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复义

  胡子曰:复义为信,不复义为罔,践理为信,不践理为罔。唐文宗读书,耻为凡主。及不能行其政令而饮醇酒求醉,是自弃者也。若愤悱自强,干干惕厉,广求贤圣以自辅,则可以有为于天下矣。

  唐文宗曰:宰相荐人,当不问疎戚。若亲故果才,避嫌而弃之,亦不为公。诚哉,是言也!

  小人得用,则民志不定。

  上侈靡而细民皆衣帛食肉,此饥寒之所由生,盗贼之所由作也。天下如是,上不知禁,又益甚焉,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事有大变,时有大宜。通其变,然后可为也,务其宜,然后有功也。

  胡子假陆贾对汉高曰:陆贾为汉高帝大中大夫时,时前说,称引诗、书。帝骂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再拜对曰:臣窃以陛下马上之功不如项王也。上曰:何谓不如?对曰:天下初发难时,秦军常乘胜逐北,项王独破秦军,虏王离,慑服诸侯,降章邯及欣翳,西攻破函谷,东击死田荣,蹙汉军于谷、泗,困陛下于荥阳、成皋,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陛下失太公于彭城,亡众于荥阳,跳身于玉门,中伏弩于广武,勇不振于鸿沟,既及羽于固陵,必待信、越而后敢战。此臣所谓不如也。上曰:是则然矣。而我得天下,项王失天下者,何也?贾对曰:项王失信弑君,意忌听谗,行姑息,乐杀人,殖货利,犯圣王之法,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陛下本以宽大长者受怀王入关之命,为天下除残贼,所过亡卤掠,赦秦降王子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约法三章,父老惟恐陛下不为秦王,此三代得天下之仁也。项羽负约,王陛下于蜀汉,陛下忍而就国,用萧何为丞相,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项羽贼弒义帝,陛下举军缟素,告诸侯而伐之,些三代取天下之义也。不龌龊自用,多大略,得英雄心,师张良,任陈平,将韩信,此尧、舜、禹、汤、文、武知人之明也。以野战略地之功譬狗,以文墨议论之功为人,此尧、舜、禹、汤、文、武尚德不尚战之心也。镇抚百姓,下令军士不幸死者,吏为衣衾棺敛,转送其家,此尧、舜、禹、汤、文、武哀鳏寡、恤孤独之政也。此五者,陛下所以得天下,成大汉盘石之基。非欤?马上一时之功,乃河、汉之波澜起伏耳。上欣然而笑曰:生言起吾意,殊非腐儒之论。吾欲治天下,法先圣,何若而可?贾再拜对曰:陛下及此言,天下之福也。天下法制,自周幽、厉埽荡几尽。平、庄之后,浸微浸盛。五霸假托仁义以自封殖,志不在于斯民。至于七雄,益以战争强大为务。秦据形胜,以利诱民,鬬取一时之胜,而不知其胜为侥幸也,遂安而行之,居十三岁,天下争起而亡之矣。愿陛下退叔孙退,聘鲁二生,使与张良、四皓及如臣者共论所以承三代之宜,定一代大典,以幸天下,以诏子孙,以傅万世。上曰:善。然吾老矣,不能用也。明年丙午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寥寥千余岁,未有能明汉家承三代之宜者也,又可论承汉家之宜乎!大宋癸酉岁,有士叹曰:呜呼,天乎!使陆生有是对而汉祖用其言,则必六宫有制,嫡庶有辨,教养子弟有法,后夫人嫔妇各得其所矣。又安有戚夫人为人彘,张美人以恨死,赵王如意以酖死,淮阳王友以饿死,梁王恢以杀死,燕王建绝嗣,山朝武强不疑,几于乱姓之事哉?又安有审食其入于死诛不赦之罪,而吕氏至于族灭,后世世有外戚之祸哉?则必制国有法,荆王贾、楚王交、代王喜、齐王肥不封数十县,而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及皋陶、伊、傅、周、召之裔得血食矣;则必体貌大臣,韩信、彭越之夷三族可悔,萧相国不系狱,黥布、阵豨、韩王信、卢绾不背叛矣;则必不袭秦故,尊君抑臣,而朝廷之上制礼以道,谦尊而光,干刚下充,臣道上行,致天道于交泰,而大臣可以托天下,委六尺之孤矣;则必封建诸侯,藩垣屏翰,根深蒂固,难于崩陷,可以正中国四夷之分,不至畏匈奴,与之和亲而手足倒置矣;则必复井田之制,不致后世三十税一,近于貊道,富者田连阡陌,僭拟公侯,而贫民冤苦失职矣;则必用虞制五刑,使好生之德洽于黎民,不下三大赦,以启后世惠奸宄、贼良民之原矣,则必侍御仆从,罔匪正人,有疾病不枕,宦者卧,临弃天下,公卿大臣受顾命,妇寺不能与,而大正其终矣;则必兼用仲尼立嫡与贤之法,嗣天子继离之明,行干之健,不受制于母后,遂饮为淫乐,不听政矣。呜呼!天道往而必返,三代之盛,其有终不复者乎!

