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八

万历九年十一月辛酉朔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刘斯洁为南礼部尚书

○户部奏河南府起角□羊太仓额银四万四千七十余两计少五百九十六两锭数不依部题法马全用私铸据总督刘思问科道万象春等审究情节系知府赵于敏扣克所致宜通行提问以正侵盗之罪得旨赵于敏并经手人役与四样法马都着抚按官提角□羊来京与原解官李湘对讯

○癸亥

上视朝

○以成山伯王应龙掌左军都督府事

○甲子祭  三皇于  景惠殿

○播州宣慰使杨应龙遣长官赵仕贤等三员贡马贺  万寿圣节赏赉如例○乙丑  上御文华殿讲读

○以总督两广兵部左侍郎刘尧诲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大理寺左少卿臧惟一为太仆寺卿

○升河南右布政龚大器四川右布政孙坤云南右布政庄国祯俱为左布政使大器仍河南坤狭西国祯广西

○以四川右参议李荐佳为贵州副使

○丙寅兵部覆云南抚按刘世胄等题称该省松林等二十六驿系站户亲当原无站银惟滇阳等三十三驿额设站银一万九千有奇今减去三千五十一两实编一万六千余两其支剩见银一千四百六十七两贮本省库俟积谷一年抵该驿一岁派徵  上依拟

○山东金乡鱼台二县水灾诏酌免本年存留钱粮仍勘实免数具奏○户科给事中姚德重奏近该福建按臣安九域题称晋江等七县蠲赈稽迟议将知县朱廷益等量从宽假尹贞度相应罚治臣等反覆参详漳泉二府之灾在七年秋间有司于二年后始报赈已属迟缓乃同安晋江赈过户口数多而银谷殊少计口筭之不过银三分谷数升耳曾不足充小民奔走守候一饭之费又二县及漳浦南安捐俸以博名高益属不情乃罪同罚异岂按臣之意以甲科曲全朱廷益等而以乡科薄尹贞度耶恐非所以昭大公也得旨该省赈济二年之外方行册报给过银谷数目尽是虚文及称捐俸备赈尤属矫诈着户部查参来说

○原任少傅兼太子太保工部尚书雷礼卒照例给与祭葬加赠太保礼江西豊城人博物洽闻扬历中外鼎建陵殿积有劳能虽经言官岑用宾等论其邀宠保位实以礼始终焉○丁卯  上御文华殿讲读

○升大理寺右少卿刘良弼为本寺左少卿右寺丞郭思极为右少卿

○升湖广佥事万一贯为四川右参议

○以宁夏领班备御赵完璧管理宁夏镇城兼屯田水利山西北楼口参将时尔直为宁夏北路参将  戊辰以南京刑部尚书陈瑞总督两广军务

○许虏酋满五大及波儿哈都台吉贡市如初以前部夷银定倘不浪等愿甘罚伏故也

○己巳以通政司左参议管右参议事梁子琦填补左参议

○升大理寺右寺丞邵陛为左寺丞北直提学御史□为正为右寺丞

○升广西右参政陈应春为本省按察使浙江副使陈诰为云南左参政山东青州府同知王圻为湖广按察司佥事○改补礼部署员外郎主事李祯为光禄寺丞

○庚午  上御文华殿讲读  以  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寿圣节赐三辅臣及讲官陈思育等五员银币有差

○辛未升尚宝司丞周继为光禄寺少卿原任太常寺少卿方九功补南京鸿胪寺卿

○升湖广副使项思教为广西右参政

○癸酉以  圣母万寿圣节加赐三辅臣及讲官金万寿字金篆字金银书黄红符各有差

○以候裁尚宝司丞韩必显填补原职

○补候裁山东参政陶大顺为湖广左参政贵州布政钱藻为湖广左布政司使

○复除原任广东布政徐作为福建右布政浙江参议詹贞吉为贵州左参议

○以通州参将谢天祐为山西北楼口参将

○礼部题蜀府南川王让樨病故长子承火□果先以病亡并无嫡子止火□果妾胡氏生子宣卤□翟年十二岁旧制郡王嫡长子孙十岁授封次嫡庶子年十五岁方准请封今宣卤□翟父祖俱故又无嫡子比于嫡长授封之期似亦相应宜听准袭许之

