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

钦定四库全书

仪礼析疑卷三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士相见礼

所载不独士礼而统曰士相见何也自卿大夫至于士惟所贽之物及受贽还贽辞让之节相与之辞异而所贽之饰执之之仪以及士见于大夫卿大夫交相见卿大夫见于君异国之臣见异国之君凡为臣者燕见于君传言之法相与言之事侍大人侍父言与视之宜侍君子进退之度侍饮食于君之礼自称于君之辞先生异爵者之礼先于士无一不与士同故依类列叙而以士相见名篇

贽冬用雉夏用腒

凡请见皆使人奉贽以从及致辞于将命者及奠贽然后亲执焉但入门升阶必揖让不可以授人又不可委于地岂古之揖止推手而少下之故无妨于执贽耶 鴈与羔皆索维故知雉不用生也曰夏用腒则冬用鲜可知【左传惟君用鲜谓所得上杀之禽非谓生得者】

某子以命命某见

虽有先容主人无愿见之言义不得漫相就故礼辞首掲焉

某也不依于贽不敢见

初辞曰不以贽再则曰不依于贽何也贽以达礼而将其敬不依于贽谓不依于礼也正与不足以习礼相应但正言不依于礼则似以主人为失辞盖言之体宜然

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拜

主宾相见之礼或一拜或再拜各有义存焉冠礼戒宾主人再拜以卑幼之事勤尊长也昬礼主人再拜重先人之遗体而拜其以好来命也【故使者不答以拜非为已】乡射戒宾则宾先再拜长吏以国政而亲临焉故重拜其辱也此篇主人再拜以宾自屈而礼先也特着宾答再拜以见凡答再拜者之通例也故他篇答再拜者第云答拜以既于相见礼举其凡其三拜再拜而答一拜者又特着于经也惟乡饮酒主人为乡大夫其礼先于士再拜者六而士之礼先于乡大夫皆一拜义尤大且深详见本篇

宾奉贽入门左主人再拜受宾再拜送贽出

先言受而后言送与受爵同盖执贽以授必既受而后送者可拜也宾主相见皆受贽于大门内惟士昬礼受鴈于堂以筵几设户牖间临之以先祖与致礼于生人异也聘礼私面大夫亦受币于堂以宾所将乃友邦君之命不可于堂下受也送贽即出待主人之请而后反见者示交有道而不可昵就记所谓小让如伪也

主人请见宾反见退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注谓宾反见即有燕礼非也物不可以苟合裼袭之不相因示民以毋相渎也主人未报礼而以饮食留宾是渎也宾遂留是自轻也康成盖因后有燕见于君之礼而云然不知燕见乃君以事召或有复于君非必有饮食之事也其或燕见而适防君之膳与稍事亦于下赐食赐饮之礼包之贾氏乃多为之征而于君在堂升见亦云兼反见之燕益误矣

主人复见之以其贽

不别用贽以贽本卑者见君长之礼故主人固辞然后暂受而即以其贽还不敢易也聘之享币可易以报礼而圭璋则还亦此义也

宾对曰某也非敢求见请还贽于将命者

已得见矣以不敢更烦主人之接待为恭故设辞云尔

宾奉贽入

注云异日则出迎同日则否贾疏比类推説义皆无当敖氏谓宾不待迎而自入亦近似而非也不迎而入奠贽曾为臣者见其大夫君之礼也主人而以待其旧臣者施于宾宾而以事其故主者下其友无时焉而可同日异日义何所别而以此乱礼之大经不亦悖乎盖迎拜如前仪而简残文阙焉尔

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以是知古人之交不苟合也以恒情言之宾还贽而出主人宜如初见请宾复入以示眤好乃听其别而不留盖不敢遽相亲附也交接之礼有相趋而不相揖者有相揖而不相问者有相问而不相见者至相见进此则为朋友矣志之同道之合非久与相处不能知其真故有相见而不为朋友者慎之至也

