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第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处胎六年。因号难生。遇佛陀难提尊者行化至其家。谓此子非凡。当为法器。仍为说于宿缘。五十年中。口未尝言。复不履步。盖有所表。足不进止。法无去住。口不言说。理显空寂。

父闻妙诲。遂许出家。尊者即与披剃受具。自此服勤左右。表则威仪。既而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付授迦叶。展转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理本无名  图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付法已。即入灭尽三昧。众以香薪阇维之。收舍利。建塔于那兰陀寺。即敬王朝也。

第十祖胁尊者

中印土人也。本名难生。初尊者将诞。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伏驮尊者。执侍巾瓶。未尝眠睡。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

至华氏国。有长者名宝身。而生七子。一名富那般多。二名富那金子。三名富那月光。四名富那胜童。五名富那波豆。六名富那吉丹。七名富那夜奢。其第一子性慕仙道。第二子勤行善业。第三子凶险狂率。第四子信重三宝。第五子好杀嗜酒。第六子五欲自恣。第七子每云。我心是佛。愿值达人。当评是事。

时胁尊者憩一树下。以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

时富那夜奢前诣而立。尊者问。汝从何来。

夜奢曰。我心非往。

尊者曰。汝当何止。

曰。我心非止。

尊者曰。汝不定耶。

曰。诸佛亦然。

尊者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尊者即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  预知于圣至  当座菩提树

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

师座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尊者即与出家受具。乃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传迦叶。如是展转已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奉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付法已。即现十八变。化火自焚。众以舍利随处起塔而供养之。即(御名)王朝也。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有六兄。各有所尚。夜奢自幼颖异。

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谓众曰。识此人否。吾尝梦大海。当坐一隅。译水注海。谤流四方。又佛记云。却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在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发正信心。造起信论。即其人也。

马鸣致问云。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尊者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争知是佛。

尊者曰。既不识佛。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尊者曰。彼是木义。复问曰。锯义者何。

曰。共师平出。又问。木义者何。

尊者曰。汝被解之。马鸣知尊者义胜。遂请出家。尊者即为披剃受具。

尊者曰。汝忆往事否。者为毗舍离国王。彼国人民有三等。最上者。身有光明。衣食随念。申等人。身无光明。自谋衣食。下一类人。如马裸露。汝为毗舍离王。多兴慈愍。宿有神力。分身为虫。食其桑柘。自成茧壳。国中马人取茧为衣。汝后身没。生中印土。马人感恋悲号。因号马鸣。汝当时为马人说偈曰。

我昔生梵天  梵天寿命尽  下生毗离国

与汝同忧苦  我见汝无衣  心生怜愍故

分身为窠围  令汝无忧苦

尊者乃告之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亲授迦叶。次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令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付法已。即现神力而趣寂灭。众兴宝塔。用閟全身。即安王朝矣。

第十二祖马鸣尊者

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忽有老人。座前法地。尊者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踊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右手指师而说偈曰。

稽首长老尊  当受如来记  今于此地上

宣通第一义

说是偈已。遂而不见。马鸣尊者曰。当有魔来。与吾校论。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

尊者曰。魔之来信矣。我当除之。即指空中。现大金龙。奋发神威。震动山岳。魔事随灭。

又经七日。有一小虫。如蟭螟类。潜形座下。尊者置之手中。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尔。乃于之令去。魔不能动。尊者告之曰。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罪。

尊者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

尊者曰。汝尽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大海。不足为难。

尊者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

尊者即为说性海。云。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遂发信心。学徒俱求度脱。尊者即与披剃受具。遂告毗摩罗曰。如来以大法眼藏亲授迦叶。次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转化当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仪藏之龙龛。即显王朝也。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领众至西印土。彼有太子。名云自在。知尊者名。延于宫中。以伸崇礼。尊者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形势之家。

太子曰。我国城有大山焉。山中有一石窟。师可止此否。

尊者即诣之。行数里。有一大蟒来逆尊者。盘绕其身。尊者因与受三归依。蟒听讫而去。尊者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尊者曰。汝何所止。

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居止山林。多乐寂静。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而生嗔恨。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岁。适遇尊者。护闻戒法。

尊者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

曰。北去十里。有一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听受尔。

尊者诣彼。龙树出迎尊者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尊者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