○户部覆科臣姚德重奏称救荒无奇策惟给发速则慰待哺之情举行实则鲜冒领之弊今晋江等各县报赈稽迟虚文饰诈若不重惩何以毖后拟将尹贞度等三员照不及例降调马伯瞻等四员并从重处抚按失于参督亦宜谅行罚治其放过银谷又蠲免改折数目逐一清究限十年三月内奏报以凭覆请定夺得旨抚按官姑免究尹贞度等降级罚俸如议

○先是各省直角□羊部杂项钱粮该部于元年十月题行巡按御史备查解解至是部称如期角□羊到十无一二必有那移别用及官吏欺隐情币乞酌量省直远近立限再行巡按御史逐年照款尽数追究仍载入考成簿差满报部查参奉旨允行

○乙亥以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刘凤翔为右军佥书西宁侯宋世恩掌前军都督府事

○互调太平路副总兵胡懋功居庸关参将贾应隆从督臣吴兑镇臣戚继光等奏也

○修泗州城外石堤泗城  陵寝重地势极洼下旧有石包土堤藉以护城御水久被淮流冲坏抚按凌云翼陈用宾等各请大举修筑以为一劳永逸之计诏亟行之

○丁丑冬至  大祀  天于  圜丘命公徐文璧恭代免百官行庆成礼

○是日遣隆平侯张炳等分祭  九陵武平伯陈永禄祭  景皇帝陵寝左都督李鹤祭  哀冲  庄敬二太子坟所

○戊寅  孝烈皇后  孝惠皇后忌辰遣遂安伯陈澍祭  永陵彭城伯张守忠祭  茂陵

○朝鲜国王李昖差刑曹参判柳希霖等正从三十四员进冬至令节表文礼物宴赉如例仍给十年大统历一百本

○己卯  慈圣宣文皇太后万寿节  上御皇极门百官致词称贺毕三辅臣随诣隆宗门行叩头礼赐寿面酒膳有差

○辛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正一品十二年考满  上遣文书官吴忠赐银一百两纻丝四表里内大红坐蟒一表里蟒衣一表里钞一万贯及茶饭羊酒又特遣司礼监太监张诚赍手敕谕曰卿亲受  先帝遗嘱辅朕十年四海昇平外夷宾服实赖卿匡弼之功精忠大勋朕言不能述官不能酬兹历十五年考绩特于常典外赐银一百两坐蟒蟒衣各一袭岁加禄米二百石薄示褒眷先生其钦承之勿辞于是居正<婠勶-釒>谢有吏职有一之未修皆臣表率之无状民生有一之未遂皆臣调爕之多乖语  上优诏答之是日司礼监太监冯保传旨谕吏礼两部曰元辅居正受  先帝顾命夙夜在公任劳任怨虽称十二年考满实在阁办事十有五年忠勋与常不同恩荫例当从厚其酌议来看

○以广西道御史朱琏提调北直学校

○壬午起用户部尚书殷正茂为南京刑部尚书

○以考察不及调福建左布政沉人种为贵州左布政

○癸未  上视朝

○吏部上大学士恩数曰元辅居正托孤受遗正群情窥伺之始而乃竭忠殚赤振百年因循之弊人所不能为者为之所不敢为者亦为之恩怨莫问国尔忘家今实历经十有五年隆恩异数当不得拘杨廷和徐阶旧例  上然之命支伯爵禄加上柱国太傅给与应得诰命写敕奖谕仍赐宴礼部荫一子尚宝司丞随命司礼监造文字号太傅牙牌一面给之

○甲申大学士张居正辞免恩命曰人道所最忌者非望之福  明主所深惜者无功之赏臣待罪十年虽幸四海乂安百蛮宾服然皆  皇上神威广运所致臣安敢妄贪天功滥冒非分以累日月之明除诰命藉荣先世敕奖风励臣工谨已祗领其余非分所安者万乞俯鉴下诚收回成命  上不许