士见于大夫终辞其贽于其入也一拜其辱也宾退送再拜

士与大夫比肩事主而相见不出迎入而拜乃一答送宾不出门不已倨乎盖侯国三卿五大夫兼摄六职凡有聨事他官之士亦相临长平时必使明于等威然后体统肃而教令行观晋先縠不用元帅之命以丧晋师薰隧之盟郑公孙黒矫君之位包藏乱心子产亦无如之何则知礼严于爵等所以大为之坊也大夫于士之见不亲答士朝不坐燕不与所以遏贱妨贵之萌也党正以饮酒正齿位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妨少陵长之渐也履之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履者礼也礼以消患于未萌盖可忽乎

若尝为臣者则礼辞其贽

敖氏谓因此知士大夫相见用贽不独始见为然非也此乃家臣始升于公而见大夫君之礼犹周官射人职三公孤卿大夫因射而朝则有贽耳若每朝而有贽士大夫每见必有贽不胜其扰矣

宾入奠贽再拜主人答壹拜

尝为臣者乃以一拜答则外此皆答再拜不必言矣

某也命某某非敢为仪也

尝为臣而称名以辞贽何也既升于公则宜以公士待之矣不迎不报谒存故义以循其本而辞贽称名重自下以厚于终主人之辞益恭故宾自谓贱私以効其情礼之所以曲得其次序也

下大夫相见以鴈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

雉不可生服鸿鴈尤难虽布纒其翼索维其足能禁其首之揺喙之啄乎奠授之际何以为仪以是决其为舒鴈也

上大夫相见以羔

记曰诸侯之上大夫卿以周官小宰小司徒类皆中大夫而推之也此云下大夫相见以鴈上大夫相见以羔则王朝侯国之卿大夫士其贽同与后劳诸侯及卿大夫案列惟分二等同义以难一一区别礼穷则同也 春秋定公七年公防晋师于瓦左传范献子执羔赵简子中行文子执鴈鲁于是始尚羔

如士相见之礼

士之类非一国中与乡遂异地已升与修业者异向闻声相慕朋友为合其交故有相见之礼若由士而大夫由大夫而卿则涉公事及以乡党之礼接者非一日矣而复有见礼盖始进为大夫为卿必就见同列之先进也

庶人见于君不为容进退走

古者天子诸侯耕耤廵方省耕省敛大询时田皆与庶人接故庶人有见君之礼疏专以庶人在官者言未安

士大夫则奠贽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觐礼诸侯稽首王皆不答周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传谓天子于宋有丧拜焉则余无拜礼诸侯于其臣燕食及射皆答拜则执贽以见答拜宜矣旧说君拜以空首盖以敌者顿首而差之 君于士不答拜也而受爵始见则答焉父至尊也而嗣举奠为则拜焉舅至尊也而妇始见飨之则拜焉盖过礼以致敬使卑者震动恪恭以职思其居也

宾对曰君不有其外臣臣不敢辞再拜稽首受

凡敌者之辞让必至再三惟异国之君则曰不敢辞者以事君之礼事异国之君则于礼为过也春秋传季孙宿如晋有加笾辞曰下臣君之隶也其甘自屈辱乃欲固外援以内制其君观此可以知先王制礼之意

凡燕见于君必辩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疑当作拟立必正方非徒自正亦欲君因而自检也若便辟侧媚之臣必拟君之欲其就已而邪向之此正心术邪正之辨君子小人之分岐也 辩辨别也注训正敖氏训视不若本文切着

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曰传言则义与出言异周官小臣掌三公孤卿之复逆御仆掌羣吏之逆万民之复侯国制亦宜然复者君有询而覆对也逆者已欲有言也所覆对则小臣御仆转达之所欲言则必俟君听政毕安坐无事而后白掌复逆者入告某欲有言或转达其言乃所谓传言也

与君言言使臣

人君治政成民一日万几而要道莫如使臣能使大臣羣臣皆称其职而各尽其材则万事得理而民无不安矣孟子草芥冦讐之喻后世或以为过言不知此正对君之礼经战国诸君之鍼石也

与大人言言事君

事君独与大人言何也始仕者虽有职事尚未得自逹于君故曰出则事公卿必能以忠信自达于其长然后能获上治民故与居官者言但言忠信至于大人则忠信不必言当勉以事君之大义所谓以道事君是也

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忠信足以包慈祥居官而偏于慈祥则容奸引恶而反为民害矣非众人之比也