  胡子假汉高听贾言,征鲁二生曰:帝于是因张良以问四皓。四皓曰:吾志其道,未传其业,盍征鲁二生?乃命鲁郡守以礼征之。二生曰:上素轻儒,好嫚骂,吾不忍见也。太守以闻。帝曰:所骂者,腐儒耳。则命大臣以玉帛聘焉。二生曰:上以布衣提三尺,用天下豪杰取天下,今天下已定矣,安用儒生?坚卧不起。使者复命。上即日车驾见之。二生见曰:陛下已定天下矣,尚安求士?上曰:定天下者,一时之事尔,吾欲与生谋万世之业。二生再拜稽首,曰:陛下真天下之君也!上命副车载归未央宫,东乡坐而师问焉。上曰:吾生战国之末,不闻二帝三王之道,愿生以教我。二生对曰:天下之道有三:大本也,大几也,大法也。此圣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谓也?二生对曰:大本一心也,大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此圣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谓也?二生对曰:陛下明达广大,爱人喜施,有长人之本矣。知人,好谋,能听,得应变之几矣。项王杀君,举军缟素,布告天下而伐之,知提纲之法矣。“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王者法天,心不可怠放,怠则应变必失其几,放则三纲不得其正。几一失,则事难定;纲不正,则乱易生。陛下已定天下矣,其亦少怠矣乎!放者,其不可收矣乎。上不觉促膝而前曰:生何谓也?二生对曰:王者,法天以行其政者也。法天之道,必先知天。知天之道,必先识心。识心之道,必先识心之性情。欲识心之性情,察诸干行而已矣。上曰:生言甚大,愿明以教我。二生对曰:干元统天,健而无息,大明终始,四时不忒,云行雨施,万物生焉。察乎是,则天心可识矣。是心也,陛下怠之则放,放之则死,死则不能应变投机,而大法遂不举矣。臣子可以乘间而谋逆,妾妇可以乘间而犯顺,夷狄可以乘间而抗衡矣。后嗣虽有贤明之君,亦终不能致大治矣。上曰:何为而然?二生对曰:本不正也。陛下不见大本乎?木充本完,故能与天地阴阳相应。枝叶茂盛,华秾而实美焉。本一病,则蠹生其中,虽天覆之,地载之,阴阳承之,而枝叶不能茂,华实不能美矣。上曰:我知之矣,愿闻所以行之。二生对曰:法始于伏羲,继乎神农,大乎轩辕,成乎尧、舜,损益于禹、汤、文、武。夏之亡,非大禹之法不善也,桀弃法而亡也。商之亡,非成汤之法不善也,纣弃法而亡也。周之亡,非文、武之法不善也,幽、厉弃法而亡也。秦则不然,创之非法,守之非法而亡也。天下初定,革弊起度,今其时矣!臣愿陛下勇于法天心,大明其用于政事,以新天下。上曰:吾愿闻其目。对曰:历世圣帝明王厅天受命之大法,小臣其敢专席而议,愿陛下与天下共之。上曰:善。于是诏天下搜扬岩穴之士焉。

  胡子谓孙正蒙曰: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孰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如是,如是,欲发而中节,与天地相似也,难矣哉!求免斯弊者,舍讲学其可乎?

  田叔悉烧梁狱词,空手来见,可谓善处人子母兄弟之间者也。漠景,忌刻之君也,而能贤田叔,有过人之聪明、越人之度量者,何欤?以太后在上,不敢肆故也。无理存亡,在敬肆之间尔。孔子作春秋,必记灾异,警乎人君,万世不死也。

猜你喜欢
  第八章 3·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四十一·方苞
  卷一百八十九·山井鼎
  春秋长历卷十·陈厚耀
  第17章·老子
  卷六·黄镇成
  译文 卷十 政事·朱熹
  问罪过品第七·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太虚
  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上·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八·佚名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虏谍·汤显祖

    【一枝花】〔净扮番王引众上〕天心起灭了辽,世界平分了赵。静鞭儿替了 胡笳哨。擂鼓鸣钟,看文武班齐到。骨碌碌南人笑,则个鼻凹儿蹻,脸皮儿 <黑包>,毛梢儿<鬼焦

  • 李德载·隋树森

    李德载,生平、里籍均不详。 小令 【中吕】阳春曲 赠茶肆 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蒙