龙树将欲归依。心生疑虑曰。此师得泽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尊者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不圣。龙树闻已。悔谢。尊者即与披剃受具。

遂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可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舍利起塔。即赧王朝也。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

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毗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土。彼国之人。多信福业。无智慧性。龙树为说教法。信受甚稀。闻尊者至。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人睹之。

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曰。佛性大小。

尊者曰。非广非狭。无量无则。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乃回心。尊者复于座上。身现圆月相。唯闻说法音。众中有长者名迦那提婆。谓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焉能辨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相。以示我等。言讫。轮相即隐。还居本座。而说偈曰。

身现圆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戒

用辨非色声

众闻偈已。咸愿出家。龙树即为披剃受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人。作大幻术。众所宗仰。王返以佛乘呼为外道。龙树至王殿前。王遂问曰。汝是何人。

龙树曰。我是智人。要化愚者。

王曰。自称其智。量是智人。

龙树曰。未知之事。但请问之。

王曰。今日诸天当何所务。

龙树曰。帝释与阿修罗王今正交战。

王曰。何以为验。

龙树曰。且待须臾。

言讫。投戈断肢。自空而下。王见是事。遂发信心。悉为化之。归向三宝。龙树知王及众正信。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

后告迦那提婆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嘱累迦叶。展转相付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嗔亦无喜

付法已。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疑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起宝塔以葬焉。即始皇帝朝也。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初求福业。兼好辨论。闻龙树名。谒之。将及其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呈之。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忻然契会。

后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财极富饶。而有二子。一名罗睺罗琰。二名罗睺罗多。长者园树生大耳如菌。味甚香美。唯长者与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时罗睺罗多乃说偈曰。

此树生奇耳  食以不枯槁  智者解此因

当师其至道

时迦那提婆曰。如来记。却后第二五百年。有大菩萨因耳解脱。

即至净德舍。忽见尊者。心生珍敬。求闻树耳之缘。尊者曰。汝向来尝饭一比丘否。

长者曰。有一沙门。久曾勤供。近已灭度。坟塔仍存。

尊者谓罗睺罗多曰。岂非能供侍彼比丘者乎。

曰。诚如所论。

尊者曰。汝与此子。心同勤敬。汝家亲属。尝蕴慢心。不能得食。彼比丘虽持戒多闻。真理未达。寿命既尽。来偿宿因。彼之比丘生为树耳。父子得食。故当酬报。

尊者问长者曰。汝年多少。

曰。我今七十九。

提婆即以偈曰。

入道不通理  覆身还信施  汝年八十一

此树不生耳

长者闻偈。弥加叹伏。曰。我今衰老。不克事师。愿舍次子。依师出家。

尊者曰。惟符佛记。今是其人。即与披剃受具。随侍。

游化。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尊者入彼众中。外道问曰。汝何不前。

尊者曰。汝何不后彼曰。汝似贱人。

尊者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尊者曰。我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尊者曰。何者是佛。

彼曰。我合得佛。

尊者曰。既道我得。汝实不得。

彼曰。我既不得。汝云何得。

尊者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故。所以言得。

彼词既屈。乃问尊者曰。汝名何等。

尊者曰。我名迦那提婆。

既而夙闻尊者之名。悔遏致谢。尊者乃告罗睺罗多曰。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嘱累而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演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本对传法人  为说解脱理  于法实无证

无终亦无始

偈已。入奋迅三昧。身放大光。而归寂灭。众起宝塔而供类之。即前汉文帝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三

猜你喜欢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五·宗喀巴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贤首五教仪条个·续法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五·楚石梵琦
  卷三十六·佚名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下·佚名
  弘明集卷第十三·僧祐
  目录·通云
  三四 十上经·佚名
  卷第三十四·佚名
  目录·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八·欧阳竟无
  卷第三(初诵之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结·唐圭璋

      结字次山,号渔社,南阳人。乾道二年(1166),监进奏院。六年州(1170),知常州。七年(1171),提举浙西常平。淳熙九年(1182)知秀州。绍熙二年(1191),四川总领。   浣溪沙   花圃萦回曲径通。   小亭风卷绣帘重。   秋千闲倚

