品第二。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毕集。频婆娑罗请问十二月相。佛说雪山仙人共虎行欲,生十二子,父母亡后,归依梵天,至十二年,感天与愿。(佛说相法悉不译出。)

弥勒品第三。弥勒心念说偈问佛,佛为广说十二因缘。是名净目陀罗尼也。

四无量心品第四。频婆娑罗王问供养修四无量菩萨,得几所福?佛言,具八事,无八怖,具足八大丈夫。次有净光菩萨,与无胜菩萨,互相问答,众会获益。

净目品第五。无胜意童子请问慈无量心,相体因缘果报。佛入调伏众生无所畏惧三昧,放肉髻光,照无边界,说偈,众生悉集宝坊。佛为说三种慈,并说修相。明星天子问慈心果,佛具答之。天子于诸禅定,出入自在,说咒利生。佛因为说十二菩萨现为畜生,调伏众生。居阎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东,蛇马羊。西,猪鼠牛。南,猴鸡犬。北,师子兔龙。即今十二生肖也),并说求见咒法。

圣目品第六。明星菩萨问修悲法。佛言,当观八苦,明星得无生忍。众获多益。次说修喜,修舍。

辟支佛乘品第七。无胜意问缘觉乘人所修慈、悲、喜、舍。佛答以修法缘慈等。

圣目无碍智品第八。虚空声童子请问无缘梵行。佛入虚空幢三昧,面门放光,照十方界,大声集众,乃演说之。大众获益。

护法品第九。文殊等九万二千亿童子,请佛愿力加持法门。佛言,四方四佛,先已有愿。今以此法付嘱天龙鬼神,十方菩萨请佛制戒。佛言止止,佛自知时。次问频婆娑罗国法,随制四重。及嘱护佛法者,应摈治不如法恶比丘。

大众还品第十。佛复安慰诸天,一切众生各发愿。

宝髻菩萨品第十一。东方净住佛国,宝髻菩萨,与八千菩萨,赍妙宝盖,覆千世界,来供养佛。赞声遍满大千。请问净行法印。佛答以十分之一,谓一者波罗密行,二者助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调众生行。并说过去一切众生乐念如来亦说此法。时有宝聚菩萨,复问庄严自身,庄严菩提树法。彼佛答以不放逸法。其时宝聚,即今宝聚。次又说四种四法。调伏众生,及说过去广光明佛时,净精进菩萨,调伏财功德婆罗门事,宝髻即解髻珠供佛。佛与授记。

日密分 护法品第一。世尊故在大宝坊中,莲华光功德大梵菩萨,请说清净法聚。佛令菩萨各入禅定放光,十方云集。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供养。次明破戒受施,现在未来各四恶果。又明未来恶王侵夺法师物者,现得二十种恶。舍身堕大地狱。备历鬼畜,能护法者,功德甚大。

陀罗尼品第二。东方五功德佛,遣日密菩萨。持真陀罗尼,及莲华陀罗尼来。南方山王佛,遣香像王菩萨,持随空三昧陀罗尼,及大行陀罗尼来。西方高贵德王佛,遣光密功德菩萨,持断业陀罗尼,亦名随无愿,及大神良咒来。北方德华密佛,遣虚空密菩萨,持净陀罗尼来。

分别说欲品第三。日密偈赞传欲。佛语舍利弗,受持是陀罗尼。

分别品第四。四大菩萨各各入定放光。憍陈如请问爱与士夫行于生死。佛为分别广说如实陀罗尼,众得大益。重问莲华陀罗尼,佛不许说。次问如空空行陀罗尼,佛为说之。众又得益。次问随无愿陀罗尼,佛为说之。众亦得益。次问一切世间不可乐想,食不净想。佛为说之。亦即是随无愿陀罗尼。众又得益。舍利弗次问净陀罗尼。佛说破四倒法。众又大益。