  • 跋·周权

    ●跋栝苍周此山诗若干首故翰林侍读学士袁公伯长谓其意度闲远议论雄深今翰林直学士欧阳君原功则谓其无险劲之辞而有深长之味无轻靡之习而有舂容之风江浙提举陈君衆仲又谓其简淡和平语多奇隽三君子之言皆信於世则君之诗

  • 四集卷九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古今体一百五首【癸卯六】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前宵密雨昨快霁避暑恰当启跸轮讵以微疴疎夏祭【昨  方泽大祀前以旧患微疴偶发恐於升降仪节有愆因遣皇子恭代

  • 刘永夫妻行路·佚名

    【引】(生)心神恍惚在东京,不忍共娘相离拆。(旦)随夫赴试,相随就起行。收拾行李,人物齐整。(童)一举名字标金榜,四海风声人传名。(生)鸡啼若久了?(童)鸡啼四五落了,珠星亦渐光了。(生)娘子,鸡啼了,天夭未光;正好行路,又畏乡里人知。(旦)就起行

  • 卷三·杨载

    钦定四库全书杨仲弘集卷三      元 杨载 撰寄题罗氏别业【二首】溪行如百里为地已幽深石转黄金坞山抽碧玉簪盃觞酬日月弦诵起云林乐事无终极谁能得此心又门前临白迳长日少人行野树重重暗溪流脉脉清山光元不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年冬十月壬申朔秘书省正字温草监登闻检院马竤罢时言者论二人专守偏见讥议纷然望使各与外任庶几人知好恶国是自定乃以革通判洪州癸酉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张浚以明堂恩复观文殿大学士 左朝请大夫范埙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统八年八月癸未朔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濂为刑部尚书监察御史马昂为右侍郎○乙酉以营建国子监遣工部尚书王卺祭告先师孔子○敕谕长河西地面因果寺高僧簇克林藏卜曰尔能敬顺天道恭事朝廷尊崇佛教化人为善忠诚可嘉今特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七·朱国祯

    胜游佳境江南花木胜游。梅时玄墓。菊时娄江。桃华时蟠螭。芙蓉时西湖。尤时菁山葛僊井。杨梅时光福。樱桃时北固山。而时令佳境。则太湖月。钱塘潮。两天目松石。栖贤笋。洞山茶。鹰窠、普陀山看海及日出。庶几得之。

  • 附录二绿野斋集钞选文·佚名

    上程制军书覆兴泉永观察周芸皋书上程制军书按察使衔福建台湾道刘鸿翱上书大人阁下:公奏自台湾内渡后任事情形,外官因循疲玩,福省为甚;惟先教后劾,执法任怨,力求挽此颓风。仰见公勤求治理之至意。翱窃以为欲属吏之不因循疲玩

  • 庾质传·魏徵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605~617)初年,被授

  •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中·佚名

    敬陈时务疏(光绪七年)宜及时自强疏(光绪七年)购器开矿疏通运道疏(光绪七年)请特简人才疏(光绪七年)熟审边情疏(光绪七年)保小捍边当谋自强疏(光绪八年)通筹边备疏(附法人窥取越南北边片)(光绪八年)遵旨会议疏(光绪八年)筹拟海防六条疏(光

  • 序·邢昺

    魏何晏注,宋邢邴疏。邴字叔明,曹州济阴人。太平兴国中擢九经及第,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盖咸平二年诏邴改定旧疏,颁列学官。至今承用,而传刻颇讹。《集解》所引十三家,今本各题曰:“某氏”,皇侃《义疏》则

  • 论语学案卷十·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下论子张第十九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学问只有生死一闗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闗最难破解子张劈头说见危致命便是究竟学问而继之以见得思义正见平时所致力处丧祭二端又就民生切

  • 诣菩提场品第十九·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澡浴身体。复食乳糜气力平全。方欲往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树下。为欲降伏彼魔怨故。以大人相西面而行。所谓徐徐安隐而行。容止美好如虹而行。雅步闲详如须弥山巍巍而行。不匆遽行。不迟慢行。不沈重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八(本)·窥基

    经。诸比丘(至)深入禅定赞曰。上说宿因令念退大以就小。下显今果令知舍权以取实。文分为三。初法.次喻.后合说故。初文有二。初明今实。后释先权所由。比丘当知下。是初文又二。初知机熟后说一乘。此初也。机熟有五。一

  • 石雨禪師法檀總目·石雨明方

    原敘(祁彪隹 黃端伯)卷第一住紹興府天華禪寺語錄卷第二住紹興府雲門顯聖禪寺語錄住杭州府寶壽山光孝禪寺語錄住福州府怡山西禪禪寺語錄卷第三住福州府雪峰禪寺語錄住汀州府靈山禪寺語錄住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第四住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佚名

    三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分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