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终皆若是毋改者毋倐而上下其视也抱谓袷之下带之上盖俯首而听大人之裁度也故卒复视面以观其意色终皆若是谓自进见以至于退即叠言数事仪法终始如是也古文作众岂一人与君言则同见及列侍者视皆以为式与

若父则游目

视父游目以当防察意色所谓视于无形也

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

或御者告食已具或君子迁坐他所则侍者宜请退也

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

燕礼无算爵君赐之爵受爵而后降席拜以急欲传君之赐徧于众人惟恐时之不逮也此偶侍君饮君独赐已爵则降席而后受爵升席而祭然后卒爵可也燕之受赐爵也将传致于众人故不敢先君而饮俾君知宜要节而卒爵此独受君赐则义比于侍食之先尝而君之卒爵则迟速惟君可矣燕则受执爵者以酌行此受虚爵则其事本异非相变也 赐食不祭何也君已祭臣先饭而徧尝膳至食时又祭则防矣酒异爵则祭无嫌馈食礼尸毎献必祭祝佐食主人主妇又各祭酒是也

君为之兴则曰君无为兴臣不敢辞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辞遂出

古者君臣之礼自一命以上其始见也拜必答其燕见也饮食可共其退也必兴其辞也犹降送士所以守官临难而不敢让其死也故曰体羣臣则士之报礼重非报君之恩赐也上经与君言言使臣即告以使臣之礼 臣不敢辞预以后不敢顾辞遂出之情告也以士之卑而君礼之如此所以厉士节而养人君礼下懿恭之德也 燕礼孤卿与焉而无送法侍食侍饮则士亦降送何也燕虽以示慈惠而为国典专送宾则嫌简于孤卿徧送公卿大夫则非人君之体若侍饮食则君之燕私故可伸存故尊贤之义耳

大夫则辞退下比及门三辞

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圣人制君臣之礼坐起揖拜迎送辞让略与朋友同盖必如此然后上下交而其志同言可以尽其诚道不至有所屈自秦变周礼尊君抑臣限隔堂陛专恃爵禄以招延趋势慕利之庸臣是以人臣自视若徒隶罔上行私恬然而不知耻此万事所以堕坏于冥昧之中虽有贤者亦为所掣曳而不得行其志也

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辞不得命将走见先见之无以见谓无道术可资诹度也先见之谓不俟辞贽先出门拜见也

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

士当作使以音同而误也春秋传天子之老不得为寡君老皆公卿之辞士安得为此称盖以君命使则摈者称寡大夫以身将命不必称君而知其为君事也若以私事遣使则使者称寡君之老盖其身不在焉必以君统之注引檀弓多之老二字兼失本义

执玉者则唯舒武举前曳踵

展足仅一武而踵又不离于地也

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

者疑若字之譌

仪礼析疑卷三

猜你喜欢
  迩言卷六·刘炎
  人生三戒·孔子
  过犹不及·孔子
  凡例·叶酉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郑志卷中·郑小同
  治国第四十八·管仲
  仪礼逸经目録·吴澄
  卷一·朱熹
  卷八·姚炳
  士容论第六 务大·吕不韦
  心理的调整·梁漱溟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佚名
  卷六十一·佚名
  百論卷上·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康范诗集原序·汪晫

    志发于言而为诗情发于声而成音是故诗之豪放而绮丽者志乎富贵者也冲澹而萧散者志乎隠遯者也平易而典雅者志乎道义者也是故音之和者其情正音之怨者其情乖音之靡者其情肆听其言也审其声也斯得其志与情之所发人之贤否从可

  • 列传第六十二·李延寿

    刘昉 柳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 杨汪 裴蕴 袁充 李雄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仕魏,位大司农卿。从武帝入关,为梁州刺史。昉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位小御正,与御

  • 读礼通考卷六十·徐乾学

    丧仪节二十三含礼杂记诸侯使人吊其次含襚赗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其次如此也【注言五者相次同时 疏诸侯使人吊邻国先行吊礼宣君命人以饮食为急故含次之食后须衣故襚次之有衣即须车马故赗次之君事既毕则臣私行已礼故临在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一·佚名