不思议大通品第五。频婆娑罗王请问佛光,佛敕四众各入三昧,佛亦自入佛境界三昧,一切世界,悉入佛身。一切众生,获大利益。波旬大苦,命空树大臣,往敕诸龙。龙集大山,皆失势力。复有戒梯大臣,先往佛所,佛令忆本誓愿,得如法忍。龙受大苦,归依光味大仙光味劝令归佛。

救龙品第六。佛趋须弥山顶,放光救龙王苦。大声说诸法印,所谓无常、苦、无我等。文来未尽。

大哀经(八卷) 周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前经初二品。分作二十八品。

宝女所问经(四卷) 发

译人同前

即前经宝女品第三。分作十三品。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九卷) (南澄北似)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共法护等译

即前经海慧菩萨品第五。

无言童子经(二卷) 发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即前经无言菩萨品第七。

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殷

唐中天竺沙门波罗颇密多罗(此云智光)译

即前经宝幢分同本别译。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卷) 有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即大集日密分。而详明。

护持正法品第一。陀罗尼品第二。菩萨使品第三,佛敕耶舍持日眼莲华陀罗尼,憍陈如持无尽根陀罗尼,舍利弗持智慧依止陀罗尼,目犍连持恶心者生欢喜心、诸不信者悉皆惛睡陀罗尼(即分别说欲品,而此详悉)。定品第四。恶业集品第五。(此二品即前日密分别品。)护持品第六(此品前经所无)。佛现神通品第七(即不思议大通品)。魔王波旬星宿品第八(前缺略,此详)。送使品第九,光味仙为龙见佛。念佛三昧品第十。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一(即救龙品)。三归济龙品第十二,世尊从须弥顶下,至佉罗低山,说十种业来生龙中,及为龙说种种夙因。护塔品第十三,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嘱诸龙及夜叉竟,又说大授记咒,波旬闻已生欢喜心,与诸眷属忏悔。受三归依;伽罗支魔子问眼色因缘等义,佛为解释诸法性空,众获大益。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卷) 虞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月幢神咒品第一。佛在佉罗帝山,与六百万比丘,无量无边菩萨俱。说日藏经已。西方现大花云,云中现一半月,广十由旬。月中复现真金重阁讲堂,堂中复现半月,月中有千叶青莲。世尊端坐说法,光照大众头上。皆现半月,目连说偈问佛,佛说月藏菩萨欲来,月藏即来。说偈,并说神咒。又忏谢来迟之过。佛广赞其入禅功德,具足六度。

魔王波旬诣佛所品第二。魔宫诸物,变半月形,放光演偈。击鼓集众,鼓复说偈。乃与眷属诈来归依,兴诸供养。佛为憍陈如偈说利养过失,魔怀羞愧,默坐听法。

诸阿修罗诣佛品第三。波旬雨诸恶物于修罗宫,修罗归佛。佛以悲风光明三昧救之。寻来见佛,兴供偈赞。

本事品第四。说佛于毗舍浮佛时,为化八弟,千年苦行。彼八弟者,即今四阿修罗王。波旬,调达,弥勒,维摩。

第一义谛品第五。月藏请问住阿兰若,修第一义谛法。佛言起大悲心,弃舍爱取。依四圣种,不念四大五阴,根、尘、识,等。以四无碍,成熟众生。满六度行,如初日月。乃至十五日月。次问三昧何身,何攀缘,何想,何相,何性?佛具答之。次明随有第一义禅菩萨居处,得十二种功德利益。

令魔得信乐品第六。一切天人,慈心视魔,劝谏令发道心,深信忏悔。佛为说忍功德,授波旬记。波旬说咒护法。

一切鬼神集会品第七。四王请佛分张付嘱一切天龙鬼神,大会亦同劝请。正辩大梵解旨,命四王以焰赫铁轮,四方遥掷,摄诸鬼神。同来佛所。

诸恶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佛为大会说十平等,一众生平等,二法平等,三清净平等,四布施平等,五戒平等,六忍平等,七精进平等,八禅平等,九智平等,十一切法清净平等。罗刹王等自述夙业,悔过获益。

