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遂宁公园讲──
此次因朝峨山,道经贵县,承赵参谋长、马参谋长、臧县长、暨各参谋与诸山长老之挽留,得参观贵县市政之整齐,建设之完备,文化之发达,人民之康乐,觉贵县不特为全川数一数二之县区,虽江、浙等省之县治亦多有未逮者。今与诸君在此园林胜地,讨论学术,甚为畅快!诸君中有于佛学研究有素而具修证之功能者,亦有未明佛理而欲启发正信以资研究者,似未便以一题目概括来讲,应分别数层讲之。
甲、佛法原理 佛法为佛所证明之诸法实相,本不可以言宣,今欲讲明诸法原理,但可从缘起上略明之。诸法者,指宇宙间之事事物物而言,其范围甚广。缘起、即指宇宙万有皆由因缘所生起。缘者、即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之四缘;凡为一切事物生起之关系者,皆称为缘。诸法皆从此四缘所生起,为佛经中所讲普通之原理。即如园中芭蕉,其种子即因,为人心中认识其为芭蕉,即所缘缘,由芽发干、由干发叶、开花,亦为相似之等无间缘;增上缘则为此芭蕉生起之关系者皆是。缘起者,即宇宙万有皆从四缘而生起,非天神之力所造成,亦非原子、电子所集成,亦非从空突然而有,皆为许多因缘凑合而成,故名缘起。如人因父母及自业识得成为人身,又因教育、艺业等故,有各种之思想知识表现。佛法诸经论,对于事物真理之说明,虽各不同,皆不出乎缘起之义,故知缘起为佛法之普遍原理。佛书中说缘起义可分六种:一、法界缘起,二、六大缘起,三、无明缘起,四、真如缘起,五、如来藏缘起,六、一切种识缘起。兹分别略明如下:
一、法界缘起:一事物依一切事物之关系以成立,故名法界缘起。譬如一支木料,因有全屋之关系而成为梁、为柱,华严宗即广明此义。
二、六大缘起:六大者,即地、水、火、风、空、识。空、即虚空,识、即心识。由地水等物质与心识的精神混合,即能生一切事物。此六大能生起种种之事物,而所表现之物,仍不出此六大。且此六大又能互为缘起,如密宗等广明此义。
三、无明缘起:亦名十二有支缘起,因第一支即无明,无明灭则余支皆灭。如众生界无处而非苦境,此苦境皆由烦恼迷惑而来,由不明事理,故致触处皆苦。故知种种之苦境,皆由迷惑之无明而生起,故名无明缘起。大小各乘经论多明此理──此上所讲三种缘起,在四缘中属增上缘缘起。
四、真如缘起:真如谓一切事物之真理,为不可以言宣之诸法实相,在四缘中属所缘缘,为知识所观之境。在此缘上而讲缘起,为迷悟依:迷此真如则染法生,悟此真如则善法生;由依此真如或迷、或悟而生起诸法,故名为依。如三论宗以破迷为前导,迷破而真如自显;禅宗以见性为目的,见性即见真如实相,皆从此缘起而明。
五、如来藏缘起:如来、指佛,藏、即凡夫心中皆含藏有如来智慧德相──在悟道时方能显现──,于此藏中而讲缘起,因此藏能生一切菩萨地清净法。但过去劫中尚有惑业未尽,故忽然又能生起各种无明染法。由观察染法而兴善念,忽又因之而生清净法。前念后念连续而生,此善法、染法之生起,皆由此藏,故名如来藏缘起。此缘起在四缘中属等无间缘,天台宗广明此义。
六、一切种识缘起:此识乃阿赖耶识,亦名一切种子缘起,谓一切法皆各有种子不同,因种子不同,故所生出者亦异,其存留之种子含此识中,遇助缘即生起一切法,故名一切种识缘起。唯识宗深明此义。
上来所讲,是佛法万有之最普遍的缘起义,若能会通此六种缘起,即可通达各种佛经之义理。其中以法界缘起为最圆融,谓一法由一切法而成,一法复能成一切法。而最精深者,则为一切种识缘起,谓若一一法既皆由一切法而生起,而一一法之表现复各不同者何也?谓一切法各有种子不同故也。
乙、佛乘要行 学佛之人,其目的在成佛,既欲成佛,须有简要之工行去作,方能到得佛之地位,故名佛乘。其主要之所在,在前禅、净等宗,已不甚适应现代之潮流。据此以观,须认定大乘之行,先发菩提之心,此心即诸佛菩萨入世救人之无我大悲心,亦为成佛之正因。由信三宝而发此菩提心已,即涉世度人以修六度之行,而自觉觉他。若果能如此,在人世即可称为一最完善之人,如圣贤等;在上趋佛果中,即为初步菩萨位,此即由人而进化至于圣贤菩萨乃至佛果之大乘渐教,此为人生世界真正之进化。人人皆能如此,则此世界便可跻大同极乐之境。
丙、佛学研究 如欲学佛,第一、须依教典研究,俾明佛理;其所研究之教典,以释迦佛所说为本,若锡兰、中国、西藏之所流传者,皆源于释迦佛所说。其最古之第一期传留锡兰,第二期传留中国,第三期传留西藏,此皆可取作研究佛学所根据之教典者。第二、须解理,在小乘大乘各派虽各有各的学理不同,然皆由各所在地、因时、因人之文化思想有不同处而有差异,研究者须解其理而贯通之。第三、须修行,须以研究所得之佛理,如法修行,于行事中以不悖佛理为当。第四、为证果,于修行所得之结果为证果,得到此果,便由佛弟子而跻三乘贤圣。
丁、佛教建立 在佛教的建立。须依已明佛理而作佛弟子之人,无论在家出家之佛弟子,皆须负建立之责任,以此等人对于佛教已有真确认识之信仰;其在家之男众、女众,应将佛法传布普及于其他之男女众,故我曾经提倡在家众之佛教正信会。至于出家众,则为住持佛法之僧宝,我曾有出家众佛教住持僧之创议。因在家众虽能依教明理,据理修行,未能表现佛教中之特殊仪式以传持教法,故须有住持僧为之住持表现。若能依此建立,以最多数之在家众,即可将佛法普及于世界;以最少数之出家众,即可住持佛法于不替。
以上所讲四层,首明佛法之原理,便可通达一切,由明理而修行,则理可证、而佛可成,然当从佛学之研究入手,更由在家出家二众,负责建立真正之佛教于世间,则此纷扰不安之社会,庶可渐跻于大同之域也。(克全真量合记)(见西来讲演集)(附注)原题“在遂宁公园”;演说集作“佛法原理”,今改题。
猜你喜欢 散种章第一·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九·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无性 阿育王经 第一卷·佚名 佛说越难经·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六卷·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新与融贯·太虚 佛说琉璃王经·佚名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太虚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馀·佚名 无常品第三之一·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五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