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九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筹备领回书籍办法折

三九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筹备领回书籍办法折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遵旨奏明事。

窃臣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将各省进到书籍,于每书面页注明年月、姓氏,押以翰林院印,交总裁等详校,分别应刊、应钞,其余则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俟校办完后,仍卽给还原献之家,俾得留藏善本无致散佚。迩年以来,各督抚云云。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伏查晋省恭进书籍共止八十八种,内经臣与前任藩司朱珪及现任藩司黄检自行购进者五十七种,经藏书之家献进者三十一种,除俟总裁检查开单,行知到臣,臣分别将自行购进之书留存馆阁,其应领三十一种,即委员赴翰林院衙门领回,当遵奉谕旨,严饬承办各员善为经理,查明给还原献之家,勿任胥役等扣留需索,俾得永远珍藏,以仰副皇上右文寿世之至意。

所有遵奉谕旨缘由,理合缮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廿九日奉朱批:总不明白。另有旨咏。钦此。

(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卷八十 宣元六王传第五十·班固
  卷二十五·毕沅
  卷三百六十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六·焦竑
  卷九十一·国朝·蒋一葵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上篇卷二·陈洪谟
  七十一 曹寅奏报粜米已完恭进麦样摺·佚名
  ●南明史料卷一·佚名
  提要·吴缜
  卷二·李天根
  张烈传·李延寿
  戚继光传·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一·佚名

    附录一婆娑洋集序重刻北郭园全集序草草草堂吟草小引大潜山房诗钞叙师友风义录序师友风义录自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序偏远堂吟草跋偏运堂吟草跋科山生圹诗集序小东山诗存序小东山诗存跋友竹行窝遗稿序

  • 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八白居易感悟妄缘题如上人壁自从为騃童直至作衰翁所好随年异为忙终日同弄沙成佛塔锵玉谒王宫彼此皆儿戏须臾即色空有营非了义无着是真宗兼恐勤修道犹应在妄

  • 志第十八 符瑞中·沈约

    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不刳胎剖卵则至。麕身而牛尾,狼项而一角,黄色而马足。含仁而戴义,音中钟吕,步中规矩,不践生虫,不折生草,不食不义,不饮洿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明王动静有仪则见。牡鸣曰“逝圣”,牝鸣曰“归和”,春

  • 第一七五札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一一四○一—三·佚名

    台北知府陈札行新竹县:奉臬道宪批示,典吏津贴由盐馆支领〔批〕即移盐局,并札该典史,查照办理。 私记 (注)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补用知府、署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陈为行知事。照得本府具详宜兰、新竹两

  • 张邵传·沈约

    张邵字茂宗,是会稽太守张裕的弟弟。最初张邵当晋朝琅王牙内史王诞的龙骧府功曹。桓玄把王诞转任到广州,亲朋故友都离开了他,只有张邵紧紧追随,流着眼泪送别。当时又是战乱又是饥荒,张邵又给王诞的妻子送粮送衣。桓玄篡位称

  • 邢艪传·脱脱

    邢籨,字叔明,是曹州济阴人。大平兴国初(976),邢籨考五经进士,廷试之日,赴殿讲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博学精深,擢九经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赐钱二十万。邢籨因此监处楚、泰之间,泰州僻左而楚州会要,盐

  • 卷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七明 俞汝楫 编列传郎署宋濓宋濓字景濓浙江金华人幼聪敏强记从同郡吴莱黄溍学为古文有声元至正间有荐濓翰林编修官者濓以亲老不就隐居小龙门山中岁辛丑金华既归附上遣使以书币徵之与括苍

  • 论世变之亟·严复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曰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

  • ●皇朝通典卷六十七·佚名

    樂五 ○樂五 (臣)等謹按杜典所載諸議皆有關樂制之文我朝律呂正義二編廣大精微無非闡明樂律之奧今謹登與樂制相發者數篇而張照回奏二劄採入律呂正義後編者並為錄入古今樂律源流之概亦藉此可見云 用四倍聲議 五聲必兼二變

  • 卷十三 礼八(嘉礼 )·龙文彬

    ◎上尊号徽号吴元年十二月癸丑,相国李善长等奉表劝进。帝曰:“始吾即王位,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恐德薄不足当之。”群臣固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

  •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吕思勉

    使中国历史大变局面的,前为鸦片战争,后为中日战争。欢迎西学,而畏恶西教;西人挟兵力以求通商,则深闭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压迫深了,才幡(fān)然改图,以求和新世界适应;这是欧人东略以后,东洋诸国所同抱的态度;而日本因缘凑合,变法

  •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孔颖达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是其戊午明日,师出以律,三申令之,重难之义。众士,百夫长已上。○令,力政反。重,直用反。长,丁丈反。已音以。上,时掌反。[疏]传“是其”至“已上”○正义曰:上篇未次而誓,故略言“大会”。中篇既次

  • 文公卷十三(起元年,尽九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是后楚世子商臣弑其君,楚灭江、六,狄比侵中国。)[疏]注“是后”至“其君”。○解云:即下经云“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杀其君髡”是也。○注“楚灭江六”。○解云:即下四年“秋,楚

  • 卷第二十二上·朱熹

    伊川先生语八上伊川杂录宜兴唐棣彦思编 棣初见先生,问「初学如何?」曰:「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学者,赖有此一篇书存,其它莫如论、孟。」先生曰:「古人有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以养其血脉,威仪以养其四体。今之人只

  • 论语精义卷二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二下 宋 朱子 撰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明道曰里居也择仁而处之为美 又曰里仁之所止 伊川解曰居以亲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为知范曰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亦若里而已矣知仁之美

  • 太上混元真录·佚名

    不题撰人。避唐讳,盖唐人所撰。楠山春树《太上混元真录 考》 (《吉冈博士还历记念道教研究论集》,国书刊行会,1977 年)认为本书撰于唐,不迟于法琳、道宣,几与尹文操同时。本 书鲜见其他传本。述老君自殷周以来历代降生的神

  •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说益算神符妙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天师及其弟子说佩带北斗诸星神符,除病益算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向天师真人述北斗神符,遣六甲将军为人益算,济度众人。

  • 春芜记·王錂

    传奇剧本。明王錂作。二卷二十九出。叙战国时楚人宋玉,沉抑未显。一日,与东邻相国之女季清吴相遇,一见钟情。经清吴侍女秋英牵线,二人相会,清吴赠春芜罗帕为证。宋玉西邻住着大夫登徒履,垂涎清吴美色,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