诸天王护持品第九。佛故问大梵天王已,以四天下付嘱一切天龙鬼神,如拘留孙等三佛无异。

诸魔得敬信品第十。魔愿护持国界,佛与授记。重嘱一切天王。

提头赖吒天王护持品第十一。日月天子寄愿护法,佛赞许之。并敕天王护阎浮提东方第四分。

毗楼勒叉天王品第十二。佛敕天王护阎浮提南方第四分。

毗楼博叉天王品第十三。佛敕令护阎浮西方第四分。

毗沙门天王品第十四。佛敕令护阎浮北方第四分。

咒轮护持品第十五。佛为四王共说五咒,初总,次北,次东,次南,次西。

忍辱品第十六。罗 阿修罗王等,承佛付嘱,说咒护法。龙王瞋怒,佛为说忍辱十种近果,及五远果。并说不忍过患。月藏又说大慈陀罗尼,于是天龙修罗,互相忏谢。佛重以三宝事付嘱护持,兼明打骂出家人者,得罪无量。大会兴供。佛以神力加诸音声,令演妙法,入众会耳,各得大益。

分布阎浮提品第十七。佛以一切国土,分布付嘱天龙鬼神,各令护持。及说息诸诤讼大陀罗尼。

星宿摄受品第十八。复以诸国嘱付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

建立塔寺品第十九。梵释四王举过去二十五塔为例。请问如来现在未来几所塔寺,令其护持?佛笑放光,照曜诸国。各现多佛,嘱令护持。

法灭尽品第二十。月藏顾月灯说偈,月灯以偈问佛。佛偈答末法时事。嘱诸菩萨护持。咸皆默然。唯弥勒等贤劫大士出语承当。佛复说偈。悬记法灭之事。又说金刚坚固深密解脱味体陀罗尼句,众得大益,大兴妙供。复说持经十种清净功德,八种清净功德,十三种清净功德。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陶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序品第一。薄伽梵于佉罗帝耶山,说月藏已,南方云来,雨诸供养,演诸法声,众会手中,各各现如意珠,雨宝放光。见十方土,又见身各地界增强,坚重难举。无垢生天帝释问佛。佛为广叹地藏菩萨功德,菩萨寻与无量眷属,现声闻像,来礼佛足,赞叹供养。佛又因好疑问菩萨问。广述地藏无量功德,众会兴供。地藏转供世尊,兼说神咒。利益一切。

十轮品第二。地藏问佛,云何于五浊世能转佛轮?佛答由本愿力,成就十种佛轮。能居此土,即十力也。一一喻如转轮圣王。

无依行品第三。天藏大梵请问禅、诵、营福,三业为出为坠?刹帝轮王为沈为升?佛答二种十无依行,随有一行,不成三乘。次明出家破戒,犹能生人十种殊胜思惟,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无间罪,四根本罪,谤三宝罪,皆非佛之弟子。宜极护持四根本戒。次因优波离问。具明举罪有十非法,又十非人,有五法举,有七法灭。次因地藏愿救末世,为说末世有十恶轮。谓国王宰官等,护恶比丘,恼害净众,即名为旃陀罗。乃至破戒,无戒。不应辱害。引古罗刹醉象敬重袈裟为证。若能远离十恶轮者,则得十法增长,离三十过。天藏乃说护国不退轮心神咒。

有依行品第四。金刚藏菩萨问,既言破戒非佛弟子,云何不许辱害,又他经处处独赞大乘。今经云何说三乘法,悉皆不许隐没?佛答十种有情,难得人身。复有十种无依行法差别,有四种僧,及四沙门,是故破戒虽非佛子,不应受供。犹有圣贤幢相,不得辱害。三乘并是如来度生方便,虽修大乘,不得废二。次示十有依行,三乘所共。复有十有依行,独觉大乘所共。次复广示大乘无尘垢行轮,无取行轮,随众生根。说三乘法,戒净慈悲,安乐一切,乃名大乘。