○狭西巡按龚懋贤<婠勶-釒>言关南自凤翔宝鸡以达汉中宁羗等处万山连云林谷深茂奸徒窃白画劫人行旅渐梗宜略仿边庭事例择要害处所设墩堡佥丁壮仍移置将领于凤县适中镇之或将汉中守备兼住凤县汉中往来调度其驿站旧用武职酌改流官驿丞部覆允行

○革南京五城有役弓兵先后八十四名白役弓兵三百四十一名除白役原无工食外其有役弓兵工食尽行裁革俱于苏松等府疲惫县分酌量免编及嘉靖元年至隆庆六年果系小民拖欠者悉蠲之万历元年至九年每年带徵三分角□羊部从南京兵部尚书潘季驯议也

○蓟辽总督吴兑题本年十月初九日东虏土蛮紏众十余万从镇安镇静二堡入边分攻广宁义州十三山等处总兵李成梁率军丁奋勇敌战至十四日前虏从大清大静路退还各营斩首十八颗内名酋二颗获马驼夷器等物又十三日虏三千骑从宁远长岭山人围连山驿我兵复击走之各官俱应叙录乞速勘以便行赏部覆从之

○减湖广巡抚衙门岁角□羊赃赎银五千两如江西抚治例岁分二次角□羊部济边其万历八年以前未角□羊银数各官既皆去任俱免补角□羊

○丙戌以山东都司佥书朱心学为统领蓟镇春班游击

○以直隶真定顺德广平三府风灾从巡按御史范鸣谦奏分别蠲赈夏税全徵者秋粮内抵免之

○丁亥大学士张居正复上辞<婠勶-釒>准辞免伯禄上柱国部宴○增云南岁进九成金一千两云南旧不贡金自嘉靖元年派进一千两十三年后加成色金一千两寻奉停止至是奉  旨再加二千两该部备陈采办之苦输贡之艰且言事必系国家典章生民休戚一时议定世守不刊始谓之例今取金非惟正之供加派非惠民之政著以为例后世何观节年内府供用渐踰旧制不可胜纪今又增买前金以为年例臣等若阿顺不言亏  皇上节用爱人之德是上负国恩不忠之甚者臣等实所不敢亦所不忍  上是之然终以宫中岁用不敷命且着加九成金一千两

○戊子酌免福建汀邵延建兴漳泉七府驿站银免编一年以历年节省积剩贮库银足抵一年故也

○裁徽州府营兵一百名及各县侦卒三百名岁省银五千五百一十二两池州池阳营额兵五百减二百名岁省银一千七百二十六两

○己丑遣刑部司属施梦龙往北直程正谊往山东王道纯往山西阎漳往河南吴同春往狭西王任往湖广蒋三近往江南张一坤往江北霍震东往浙江冯孜往江西李良柱往福建王桥往广东孙从龙往广西大理寺寺正陈明经往云贵各恤刑

○庚寅建州卫女直夷人都督松塔寺一百员名赴京进贡宴赏如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李延寿
  卷六十五·志第三十二·柯劭忞
  卷三百九十 列传一百七十七·赵尔巽
  卷一百三十一 志一百六·赵尔巽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佚名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周作人
  ●卷一·文秉
  郭贤传·令狐德棻
  沈繟传·李延寿
  真宗纪·脱脱
  周德兴传·张廷玉
  第十八章海埔租·佚名
  居官镜·刚毅
  汤尙松·周诒春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欧阳修·唐圭璋

      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景德四年(1007)。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五年(1072)卒,年六十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知滁日

  • 序幕·老舍

    (五幕话剧)人物介绍栗晚成——男,二十五到二十九岁,“党员”、“英雄”、“干部”。荆友忠——男,十九到二十三岁,青年干部。程二立——男,十四到十八岁,农民。平亦奇——男,二十七到三十一岁,西北农林学院的干部。杨柱国——男