  • ◆云林先生倪瓒(清閟阁稿)·顾嗣立

    瓒字符镇,无锡州人。其先世以赀雄一郡。元镇不事生产,强学好修,刻意文史,所居有云林堂、萧闲馆、清閟阁诸胜。饶介之称其阁如方塔三层,疏窗四眺,远浦遥峦,云霞变幻,弹指万状。窗外巉岩怪石,皆太湖灵璧之奇,高于楼堞。松篁兰菊,茏

  • 卷六十八 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九年岁次己巳 金熙宗亶皇统九年海陵炀王亮天德元年春正月甲申朔上以皇太后年登七十即宫中行庆寿之礼日历不书此据会要丁亥诏信阳军拨隶淮西 诏绍兴府第四第五等户去年未纳租税并权与倚阁以旱伤最

  • 皇清开国方略巻九·阿桂

      太宗文皇帝【初即位未改元天命十一年丙寅九月至十二月】  天命十一年秋九月辛未集诸贝勒约誓  初  太祖高皇帝创业  兴京之壬辰年十月二十五日  孝慈高皇后诞生  太宗文皇帝  天表竒伟面如赤日严寒

  • 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洪武十六年春正月乙巳朔皇太子亲王驸马俱浅色常服诣华盖殿行八拜礼 上御奉天殿受百官朝贺毕赐宴华盖殿不举乐以 孝慈皇后丧故也是日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山南王承察度遣其臣师惹等进表贡马及方物贵州宣慰使

  • 卷三·王世贞

    ○父子兄弟贵盛一时嘉靖初,《武宗实录》完,少保、大学士费公宏进少师,从弟编修き进左赞善,从子懋中进修撰,而子懋贤复为庶吉士。隆庆初,徐公阶以少师当首揆,而弟陟为南少司寇,长子以太常卿掌尚宝司,次子瑛、少子琨俱为少卿归

  • 下篇·陆圻

    ○高梦箕 穆虎 高成李继周刑部严讯穆虎、高成,五毒备至,誓死不承假冒。穆虎曰:“我家主是忠臣,直言奏闻,一字非谬,我等何得畏死悖义?”法司气夺。高梦箕复上疏自明,并逮治之。己亥,锦衣卫冯可宗即讯高梦箕,梦箕列自北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四·佚名

    宁宗嘉定七年【甲戌】春正月丁邜朔何九龄袭秦州大败先是元年冬金主璟卒衞王允济立允济尝使塔坦因不为特穆津所礼愤之及允济立特穆津始叛四年秋朝廷遣余嵘北使贺所谓万秋节者而燕京已爲塔坦所逼不

  • 一四九、荀卿赴秦见昭王应侯考·钱穆

    齐襄王十八年,当秦昭王四十一年,范睢相秦,封应侯。《荀子?儒效篇》载秦昭王与荀卿答问之语,《强国篇》载应侯与荀卿答问之语,是荀卿在齐襄王十八年后曾赴秦也。至昭王五十二年应侯罢相,荀卿赴秦当在此十二年间。惟自刘向已

  • 二十五年·佚名

    (己卯)二十五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未,頒復位都監都提調以下賞格,各有差。○以兪命雄爲司諫,金相稷爲正言,崔昌大爲校理,宋徵殷爲修撰,尹趾仁爲吏曹正郞,李世華爲左參贊,李思永爲咸鏡道觀察使。○上下備忘記曰:嗚呼

  • 变化品第七·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何故授阿罗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故复说无般涅槃法众生得成佛道。又何故说从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中间不说一字。又言如来常在於定无觉无观。又言佛事皆是化作。又言诸识刹那变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会意见书·太虚

    ──民国二年三月作──原我佛设教,教会组织之法,本极完善。凡从佛出家之比丘、比丘尼众,莫不摆脱君亲家国之累,以个人为教会单纯份子,以教会为个人直接团体。无论贫富贵贱,一入佛法大海,胥得萧然解脱,混然平等。故能泯竞争,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马胜。尊者么瑟比拏。尊者大名。尊者跋多婆。尊

  • 卷第十九·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阎浮提及须弥顶上,皆见如来处于众会。彼诸菩萨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说法,莫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及须弥山顶,而向于彼夜摩天宫宝庄严殿。

  • 卷第二十一·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一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杂传第七   ·净觉仁岳法师   ·(二世)吴兴子昉法师   ·钱唐可久法师   ·钱唐惠勤法师   ·霅川慈梵法师   ·霅

  •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

    王羲之书法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