忏悔品第五。众会闻法,各忏先罪。佛为说十种法,能令菩萨获得无罪正路法忍。谓不着五阴,此世,他世,三界。次明已得法忍,许处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宝,亦可为王。否则决当堕落。

善业道品第六。金刚藏问,云何于三乘人法,得无过失,乃至菩提行愿,心无厌足?佛答,十善业道,即菩萨十轮。广说因果利益。

福田相品第七。复明菩萨十财施大甲胄轮,十法施大甲胄轮,净戒大甲胄轮,安忍大甲胄轮,精进大甲胄轮,静虑大甲胄轮,般若,及善巧方便,大甲胄轮。大慈大甲胄轮,大悲大甲胄轮,坚固大忍大甲胄轮,故为一切声闻独觉作大福田。

获益嘱累品第八,众各获益无量,佛以此法付嘱虚空藏菩萨。

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八卷) 唐

北凉录失译人名

前经同本。而文缺略。

大集须弥藏经(二卷) 唐

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共法智译

声闻品第一。功德天女请问禅波罗密。佛为说出入息念。次第得入四禅,入三三昧,满菩提分。若国土中有此福田,得十可爱乐法。得十殊胜利益。

菩萨禅品第二。复说菩萨不堕二乘定聚。如实观察,得一切法无语言空三昧。犹如地藏菩萨,自在出入。利益众生。

灭非时风雨品第三。功德天为地藏述其往昔誓愿,及述过去因陀罗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罗尼。复求地藏起悲愍心,地藏令其请佛演说水风摩尼宫陀罗尼。说已,大地震动。地藏亦说磨刀大陀罗尼。

陀罗尼品第四。佛告须弥藏龙仙菩萨,令调恶龙。龙仙说咒,善住龙王广叹袈裟功德。若有国王恼乱服袈裟者,则致荒乱。此非龙过,然亦立誓说咒。次诸龙王亦各立誓,复说四咒。乾闼婆仙亦说一咒。地藏复说幢杖大陀罗尼,无尽意复说幢盖摩尼愿眼大陀罗尼。文殊亦说能惧尸利子利奴大陀罗尼。观世音亦为弥勒说船华功德大陀罗尼。帝释问佛,何因何缘,诸龙损坏世间资财?佛答,贪力,瞋力,二种因缘。功德天以一斛器,盛诸种子,奉观世音。观音说咒加护,令其教化众生。

(江宁府溧水县佛弟子夏之鼎同妻袁

氏发心捐刻

阅藏知津第一册计四卷工完祈求过去

父母亲冤早超极乐并法界有情咸证

菩提同圆种智

岁次壬寅桂月吉旦板存▆▆▆流通)

阅藏知津卷第四

 

猜你喜欢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卷五·普济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佚名
  卷九·僧祐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十·澄观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卷第七·佚名
  入众日用(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宗寿
  卷第四十·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卷上·太贤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三·欧阳竟无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董康

      ○小天台   未知何人所作。演馮玨、陸韜遇霍氏二女事。與雙鴛珮相同。而情節曲白。往往互異。園名小天台。故名。   略云。馮玨、字比玉。金陵人。吏部侍郞朝卿之子。【雙鴛珮云冢宰。】與年家子陸韜友善。

  • 第二十七出 定优·李渔

    (外上)鬼神之事最难明,道是无形却有形。不信但看今日事,做成圈套显威灵。——我谭管家为何道这几句?只因老爷差我前来,预备三牲祭礼,等他来拜谢晏公。老爷、夫人的意思,还要做本戏文了愿。料想圣诞已过,寿戏一定做完