  • 附 中国民歌的价值·刘半农

    周作人(按:此文原题《江阴船歌序》,收入周作人《谈龙集》)今年八月间,半农从江阴到北京,拿一本俗歌给我看,说是在路上从舟夫口里写下来的。这二十篇歌谣中,虽然没有很明瞭的地方色与水上生活的表现,但我的意思却以为颇足为中国

  • 卷七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刘昭禹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一云婺州人】在湖南累为县令後署天策府学士终岩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九首括苍【一作王几】山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

  • 志第四 礼仪四·魏徵

    周大定元年,静帝遣兼太傅、上柱国、杞国公椿,大宗伯、大将军、金城公煚,奉皇帝玺绂策书,禅位于隋。司录虞庆则白 ,请设坛于东第。博士何妥议,以为受禅登坛,以告天也,故魏受汉禅,设坛于繁昌,为在行旅,郊坛乃阙。至如汉高在汜,光武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四·乾隆

      宋  度宗皇帝  【己巳】咸淳五年【防古至元六年】春正月以李庭芝为两淮制置大使时扬州新遭火公私萧然庭芝以制置兼知扬州初至官即放民负盐二百余万又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塲【今江南通州金沙塲东有河下逹盐运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正月甲午。上御乾清宫。赐廷臣大学士等燕。  ○谕内阁、本日召见理藩院尚书松森、询以该衙门有无熟谙蒙文人员。该尚书奏对未能明晰。松森着交部议处。此次具奏事件。该尚书何以又未呈递膳牌。着

  • 五十八 兼两淮盐课曹寅奏销两淮正杂钱粮文册·佚名

    管理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伍级.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曹寅谨奏:为遵旨会议奏销钱粮事。 案照两淮运司每年徵收正杂钱粮完欠数目,题定陆月奏销在案。所有康熙肆拾伍年分盐课钱粮,应臣照例奏销。除各商历年积欠银两,

  • 第一二五札光绪九年五月廿六日一一三一二-一八·佚名

    台北知府陈,札饬新竹县:将门丁驱逐内渡日期具报札新竹县钦加三品衔、台北府正堂、加一级、随带加八级、纪录四次陈为札饬事。本年五月初九日,奉本道宪刘批本府详,该县革役杨祥上控徐祥:因案斥革,串通权

  •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三·佚名

    武备 船身机器军械 国旗 将旗 通语旗 金鼓海军各船军械,名目甚繁,时有添换修改,应由提督会同营务处军械局大员。按年造具表册呈报。 一、船身机器马力及各项枪炮、军械、鱼雷、电灯等件,按年造具船表呈报。 一、国旗 按西

  • 谷梁折诸卷一·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一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隠公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刘向说苑魏武侯问元年于呉起呉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智不明无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

  • 释果想品第十一·佚名

    贤者阿难。而说偈言:世尊所演说,假号名泥洌喻之若虚空,度於无所有。虽有所讲说,则非以辞言:诸佛行善权,合集说法耳。於是阿难说此偈已,前白佛言:惟天中天。其世人民。不解如来至真等正觉随时之化,则自侵欺。不了如来。何因分别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又如彼龙王  恭敬礼时庆河滨众飞鸟  环绕而行列逮希有寂义  将摧诸有者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庆此时菩萨。已到苦行源底知无义利。受

  • 新语林·陈赣一

    不佞自少嗜稗官家言,尤酷好刘义庆《世说新语》,肄业学校时,治科学余暇,恒手一篇展玩弗辍。及长,随杨味春表伯于任所,公博通群籍,喜刘氏《世说》单词只语,隽永玄妙,往往举书中人物言行为谈资,谓恨不为魏晋人,日与群彦身亲酬酢。不

  • 三洞修道仪·孙夷中

    三洞修道仪,北宋初道士孙夷中编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教传授经箓之阶次及道士冠服品位。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唐末五代道教衰落,道士星散,经籍亡佚。作者意欲重整典籍,有阳台道士刘若拙精熟法教,为作者口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具出经文及梵字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