    台湾之狱台湾之狱夏燮道光二十一二年间,英夷舟过闽洋,屡犯福建之台湾,皆败焉。初,英人修粤东烧烟之怨,数以舟师分寇闽、浙间;时任福建总兵官逵洪阿、台湾兵备道姚莹先后调集官兵乡团,防其内窜。值定海、厦门相继告陷,遂窥台湾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天启六年五月癸卯朔○巡视京营工科右给事中杨文岳等言臣等奉旨清查捕营军马即会同提督督捕二臣本月二十五日查过军共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二名马共二千七百四十八匹各如原额付该司把总仍取其收管令各发地方亟备巡守缉捕之

  • 卷二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一·来保

    钦惟国家重熙累洽久道化成列圣相承功徳隆盛薄海内外罔不率俾我皇上以神圣嗣服勤求治理宵旰孜孜盛徳大业日起有功谟烈绍乎祖宗膏泽覃乎黎庶声教所被凡雕题凿齿之伦穷发不毛之域靡不奔走顺则同我太平藐兹金川为西南夷杂

  • 第十章 三十年代·林语堂

    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个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由胡适之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一个是颇有名气的《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的。胡适之那一派之中包括徐志摩,陈源(西滢),蒋廷黻,周甦生,陶孟和。说来也

  • 五 仙台学医·许寿裳

    鲁迅往仙台学医的动机有四:我在《鲁迅的生活》和《回忆鲁迅》文中已经叙明了。别后,他寄给我一张照片,后面题着一首七绝诗,有&ldquo;我以我血荐轩辕&rdquo;之句,我也在《怀旧》文中,首先把它发表过了。现在只想从他的仪容和

  • 褚炫传·萧子显

    褚炫字彦绪,河南陽翟人。祖父褚秀之,在宋朝任太常。父亲褚法显,曾任鄱陽太守。其兄褚火召,字彦直,少有高风亮节,一只眼盲,官至国子博士,没拜受。常非议堂兄褚渊身事奉两朝君主,听说褚渊拜受司徒之职,叹息说:“如果褚渊在中书郎职

  • 卷二十四·陆九渊

    卷二十四 策问 生乎天地之间,具人之形体,均之为人也,品类差等,何其若是之相辽绝哉?今夫天下之俗,固不可以言古,然蒙被先王之泽,士之求尧舜孔子之道者日众,而儒宫学馆之间,有父兄之所教,有师友之所讲磨,而考

  • 卷二·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巻二     元 陈天祥 撰论语学而第一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注犯上谓干犯在上之人作乱则为悖逆争鬭之事矣干字意轻作乱解为争鬭亦为未尽闾阎之闲语言偶有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十·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次难六宗。先指四宗与前同竟。已如前破。次今问下真常二宗对并为难。又二。先以同异对并。次何者下释不异。又二先释异非妙法以生灭虚伪故。次又真下判既非妙法何殊不真等。次难圆宗中先牒计总斥。次大

  • 破庵和尚语录·破庵祖先

    目录序文(杨浩斋)  夔府卧龙山咸平禅院语录  平江府秀峰禅院语录  临安府广寿慧云禅院语录  平江府穹窿山福臻禅院语录  湖州府凤山资福禅院语录  秉拂  普说  法语  偈赞  行状(附)  跋(福臻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四·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奏對別記下上一日問師:「先老和尚與雪嶠大師書法,二老孰優?」師曰:「先師學力既到而天分不如,雪大師天資極高而學力稍欠,故雪師少結搆而先師乏生動,互有短長也。記得先師常語忞曰:『老僧半生務作運箇生硬手腕,東塗

  • 第三品 譬喻法品·佚名

    第二十一 锯喻经如是我闻。&mdash;&mdash;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过多会合。尊者牟利破群那与诸比丘尼实同如次之聚会,即:若有比丘于尊者牟利破群那之面前,诽难彼等比丘尼者,因此

  • 古都·川端康成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千重子和苗子是一对孪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佚名

    十卷,唐义净译。尼陀那者,十二部中之因缘经,于前五卷说之。目得迦者十二部教中之本事经,于后五卷说之。是关于律之缘起本生也。梵M&umacron;lasarv&amacron;stiv&amacron;danid&amacron;nam&amacron;t&rdotblw;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