  • 前集卷一·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一 宋 罗椅 编 古诗 蜀酒歌 汉州鹅黄鸾凤雏不鸷不抟德有余眉州玻瓈天马驹出门已无万里涂病夫少年梦清都曾肠虚皇碧琳腴文德殿门辰奏书归局黄封罗百壶十年流落狂不除遍走人间寻酒垆青丝

  • 哈代八十六岁诞日自述·徐志摩

    好的,世界,你没有骗我, 你没有冤我, 你说怎么来是怎么来, 你的信用倒真是不坏。 打我是个孩子我常躺 在青草地里对着天望, 说实话我从不曾希冀 人生有多么艳丽。 打头儿你说,你常在说, 你说了又说, 你在那云天里,山林间, 散播你

  • 第五回 猛参政用炮击敌 慈喇嘛偕使传书·蔡东藩

      却说孙承宗在辽,因朝中阉宦用事,刑赏倒置,心中懊怅异常;适届熹宗寿期,意欲借祝贺为名,入朝面劾阉竖。到了圣寿前一日,偕御史鹿善继,同到通州,忽兵部发来飞骑三道,止其入朝。承宗知计不成,急急回关,不意朝右阉党,已劾其擅离职

  • 中州人物考卷四·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清直孙尚书显显信阳人父丧庐墓乡里称其孝洪武二十年以乡举授工科给事中峻洁明敏遇事能断后累官至工部尚书坐事谪戍云南遣人没其家止得水牛一只草屋数间使者旋报上嘉叹即召还复职显至中途卒衡知府岳岳

  • 卷七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七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张仪列传第十 张仪者魏人也【集解駰案吕氏春秋曰仪魏氏余子

  • 桓康传·萧子显

    桓康,是北兰陵承县人。勇敢骁悍。宋朝大明中期,他随太祖任军容,后来跟随世祖在赣县。泰始初年,世祖起义师,被郡里抓住,众人都散了。桓康用担子,一头藏穆后,一头藏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亲自担到山中。和门客萧欣祖、杨王彖之

  • 张种传·姚思廉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其祖父张辩,为宋司空右长史、广州刺史。父亲张略,为梁太子中庶子、临海太守。张种年少时性情恬静,居所高雅不俗,不随便与人交往,没有人登门拜访他,当时的人议论说:“宋朝称赞敷、演,梁朝嘉许卷、充,清淡无为

  • 杨时乔传·张廷玉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报告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1567)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

  • 卷十九 修务训·刘安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蠬之

  • 目录·子华子

    目录#1序卷一阳城胥渠问卷二孔子赠卷三北宫子仕卷四虎会问卷五晏子卷六晏子问党卷七执中卷八大道卷九北宫意问卷十神气#1目录原缺,据正文标题补。

  • 第六章 7·辜鸿铭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辜讲孔子祖国在位的一位官员(季孙氏)委派孔子的一位学生(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孔门“十哲”之一,以孝闻名)去做一个重镇的长官。“请帮我婉言拒绝掉

  • 提要·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考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考十六卷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劒州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以来

  • 卷一·佚名

    △降魔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池边。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檐。逮得己利。尽诸有结。皆得正知。心善解脱。及大菩萨一万人俱。其名曰持须弥顶童真。水智童

  • 佛说譬喻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著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人。游于旷野

  •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二·明雪

    明住天台護國寺嗣法門人寂蘊編詩偈遊雲門十詠尋路興哉拽杖行,信步入荒草,問取採樵人,咸云此路好。上爐峰白雲縹緲處,獨立兩山間,分付登臨者,藤蘿信手攀。陟嶮懸崖多嶮峻,磊落路難行,步出稜層外,坦然一掌平。絕頂雲外孤峰立,群巒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李心传

    中国南宋高宗等四朝史。李心传(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撰。分甲、乙两集,分别成书于嘉泰二年(1202)和嘉定九年(1216)。有《函海》本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会稽孙星华据殿本翻刻,并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