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论

  谓之《正蒙》者,养蒙以圣功之正也。圣功久矣,大矣,而正之惟其始。蒙者,知之始也。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其始不正,未有能成章而达者也。

  或疑之曰:“古之大学,造之以《诗》《书》《礼》《乐》,迪之以三德六行,皆日用易知简能之理。而《正蒙》推极夫穷神、知化、达天德之蕴,则疑与大学异。”子夏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今以是养蒙,恐未能猝喻而益其疑。则请释之曰:“大学之教,先王所以广教天下而纳之轨物,使贤者即以之上达而中人以之寡过。先王不能望天下以皆圣,故尧舜之仅有禹、皋陶,汤之仅有伊尹、莱朱,文王之仅有太公望、散宜生,其他则德其成人,造其小子,不强之以圣功而俟其自得,非有吝也。《正蒙》者,以奖大心者而使之希圣,所由不得不异也。”

  抑古之为士者,秀而未离乎其朴,下之无记诵词章以取爵禄之科,次之无权谋功利苟且以就功名之术;其尤正者,无狂思陋测,荡天理,蔑彝伦而自矜独悟,如老聃、浮屠之邪说,以诱聪明果毅之士而生其逸获神圣之心,则但习于人伦物理之当然,而性命之正自不言而喻,至于东周而邪慝作矣。故夫子赞《易》而阐形而上之道,以显诸仁而藏诸用,而孟子推生物一本之理,以极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所由生。《大学》之道,明德以修己,新民以治人,人道备矣。而必申之曰“止于至善”。不知止至善,则不定,不静,不安,而虑非所虑,未有能得者也。故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志者,知命、耳顺、不逾之矩也,知其然者,志不及之,则虽圣人未有得之于志外者也。故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宜若登天而不可使逸获于企及也。特在孟子之世,杨墨虽盈天下,而儒者犹不屑曲吾道以证其邪,故可引而不发以需其自得。而自汉魏以降,儒者无所不淫,苟不抉其跃如之藏,则志之摇摇者,差之黍米而已背之霄壤矣,此《正蒙》之所由不得不异也。

  宋自周子出,而始发明圣道之所由,一出于太极阴阳人道生化之终始,二程子引而申之,而实之以静一诚敬之功,然游、谢之徒,且歧出以趋于浮屠之蹊径。故朱子以格物穷理为始教,而檠括学者于显道之中;乃其一再传而后,流为双峰、勿轩诸儒,逐迹蹑影,沉溺于训诂。故白沙起而厌弃之,然而遂启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其究也为刑戮之民,为阉贼之党,皆争附焉,而以充其无善无恶、圆融理事之狂妄,流害以相激而相成,则中道不立、矫枉过正有以启之也。

  人之生也,君子而极乎圣,小人而极乎禽兽,然而吉凶穷达之数,于此于彼,未有定焉。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则为善为恶,皆非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下焉者何弗荡弃彝伦以遂其苟且私利之欲!其稍有耻之心而厌焉者,则见为寄生两间,去来无准,恶为赘疣,善亦弁髦,生无所从,而名义皆属沤瀑,两灭无余,以求异于逐而不返之顽鄙。乃其究也不可以终日,则又必佚出猖狂,为无缚无碍之邪说,终归于无忌惮。自非究吾之所始与其所终,神之所化,鬼之所归,效天地之正而不容不惧以终始,恶能释其惑而使信于学!故《正蒙》特揭阴阳之固有,屈伸之必然,以立中道,而至当百顺之大经,皆率此以成,故曰“率性之谓道”。天之外无道,气之外无神,神之外无化,死不足忧而生不可罔,一瞬一息,一宵一昼,一言一动,赫然在出王游衍之中,善吾伸者以善吾屈。然后知圣人之存神尽性,反经精义,皆性所必有之良能,而为职分之所当修,非可以见闻所及而限为有,不见不闻而疑其无,偷用其蕞然之聪明,或穷大而失居,或卑近而自蔽之可以希觊圣功也。呜呼!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学之兴于宋也,周子得二程子而道著。程于之道广,而一时之英才辐辏于其门;张子教学于关中,其门人未有殆庶者。而当时钜公耆儒如富、文、司马诸公,张子皆以素位隐居而末由相为羽翼,是以其道之行,曾不得与邵康节之数学相与颉颃,而世之信从者寡,故道之诚然者不著。贞邪相竞而互为畸胜,是以不百年而陆子静之异说兴,又二百年而王伯安之邪说熹,其以朱子格物、道问学之教争贞胜者,犹水之胜火,一盈一虚而莫适有定。使张子之学晓然大明,以正童蒙之志于始,则浮屠生死之狂惑,不折而自摧;陆子静、王伯安之蕞然者,亦恶能傲君子以所独知,而为浮屠作率兽食人之伥乎!

  周易者,天道之显也,性之藏也,圣功之牖也,阴阳、动静、幽明、屈伸,诚有之而神行焉,礼乐之精微存焉,鬼神之化裁出焉,仁义之大用兴焉,治乱、吉凶、生死之数准焉,故夫子曰“弥纶天下之道以崇德而广业”者也。张子之学,无非《易》也,即无非《诗》之志,《书》之事,《礼》之节,《乐》之和,《春秋》之大法也。论、孟之要归也,自朱子虑学者之骛远而忘迩,测微而遗显;其教门人也,以《易》为占筮之书而不使之学,盖亦矫枉之过,几令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继天立极、扶正人心之大法,下同京房、管辂、郭璞、贾耽壬遁奇禽之小技。而张子言无非《易》,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贞生而安死,则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

  呜呼!孟子之功不在禹下,张子之功又岂非疏洚水之歧流,引万派而归墟,使斯人去昏垫而履平康之坦道哉!是匠者之绳墨也,射者之彀率也,虽力之未逮,养之未熟,见为登天之难不可企及,而志于是则可至焉,不志于是未有能至者也,养蒙以是为圣功之所自定,而邪说之淫蛊不足以乱之矣,故曰《正蒙》也。衡阳王夫之论。

猜你喜欢
  扬榷第八·韩非
  季氏篇·王夫之
  卷十三·陈天祥
  待轩诗记序·张次仲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林语堂
  卷五十八·胡广
  卷八·王与之
  (一)性与天道·钱穆
  更法第一·商鞅
  没有勇气不行·梁漱溟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卷一百二十四·佚名
  评监督寺庙条例·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方信孺·唐圭璋

      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生于乾道四年(1168),以荫补官。开禧中,假朝奉郎使金,三往返不诎。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至广西漕。嘉定十五年(1222)卒,年四十六。有好庵游戏,不传。   西江月   再游龙隐岩,追和陶商翁韵   碧洞

  • 第十一出 蜡书·姚茂良

    〔末上〕珠幌斜连云母帐。玉钩半卷水晶帘。轻烟袅袅归香阁。日影腾腾转画檐。自家秦丞相府中院子。且说我那丞相。眞个是官高极品。累代名家。身居八座之尊。班列羣僚之上。巍巍架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早间蒙

  • 卷十三·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三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蘅删补 诗四十一首 【时守彭城作】 初别子由 我少知子由天资和而清好学老益坚表里渐融明岂独为吾弟要是

  • 第二十四回 脱楚厄幸遇戚姬 知汉兴拚死陵母·蔡东藩

      却说彭城溃卒,奔至城阳,往报项羽。羽闻彭城失守,气得暴跳如雷,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人,倍道回援。由鲁地出胡陵,径抵萧县。萧县东南,有汉兵数营扎住,本由汉王遣使防羽,营中亦不甚戒备。谁知项王夤夜到来,时正黎明,全营

  •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蔡东藩

      却说护军司马傅燮,系北地灵州人氏,本字幼起,嗣慕南容三复白圭,南容春秋时鲁人,事见《鲁论》。乃改字南容。身长八尺,仪表过人,郡将举燮为孝廉,因得出仕;后闻郡将丁忧,也弃官行服,借报知遇;及为护军司马,独谓国家大患,不在贼寇,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十·孙承泽

    ○附载辽金贤女论政辽女子耶律常哥论时政畧言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人主当任忠贤人臣当去比周则政化平阴阳顺欲怀远则崇恩尚德欲强国则轻徭薄赋四端五典为治教之本六府三事实生民之命淫侈可以为戒勤俭可以为师错枉则人

  • 四、我家的童仆阿芳·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孩子。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

  • 韩显宗传·李延寿

    韩显宗,字茂亲。为人刚直,敢当面向皇帝直言谏诤。也十分有才学。和尚法抚,在三齐一带被称为聪明过人,曾与显宗比试。抄了一百多个人的名字,每人各读一遍,随即背诵,法抚记错了一两个,显宗却没有一处错误。法抚叹服,说“:贫僧有生

  • 张立道传·宋濂

    张立道字显卿,其祖先陈留人,后迁居大名。父张善,金朝进士。太宗四年(1232),蒙古大军下河南,善向太宗弟拖雷献策,因而任命他为必..赤。立道十七岁入宫充宿卫。世祖即位,立道扈驾北征,不离左右。至元四年(1267),命立道出使西夏,以

  • 提要·潘季驯

    臣等谨案潘司空奏疏七巻明潘季驯撰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凡巡按广东奏疏一巻督抚江西奏议四巻兵部奏疏二巻季驯巡按广东在嘉靖三十八年奏疏后有其子大复附记

  • 卷五十五·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五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罢免上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制李靖特进制魏徵特进制王方庆麟台监修国史制姚元之相王府长史制张说停中书令制源乾曜停侍中制裴耀卿张九龄尚书左右丞相制陈希烈太

  • 卷三十·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    宋 王与之 撰以军礼同邦国王昭禹曰先王以宾礼一天下有不帅则军礼于是乎用○郑康成曰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军礼之别有五【○贾氏曰僭差若郊特牲云宫县白牡朱干设锡之类皆诸侯僭也】

  • 法句经疏·佚名

    夫至理无言。称谓斯断。玄宗幽寂心行莫缘。称谓斯断故。则有言伤其旨。心行莫缘故。则作意失其真。所以掩室摩竭用启息言无际。杜口毗耶以通得意之路。斯皆理为神御故。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就法彰目。

  • 一峰集·罗伦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 (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提举,李贤卒复官,改南京供职,不

  • 宁远州志·佚名

    辽宁地方志。未署修纂人及年月,据考定,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3)冯昌奕、王琨修,范勋纂。宁远,即今兴城。志前附图12幅。凡八卷: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是志为编纂《盛京通

  • 玄真灵应宝签·佚名

    玄真灵应宝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编首序文称此书乃「九天开化主宰灵应帝君」委托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是书乃道士为人解释签意之书。全书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 拘虚晤言·陈沂

    一卷。明陈沂撰。此书皆为陈沂所著杂说之文,一卷,分三十四条,二千余字。其体例有些近似连珠体,先取两事排比成句,作为比喻,而后阐明其寓意,即不用韵,也不注意修辞,语言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如:“刀剑,凶器也,而可以

  • 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代失译。消灾经二译之一。说金轮佛顶尊之消灾陀罗尼。与《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同。而有九曜真言。